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117章 巴尔干协约

1444,拜占庭再起 第117章 巴尔干协约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5:12

第117章 巴尔干协约

第117章 巴尔干协约

君士坦丁堡,大皇宫,跑马场。

以撒和君士坦丁十一世并肩而立,检阅新建立的紫卫军第三军团。

君士坦丁堡之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二十万大军作鸟兽散,马加什和以撒率领部分精骑四处收拢,得到两万四千余降兵。

两万四千人中,战兵大约占三分之一,其余为辅兵和民团。

经过商议,这些俘虏五五分成,双方各自获得一万两千余人。

这些士兵来源驳杂,有些属于奥斯曼中央精锐的卡皮库鲁军团和耶尼切里军团,也有些是来自安纳托利亚的阿扎布征召步兵和阿金基轻骑兵,还有不少来自于坎达尔贝伊国和杜勒卡迪尔贝伊国等奥斯曼附属国。

以撒在这些人之中挑选精锐,迫使他们改信正教,编入紫卫军各支军团。

其余的民夫和不愿意改信正教的士兵们一律贬为奴隶,参与狄奥多西城墙和加拉塔市的重建工作。

紫卫军第三军团的长官由原第一军团的副军团长梅赫梅特担任,各级军官从原第一军团的老兵中抽调。

梅赫梅特也是以撒的元从老人之一,多年来兢兢业业,自身能力非常不错,战略眼光远远超出几位同僚。

根据以撒的安排,紫卫军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将留守君士坦丁堡,作为首都的戍守卫队之一,军费由君士坦丁十一世和以撒平摊。

紫卫军第一军团是以撒最早的一支部队,忠诚度有所保障。

第二军团则以奥尔汗的部众为基本框架,与穆罕默德二世不死不休,也不用担心叛乱。

至于新建立的第三军团,忠诚度很差,以撒根本不敢将他们放在君士坦丁堡,准备将他们和其余几支部队一样,运往昔兰尼加,用时间来洗涤疏离。

这些士兵们在军官的带领下,进行基本的号令训练和战阵训练,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们从云端跌落谷底,从圣战的极端狂热中骤然清醒过来,从骄傲的吉哈德战士变作阶下囚,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

“父亲,穆罕默德二世虽然暂时退却,战败逃回,但是毕竟家大业大,迟早会平息动乱,重返君士坦丁堡。”

“所以,首都的防务系统必须从现在开始重视起来,不仅仅是军队和城墙,城市民兵的训练,武器装备的革新,军事物资的囤积,都必须提上日程。”

“狄奥多西城墙已经不再适合新的战争模式,我会将领地上的建筑师召集起来,商讨出一个强化城市防御的方案。”

君士坦丁十一世点点头,这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会尽力将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完成,这些你不用担心。。”

“此间事了,就赶快回比林奇吧,莱昂诺尔和查士丁尼肯定很着急。”

“至于你的后续方案,等我们实力恢复后,立马开始实施。”

君士坦丁十一世说道。

战争是残酷的,经历了两个月的血战之后,曾经将近一万人的守军只剩下四千余,损伤过半。

凭借以撒现在的军事实力,在野战中也许连奥斯曼的地方戍卫部队都打不过。

但是,战争也是最好的熔炉,经历过君士坦丁堡血战的将士们像是经过淬火的宝剑,变得更加锋利。

这些老兵就是战争留给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

他们忠诚而可靠,善战而不屈,以这些人为基层军官,向军团中补充新兵,可以很快恢复部队的战斗力和向心力。

君士坦丁堡之战中,东罗马和奥斯曼双方拼得两败俱伤,战败的奥斯曼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忙着安定局面,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对君士坦丁堡发动下一次进攻。

作为胜利者的东罗马帝国也是损失惨重,暂时没有能力取得更多战果。

至于战争的其余参与方,只能在边境给奥斯曼添添乱子,没办法直接将其彻底击垮。

关于战争结束后的巴尔干局势,以撒脑海中有一个模糊的计划,迫于实力的不足只能暂时搁置。

巴尔干各国的合纵连横,拉丁商人在君士坦丁堡的贸易特权,爱琴海沿岸的劫掠行动,对剩余十字军国家的安排和处置……想要解决这些事务,就必须强拥有大的军事实力作为支撑。

“两位陛下!”

