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119章 樊於期的谏言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第119章 樊於期的谏言

作者:吾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9 23:02:20

第119章 樊於期的谏言

帝王不是人,他们是一种叫做龙的生物。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对龙的传统描述都不算好。

凶残、暴烈、同时又十分强大。

嬴政也是这样一条龙,一条逐渐长出鳞甲,磨利牙齿的幼龙。

在剿灭了嫪毐的反叛,将自己的母亲打入冷宫后,他那具少年的身躯便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初具雏形的龙身。

龙是喜欢掌控的,更喜欢掌控一切的感觉,可如今的秦国朝堂上,却还有许多不受嬴政掌控的人。

比如易承,比如吕不韦。

易承还算好些,虽然贵为皇子,可易承这五年来的刻意表现,早已坐实了他是个玩世不恭,胸无大志的逍遥候爷。

和易承比起来,吕不韦显然更让嬴政觉得危险。

吕家有门客三千余,吕不韦又与蒙骜、王齮、麃公等大将私交甚笃,在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的《吕氏春秋》出版之后,他的声望更是盖过了战国四公子,隐约成为七国第一人。

秦国朝堂上下,皆有吕氏党羽,关系网盘根错节,可谓只手遮天。

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易承不知道五年之后,嬴政究竟做了什么,才能把吕不韦这样一位牛人逼到饮鸩自杀的地步。

不过眼下,他身边的人却已经开始替他的未来担忧。

“公子,陛下已经开始清洗朝中勋贵,许多人无辜受到牵连,恐怕这都只是陛下假借清理之名,对各派党羽的打压,陛下如此杀伐果断,公子也应早做打算才是啊。”在易承的面前跪坐着一名身穿黑色劲装,蓄着丰髯的大胡子的中年男子,这位正是历史上成蟜党门下的一名知名人物——樊於期。

关于这个人,后世人可谓是家喻户晓。

他出名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成就了自己,而是因为他成就了别人。

毕竟荆轲刺秦时用的献礼就是这家伙的人头,因此他也成为后世历史故事中经典悲剧人物。

易承其实根本不想和樊於期扯上什么关系,和这个家伙待在一起,易承总觉得自己似乎很快就会倒霉。

可令易承绝望的是,樊於期此人是他母亲秀丽夫人从韩国带来心腹之人,从一开始进入秦国朝堂时,他就被打上了成蟜党的烙印,所以易承无论怎样疏远樊於期,除非自己把他杀了,否则他们的关系就永远都撇不清。

说实话,樊於期是个相当不错的人才,为人忠厚,善于谋断,通晓处世之道。

很多次在与他交流时,易承都能感受到这个人对于行军布阵,权谋之术有着许多自己的独到见解。

可偏偏这种人才对于易承皇子的身份蠢蠢欲动,多次明里暗里地暗示易承处在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尽早反叛,才有一丝求活的可能。

其实樊於期说的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虽然易承既不招揽门客,也不豢养甲士,整日吃喝享福,可嬴政却依旧对他不放心,不但经常会派遣探子去调查他,而且还在有意无意地收集成蟜府邸的各种情报。

易承也能看得出嬴政对他的不信任,纵使几年前他们还是无话不谈的好友,现在因为地位的差距,他们之间也已经疏远到了半年都不曾见过一面的地步。

历史上的成蟜是被嬴政干掉的,不过那都是很多年之后的事,而现在,易承看了眼自己手腕上的倒计时。

8311:12:38

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与其担心未来被嬴政干掉,还不如现在好好想想下辈子该如何操作。

投身成皇子,真真切切享受到了皇子身份带给他的便捷,在这最后的一年时间里,易承打算试试能不能通过骊山宫和墨门义堂,对张家做一个更深入的调查......

...

夜色漆黑如墨,咸阳城大将军蒙骜府中,一张圆桌案上的一盏明灭不定的油灯下,正围坐着四个人。

这四个人有年轻的,有老迈的,但他们的表情却都是一样的严肃,似乎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很快,不知何处响起一阵密道机扩启动的声响,一个黑影缓缓从黑暗中隐没而出。

黑影走到桌案前缓缓坐定。

“本月初九,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在魏国府中因病去世,消息是封锁的,所以还未传入咸阳,不过估计至多还有三天,此事便会传至嬴政耳中。”

“魏无忌啊...他可终于死了。”一个面容老迈的老者缓缓开口道。

“日骜,四位长老推测,此次魏无忌身死,魏国上下已无名将,嬴政最有可能派你去攻打魏国东境。”

老者点点头,“嬴政早已觊觎魏国的燕、虚、长平和雍丘等二十座城池,这些都是魏无忌所守之地,现魏无忌已死,秦国必将派我率军侵吞,日后此些城郭皆将是大秦东郡之地也。”

“经过十二位议事长老共同决议,若是此次陛下任命汝为主帅攻打魏国,汝且能得胜得归,汝便可以假死脱身,进入张家宗庙,佩享天年。”黑影的声音很平静,可蒙骜的一张老脸上却满是惊喜之色。

“汝假死之后,汝子蒙武可接替汝之位,汝孙蒙恬、蒙毅,亦可接受安排,着手进入秦国朝堂。”

黑衣人的一席话,让原本坐在桌案前的四个人都有些神情激动,作为张家埋藏在秦国重要的一颗暗棋,蒙家人一直在等待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道门理综的李斯两月前,因谏言‘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被嬴政提拔为长吏,大长老说,日后若有机会,尽量与此人交好,李斯虽为人刁滑喜好钻营,却算的上人中翘楚,他日后的成就不可限量。”

蒙骜点点头,“之前老夫初见李斯时,听闻他是道门理综之人,便多留了一个心眼,与之结了一个善缘,不知道几位长老现对着道门理综调查的如何?”

黑影人幽幽地道:“还在调查,此门派与我张家一样,有明派与隐派,其明派很好调查,门主自孟文至李长安,荀况至韩非,历代弟子皆有祥备,可偏偏这个隐派,我们查了这么多年,却只查到一个赵国的哑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