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281章 无光之日

1444,拜占庭再起 第281章 无光之日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5:12

第281章 无光之日

地中海东南海岸,亚历山大港。

已经是初春的早晨,太阳遥遥挂在高空,码头上,水手和码头工们在商船和仓库间搬上搬下,将远道而来的商品送进集市,又把埃及的粮食搬上船。

在港口管理者的引导下,一艘桨帆船缓缓靠岸,一群装备精良的士兵陆续下船,蛮横地推开挡路的水手和工人。

亚历山大港的水手和工人也没法生气,只能羡慕地看着他们走向城区,羡慕地看着他们盾牌上的纹章。

红黄条纹代表着他们的起源,十字β则表明了他们的赞助者。

很显然,这些人属于加泰罗尼亚佣兵团,活跃在下埃及地区的两大佣兵团之一。

领头一人魁梧而高大,身披链甲,左腰挎着一柄长剑,右腰则是一支短柄火枪。

他叫罗杰,加泰罗尼亚佣兵团的现任军士长,手下管着三座城堡和一千余名精锐佣兵。

加泰罗尼亚佣兵团在下埃及扎根多年,一直和马穆鲁克政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既不过分嚣张,又时不时宣示着自己的存在感。

自从切尔克斯白奴贸易被东罗马帝国垄断后,马穆鲁克王朝再也无法获取如此优良的兵员,国内的政治纷争带来持续不断的动乱,几个埃米尔和苏丹每隔几月就要打上一场,使用的全是各个地方的外来佣兵。

下埃及的加泰罗尼亚佣兵团和纳瓦拉佣兵团,上埃及和中埃及的努比亚雇佣兵,马特鲁的贝都因游牧民……

至于本土埃及人,不是没人用过,但效果奇差无比,不管是基督徒还是穆斯林,他们的身体素质都不太好,超过一半以上的年轻男性都感染着血吸虫病,尿血,腹胀,浑身乏力……

比起身体素质上的衰弱,极为低下的战斗意志更加要命,在马穆鲁克布尔吉王朝几百年的统治中,这些本地人从来都没被他们视作同类,政府高官与他们无缘,马穆鲁克骑兵从来都将他们拒之门外,中上层统治者全是清一色的各族奴隶,他们自身的语言都互不相通,会本地语言的更是没几个。

令马穆鲁克的统治者们更加难受的是,东帝国的舰队已经探到了富饶的印度次大陆,前往印度经营香料生意的舰队一次比一次多,缺乏强大海军的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东印度的财富一步步走远。

失去了切尔克斯白奴,失去了东印度香料的垄断权,国内又是四分五裂,除了冠绝地中海世界的庞大人口外,此时的马穆鲁克已经基本不剩下什么独道之处。

“还是南边舒服,虽然干燥,怎么也比严寒和风雪好得多。”

罗杰猛吸一口干燥的空气,自顾自地感叹道。

“君士坦丁堡可比这里繁华。”

一位佣兵显然并不认同。

“繁华是繁华,但最近不知怎么了,到处都在下雪,到处都在结冰,天气太冷了。”

罗杰感叹道。

“一月份的时候已经下过一次,现在都三月了,竟然又下了起来,连南边的雅典都开始下雪。”

罗杰皱了皱眉,抬起头,看着埃及的晴朗天空。

“北边的天空一直都灰蒙蒙的,像是有什么东西挡住了阳光。”

“哼,东帝国还算好的,在我的家乡米兰,池子里的鱼被活生生冻死,百姓们从冰封的水面上南逃。”

一位老佣兵叹了口气。

“到处都是这样,粮食绝收,牲畜染病,海里捕不上鱼。”

“那些愚昧之人还偏认为这是魔鬼的巫术,开始逮捕无辜的女人,把他们绑上火刑架。”

“可不止是猎巫,还有针对希伯来人和阿金加诺人的大围剿,尤其是伊比利亚,几乎是狂热民众们自发的。”

罗杰摇了摇头。

“等着瞧吧,现在的规模还不算大,以后还会愈演愈烈的。”

“算了,反正这与我们没什么关系。”

罗杰咧嘴一笑,带着小队来到位于港口不远处的佣兵团城堡。

“罗杰大人,内森团长在休息室里会见客人,他说,如果您来了,立马去见他们。”

门外执勤的佣兵向罗杰恭敬行礼。

“好,我这就去。”

罗杰点点头,转过身,看向跟着自己的佣兵分队。

“你们去找个地方休息吧,一路走来,肯定也累了。”