斯弗朗其斯从远处策马而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

“马加什殿下率军返回,正在议事厅中等候。”

“塞尔维亚大公的使者也同时抵达君士坦丁堡,被我安排在另一处宫殿。”

以撒和君士坦丁十一世对望一眼,很快做出分工。

大皇宫的议事厅中,以撒见到了率军回返的匈雅提·马加什。

此时的他正兴致勃勃地看着墙壁上装饰用的新式火绳枪,拿起一柄仔细观察着。

弗拉德坐在一旁,依旧是一脸阴沉。

“您好,尊敬的陛下,很高兴再次见到您。”

马加什放下火枪,躬身敬礼。

这位日后大名鼎鼎的渡鸦之王现在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半大孩子,但已经开始显示出极为不俗的战略统筹能力。

弗拉德也是站起身,向以撒行礼。

“你喜欢这柄火枪?”

以撒笑着说,示意二人坐下。

“做工精致考究,造型新颖奇特,显然出自大家之手。”

“听说您在您的近卫军第三军团之中大量装备新式火绳枪,在君士坦丁堡之战中大放异彩,不知是否就是这种火枪?”

马加什问道。

“正是。”

“这种火绳枪产自位于阿拉盖城的火器工厂,与传统的老式火门枪相比,更加方便射手使用,可以极大提升命中精确度和射击速度。”

“当然,缺点也有不少,最大的缺点就是造价太过昂贵,所以我只能负担起一支军团的列装。”

“不知这种火绳枪是否对外出售?”

“当然,如果伱们想要,我会给予你们最大的优惠,作为友谊的回报。”

以撒从墙上重新取下火枪,将其递给马加什。

“这柄枪送给你了。”

“多谢陛下!”

马加什看着枪身上繁复的花纹和镀金的希腊字母,爱不释手,稚气未脱的脸上充满喜悦。

在这几年,以撒陆陆续续送出不少由阿拉盖火器工厂制造的新式火绳枪,试图打开销路,从而使工厂逐渐脱离行政上的财政补给,实现自主盈利。

利润的增多又会反过来刺激技术的进步,从而走上一个正向循环。

“对了,斯特凡阁下呢?他还没有回来?”

以撒环顾四周,没有发现斯特凡的身影。

“陛下,依照您的请求,我们这次主要袭击了布尔加斯地区,成功将当地的奥斯曼残兵清剿,将基督的子民从突厥人的铁蹄之下救出来。”

“我们还前往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进行侦查,重点观察了割喉堡附近兵力部署。”

弗拉德站起身来,汇报说。

“情况如何?”

“割喉堡内仍有守军近两千,对岸的安纳托利亚堡垒也是戒备森严。”

“在缺少大型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恐怕我们很难拿下这些堡垒。”

“斯特凡还在北边巡视,预计明天赶回。”

君士坦丁堡之战结束后,以撒请求马加什暂时留下,帮助自己对君士坦丁堡周边展开清剿,收纳流民,使其前往君士坦丁堡城定居。

很可惜的是,由于君士坦丁堡目前恶劣的战略处境,就算自己能够击败奥斯曼来袭的大军,丢失的土地也很难收复多少。

军事实力相对较弱时,要想在群狼环伺中占据一片土地,就必须在这片土地上拥有一处可供长期坚守的城市,这座城市应该同时具备众多的人口和坚固的城防。

如果没有一座坚固的城市作为支撑,哪怕能够暂时占据乡村和小镇,统治也只能像无根浮萍,难以长久。

君士坦丁堡以西是一望无际的东色雷斯大平原,唯一一座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城市叫做阿德里安堡,也就是埃迪尔内,奥斯曼帝国现在的首都。

君士坦丁堡以东是小亚细亚半岛,与君士坦丁堡距离最近的一座有险可守的大城市叫做布尔萨,是奥斯曼帝国之前的首都。

所以,以撒和君士坦丁都只能尽可能将国境推进到君士坦丁堡战前的情况,也就是收复被奥斯曼军队舍弃的梅森布里亚地区。

除此之外,以撒还准备派遣部分骑兵沿黑海北上,劫掠奥斯曼村庄,将保加利亚正教徒和希腊正教徒迁到君士坦丁堡附近,充实首都人口。

“我知道了。”

“无论如何,还是多谢你们的援助。”

“你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以撒问道。

“父亲来信说,您正在与他商谈,准备联合召开一场会议?”

