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145章 圣城凯鲁万

1444,拜占庭再起 第145章 圣城凯鲁万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5:12

第145章 圣城凯鲁万

第145章 圣城凯鲁万

北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突尼斯是一座神奇的城市。

这座坐落于非洲大陆最北端,地中海中部的城市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只隔着一道短短的突尼斯海峡,二者结合起来,像是一把铡刀,将整个地中海世界分为两半。

受多种自然因素影响,从非洲最北端向南,从突尼斯城附近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到加夫萨附近的亚热带草原气候,再到更南端的热带大陆性沙漠气候,囊括了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跨越农耕区和游牧区,年降水量更是从将近1000毫米锐减至不足100毫米,气候复杂多变,干湿分明。

以突尼斯城为界,向西多为半湿润旱地,向东则以半干旱草原和沙漠居多,除了昔兰尼加地区凭借着绿山山脉的阻隔较为湿润外,其余地方大多都是一片荒漠,仅在沿海平原保留着狭长的地中海气候带,适合畜牧业和旱地农业的发展。

从昔兰尼加再向东,沿海的地中海气候也消失不见,自绿山山脉到西奈沙漠之间的大片土地,都属于亚热带草原沙漠气候,包括开罗在内的绝大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超过50毫米,气候极为干旱。

当然,干旱的气候不能直接与土地的贫瘠划等号,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亦是重要的产粮区,能够承载起大量人口。

如果说两河流域是中东文明的发源地,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对于马格里布地区的柏柏尔人来说,阿特拉斯山脉就是当之无愧的圣山。

阿特拉斯山脉西起大西洋沿岸的阿加迪尔,东至地中海南岸的突尼斯城,横贯了整个马格里布地区,是地中海世界与撒哈拉大沙漠的分界线。

正是有了阿特拉斯山脉的阻隔,来自地中海上的暖湿气流才能在山脉北坡形成降雨,汇聚成数条河流,在山脉间中冲刷出河谷和平原。

也正是有了阿特拉斯山脉的阻隔,来自撒哈拉大沙漠的热带气流无法突破高耸的山脉,被挡在南麓,使马格里布地区免于极端干燥的困扰。

这也正是突尼斯城东西气候差距如此巨大的原因。

在阿特拉斯山脉最东段和祖鲁德河之间的谷地上,坐落着一座圣城,这座掩映在枣椰树的树荫和清真寺的投影下的城市主要由白色大理石筑成,神秘,高贵,凛然而不可侵犯。

这便是凯鲁万,北非穆斯林王朝的古都,马格里布地区的宗教中心。

在信仰逊尼派的柏柏尔人心中,凯鲁万是仅次于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之后的第四圣城,他们相信,去凯鲁万朝觐七次等于去麦加朝觐一次,都能向自己侍奉的神明表达最诚挚的敬意,为自己和家族带来荣耀。

凯鲁万城历史极为悠久,曾是阿格拉比特王朝的首都,城中有着几十座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其中犹以凯鲁万大清真寺最为出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几座清真寺之一,前来参拜的穆斯林络绎不绝。

每逢逊尼派的重大节日,信徒们会不远万里前往凯鲁万圣城,在大穆夫提和各级乌理玛的带领下,举行隆重的典礼仪式,匍匐在地上向真主顶礼膜拜,展示心中的虔诚。

哈夫斯王朝建立后,将突尼斯城作为自己的首都,政治中心的转移并没能动摇凯鲁万的宗教地位,在柏柏尔穆斯林心中,这座城市仍然神圣无比,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存在。

随着近两百年来耶路撒冷的乱离和衰落,凯鲁万在信徒心中的宗教地位越发重要,隐隐有取而代之之势。

近些年,东边的基督教势力越发强大,希腊皇帝就像是一个挥动着镰刀的死神,对北非的伊斯兰领地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将其连根拔起。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常年居住在凯鲁万大清真寺的大穆夫提终于坐不住了,开始号召吉哈德圣战,旨在保护真主的子民不受侵犯,将残暴的异教徒赶出家园。

大穆夫提还是高看了哈夫斯王朝的实力,费尽心思聚拢的大军在的黎波里被直接击败,伊本亲王当场战死,叶海亚哈里发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回突尼斯城。

