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61章 张苍和张良的默契(下)

第61章 张苍和张良的默契(下)

作为一名见识过长寿张家族人的穿越者,易承对‘张’这个姓氏非常敏感。

从张仪,到张良,再到如今的张苍。

易承可以肯定他们都是长寿的张家人。

从战国时代,易承就对张家进行过调查,那时候他发现,虽然远在义渠边地,可七国的朝堂上,都有张家人的身影。

人数还不少,加起来有上千人之多。

如今七国已灭,秦灭汉替,在汉家天下,张家这个庞大的家族,依旧把持着巨大的政治力量。

张苍是谁,汉初时代的顶级知识分子,《九章算术》的侧辅校正者,后世公认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审计鼻祖、数学家、天家、人瑞等等,其担任赵国相国16年,后回长安担任御史大夫,80岁又当丞相,95岁退休。

此人政治生涯横跨秦始皇、秦二世、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到汉景帝六位皇帝,历史记载寿命高达104岁。

原本对历史上记载的这个人,易承就有很多疑惑,在人均寿命不足60岁的汉初时代,他是怎么活到104岁的?

野史记载‘张苍好饮人乳,故长寿’易承是绝对不信的,如果喝人奶真有这功效,那后世应该早有人奶产业链才对。

在穿越多次亲眼见过那些张家人的特殊情况后,易承这才若有所悟,敢情张苍也是妖孽一般的张家族人,那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合理解释了。

别说是104岁,就算这家伙活到208岁,都不是什么问题。

随后又一个另易承长久思索的问题又重新出现。

现在的时间点,还仅仅是汉初,公元前两百年,这时候就已经有张仪、张良、张苍这些个妖孽抱团联手了,那再往后随便推一推,什么张衡、张骞、张飞、张角,乃至后来的张择端、张居正、张仲景难免也说不准都是张家人。

想想这些顶尖人才都隶属于一个家族势力,易承就不寒而栗。

不过想法归想法,毕竟那些历史名人也还都得再过上个几十几百年才会出现,现在易承只想把眼前的这位盘问清楚再说。

“子房,你是怎么认识张苍的?”送走了张苍,易承第一时间就跑来问张良。

张良此时也回到了他住的那所小院中,他拿起门角旁的扫帚一边打扫地上的落叶,一边不紧不慢的回答道:“吾与张苍乃是旧识,吾等皆荀子门下弟子,张苍高吾一届,与李斯,韩非是吾之师兄。”

道门理综明派的同门师兄弟,这个易承倒是有些印象,但是那个时候,张良也年幼,应该是不了解张家的一些事。

“那时候,你知道他和你一样是张家人吗?”易承又问道。

张良扫地的动作停了下来,他抬起头,一双眼眸晶亮清澈,似乎想从易承的眼中看出些什么来。

“道门理综隐派,对此事也感兴趣么?”张良淡淡问道。

易承有些沮丧,他能明显感觉到张良语气中的疏离,虽然他已经尽力在跟张良打好关系了,可张良对他却依旧抱有防备。

这也难怪,毕竟穿越夺舍重生这种事易承不可能告诉他,虽然有预言的幌子可以表面上说一说,可对于张良这样的聪明人来说,这种鬼神预言的说辞却是最会让他们怀疑。

因为有怀疑,自然不能绝对信任,所以每每易承问一些关于张家的核心问题,张良都会堤防易承套话。

“就随口问问。”易承耸了耸肩,既然张良不想说,他也不强求,毕竟,在某种程度上,他是真心信任张良的,也希望能和张良成为挚友,可惜自己穿越者的身世注定不能告诉任何人。

易承这样回答,张良倒是忽然有了兴趣,他将扫帚放回门角,指了指院中的石桌问:“饮茶水么?”

这是什么意思?有的聊?

“好啊。”易承爽快答应。

张良进屋拿了一套茶具出来,那是一套整体绿色的陶器,看起来像是绿釉陶壶和陶碗。

张良将碗具摆放在石桌上,自己则在一旁点起了一个小火炉开始烧水。

易承指了指桌上的那些陶器随口问道:“这些陶器是你自己做的吗?”

张良摆弄着柴火道:“正是,山中饮用不便,遂自己烧了些陶壶用来饮茶。”

“哟,这上面还有字呢。”易承忽然发现,这些陶碗下面还刻着一些小字。

张良微微笑道:“都是些消遣之作,算不得什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易承神情复杂地看着手中捧着的绿釉陶碗底部刻着的哪一行小字,“这些...也都是你写的?...!”

“正是,不过是闲暇时一些所思所感。”

其实自打知道张良在山中研究‘木牛流马’这种机关术后,易承就已经默认张良是诸葛亮。

可看到这绿釉陶碗底下刻着的两行字,依旧让他有些绷不住。

《诫子书》啊,那可是《诫子书》中的句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短短八十六字的家书,将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书中,而此书也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千古名篇。

没想到能在这种情况下看到原创作者本人,易承顿感世界奇妙。

他既有一种站在上帝视角看到整个时间线波澜壮阔的感觉,又有一种身临其境难以言喻的渺小。

“子房,你知不知道,你刻在这陶碗底下的这些小字,未来将有数以亿计的人从这些文字中感受并学习你的儒家思想。”

张良微微有些愣神,稍缓才道:“吾并非儒家,只是按我道门理综之说,兼顾儒道法墨之长而已。”

易承笑了笑道:“道门理综的创立者,其实却是受儒家文化影响最深。”

“何出此言?”张良有些好奇。

“没什么,就是有感而发,据我所知,我们道门理综的创立者,最早就是跟着孔子他老人家学习的...”

易承又回想起自己幼时在现代社会学习的那些东西,穿越了那么多次,那些思想虽然遥远可并不陌生。‘从《三字经》到《论语》,从温良恭俭让,到仁义礼智信...’不知不觉间,原来自己内心深处早已被刻下了无比深刻的儒家烙印。

而自己的立身行事,也秉承着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在走。

虽然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张良等等都拜入了道门理综门下,可他们也都用自己的思想解释在丰富道门理综的思想传承。

亦如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易承也说不清是谁先影响了谁。

不过既然确认了张良就是诸葛亮,易承也没有再问关于张苍的心思了。

茶水烧开了,张良将陶碗摆好,从一小盏中取出一些干枯的茶叶,又撒了一点盐巴,而后将沸水倒入陶碗中。

“可以饮用了。”张良说着,却看到易承坐立不安,有些扭捏。便问道:“汝怎么了?”

“那个...子房...我想问你要张签名,行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