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282章 奥斯曼的困境

1444,拜占庭再起 第282章 奥斯曼的困境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5:12

第282章 奥斯曼的困境

时间进入五月,各地的风雪陆续停止,温暖的春季姗姗来迟。

托罗斯山脉南麓,奇里乞亚山门。

小亚细亚半岛地势东高西低,山脉丘陵广布,中间有着一大片干旱或半干旱高原,人口密集区多位于沿海。

半岛西部的爱琴海沿岸当然是整个半岛的精华部分,这里的地势较为平坦,气候相对适宜,沿海平原和溪流河谷足以开垦出大片农田,人口繁多,文明兴旺,大城市众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前景十分优异,也是罗马遗民的主要分布区。

半岛东部较为落后,这里气候一般,山脉纵横,有着数目不少的游牧部落,他们大多自东而来,突厥人,土库曼人,库尔德人……鱼龙混杂。

然而,半岛东部也有两片十分不错的农耕区,一个是位于本都山脉以北的特拉比松沿海低地,面积较为狭小,另一个就是位于托罗斯山脉以南的奇里乞亚平原,地势地平,河湖众多,气候适宜,适合种植小麦和不少经济作物。

奇里乞亚平原曾经是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的故地,与南方的塞浦路斯岛隔海相望,东,西,北三个方向则被高耸山脉团团包围,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山脉隘口,易守难攻。

其中最为险峻的莫过于位于托罗斯山脉和奇里乞亚平原交界处的奇里乞亚山门,这里非常狭窄,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能阻挡数十倍于己的大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几十年前,奇里乞亚平原被卡拉曼贝伊国和拉马赞贝伊国分别占据,除了突厥人外,这里还居住着为数不少的亚美尼亚人。

随着卡拉曼的崩溃和马穆鲁克的衰微,卡拉曼贝伊国无法阻挡奥斯曼的军队,拉马赞贝伊国也没能获取马穆鲁克的支援,这片平原逐渐被奥斯曼帝国所占据。

但是,连续几次遭遇大败的奥斯曼帝国已经无力将卡拉曼故地和拉马赞故地彻底掌控,只能在此扶持亲信,允许他们保留了相当大的自治权,按时获取粮食,贡金和兵员。

大土耳其战争爆发后,穆罕默德二世宣布誓死抵抗,将整个国家划分为两大战区,最为紧要的西部由他亲自镇守,东部则交给王子巴耶济德。

奥斯曼帝国的防御方针十分明确,用尽一切力量尽可能守住爱琴海沿岸的核心区,东部则以拖为主,必要时甚至可以默许白羊王朝对于东部土地的入侵。

自从奥斯曼一世起兵以来,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区一直都是小亚细亚西部,这里的统治机构最为完善,防御设施最为坚固,工商业最为发达,战争潜力也最大。

至于东部的那些游牧部落……在穆罕默德二世接连惨败后,这些人还能在战争时期保留多少向心力,谁也说不好。

战争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开启全国动员,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上前线,维持爱琴海壁垒的坚不可摧。

然而,接连不断的降温依旧让小亚细亚饱受摧残,农作物生长缓慢,粮食储备不足,干旱,霜冻和洪水接二连三。

这些灾害每年都有,在平常时期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此时的奥斯曼帝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小亚细亚中部的安纳托利亚高原无疑是受灾最严重的一片区域,这里海拔较高,离海较远,农耕区多位于高地边缘,这里的河流严重依赖雪山融水,气温的降低使雪线不断下移,融雪减少,很快就酿成了范围广大的旱灾。

其实,小冰期中,整个地表平均温度的下降值最高可达1℃,但地球表面70%都是海洋,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高很多,离海越远,温度的降低就越明显,3℃乃至5℃的降温都不足为奇。

在寒冷和干旱的双重打击下,安纳托利亚高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奥斯曼苏丹为了战争,早在去年年末就把他们的粮食收进各个粮仓,把他们的牛羊运进畜栏。

当然,苏丹陛下还是很仁慈的,没有竭泽而渔的打算,给他们留下的粮食足以撑到下一轮收获。

但是,牛羊已经指望不上了,下一轮收获也即将开始,干黄的农田上,百姓们看着稀疏而营养不良的麦子,欲哭无泪,不知路在何方。

奇里乞亚山门的要塞中,巴耶济德站在天台上,凝望着山下的低地平原,眉头紧蹙。

一行骑兵从后方驶来,径直进入要塞。

不一会儿,巴耶济德的亲信伊斯哈格快步走上天台,向他鞠躬行礼。

“伊斯哈格,情况如何了?”

巴耶济德看着伊斯哈格阴沉的脸色,嘴唇紧抿。

“情况不好,殿下。”

伊斯哈格如实说道。

“那几个向我们效忠的卡拉曼王子的确履行了诺言,答应了您的要求,他们会在不久后将军队送过来。”

“但是呢?”