佣兵们走后,罗杰整整衣衫,在侍卫的引领下走进团长的休息室。

推开门,罗杰见到了时任团长内森和他的客人。

“向您致敬,伯爵大人,还有您,尊敬的埃尔根迪大人。”

罗杰微微鞠躬。

“我从北方回来了。”

“嗯,坐吧,我们正在谈生意。”

内森指了指空闲的座位。

自从前任团长阿尔贝托在两年前去世后,加泰罗尼亚佣兵团的团长由内森接任,这位刚强有力的中年壮汉原本是阿拉贡先王阿丰索五世的下属,在1453年奉命援助君士坦丁堡,曾跟皇帝一起火烧加拉塔,立下了不少功劳。

后来,皇帝从阿丰索五世手中得到了只有一百余人的加泰罗尼亚卫队,又集齐了其他的几块碎片,重建了盛极一时的加泰罗尼亚佣兵团。

“罗杰,你先说说吧,皇帝是怎么说的?”

内森随意问道。

罗杰有些犹豫,看了看笑呵呵的埃尔根迪。

“无妨,埃尔根迪是我们的朋友,他虽然也算官员,但实质上是个生意人。”

内森一笑。

罗杰点点头,看向内森。

“皇帝准备对奥斯曼动兵,但现在天气恶劣,预计会等到夏秋之交。”

“嗯,还有吗?”

内森微微颔首。

“陛下说,他不需要我们提供兵员,让我们为了两国友谊,协助埃及苏丹守住领土,不要让反叛者占到上风。”

“应该的,但我们的新苏丹似乎不太喜欢我们啊!”

内森一笑,饶有兴趣地看向埃尔根迪。

“埃尔根迪大人,您的苏丹似乎一直致力于组建一支新式军队,从而将我们排除在外。”

“这件事您知道吗?”

“是有这么回事,一些官员不太喜欢你们,这是他们的建议。”

埃尔根迪说。

“前些日子,奥斯曼人送来了一封信,似乎想劝说苏丹将你们清除干净。”

“哼,恕我直言,要是我们走了,他连一个月都撑不下去,南边的分离者会带着努比亚人把他撕碎。”

内森冷哼一声。

“是的,苏丹没有这个意思,但他还是准备另建新军。”

埃尔根迪无奈地点点头。

“曼苏尔苏丹死后,中央权威几乎不剩多少了,各大埃米尔纷纷弄权。”

“目前的苏丹陛下算是很不错的,但他也改变不了什么,没有资金,没有兵源。”

“反倒是各地的诸侯,他们有钱有兵,把自己的土地和奴隶看得比命都重。”

埃尔根迪将肥胖的头颅凑近内森,神秘一笑。

“如果您的皇帝想要入主埃及,民众不是问题,苏丹也不是问题,难点就在于这些埃米尔和大地主。”

“皇帝也许能凭借强大的军队打下埃及,但很难形成有效统治,很可能会被层出不穷的叛乱和起义弄得烦不胜烦。”

“埃米尔们可以接受你们的存在,可以听凭东帝国商人取代威尼斯人的地位,但这已经是底线了,他们不愿意更进一步。”

“当前这种状态反而是最好的。”

“哦?这是你的意思,还是苏丹的意思,抑或是埃米尔们的意思?”

内森斜睨着他。

“呵呵,都有吧,我今天来找您,主要也是为了这个,老实说,你们的大军迟迟没有登陆安纳托利亚,舰队也聚在东地中海,苏丹陛下十分担忧,连续好些天都吃不下饭。”

埃尔根迪满脸堆笑。

“放心吧,不会打你们,皇帝也对目前的状态比较满意。”

内森挥挥手。

“就这些吗?”

“呃……南边的叛党又开始沿河劫掠了,那群努比亚黑鬼简直残暴。”

“既然您不用去安纳托利亚征战了,不妨还是去南方挡一挡他们吧,苏丹陛下的三千新军临阵倒戈,他气得摔了好几件东方瓷器。”

埃尔根迪有些心疼地说。

“行,等我处理完北方的事吧。”

内森说道,看向埃尔根迪。

“那么我们上次的提议……”

“团长大人,这实在不行,我虽然主管粮食,但只是个替苏丹做事的小官罢了,苏丹陛下对粮食看得很重,每隔一个月都会巡查……”

埃尔根迪一脸为难。

“苏丹的粮食的确动不得,但你完全可以加税嘛,多征一些粮食,您说不定还会得到苏丹的夸赞呢。”

