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202章 拉古萨易帜

1444,拜占庭再起 第202章 拉古萨易帜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5:12

第202章 拉古萨易帜

第202章 拉古萨易帜

巴尔干半岛西北海岸,拉古萨共和国。

拉古萨共和国是一个以拉古萨城为中心的意大利式城市共和国,整个国家从政府组织到行政构架处处向意大利邦国靠拢,具有非常浓厚的拉丁色彩。

然而,这个小邦国的主体民族是克罗地亚人,主流语言是克罗地亚语,官方信仰是天主教,但民间宗教非常紊乱,除罗马公教和希腊正教这两大派别外,还有不少被排斥在主流教派之外的小教派。

拉古萨城位于亚德里亚东海岸的正中心,是巴尔干地区和意大利地区沟通交流的重要枢纽,自古以来商贸频繁,地理条件极其优越。

由于与意大利地区距离很近,拉古萨人很早就受到了意大利城邦共和思想的熏陶,建立起城市议会,各级官员名义上也由议会选出。

拉古萨共和国最初诞生于匈牙利和威尼斯的陆海争霸中,依靠陆权大国匈牙利的支持赶走了威尼斯殖民者,并将周围的部分沿海领土纳入统治,面朝大海,背靠大陆,在意大利和巴尔干的商贸活动中迅速崛起,经济繁华,文化昌盛,人口多达五万,被称为“南斯拉夫人的雅典”。

自此,拉古萨共和国确立了自己的国家方针,依靠巴尔干半岛上的陆地强国,对抗咄咄逼人的海洋霸主威尼斯。

随后的一百多年里,巴尔干半岛风云迭起,各大强权如繁星般忽明忽暗,拉古萨共和国先后向匈牙利,塞尔维亚和奥斯曼臣服,换取他们的庇护。

可是,几年前,奥斯曼败逃,匈牙利内乱,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更是濒临分裂,拉古萨人惊异地发现,放眼整个西北巴尔干,竟然再也没有一個可以供他们依靠的陆地强国。

于是,他们不出所料地再一次被威尼斯占领了,被迫签下了不平等条约。

对于一个依靠海洋贸易的商业共和国来说,躲避在他人的羽翼下根本算不上丢脸,如果操作得当,拉古萨的商人们还能得到不少利益。

几十年前,拉古萨共和国就在奥斯曼帝国那里获得了不少贸易优惠,大力插足巴尔干商贸和亚德里亚海贸,不仅没有因为奥斯曼的吸血而衰落,反而日渐繁华。

几年前,当威尼斯大船来航时,他们也是以东地中海商贸优惠打动了拉古萨的商人议会,这才使他们签订了条约。

实际上,拉古萨共和国跟了威尼斯后,贸易收入同样突飞猛进,在埃及,黎凡特和爱琴海诸岛屿都建有商馆和贸易站。

然而,随着圣提多起义的爆发,威尼斯共和国和东罗马帝国之间的全面战争正式打响,东地中海顿时成为惨烈的战场,拉古萨共和国每十艘前往东地中海做生意的商船中,就会有三艘被击沉或是俘虏,还有三艘迫不得已向海盗上缴沉重的过路费,方能安然离开。

以伤换伤,以血换血,这对国土广阔且有外来黄金注入的东罗马帝国来说算不上什么,对两百年积累且坐拥小半个波河平原的威尼斯共和国来说也还能接受,但对本土极其狭小,完全依赖商贸利益的拉古萨共和国来说,这完全无异于最深沉的噩梦。

接着,《开罗通商条约》签订,意大利各邦国丢失了在埃及地区的大部分贸易站和贸易优惠待遇,被迫和东罗马帝国的商人们进行“贸易战”。

东帝国的政策瞄准了人性最深处的逐利性,采取抬价的方式将意大利诸邦国挤出市场,从而逐步完成对马穆鲁克贸易的垄断。

由于距离原因,马穆鲁克商品抵达昔兰尼加和摩里亚只需要几天,而抵达意大利则需要数周,哪怕不考虑国家税收政策,东帝国的商人运输成本也要更低,自然可以承受更高的商品价格。

这场“贸易战”很快就从埃及地区扩散到黎凡特地区,黎凡特的商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希腊商人们会用更高的价格收购他们手中的商品,要么要求威尼斯商人加价,要么直接把贸易站转交给东帝国的船商。