大穆夫提本人则是在艾本尼的护卫下回到凯鲁万,免于基督徒的羞辱。

随着的黎波里,梅德宁,加贝斯等城市的相继告破,深居哈夫斯王朝内陆的凯鲁万城也不再安全,直接暴露在敌军的兵锋下,时刻会面临十字军的打击。

蜂拥而至的流民和时而出现的基督徒先遣部队使得整座城市人心惶惶,不少虔诚的信徒响应了乌理玛的号召,拿起武器保卫圣城,亦有人将伊萨克皇帝视作真主对他们不忠的惩罚,在浑浑噩噩中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大穆夫提集结城中各阶层代表召开会议,决定誓死不屈,号召市民踊跃参军,为真主战斗到底。

凭借着积累下来的威望,大穆夫提很快将城中基本事务处理清楚,对军队数量,铠甲武器和粮食牲畜登记造册,委派专人负责管理。

他派人收拢附近的败兵,将他们重新编入作战序列,同时修缮城墙,沟壑和水渠,时刻准备应对异教徒的进攻。

他还向艾米尼许下诺言,表示愿意支持他入主突尼斯城,取代哈夫斯家族成为整个马格里布的统治者。

作为回报,艾米尼将率军留在凯鲁万城,参与城市的保卫战。

在的黎波里的灾难性失败后,哈夫斯王朝中央和东部诸侯都损失惨重,反倒是见势不妙直接抛下同胞的艾米尼部实力保存较为完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大穆夫提当然对此一清二楚,但迫于形势,只能将心中的厌恶和不满深深埋藏,装出一副和善的模样恳求艾米尼将部队留下。

圣城凯鲁万遭到威胁的消息很快在柏柏尔穆斯林之中迅速传播,不少精壮男子从后方赶来,抱着必死的决心,加入到城市的守卫中去。

短短数月时间,凯鲁万的守军人数已经突破一万,并且还在迅速增加。

“好一座坚城!”

凯鲁万以南的一座小山上,米哈伊尔侯爵带着几位将领,在亲兵的保护下侦查敌情。

正值傍晚,夕阳的余晖撒在远方的城市上,将圣洁的城市染成粉红色,显得美轮美奂,仿佛一件一尘不染的艺术品。

“凯鲁万的城墙始建于六百年前,在这六百年间多次进行加固,由于其特殊的宗教意义没有遭到什么兵灾,各位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城市的防御,从不会吝惜金钱。”

“城中守军人数众多,在宗教气氛的鼓动下战斗意志顽强,没有火炮加持的情况下,光凭我们恐怕难以攻破。”

说话的是近卫军第七军团的利尔德军团长,亦是伊萨克皇帝的老部下,早在1445年就跟着孔蒂伯爵一起加入了皇帝的队伍,参加过大小战争无数。

几年前,他在君士坦丁堡的舞会上赢得了一位巴列奥略家族旁支小姐的芳心,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中受洗成为正教徒,皇帝亲自担任他们的证婚人。

孔蒂伯爵奉命组建圣西门骑士团后,时任副兵团长的利尔德凭借着姻亲的关系成功晋升为兵团长,在最近的的黎波里之战中率领新整编的近卫军第七军团立下不小战功,获封男爵爵位。

“哼,凯鲁万守军虽众,但方才历经大败,兵无战心,加上守军来源驳杂,短时间内不可能通力合作,根本没有你说的那么难打。”

“若是第七军团的同僚不愿作战,老老实实待在后方即可,我们第三军团可不是胆小鬼!”

“怎么,在孔蒂伯爵手上坚守苏尔特,使宰相大人啧啧称赞的铁军,到了你这里,怎么变成了一群绵羊?”

第三军团的达尼埃尔军团长立马接过话腔,对利尔德出言不逊。

利尔德直接将头撇向一边,不予理会。

随着东罗马帝**队规模的扩大,派系斗争自然不可避免,其中最大的一派便是自诩出身正统罗马人的“老近卫军”序列,他们隐隐以米哈伊尔侯爵为首,历来看不起由外族人组建的紫卫军和几支新近卫军,认为自己才是皇帝陛下最坚实的盾。

尽管作为军方第一人的米哈伊尔侯爵一直不参与这些派系斗争,皇帝陛下还是对此有所警惕,将紫卫军扩充为三个军团,同时组建了以柏柏尔人为主的近卫军第四军团和以亚美尼亚人为主的近卫军第五军团,作为一种变相的敲打和掣肘。

“侯爵大人,我建议尽快向陛下致信,请求他将斯巴达重炮连队调来,对凯鲁万城进行集中轰击。”

“几天前我带人进行过一次观测,他们的城墙虽然的确时常维修加固,但样式极为老旧,建立之初根本没有考虑到火炮的打击,扛不住几轮。”

达尼埃尔见利尔德别过头,也不再自讨无趣,向米哈伊尔继续进言。

“知道提前观测,不错。”

米哈伊尔先是点了点头,对达尼埃尔的行为表示了认可。

“但是,根据陛下对我的指示,我们暂时不必对凯鲁万进行强攻,只需保持压力,使敌军不得分心。”

“你想想,如果伱是一个萨拉森人,当哈夫斯家族的老巢突尼斯和逊尼派的圣城凯鲁万同时遭袭,你更愿意支援哪一个?”

