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116章 把老爹嫁出去?

第116章 把老爹嫁出去?

第116章 把老爹嫁出去?

奥巴里沙漠东缘,塞卜哈绿洲,塞卜哈城。

这里位于撒哈拉大沙漠北部边缘,全年降水稀少,气候炎热干旱,居民主要生活在一个个绿洲附近,种植椰枣,棕榈和橄榄,同时也会养殖骆驼和细毛羊。

塞卜哈城曾是费赞王国的首都,是重要的贸易要站和货物集散地,每年旺季会有大量驼队跨越撒哈拉大沙漠的天堑,前往北部进行交易,黄金与食盐,奴隶与椰枣,都是重要的货物。

撒哈拉大沙漠一望无际,是大多数生命的绝对禁区,但也并非无路可通。

7世纪以来,阿拉伯人来到北非,开始逐渐掌控撒哈拉贸易线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欧洲之间充当二道贩子,挣得盆满钵满。

主道成肉身的第12个世纪之后,跨撒哈拉贸易迎来了大发展,每年都有无数商队赶着骆驼翻越这片无人区。

14世纪是撒哈拉贸易最鼎盛的时期,这段时期中,欧洲将近三分之二的黄金都来源于撒哈拉以南非洲。

这条商路在历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地中海地区多盐而少金,撒哈拉以南非洲多金而少盐,跨撒哈拉贸易则是将这两块地区连接起来,进行利润极其丰厚的金盐贸易。

以起止地点的不同进行区分,撒哈拉贸易线路主要分为三段。

西段线路从摩洛哥抵达尼日尔河湾,距离适中,可以直接接触到黄金和奴隶的盛产地,是中世纪以来最为繁荣的一条线路。

中段线路从突尼斯城开始,途径的黎波里和塞卜哈,直到非洲中北部的乍得湖,距离最近,随着博尔努帝国的崛起而日渐繁盛,也是目前唯二还在通行的线路。

东段线路从尼罗河流域开始,南下抵达苏丹地区,接着横跨中非的萨勒赫草原,最终到达尼日尔河湾,距离过于遥远,逐渐被商人们抛弃,早就不复当年。

作为中部线路的枢纽之一,塞卜哈城自然也在跨撒哈拉贸易中赚足了黄金,这里的领主正是借助商路之利压服各支部落,组建了费赞王国。

费赞王国在圣约瑟兰之战中大败亏输之后,北边沿海地区被苏尔特大公国占据,南部则分成三份,彼此间征战不休,争夺牧场和绿洲。

从1451年开始,占据乌古城的阿德南伯爵联合斯拉维斯军团,接连向盘踞塞卜哈城的阿卜杜拉国王发动四次进攻,终于在1453年初将其彻底击败,进入塞卜哈城。

将最后的军阀势力彻底荡平之后,阿德南伯爵将自己的统治中心迁往塞卜哈城,将清真寺改建为正教堂,以圣战的名义将附近的土地纳入麾下,封给愿意改信正教的本地部落舍赫。

此时的塞卜哈城主府中,一场激烈的争吵正在上演。

“伯爵大人,依我看来,叶海亚哈里发的建议值得参考。”

“皇帝离开比林奇已经将近两年,目前深陷君士坦丁堡的战争之中,奥斯曼二十万大军强攻之下,纵使陛下天纵英才,恐怕也难以全身而退。”

“斯拉维斯军团正在米苏拉塔城下与哈夫斯王朝的军队对峙,近卫军剩下的几个军团都在托布鲁克要塞,朱夫拉和苏尔特都极其空虚。”

“我们大可趁此良机起兵北上,振臂一呼,大事可成。”

“叶海亚哈里发承诺,只要我们改回对于真主的信仰,立即册封您为苏尔特的埃米尔,您……”

一位新晋投降的部落舍赫弯着腰,一边极力规劝,一边偷偷抬头,看着阿德南的脸色。

“够了!”

又一个声音传来,是一位乌古城的商人。

这几年中,他靠着开采铁矿石在昔兰尼加的贸易体系中挣得盆满钵满,最近还当选了昔兰尼加联合商会的执行会员。

“我们早就皈依了基督,曾经当众羞辱了真主,乌理玛们容得下我们?”

“乌古城改信正教已经六年,底层百姓早就习惯了弥撒和祈祷,教士们拥有不少地产和修会,现在改信真主,必将造就动乱!”

“再者,我们的军事实力根本不足以攻下任何一座有着守备军的大型城池,你这是要伯爵大人拿着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基业来赌博,替他人做嫁衣!”

“我们的粮食和军械供应都相当依赖昔兰尼加联合商会,若是现在谋反,我们将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

商人的话一时将在场众人问得哑口无言。

不一会儿,窃窃私语声又开始传递。

“难道我们必须一直屈从于一个外来皇帝之下吗?”