内森笑着说。

“团长大人,这些年,我们已经加了不少税,再这样加下去,农民们可真要吃不上饭了……”

埃尔根迪目光闪烁。

“埃及是个大粮仓,哪有吃不上饭的?一定是吃太多,撑死了。”

内森哈哈大笑,指了指书架上摆放的几个瓷器。

“这都是陛下送来的,有些是东方运来的,有些是我们自己生产的。”

内森看着埃尔根迪痴迷的脸色,笑容越发浓郁。

“我是个粗人,不太会欣赏这些东西,您在瓷器上颇有研究,能不能请您帮着研究研究,看看我们的瓷器和东方瓷器还有什么差距?也好让我们找准方向。”

内森挥挥手,罗杰连忙取下一件价值高昂的瓷器,递给埃尔根迪。

“这……这怎么行呢……”

埃尔根迪一把接过瓷器,满眼放光。

“陛下知道您精通各种艺术品,如果您愿意,丝绸,瓷器,琥珀和钻石这些小玩意儿都可以送来给您鉴赏鉴赏……”

“当然,我们也不会让您白干活,鉴赏费就用我们的金伊萨克来支付,您看如何?”

内森笑眯眯地说。

“陛下认为不少马穆鲁克高官在奢侈品鉴赏上都拥有独道的眼光,他们也会收到的。”

“这……这事不行……有些人没什么鉴赏眼光……我那个副官可是苏丹的心腹,忠心耿耿……一直向苏丹建议除掉你们……”

埃尔根迪犹豫不决。

“我听说他会在明晚落水而死。”

内森不置可否地说。

“还有监察官,他——”

“他的独生子将在不久后误入强盗的营地。”

“还有苏丹寡居的姐姐——”

“她的男宠是我们送过去的。”

“那就没问题!”

埃尔根迪拍了拍肥颤的胸脯。

“去年冬天撑死了那么多人,他们一定都没好好缴税!”

“我会组建征粮队,量埃及之物力,结皇帝之欢心!”

“很好,最近北方到处下雪,农业受阻,您可不能让我们等急了啊!”

内森站起身,摁了摁埃尔根迪肥硕的肩膀。

“你儿子的商队办得有声有色,去君士坦丁堡一趟就挣到了一千多个金伊萨克,这运气也是真不错……”

“您放心,您得到的粮食将远超这个价格!”

埃尔根迪站起身,呵呵笑着。

“那我就告辞了,瓷器和珠宝晚上再送来鉴赏吧,白天看不清……”埃尔根迪挪动着臃肿的身躯慢慢离开,罗杰把门关上,一脸嫌恶。

“马穆鲁克人真是一群猪猡。”

“王朝末年就是这样,一切都乱了,没人为国家着想,每个人都只顾着满足自己的腰包。”

内森为罗杰斟上美酒。

“要是他们稍微团结一点,我们可没法在这里呼风唤雨。”

“要是没有陛下的威望,我们也一样没办法在这里呼风唤雨。”

内森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罗杰也为自己斟上一杯酒,迟疑了一下。

“北边的事情还没结束,你真准备去打努比亚人?”

“打什么,就是我给他们写的信,要求他们在南边弄出一点声势,得让苏丹感受到危机。”

内森撇撇嘴。

“等南边的统治者不想雇佣努比亚人时,他们也会给我写信,我们也会去南边随便打一打。”

“不说这些,见到我的儿子了吗?”

内森看向罗杰。

“见到了,他忙着和贵族小姐们跳舞呢。”

罗杰轻哼一声。

“无妨,反正我也不指望他干出什么功业,在君士坦丁堡当个富家贵族挺不错的。”

内森点点头。

“你儿子倒是厉害,连科穆宁家的小姐都被他骗得团团转。”

罗杰想了想,嘴角咧开。

“对了,陛下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好东西。”

罗杰掏了掏口袋,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

“罗马牌香烟,数量稀少,连元老都做不到一人一盒。”

罗杰抽出两根烟卷,在蜡烛上点燃,一根含在嘴里,一根递给内森。

“这是帝国本土种出来的,加了香料,你尝尝看,和古巴货有什么不同。”

内森吸了一口,吐出烟圈。

“淡一些,不过也挺好。”

“是的,也是很不错的东西。”

罗杰畅快地吞云吐雾。

“可惜啊,最近几年,天气总是不好,越来越冷。”

“据说,北方的不少农田已经种不了小麦了,更别说烟草,都开始种黑麦,芜菁,还有从新大陆带回来的马铃薯和玉米。”

“这些烟草都是伯罗奔尼撒出产的。”

“没事,大家都遭到了灾害,又不是仅有我们。”

内森的烟头在雾气中忽明忽暗。

“你想想,我们有埃及的粮食,有北非的粮食,有殖民地的粮食,还有新大陆的耐寒作物。”

“其他国家又该怎么办呢?”