达尼埃尔不言,心中已经隐隐有了答案。

对于一个普通的伊斯兰教徒来说,圣城凯鲁万当然远比突尼斯城更加重要,整个北非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比得上她。

“您是说,陛下想将凯鲁万城作为一个诱饵,吸引更多的吉哈德圣战者前来支援,使突尼斯等大城市兵力空虚,从而减轻进攻压力?”

利尔德茅塞顿开,立马问道。

“但是,当他们越聚越多,会不会反而对我们形成压力?”

达尼埃尔还是疑惑重重。

“当然有可能,不过我们也不是吃素的,不会坐视他们集结大军。”

“可……”

“行了,我们该回去了,今天睡个好觉,明早摆出阵势,先派几支仆从军上去消耗一波。”

米哈伊尔打断达尼埃尔的发问,策马离开。

达尼埃尔是他一手提携,他自然清楚这个骁勇善战的小伙子心中在想什么。

如果能够调来斯巴达重炮,集结大军进行强攻,亦能給萨拉森人施加压力,攻破城市后,哈夫斯王朝最后一支有生力量也将烟消云散。

但是,作为帝国的军事大臣,皇帝陛下最信任的老臣,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军人,不能总是以一个指挥官的眼光来看事情。

凯鲁万城的宗教意义太特殊了,在面对异教徒入侵的情况下,城中军民势必会拼命死守,纵使最终能够成功攻下,原本美丽壮观的圣城也将化作一片废墟。

到了那时,双方就真的再无半点转圜余地。

他并不清楚自己的皇帝陛下将会如何处理新领地上为数众多的萨拉森人,但作为他的老师,一同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米哈伊尔对以撒再了解不过。

褪去了外人眼中圣战士和虔诚信徒的诸多光环后,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利益至上主义者,仅此而已。

米哈伊尔也不知道皇帝陛下想要什么,但无论如何,绝不会是一片凋敝的土地和叛乱不断的人民。

夕阳落山,众人回返,身后的凯鲁万城告别了最后一缕云霞,沉入夜的黑暗。

……

1455年秋季,基督教联军在加贝斯城兵分三路后,分别以加夫萨,凯鲁万和斯法克斯为目标,在哈夫斯王朝的腹部攻城略地,纵横驰奔。

北路军在米哈伊尔侯爵的统率下,向凯鲁万城发动了几次佯攻,迫使更多的吉哈德圣战者放弃了突尼斯,苏塞和斯法克斯等城市,聚集到凯鲁万周围,与北路军形成对峙。

西路军的进攻则遭到了挫折,在加夫萨当地守军慌不择路的邀请下,盘踞在盐沼南部的杰里德邦国以圣战的名义出兵北上,占据了这座位于山谷的城市,并利用时间差设下埋伏,险些将斐迪南率领的西路军一网打尽。

吃了个暗亏的西路军撤往东边,稍作休整,徐图后计。

以撒率领的东路军倒是成果丰硕,由于在的黎波里之战中东部诸侯损失最大,一路上甚至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抵达斯法克斯城下时,城中伊本亲王的几个好儿子仍在争权夺利,竟然试图用名义上的臣服来换取以撒的撤军,被他断然拒绝。

1455年10月12日,斯法克斯城发生政变,原本不声不响的马库苏姆·哈夫斯竟然声称自己才是斯法克斯的主人,在城中商人的帮助下迅速掌控了码头区,等待多时的圣西门骑士团和海盗组织登上港口,自东向西,逐步将整座城市纳入掌控。

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士兵们丧失了最后一丝希望,几位哈夫斯王子终于认清了现实,承认了马库苏姆的统治权,在他的允许下收拾细软,逃之夭夭。

1455年10月13日早晨,迎着太阳升起的曙光,以撒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在斯法克斯城空旷的街道上,接受了马库苏姆的投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