这并不是什么先进战术,当年比萨,热那亚和威尼斯三国争霸时,也采用过这样的贸易策略,旨在将贸易对手排挤出去,独霸市场。

当然,在达成垄断之后,该压价还是压价。

这可苦了拉古萨的商人们,他们出卖自由换来的贸易利益,一转眼便化作过眼云烟。

他们也曾向君士坦丁堡和迦太基城派遣使节,试图在东罗马和威尼斯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希望东帝国不要再攻击他们的商船和商站。

对此,见到使者的以撒满口答应,但要求拉古萨共和国撕毁与威尼斯共和国之间的一切条约,驱逐威尼斯共和国的一切外交使节,同时承认科穆宁王朝时期两国之间的保护协议。

使节十分尴尬,答应回去好好考虑。

这一考虑,就考虑到了南克里特失陷,都拉齐翁沦陷,威尼斯军队节节败退之时。

拉古萨城的一座府邸中,时任拉古萨大公布罗佐面色阴郁地望着方桌两旁激烈争吵的议员们,心中烦躁不堪。

拉古萨共和国是一个贵族议会共和国,议会分为大委员会和小委员会,各位委员都由城市贵族担任,共和国首脑由选举产生,与其余商业共和国一样,保留封建制的“大公”称号,也可以称为“大委员长”。

现任拉古萨大公布罗佐便来自于拉古萨城目前势力最强盛的商业豪门布拉米尔家族,该家族以巴尔干陆地贸易起家,曾和奥斯曼帝国保持相当良好的关系。

奥斯曼撤出巴尔干后,西北巴尔干出现权力真空,这里民族杂糅,宗教繁多,文化紊乱,很快便陷入持续不断的混乱中。

拉古萨的商人们以金属,木材,皮毛和贵重工艺品贸易为主,讨厌混乱,喜爱秩序与和平,只有在和平稳定的局势下,他们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真要是打起仗来,各个地方短视的小军头们才不会管什么长远利益,有货物直接抢,有商人直接绑,有金钱直接拿。

建立秩序需要很长时间,但制造混乱,一朝一夕就足矣。

陆上贸易受阻后,布拉米尔家族和其他陆地贸易家族开始将目光投向大海,为此答应了威尼斯的苛刻条件。

然后,短短几年之后,他们再一次亏了个血本无归。

“吵够了没有?”

布罗佐敲敲桌子,恶狠狠地瞪着诸位参议员。

“大委员长,我怀疑参议院里混进了奸细,他们竟然准备不顾拉古萨的利益,为威尼斯人战斗至死!”

一位参议员立马叫嚷起来。

“威尼斯人败亡在即,就算不投向东帝国的皇帝,我们也应该借此机会夺回自己的自由!”

参议员义愤填膺地说着,高高举起右手,指向墙上的国家格言。

自由胜过黄金。

与他作对的参议员们一时语塞,怒目而视。

“我们在威尼斯身上已经投入太多,要是骤然背叛,就真的彻底拿不回来了!”

“况且,威尼斯人怎么说也是我们的公教兄弟,背叛他们而投靠正教皇帝,于情于理都不合适吧?”

“哼哼,斯塔尼亚尔,当年投靠奥斯曼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这个?”

头一个参议员讥讽地看着斯塔尼亚尔。

“于情于理不合适,但我们什么时候在乎过情和理?”

参议员站起身,面向其余人,继续自己的演讲。

“自由胜过黄金,黄金则胜过除了自由外的所有事物!”

“我们当初在威尼斯,匈牙利,塞尔维亚和奥斯曼之间反复横跳,为的不就是利益最大化吗?”

“既然威尼斯人已经无法带给我们更大的利益,那也别怪我们另寻良主!”

“行了,少说两句!”

布罗佐见他说得太露骨,眉头紧皱。

说实话,由于商业上的失利,布罗佐也对威尼斯共和国非常不满,之所以一直没有直接投向东帝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顾忌驻扎在拉古萨周围的威尼斯军队,一个是担忧东帝国日渐增长的野心。

但是,随着战争日渐疯狂,海上商路越来越难走,威尼斯共和国也迫不得已将部分军队抽往南方,与稳步推进的马鲁纳大军交战。

布罗佐认为,是时候考虑拉古萨的未来了。

“诸位,就在昨天,我接见了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使节,他与我谈了谈,讲了讲自己对拉古萨困局的见解,我认为有必要让大家都听听。”

布罗佐一拍手,古老而奢华的大门吱吱呀呀地打开,一位黑发黑瞳的年轻贵族穿着华贵的衣衫走进大殿,他的嘴角噙着淡淡的笑容,仿佛成竹在胸。

年轻贵族走到主人面前,微微欠身。

“尊敬的诸位议员,你们好。”

“大家可能不认识我,但也许听说过我的名字。”