“罗斯人南下,意大利人南下,阿勒曼尼人南下,我们的北非地区反而能得到不少人口。”

“农村的人口也会向城市聚拢,反而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难怪陛下要求我赶快回来,想来也是非常需要外来粮食的输入。”

罗杰将剩下的烟卷吐到一边,重新拿出一根。

“只可惜了这群埃及人,又要撑死一大批。”

“那又怎么了,谁让他们没摊上一个好皇帝呢。”

内森随意说着。

“对了,陛下还说,如果我们遇上前来购买粮食的奥斯曼人,全部让他们落水,不准带回去一颗小麦。”

罗杰看向内森。

“我们也可以跟埃及人协商一下,让埃及商人去安纳托利亚高价买粮,赶在奥斯曼官员们出手前,先将他们民间的存粮收购一空。”

“陛下有钱,我们负担得起。”

“东边呢?奥斯曼人会不会从东边买粮食?”

内森问道。

“东边是白羊王乌宗哈桑的地盘,他抢劫奥斯曼商队肯定比我们还起劲。”

罗杰一笑。

“这几年的收成明显比不上从前,一年比一年差,奥斯曼人要养军,要打仗,粮食的消耗量肯定十分可观,撑不了多久就会内乱。”

内森沉默片刻,苦笑着摇摇头。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陛下说,这样的寒冷还会持续十年,十年后会好一些。”

罗杰说道。

“这好像不只是天气的原因,北边的好些地方,整片天空都灰蒙蒙的,像是蒙上了一层幕布。”

“很熟悉的感觉,你可能不知道,君士坦丁堡之战时就是这样,那一年都灰蒙蒙的。”

内森回忆道。

“怎么不知道,老子当时就在你身边!”

罗杰瞪了内森一眼。

“我告诉你,这一次比1453年更加严重,听人说,前几年就有这种倾向,而且还越来越深。”

“好吧,不管怎么说,愿上帝保佑我们,也保佑帝国。”

内森在胸前画上一个十字。

……

帖撒罗尼迦的城楼上,以撒架着望远镜,望向乌蒙蒙的天空。

一**雪刚刚降下,天上仍然飘着雪粒,什么也看不见。

皇弟曼努埃尔走了过来,手上拿着一份报表。

“皇兄,棉衣和烈酒已经全部发放完毕,迦太基的粮食也到了,埃及的小麦还需要一段时间。”

“战士们的斗志还算高昂,有一些罗斯人还脱光了衣服,在雪地上摔跤。”

曼努埃尔无奈地摇摇头。

“帖撒罗尼迦的一些村子遭了灾,我去看了看,官员们推行以工代赈,准备对帖撒罗尼迦城区进行一次修缮,争取扩大居民区,解决污水问题,向君士坦丁堡看齐。”

“很好,他们的处理办法不错。”

以撒放下望远镜,揉揉眼睛。

“军队整训不要停,军需什么的都配齐了,他们有吃有穿,再不好好训练简直对不起我。”

“你似乎不太高兴。”

以撒看了看曼努埃尔。

“皇兄,塞尔维亚也遭到了灾害,我之前没有想到这些,估计会有人饿死。”

曼努埃尔点点头。

“没事,等埃及的小麦到了,我给你送一批过去。”

以撒安慰道。

“今年情况特殊,以后你得做好准备。”

“皇兄说的是,我原以为塞尔维亚坐落在群山之中,寒风吹不进来。”

曼努埃尔叹了口气。

“实在没想到,连多瑙河的一些支流都结冰了。”

以撒拍拍他的肩,没有说话。

小冰河时期共计几百年,在这几百年间,地球温度当然也会起伏,时而转暖,时而严寒。

实际上,地球的气温变化与太阳活动密不可分,当太阳活动陷入低潮时,地球温度迎来最低,这个低潮期被后人称为“极小期”。

目前,全世界处于小冰河时期中的第二个极小期,从1450年开始的史波勒极小期。

太阳活动还会带来引力的变化,每一个极小期中,地质剧烈变动,往往会引起接二连三的火山喷发,可能在不经意间改变人类的历史。

1453年,南太平洋的库威岛火山喷发,全球各地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君士坦丁堡出现月食,火山灰带来的雾气遮盖天际。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1458年,1460年,1465年……热带火山接连喷发,铺天盖地的火山灰席卷大气层。