“别忘了,他曾经将你打得落花流水!”

“但是……”

“哼!我可不认为他这次还会如此走运!”

“你这是谋反!”

阿德南伯爵听着这些无休止的争论和吵闹,看着这些贵族士绅们以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话语掩盖自己熏心的利欲,突然感到有些烦躁,闭上双眼。

自从以撒陛下离开比林奇,查士丁尼皇子和莱昂诺尔皇后开始监国之后,时不时就会有苏尔特各地的部落舍赫跑到他这里,试探他的口风。

君士坦丁堡围城,皇帝音讯全无之后,这种情况达到顶峰,各种利益集团试图将他扯向自己的一方,争吵和辩论成了领地会议的常态。

有些人要求向真主忏悔,重新改信逊尼派,提兵北上,占据在商贸体系中日渐繁华的朱夫拉大区。

有些人建议坚持基督教信仰,但是争取领地的独立,自己建立公国。

有些人则是坚定地站在伊萨克皇帝一边,要求出兵援助正在米苏拉塔苦战的莱昂诺尔皇后。

更多的人认为应当坐山观虎斗,加强自身实力,静待局势变化。

对于这些声音,阿德南伯爵一直采用不认可,不反对,不干涉的政策,从来没有在公众场合发表过意见。

这些年来,他的确在整个苏尔特和昔兰尼加的贸易网络中受益良多,驿站制度和三等道路系统将整片领地串联起来,接入地中海贸易,人才,商品和黄金都会顺着贸易网络而流动。

但是,作为一个统治者,他当然有着野心,领地的扩大,人口的增多,权柄的加强,都足以使人心醉。

只是,相比于其余野蛮笨拙的部落舍赫,曾经前往巴格达求学的他更加谨慎而小心,会在心中将一件事情反复评估,做出最为正确的抉择,而不会轻易被虚无缥缈的利益冲昏头脑。

这一次,阿德南着实有些犹豫。

几乎所有人都不认为君士坦丁堡能够守住,奥斯曼帝国二十余万的大军光是想象就足够骇人。

昔兰尼加和苏尔特的领地在多方势力的围攻下,显得摇摇欲坠,仿佛一叶孤舟,稍不注意,就将颠覆在狂风暴雨之中。

但是,阿德南伯爵总是对此抱有疑虑。

那个年轻的皇帝,真的会失败吗?

与南边的部分部落舍赫不同,阿德南伯爵早在许多年前就亲眼见证了皇帝的辉煌战绩——只不过是作为败方,充当背景板。

他始终下不了决心。

皇后征召封臣之时,他思来想去,没有拒绝,履行了许下的诺言,将五百人交给儿子木尔刺,参加米苏拉塔的战斗。

“昔兰尼加现在的情况如何?”

阿德南终于开口,看向一旁的顾问,示意其余众人保持安静。

皇帝的北非领地分成两片,分别是苏尔特公国和昔兰尼加王国,两边都或多或少出现了反叛的声音,但是情况却不尽相同。

苏尔特残存的部落舍赫以阿德南伯爵为首,昔兰尼加本地的商人士绅则唯叶尔孤白伯爵马首是瞻。

“叶尔孤白伯爵拒绝会见任何访客,整日跟着伊苏尔特宰相。”

“我们联系上了部分本地商人,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既得利益者,反抗的情绪并不强烈。”

“叶尔孤白伯爵明确表达了拒绝出面的意愿之后,恐怕昔兰尼加很难再生出什么波澜。”

一旁的顾问回答道。

“哼!一群懦夫!迟早有一天……”

一位支持反叛的部落舍赫大声咒骂着。

阿德南伯爵揉揉胀痛的眼睛,脑中纷乱如麻。

正当他以为今天的会议又将如往常一样无疾而终时,议事厅外却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门开了,侍从走入,将一封信匆匆递给阿德南伯爵。

“主道成肉身1453年5月29日,皇帝于君士坦丁堡大破奥斯曼二十万大军,歼敌过半。”

“哈夫斯王朝军队没能取得什么战果,正在撤退当中。”

信件很简短,落款是自己的儿子,正在米苏拉塔的木尔刺。

阿德南心中感慨片刻,突然间升起一丝侥幸。

他转过头,望向台下叫得最凶的几人,眼神里闪过几分怜悯。

“犯上作乱,勾连乱党,形同谋反。”

“拖出去斩了。”

……

1453年6月,君士坦丁堡之战胜利的消息迅速在地中海沿岸疯狂传播,掀起了轩然大波。

任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垂垂老矣的帝国,一座孤悬海外的城市,一支人数不足一万的军队,竟然真的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迫使二十万大军夺路而逃。