“我叫迪马尔科·加提卢西奥,蒙陛下和市民的信赖,担任拉斯佩齐亚自由市的第一公民和终身执政官。”

斯塔尼亚尔脸色剧变,望向几位相好的参议员,发现他们也同样面色难看。

明知道这位迪马尔科是皇帝派来的说客,大委员长还把他请上台发言,这种行为已经暗示了他和布拉米尔家族的态度。

“迪马尔科阁下,请先为我们讲讲在您的执政下,拉斯佩齐亚自由市近来取得的成就吧。”

布罗佐及时接下话腔。

“大家都清楚,拉斯佩齐亚自由市于1460年正式成立,得到了东帝国皇帝伊萨克三世准许和全体市民的认可,辖地包括拉斯佩齐亚城极其周边城镇,城市人口约三万,总人口约六万。”

迪马尔科侃侃而谈。

“三年以来,拉斯佩齐亚自由市努力摆脱热那亚殖民时期留下的阴影,积极参与地中海贸易,致力于打破北意大利邦国的关税壁垒,促进共同繁荣。”

“加提卢西奥家的小子,空话套话谁不会说?讲点有用的吧!”

斯塔尼亚尔哼道。

“三年间,拉斯佩齐亚商人们的腰包鼓了起来,集市空前繁荣,港口几度扩建,在迦太基,君士坦丁堡,开罗和亚历山大港都拥有自己的贸易仓库,与东帝国商人享受同等关税条件。”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大力介入黑海贸易,东地中海贸易和西非远洋贸易,可以在垄断商贸中分一杯羹。”

迪马尔科笑了笑。

“诸位可能不知道,就在上周,由本人联合拉斯佩齐亚诸位议员一同组织的拉斯佩齐亚第一**型远洋贸易获得圆满成功,十艘满载丝绸,玻璃和棉布的商船沿西非海岸线先后抵达几内亚大湾区的比热戈斯群岛,圣威廉港和刚果王国的金口若望港,换取了价值难以估量的非洲豆蔻,蔗糖和优质象牙。”

“最后,由于遭到了风浪,只有八艘舰船成功回到了拉斯佩齐亚城,但这一趟贸易所获取的收入远超所值。”“你到底想说什么?”

斯塔尼亚尔又问道。

迪马尔科耸耸肩,干脆挑明了说。

“我认为,不管你们致力于巴尔干陆上贸易,东地中海贸易,或者也有进军远洋贸易的打算,都应该尽早脱离已是冢中枯骨的威尼斯共和国,向皇帝陛下效忠。”

“哈!果然是希腊皇帝派来的说客!”

斯塔尼亚尔站起身,急切地望着四周。

“诸位,我们不能向希腊人臣服,他们……”

斯塔尼亚尔发现其余的大部分议员压根没有拿正眼看他,声音也越来越小。

“我把大家召集起来,也就是为了这件事。”

布罗佐没有理会斯塔尼亚尔,提高声音。

“迪马尔科的确是皇帝的使者,他也给我们带来了皇帝关于拉古萨问题的最终方案。”

布罗佐冲迪马尔科点点头,后者掏出一卷文书。

“根据双方协议,拉古萨共和国将断绝和威尼斯伪政府之间的一切外交往来,驱除驻扎在拉古萨城外的威尼斯伪军,允许马鲁纳伯爵的大军进驻拉古萨城,并为其提供补给军需。”

“取消拉古萨共和国称号,上下参议会均需向罗马皇帝效忠,接受罗马帝国的统治。”

议员们顿时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迪马尔科见状,将声音提高。

“罗马帝国将赐予拉古萨城自由市待遇,保留原有的上下议会,保留一定数量的城市卫队,保留行政权,宗教自由权和经济自由权,外交权和主权收归国有,每一任市长由议会自行选举产生,但必须得到皇帝的首肯。”

“拉古萨自由市的商人将享受罗马商人同等待遇,可以正常使用港口,公路,驿站等一切基础设施,可以在各大城市购置地产,可以在加入西非三大公司后参与远洋贸易。”

迪马尔科放下文书,静静地等待着议员们的回复。

“迪马尔科阁下,这些条件的确十分优厚,但收回外交权这件事是否有待商榷?拉古萨一直都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哪怕寄人篱下,也享有自主外交的权力。”

一位议员问道。

“这是皇帝的最后方案,亲爱的先生。”

迪马尔科笑意盈盈。

“科莱奥尼对马鲁纳伯爵的大军无计可施,现在只能龟缩在斯库台一带,威尼斯舰队不敢决战,更别提跨过重重大海支援克里特岛。”

