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20章 十年后的伏笔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第20章 十年后的伏笔

作者:吾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9 23:02:20

第20章 十年后的伏笔

“来人,赐笔墨!”

令满堂护卫始料未及的是刘邦非但没有惩罚殿前这个高声诵诗的小子,反倒要赐他笔墨,所有人一时间都愣住了。

两名穿着靛蓝色宽袖服装的小太监赶忙端着两张红木矮几走到了大殿中央,将矮几摆放在易承面前。

矮几上是一筒空白的竹简,一张白纸,一支毛笔,一块砚台,砚台里已经研好了墨。

易承也没有客套,提起毛笔蘸了蘸墨汁,就开始在白纸上写字。

刘邦已经坐不住了,趁着易承跪坐在那写字的功夫,他一步一步从大殿的高台上走了下来。

‘金鳞岂是池中物,

一遇风云便化龙。

九霄龙吟惊天变,

风云际会浅水游。’

刘邦走到易承身边时,易承正写到这首诗的最后一个字。

刘邦的身形一震,十年前的回忆顿时涌上心头。

“日后你自会知晓...还有,如果你称王之后,若有人以道门理综隐派之人自居,且给你写下这段文字,你一定要以礼待之...这甚至能决定你的大汉最后能走多远.....”

燕枝当年交代的文字,正是两首诗,一首名曰《大风歌》,一首正是眼前的这首《风云》。

回忆像是一柄利剑,劈开了刘邦尘封的记忆匣子,他与燕枝相遇那些年,燕枝的一言一行,当年自己觉得莫名其妙的那些话,如今竟然全部应验。

“我乃师承道门理综一脉,家师曾告诉我,沛县之地,日后将有五位人杰,待天下风云际会,将搅动九州,其中为首之人,将荣登至高之位,还将那五人的样貌姓名画影图形,我便认识了...”

...

“吕老太公,笔墨可否借在下一用?我有半句诗赠与刘邦...”

...

“这个,刘老哥就放心好了,我保证,这棋牌室一旦开业,赚的钱绝对比你想象的还多....”

...

“这些人都是日后起兵忠心跟随你的人...”

...

“嗯...起兵....就在明日!”

...

“你是龙,授命于天,这辈子就该当华夏一族的族长...”

...

“我说的都是我看到的,我道门理综隐派之人,可窥见天机...”

...

“我此生最大的愿望,便是助你登上王位,如果可以实现,那么我死也无憾了....我会给你留下四个锦囊,这四个锦囊上面都有鹿皮卷宗,上面说明了你会遇到什么困难,如果你正好遇到那个困难,锦囊中所写应该能帮你摆脱困境,如此,八年之后,你便会顺利登上帝位,成为大汉国的第一任皇帝...”

......

在成为大汉天子之后,刘邦重新梳理了一遍自己一步一步成为天下之主的过程,似乎一切冥冥之中就已被注定。

他原本是个极不信鬼神的人,可在登基之后,他还是私底下低调的命人建造了一座道观,里面供奉的,正是燕枝的塑像。

他还命人远去彭城,在当年埋葬易承的地方建造了一处宗祠,选当地五百户人家为宗祠守祠,保证香火不断。

正因为这个人的出现,刘邦才认为自己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现在燕枝交代的传人就出现在自己面前,这让刘邦的内心极不平静。

深吸了一口气,刘邦面对易承开始了自己的问题。

“你,从何处来?”

“从山中来。”

“何处的山?”

“骊山。”

刘邦有些小小的惊讶,骊山距离长安不过百里,这人却从没有出现过。

“你知道什么?”

“汉王问什么,我便可答什么。”

刘邦的双眼微眯,“你与燕枝,是何关系?”

“我与燕枝师出同门,皆是道门理综隐派一脉。”

“你也可预见未来之事?”

易承点了点头,“自然可以。”

刘邦的拳头不自觉的有些握紧。

“告诉朕,你预见了什么。”

“我预见了四百年后,大汉国依旧存在。”

刘邦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得到这样一个完全超出他预料的回答。

不过这个回答,还是令他非常满意,这些年刘邦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百年之后,刘家的天下能不能继续传承下去。

在灭了臧荼、陈豨、韩王信、彭越、韩信之后,天下非刘姓的王还有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赵王张耳等等,这些人也都是功勋之辈,他们分割土地,在各地也有着很高的声望,一直是刘邦的心头大患。

现在,道门理综隐派的传人说出四百年后仍是汉家天下,这坐实了天下没有人造反成功,颠覆刘家统治,这算是对刘邦来说最大的一个好消息。

刘邦笑了,笑的很轻松,似乎一直压在心头的那块巨石一下子轻了不少。

“很好,燕枝辅佐朕登上帝位,立下很大功劳,如今他的后人又给朕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朕心甚慰,当赏,朕打算给你封官拜爵,赐你食邑,你意下如何?”

“汉王所赐,臣不敢辞,但臣有一件事恳请汉王准许。”

“哦?是何事?”刘邦很好奇这个年轻人究竟会问他要什么。

“臣恳请陛下在骊山中的上林苑获取一块封地,臣在那里将继续研究道门理综隐派的种种秘术。”

刘邦微微一愣,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只是提了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只要一处山林的封地,这种事,既不花钱,也不占权,这让刘邦又高看了易承几分。

他原本已经打算好,赐这个年轻人千金食邑,让他此生衣食无忧,可似乎面前的这个年轻人颇有高人风范,居然还想住在山里,研究道门理综隐派的秘术。

山门中人就是山门中人,刘邦心中大加赞赏,脸上却不表于形色,只是淡淡道:“此事,朕恩准了,朕会即刻命人准备建材,给你在上林苑建造一处封地。”

“谢汉王。”易承朝刘邦拱了拱手。

这不卑不亢的态度更让刘邦喜欢,他心中还有很多疑惑,想等着这个年轻人给自己解答。

“朕还有许多话想问你,朕今年已五十有九,自感命数不久矣,道门理综隐派有预测之术,你跟朕说句实话,朕还有多少年阳寿?”刘邦本来打算晚些再问这种敏感的问题,可一想到自己的时间紧迫,便不自觉的问出了口。

易承摇了摇头道:“道门理综隐派的预测之术,只能自测命数,却测不了他人命数。”

刘邦即有些失望又有些松了口气,随即缓缓问道“那你可测过你还有多少阳寿?”

“臣,只有六年可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