巴耶济德神情不变,显然不认为那些自主性很大的卡拉曼王子对奥斯曼帝国的忠诚度有多高。

“但是他们说,高原上遭了灾,哪怕是科尼亚附近,收成都不太好。”

伊斯哈格叹了口气。

“他们说,内陆的游牧部族不太稳定,他们需要保留更多的守军来应付他们的骚扰,除非您可以约束这些人。”

“我看了他们准备送来的士兵,全是老弱病残,连刀枪都没碰过,根本没什么精锐,全是临时拉起来的穷苦农民。”

“他们恐怕是想拥兵自重,静观局势呢。”

“混账!要是放在前几年,他们怎么敢如此嚣张!”

巴耶济德一声怒骂。

“他们难道真的认定我们会输么?”

伊斯哈格低下头,没有回答。

大家都清楚,安纳托利亚东部本来就是奥斯曼统治的薄弱区,卡拉曼和拉马赞更是刚刚纳入统治,山脉里还有不少盗匪狂徒,啸聚一方。

如果白羊王乌宗哈桑击败了巴耶济德临时拉起来的部队,这些地方的沦陷是板上钉钉的,与其为苏丹效死,这些人更愿意保存实力,为自己保留谈判的筹码。

“我建议您暂时不要管他们,他们的老弱病残也不要接受,我们的粮食和军需本就不多,不能浪费在这些人身上。”

伊斯哈格看向巴耶济德。

“除了卡拉曼的诸位王子和拉马赞的几个城主外,其他人依然响应了我们的号召,将他们整合起来,也许能跟乌宗哈桑略做周旋,再不行也可以谈判。”

巴耶济德沉默片刻,点点头,烦躁地揉着额头。

“苏丹陛下要求我们再送一批粮食到西边去。”

“西边的军队最多,他们要吃要喝,要穿御寒衣物,要准备持久战,每一天消耗的物资都是天文数字。”

“我父亲已经开始强制征收法纳尔希腊人手中的余粮了,为了防止他们叛乱,还把他们赶到一个个隔离区中看管起来。”

“但是,我们的战争潜力远不如白羊王朝,更别说希腊皇帝,照这样拖下去,他们就算不打,我们都得内乱。”

“西边的确是最重要的,但东边的粮食一样减产了,我们又从什么地方弄呢?”

伊斯哈格别过头。

“我准备在奇里乞亚地区征收,尽可能把能够长期保存的谷物,干肉征收起来,存放在仓库里。”

巴耶济德说道。

“这里本就是我们统治的薄弱区,乌宗哈桑一来,他们恐怕直接就望风投降,与其这样,还不如将他们最后一分价值压榨干净。”

“你觉得如何?”

伊斯哈格想了想,有些沉默。

“殿下,现在正值基督徒的四旬斋,亚美尼亚人不能吃肉制品,对谷物的消耗量本就很大。”

“您要是强制征收,很可能造成反叛。”

“我也没有办法,天气太冷,整个安纳托利亚的粮食都减产了,丰收的地方本就不多,奇里乞亚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在前几年都迎来了丰收,就算被我们收过几次,也应该还有不少存粮。”

巴耶济德重重叹气。

“我们尽可能收走粮食,然后暂时放弃这片地方,在奇里乞亚山门留下一支部队驻守。”

“大部队就赶往北边,和乌宗哈桑的劫掠队周旋。”

“奇里乞亚平原三面都是山,尤其是西边,山势最为险峻,乌宗哈桑的军队或许能够从东边的山口打进来,但很难直接冲到高原上。”

巴耶济德慢慢踱步。

“根据情报,乌宗哈桑在兵力上占据优势,很可能会兵分几路,但不幸的是,我们对上哪一路都没什么优势。”

“他现在还没有大举进攻,估计在跟卡拉曼和拉马赞的城主们接触,我们绝不能长时间待在这里。”

“抢收粮食,立马离开。”

“是,我会安排。”

伊斯哈格点点头。

正说着,一位戴着白头巾,商人装扮的中年男人被卫兵们引了过来,扑通一声跪在巴耶济德面前。

“欧坎,你回来了?”

巴耶济德将他扶起。

“情况如何?”

“殿下,情况不好。”

欧坎满面尘灰。

“奇里乞亚地区恐怕也没多少粮食。”“怎么会?”

巴耶济德一把拽过欧坎的衣领。

“是拉马赞城主们提前征收了粮食?”

“他们的确提前征收了,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欧坎惊恐地看着巴耶济德愤怒的双眼。

“是埃及人,从几个月前开始,他们就在奇里乞亚大肆买粮,而且非常有钱,出手阔绰。”

“我怀疑,这可能是希腊人的把戏!”

巴耶济德痛苦地闭上双眼,松开欧坎的衣领。

“他们是怎么预料到今年一定有灾荒的?”

无人回答。

“海外的粮食,衣服和武器装备也进不来?”