马加什放下火枪,开口问道。

“是,我准备将巴尔干半岛上所有遭受奥斯曼威胁的基督教国家召集起来,商讨出一个可行的共同方案,从而应对奥斯曼的入侵。”

“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的使者已经到了,其余各国的使者正在路上。”

……

1453年6月末,巴尔干各国使者相继乘船抵达君士坦丁堡,在这座刚刚使奥斯曼帝国铩羽而归的雄城**商大事。

这场会议由以撒和匈雅提联合召开,分别代表巴尔干半岛上除了奥斯曼以外最为强大的两股势力。

巴尔干半岛上几乎所有的基督教国家都收到了邀请函,其中大部分都派出使者前往参会。

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伊庇鲁斯,波斯尼亚,凯法利尼亚和扎金索斯……

除此之外,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三世,教皇尼古拉五世,医院骑士团,热那亚共和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等势力也派出了使节,作为会议的观察员,不参与讨论与协议的签署。

一时间,君士坦丁堡成了风云际会的焦点。

在以撒和君士坦丁的安排下,十几面形形色色的旗帜在大皇宫上空迎风飘扬,仿佛使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又回到了曾经万国来朝的光荣岁月。

1453年6月30日,会议正式召开,使节们先是盛赞了君士坦丁父子和匈雅提父子的圣战壮举,对他们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支持。

在以撒和马加什的有意引导下,会议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继续召开。

巴尔干各国的利益其实并不统一,有些国家对于继续削弱奥斯曼帝国并不热衷,部分国家矛盾极深,在会议上就几乎要爆发出来。

这些事情在以撒和匈雅提的预料之中,他们也没有对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进行过多纠缠。

只要提案出现重大分歧,一律搁置,留待以后。

但是,所有国家一致同意,不能放任奥斯曼人继续扩张,应当阻止他们之后可能的侵略行为。

就这样,会议的效率惊人得高,仅仅三天,一份能够被各国使节都接受的协议新鲜出炉。

这份协议冗长而繁复,在不少条款上用上了春秋笔法,模模糊糊,琢磨不清。

协议的主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共同遏制奥斯曼帝国的扩张行为,维护耶稣基督的土地不受侵害。

但是,整个协议完全没有一点强制性,仅仅保留了一个支援基督教盟友的呼吁与号召,各国并不对此负有义务。

1453年7月5日,参会各国在君士坦丁堡正式签署巴尔干协约,宣布守望相助,共同应对奥斯曼帝国的威胁。

各国还同意成立巴尔干议会,遇到紧急情况时召开,讨论解决方案。

协约签署后,本来高度紧张的奥斯曼帝国和威尼斯尊贵共和国瞬间轻松了下来,他们显然不认为这份意向性的协约能够危害到自己的根本利益。

参会各国大约也是这种想法,将这份协约看做又一张可有可无的废纸。

“这只是第一步罢了。”

马尔马拉海上,以撒望着碧蓝色的大海和渐行渐远的君士坦丁堡,自言自语道。

君士坦丁堡之战结束,穆罕默德二世败北,巴尔干协约成功签署,马加什几人率军北还。

穆罕默德二世正在沉默中平息内乱,像是一只受伤的狼,独自舔舐着伤口。

以撒毫不怀疑,这位坚韧不屈的强敌总有一天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可是,这需要时间。

至少在未来的几年里,穆罕默德二世很难再给以撒制造什么大麻烦。

巴尔干半岛的局势渐渐稳定,以撒将手头上剩余的事情交给君士坦丁十一世,带着得胜归来的士兵们坐上航船,告别金角湾。

士兵们有说有笑,将战利品和勋章挂在身上,将口袋中的金子抖动得叮当响。

他们将带着满身功勋和荣耀,回到家人们的身边,回到阔别两年的北非大地。

在那里,会有着少女们的香吻和孩子们的鲜花,会有着教士们的祝福和民众们的仰慕。

这是他们应得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