1465年的火山喷发是最剧烈的,比库威岛火山还强上数倍。

这次的火山喷发实在太强,后世的地质学家们可以通过南北极冰盖的硫化物和古老树木的碳十四衰变确定它的存在,定位出它的大致时间,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出爆发的地址,就像被生生抹平了一样。

地球一声颤抖,人类跟着遭殃,温度的降低和火山的喷发导致大片农田沦为荒土,大群植物不再生长。

气温的降低导致各地灾害频发,海洋蒸发减少,雪山融水减少,各别地区在干旱和洪水中艰难度日。

当然,自然灾害带来的社会动荡是逐渐累加的,欧亚大陆上的农耕文明撑过了史波勒极小期,矛盾被暂时压抑,直到后来的蒙德最小期才集中爆发,西方爆发死伤惨重的三十年战争,东方的大明就此灭亡。

以撒目前所处的1470年,正值史波勒极小期中自然灾害最频繁的一段时期,从波罗的海到巴尔干,各个地方都遭到了灾难。

当然,人类对自然灾害从不陌生,这种程度的灾害还不足以毁灭一个强大的文明,并非所有地方都遭到了严重的灾害,部分地区依旧迎来了丰收。

目前的东罗马帝国拥有全欧洲最先进的纺织体系,最先进的取暖体系和最发达的海上商路,一个地方闹灾荒,粮食完全可以从其他地方补上。

人定则胜天,人不定则天胜,一个具有完整建制的帝国从不会被自然灾害直接冲垮。

东方的大明遭受的灾害比欧洲严重很多倍,但他们依旧顽强地熬过了好几个极寒期,直到最后。

但是,海峡对岸的奥斯曼帝国可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想到这里,以撒微微一笑。

如果是原时空中的奥斯曼帝国,以撒完全不认为他们会因为这场灾难蒙受多少损失,疆域广阔,商路通畅,统治者的应急手段和市场的自然调节都会维持着整个帝国,使其不受太大冲击。

百姓当然会死上不少,但这种现象实在太普遍了,史家都不屑为其浪费笔墨。

然而,此时的奥斯曼只剩下一个安纳托利亚,海上贸易几乎断绝,还正处于备战期,大量的部队被征召起来,大把的精力都放在沿岸的布防上,根本没多少功夫来处理各地的灾害。

更致命的是,与欧陆各国不同,奥斯曼境内还有为数众多的游牧部落,他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更加手足无措,一场寒潮就能让草场荒芜,一场寒潮就能让牛羊饿死,一场寒潮就能让他们断绝生计。

怎么办呢?还是遵从所有游牧民的老传统,劫掠去吧。

如果是原时空中的强盛奥斯曼,他们不会有这个胆子,苏丹的军队让他们胆寒,苏丹的商人也能为他们提供救急之需。

但是,现在的奥斯曼显然不具备这些条件,军队抽调布防,内陆极其空虚,帝国中央对游牧部落已经不再有超强的威慑力,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来堵住他们的嘴巴。

奇里乞亚丰收了,南部沿海丰收了,但我派人尽可能抢购粮食,派海盗烧毁农田,剩下的还得送去苏丹的军营。

北非丰收了,埃及丰收了,法兰西丰收了,但我不让他们进去,不让你们获得外地的粮食,就让你们在饥荒中逐渐内耗。

游牧部落的作战能力的确不高,强盛期的奥斯曼甚至根本看不上眼。

但要是他们碰巧捡到了不少金伊萨克,要是他们碰巧挖出了君士坦丁堡生产的武器和装备呢?

这就是以撒选择在15世纪六十年代末开战的原因,这就是以撒为穆罕默德二世送上的终极大礼。

等到下一个收获季,他们会惊讶地发现,就算没有遭遇灾害的地方,粮食产出也远不如前,遭到灾害的地方更是一片狼烟,狼烟下尽是仇恨的眼睛。

到了那时,再坚固的要塞也挡不住浮动的人心。

“把外交部的几个职员叫过来,我需要他们前往安纳托利亚,和那里的突厥贝伊,罗马遗民和亚美尼亚人好好交谈一下。”

以撒看向曼努埃尔。

“我需要好好准备一下。”

曼努埃尔走后,以撒继续竖起望远镜,调转方向,遥望一片乌蒙的海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