巴耶济德问道。

“进不来,塞浦路斯的舰队虎视眈眈,成天在各大港口外巡弋。”

“东边的形势也非常差,白羊王朝的劫掠者到处都是,商队被他们拦截,东边的粮食一样运不进来。”

欧坎小心地说。

“当然……只要您肯出高价,走私犯还是有的……就连君士坦丁堡兵工厂和迦太基兵工厂的东西都能搞来。”

“那有什么用!我们没有多余的金钱了!”

巴耶济德怒吼道。

伊斯哈格和欧坎不敢出声,低下头颅,眼观鼻,鼻观心。

半晌的沉默后,巴耶济德缓缓开口。

“我让你凭借商人的身份干两件事,一是购买军需,二是打探情报。”

“军需你没办法,那情报呢?”

“情报倒是探到了一些!”

欧坎抬起头,连忙说着。

“有关白羊王乌宗哈桑的情报我已经在信上详细告诉了您,您应该收到了吧?”

“收到了,但跟其他情报人员的消息大同小异。”

巴耶济德点点头。

“殿下,这一次是关于希腊人的……但可能也没什么隐秘之事。”

欧坎犹豫着。

“你尽管说!”

巴耶济德不耐烦地挥挥手。

“是这样的,希腊人似乎同样遭到了灾荒,鲁米利亚山区的暴雪比我们这里还严重。”

“哦?继续说。”

巴耶济德的脸色平缓了些。

“但他们的补给情况十分良好,埃及和迦太基的小麦源源不断地送往北边,他们似乎还发明出了一种新式肥料,我问过亚美尼亚商人,据说非常不错。”

欧坎说着。

“还有焦炭和棉衣,他们的储备量很多,军队的士气没受到多少影响。”

“海浪减弱后,他们还在莱姆诺斯岛和希俄斯岛上驻扎了一些部队,我们一时弄不清他们的主攻方向,被迫将守军散开……”

“还有别的吗?”

巴耶济德的脸色又阴沉了下去。

“还有……我听说,哥萨克皇帝查士丁尼的妻子在去年冬天分娩了,是个男孩,刚出生时身体不太好,一直到最近才好起来,这才放出了消息。”

欧坎越说越小声。

“据说,一些卡斯蒂利亚贵族前来拜见过伊莎贝拉公主,想把这个孩子带走,被拒绝了。”

“希腊人恐怕想让他去争抢卡斯蒂利亚王冠。”

巴耶济德冷笑道。

“卡斯蒂利亚人恐怕不会接受一个希腊人当他们的国王,傀儡也不行。”

“是的,他们想让这个孩子变成从头到脚的卡斯蒂利亚人,方便了他们的掌控,又方便了民众的认可。”

欧坎说道。

“卡斯蒂利亚的反叛贵族和希腊人最终达成了协议,这个孩子将接受罗马教宗的洗礼,在君士坦丁堡成长,直到恩里克国王死去。”

“但是,卡斯蒂利亚的贵族会给他派来家庭教师,教育方面禁止希腊人插手。”

“虽然还未受洗,但他的母亲伊莎贝拉已经给他取了一个卡斯蒂利亚名字,叫卡洛斯。”

欧坎说着。

“这件事在西方传得沸沸扬扬,罗马教廷认为这能让他们得到巨大声望,大肆宣传,连恩里克的投诉都不屑一顾。”

“最有希望担任下一任教宗的弗朗切斯科·罗维雷还专门提议由他担任这个孩子的教父。”

“但希腊人对此没什么兴趣,不少守旧派甚至不愿为这个孩子祝福,君士坦丁堡大学还爆发了游行示威。”

“哦?能不能利用这个机会挑起他们的内乱?”

巴耶济德连忙问。

“不太行,希腊皇帝明确说,这个孩子不会继承皇位,他的威望太高了,没有多少人敢直接冒犯,顶多发发牢骚。”

欧坎遗憾地摇摇头。

“现在的希腊人已经不比从前了,他们之中混杂了数量庞大的穆扎拉比人,罗斯人,保加利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这些人对希腊人的老传统不屑一顾,是巴列奥略家族的忠实拥蹙。”

“希腊皇帝是靠个人威望维系团结的,这些族群间不存在什么共同文化。”

“那就是说,你带回来的消息毫无价值。”

巴耶济德慢慢说。

“殿下,我之前也说了,这不是什么秘密,大家都在谈论……”

欧坎尴尬地站在一边。

“行了,你走吧。”

巴耶济德推开欧坎,一脸烦闷。

“希腊人还真能生,曼努埃尔二世生了七个,伊萨克又生了五个。”

“您也一样,殿下,22岁就有三个男孩,日后会有更多的。”

伊斯哈格安慰道。

“我不是说这个。”

巴耶济德摇了摇头。

“你赶快去奇里乞亚征粮吧,不要再管他们的感受了,能收多少就收多少,别让埃及商人和希腊海盗抢完了!”

“白羊是个部落联盟,他们肯定会在秋天大举进军的,我们得抓紧时间!”

“是!”

伊斯哈格严肃起来,躬身离开。

巴耶济德环顾着两边的大山,心情格外压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