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21章 深夜奏对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第21章 深夜奏对

作者:吾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9 23:02:20

第21章 深夜奏对

能够得到皇帝的恩宠,对于臣子来说是最幸福的事之一。

刘邦就很喜欢易承,还是那种从骨子里的喜欢。

在正殿接见后的当天下午,刘邦就敕封易承为骊东侯,所属骊山东绣县,食邑三千户。

这可谓是恩荣至极。

要知道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也有几十万人,最后封侯的不过一百四十三位功侯,而且食邑超过三千户的不过四十九人。

易承这辈子重生的陈耳,只是一场堂前奏对,就能获得如此重赏,足可见刘邦对易承的看重。

其实刘邦之所以如此重赏,还是多亏易承上辈子重生为燕枝时做的那些事。

因为当年易承的预测,坐实了刘邦受命于天的正统性。

这东西的价值无法用任何财富衡量,后世董仲舒就是靠着这东西令汉武帝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超然地位,由此可见,君权神授对皇权的稳固作用是统治者最为看重的。

而且易承编造的故事——龙授天命,要比原本历史上刘邦编造的赤蛇斩白蛇的故事还要传奇。

起兵这么多年,刘邦早已是大加宣传,汉朝的朝堂上,所有臣子都知道汉王在刚起兵时,就有道门理综传人宣称汉王乃真龙天子,起兵八年后可得天下,并且留下四个锦囊。

靠着那四个锦囊,汉王真就成为天下之主。

这在封建时代简直就如同神迹。

别说老百姓和士兵了,就连张良、韩信、萧何这些人杰也都表示过燕枝所测,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能及也。

其实就连刘邦自己独处时,他都有点迷糊。

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自己最清楚。

三十五岁之前,他就是个很普通的普通人。

他也要吃饭拉屎睡觉,他也是两个眼睛一张嘴,和别人没什么不同,比起项羽、彭越、英布这些人,武力上完全打不过;比起张良、韩信、萧何,刘邦也不敢说自己在计谋上能赢这些人许多。

可偏偏成为天下之主的却是他。

所有人都只能服从他的号令,四海之内,皆是他的领土,这种坐在权利之巅的感觉既让他迷醉,又让他忧虑。

天下打下来了,所有人都要分功。

刘邦不是个小气的人,事实上,当初起兵的队伍除了燕枝给他组建的保安团部队,剩下的基本都是靠利益关系拉拢到自己这边的利益集团。

鬼谷弟子郦食其就曾向刘邦说起过,项羽失败就是因为太小家子气,将士们有功就应该封赏,可项羽却把官印紧紧捏在手里摸来摸去,印角都磨圆了也不舍得给,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自然就没人愿意跟他干了。

刘邦深以为然,所以他对自己的手下非常大方。

这些人愿意带兵跟自己打天下,图的什么?不就是图个钱权地位,封妻荫子,为子孙后代谋个荣华富贵嘛,他们要自然就给。

在建国之初,刘邦一共封了七个异姓王。

燕王臧荼、韩王韩信、赵王张敖、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

封王之后,又一个问题摆在刘邦面前。

大汉国究竟要走哪条路?

是周制还是秦制?是邦国还是帝国是封王还是郡县?

这东西没人能帮刘邦解答,这种国家大方向的政策问题,手下的谋臣可以议论,但最终拍板决定的还是刘邦。

那时候的刘邦,真希望燕枝活着,用那种可以预测未来的手段跟他说一说究竟该选哪一条路。

可惜燕枝已经死了,没人能给刘邦一个答案。

由于各地封王的现实情况,最终导致刘邦只能选择另一种妥协的国家制度——郡国制。

除了各个封王的地盘,其余一律郡县。

不过这种分法还是让刘邦很不舒服。

放眼天下地图,自己控制的汉国实际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土地,燕、赵、楚、梁、淮南、长沙、闽越、南越等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地方。

天下虽然一统了,可实际还是诸王割据的,自己现在活着,这些异姓王可能还不敢造次,但是万一自己死了,自己的儿子继位,那些如狼似虎的开国功臣一个个可不是省油的灯。

后续也果然如刘邦所料,就在刘邦称帝几个月后,最北方的燕王臧荼就反了。

亲率大军平定了燕王的谋反之后,刘邦便下定了决心铲除所有异姓王,为刘家天下的安稳打好基石。

于是他开始找各种借口或封或贬或杀,到了去年,七王最终被他灭的还剩三个。

“先生告诉朕,淮南王英布会反么。”是夜,未央宫宣室偏殿内,刘邦坐在一张矮几上朝易承问道。

易承就坐在刘邦的下首,距离刘邦不过两米的距离,下午刚刚封了侯,晚上就请入内室奏对,可见刘邦对自己的看重。

“会。”易承稍微想了想便回答道。

刘邦郑重地点点头道:“朕也觉得他会反,淮南国坐拥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沃野千里,英布此人叛楚归汉,本就有二心,朕打算亲自率兵讨伐他,你以为如何?”

“可以。”

刘邦捋了捋短须,然后道:“那长沙王吴芮会反么?”

“不会。”

刘邦眉毛一挑,“也是,长沙王吴芮势力最小,为人也最是怯懦,应该不会反。”顿了顿之后,刘邦又继续问道:“先生道门理综隐派可还有其他人了?”

易承摇了摇头道:“我道门理综隐派人口凋敝,不过十余人,而且与鬼谷一门有些相似,每一代只会派一名弟子下山入世。”

“朕想见一见先生师门的这些人,不知可否寻到?”刘邦有些希翼地问道。

易承摇了摇头。“我下山后,他们便闭了山门,去世外云游,不知所踪。”

“如此...倒是可惜,唉,朕前阵子还亲自去了一趟商山,想请商山四皓下山辅佐朕,可惜四位老者却固执地不肯下山,这山门之人,多少都是有些脾气。”说罢,刘邦还自嘲的笑了笑。

“陛下无需担心,商山四皓恐怕过不了多久,就会下山入朝,为汉朝驱用。”易承灵机一动回答道。

“哦?这种事,先生也能知晓?”刘邦好奇地问道。

“此事可用阳寿测算出来。”易承淡淡地回答道。

刘邦咂咂嘴,“果真神奇,有如此测算之术,堪比神迹,朕想问一问先生,这世上真有神魔鬼怪么?”

易承摇头道:“虽然道门理综隐派可习得测算之术,但却从未说起过神魔之说,所以这世上究竟有没有神魔鬼怪,臣也不知晓。”

刘邦点点头,看了看灯柱,已经烧完了第四根了,便有些歉意地笑了笑道:“朕等了快十年,今日第一次见到先生,心中宣慰,不禁畅所欲言,不觉已经这么晚了,先生所求上林苑封地,朕已命人去安排,明日朕与先生同去骊山选址,建造一处山门院落,今日就早些休息吧,来人,带骊东侯去偏殿休息。”

刘邦说完,就有两名小太监走上来候在一旁。

易承也躬身施礼,“谢汉王,那臣先告退。”说罢,就跟着那两名小太监朝殿外走。

看着易承渐渐走出去的背影,刘邦托着下巴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