“陛下说,如果你们没有在马鲁纳大军将科莱奥尼赶出阿尔巴尼亚时做出选择,那么他将会直接命令马鲁纳伯爵开炮轰击拉古萨城,毁掉你们所赖以生存的一切。”

“陛下还说,如果你们还想如从前一般在意大利和巴尔干之间充当二道贩子,那就应该盼望着巴尔干的和平,而这是威尼斯人永远无法带来的。”

“伟大的陛下将带来一代人的和平,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席夹枪带棒的狠话顿时使议员们面露难堪之色,但他们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那么,迪马尔科先生,您准备怎么对付驻扎在拉古萨东南的威尼斯军队呢?”

一位年老的议员缓缓地问。

“这个不劳你们操心,如果实在觉得不稳妥,不如静待事情的发展。”

迪马尔科笑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投票吧。”

布罗佐见时机已到,当即开始投票。

“同意这份方案的议员,请举手!”

布罗佐说完,率先举起自己的右手,然后用威视的眼光扫过每一个犹犹豫豫的人。

“很好,已过半数,恭喜诸位,现在是罗马帝国拉古萨自由市的公民了。”

布罗佐不想给他们改变心意的机会,当即拿起羽毛笔,签下自己的姓名,盖上拉古萨的印章。

“这……这简直是胡闹!”

斯塔尼亚尔愤怒地大吼,骂骂咧咧,拔腿就走。

行至门前,却遭到了卫兵们的阻拦。

“为了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在此期间,所有议员不得回家,这幢大宅邸中会有伱们的房间,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诸位就当放个假吧。”

布罗佐说完,数十名身披重甲的士兵们手持长戟闯进议院,虎视眈眈地站在议员们背后。

威逼利诱下,议员们陆续离开大厅,前往自己的房间休息,大厅中,迪马尔科斟上两杯酒,将其中一杯递给布罗佐。

“祝您富贵且健康,布罗佐市长。”

布罗佐欲言又止,叹了口气,和迪马尔科碰了碰杯。

“现在您可以告诉我,您准备靠什么来解决东南边的威尼斯驻军吗?”

迪马尔科神秘地一笑,摸出一封信件,递给布罗佐。

……

拉古萨城东南部,采蒂涅主教区。

一所教会学校中,“灰衣主教”亚历山大正在给学生们上课,他还是如从前一样穿着朴素的教袍,戴着木质的正教十字架,温和慈祥的脸上却有着一道狰狞可怖的丑陋刀疤。

然而,教众们每次看向刀疤时,脸上露出的不是厌恶,不是恐惧,也不是悲悯,而是深深的敬仰,爱戴和尊崇。

这是在贝尔格莱德之战中留下的伤痕,是农民十字军英勇顽强的见证。

“今天,除了经书,我还想讲讲近些年的宗教运动。”

亚历山大合上经书,微笑地望着教众们。

“首先就是胡斯运动,胡斯派可以说是西方教会中的鲍格米勒派,都主张减轻教会和贵族对民众的盘剥,让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

“但是,无论是西方教会的胡斯派还是东方教会的鲍格米勒派,他们无一例外没有得到主流人群的认可,没能真正造福于广大人民。”

“自下而上的暴力改革失败了,但自上而下的改良却获得了成功。”

亚历山大停顿,看着教众们疑惑的表情。

“在东边,东帝国的伊萨克三世皇帝就以一种强制性的手段对教会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良,不仅使他们手中掌控的土地大为减少,还禁止他们私自向民众征税和募捐。”

“所以,东帝国治下的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就像那位皇帝常说的,如果上头不乱来,百姓们自己就能活得很好。”

“主教,为什么他可以获得成功呢?”

一位年轻教士问道。

“原因很多,他有充足的威望,有一些独立于本土的武装力量,有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

“还有,相比于西方教会,我们正教会没有一个凌驾于皇权之上的类似罗马教廷的机构,改良的阻力更小。”

亚历山大朝他点点头,示意他坐下。

“最关键的是,他有着一颗坚定的内心。”

正讲着,教堂中突然闯进一位教士。

“主教,外面有人找您,他自称彼得,是您的旧友,奉君主之命前来商议要事。”

亚历山大点点头,在胸前画上一个十字,口中默默念诵着祷文。

“我知道了,让他等着吧。”

“对了,”

亚历山大走到门口,回过头望着教众们。

“诸位,如果敌基督者再度猖獗,你们还是否有着从前的坚定内心,愿意披甲上阵,为吾主的荣光而战?”

“为了吾主!”

“当战必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