基督教世界中低迷的宗教气氛陡然一振,人人都在争相传颂着君士坦丁堡的重大胜利,脸上闪着骄傲的荣光。

与之相对,穆斯林世界则是如丧考妣,强大无比的奥斯曼帝国再一次在君士坦丁堡城下刹羽而归,这座城市仿佛是伊斯兰世界的梦魇,怎么也无法打破。

拜巴尔斯收复耶路撒冷之后,伊斯兰世界在对抗基督教世界时还从未遭到如此重大的打击。

米苏拉塔城下的哈夫斯王朝立马将军队撤回国内,连营帐都来不及收拾。

马穆鲁克军队久攻托布鲁克堡垒不下,士气低迷,得知消息后,也立马撤走。

教皇尼古拉五世嘉奖了匈雅提父子和君士坦丁父子的卓越功勋,宣布将五月三十日这一天作为纪念日,每年安排教士进行祈祷与祝福。

葡萄牙国王和阿拉贡国王立马将祝贺信和礼物送到君士坦丁堡,表示将对围城期间发生的“不当行为”进行严惩。

其余基督教国家也纷纷送来了贺礼,就连深陷百年战争中的英法两国国王也送来了格式化的恭贺信。

“父亲?”

“嗯?”

书房中,君士坦丁十一世头也不抬,手中羽毛笔唰唰写得飞快。

“先将回信放一放,有件事想和您谈谈。”

“什么事?”

君士坦丁停下手中的笔,望着自己的儿子。

“不知道您有没有感到寂寞?”

以撒绞尽脑汁,认真思考着怎样才能将意思表达到位。

“寂寞?”

君士坦丁十一世看着以撒神秘的样子,有些疑惑。

“直说吧,为了帝国的未来,您能不能牺牲一下个人感情?”

“嗯?”

“我听说布兰科维奇大公的女儿,玛拉·布兰科维奇貌美且贤惠,正好适合作为您的新任皇后。”

君士坦丁十一世呆愣几秒。

“伱是说,穆拉德二世的妃子,玛拉夫人?”

“正是!”

以撒看着父亲有些惊愕的脸。

玛拉·布兰科维奇,杜拉德·布兰科维奇的女儿,曾经嫁给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二世,作为两国和平的条件之一。

穆拉德二世完全将她作为一个政治联姻的工具,压根没有碰她。

直到现在,她都还是一个处女。

玛拉夫人在穆拉德二世的宫廷中饱受煎熬,毫无地位和尊严可言。

但是,也就是在这个冷冰冰的宫廷中,玛拉夫人遇见了一个孤单而顽劣的孩子。

或许是出于两人有些相似的经历,玛拉夫人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将他视为自己的儿子,教他学习文法和艺术,在他最为孤苦无依的岁月里充当了一个慈母的角色。

孩子也非常喜欢玛拉,将她视作自己的母亲,一直对她非常敬爱。

那个孩子正是现任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

原时空中,穆拉德二世死后,玛拉夫人向穆罕默德二世辞行,回到塞尔维亚,从此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如果神能够将我救出穆拉德二世的宫廷,我将用余生去侍奉神。

玛拉夫人如是说。

但是,很显然,她并没有完全放下世俗之事,在巴尔干的历史上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后来,穆罕默德二世准备进攻塞尔维亚时,玛拉夫人一纸书信,使数万大军就此退兵。

原时空中,君士坦丁十一世没有子嗣,派出大臣四处寻求联姻,对象之一就是这位玛拉夫人。

但很可惜,她拒绝了。

玛拉夫人在奥斯曼宫廷居住过十几年,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国家的强盛,自然不愿意登上君士坦丁堡这样一艘快要沉没的腐朽帆船。

但是,从这次杜拉德大公的信件中,以撒读出了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

塞尔维亚准备向东罗马帝国靠拢。

君士坦丁堡之战后的巴尔干半岛形势颇有些诡异,奥斯曼势力衰退,逐渐失去对于附属国的掌控,匈牙利势力大增,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都在向匈雅提靠拢,以此对抗奥斯曼帝国可能的反扑。

但是,杜兰科维奇和匈雅提之间仇恨极深,显然无法如其余统治者一般卑躬屈膝。

于是,这位老奸巨猾的政客将目光瞄向了似乎有新兴之象的东罗马帝国。

“他们需要我们来牵制奥斯曼和匈牙利的势力,我们也需要一个扎根巴尔干半岛的盟友。”

“斯坎德培毕竟势力孤微,布兰科维奇是最好的选择。”

“再者,我们和塞尔维亚世代交好,您的母亲就是塞尔维亚人。”

“这是布兰科维奇的信,怎么回复,看您的选择。”

以撒将信件塞给君士坦丁十一世,走出书房。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与塞尔维亚的联姻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为以撒的巴尔干战略提供巨大帮助。

相信君士坦丁十一世会明白的。

第二更,有些晚了,见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