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四十八章 正进行时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四十八章 正进行时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一百四十八章 正进行时

就在众文臣兴高采烈的预备实施何白的兴国计划时,第二日一早,何白就至军营之中听取黄忠所派哨探侦察归来的军情消息。

“禀告主公。”黄忠拱手拜道:“根据哨探及暗影卫传回的消息,张饶贼部听闻主公率精兵至北海国上任,是专门前来讨伐于他的,于是在三日前便率黄巾众贼望东莱郡卢乡而去,准备与东莱黄巾贼管亥凭借山势相抗我军。”

“三日前?”何白疑惑的问道,需知张饶贼部可是有四、五万人的丁口,其中老弱妇孺都有,想要安然撤退可不简单,搞不好一天才走十余里路。就像刘备的新野撤退一样,极易糟至骑兵的追击。“他们现在已到何处了?”

黄忠也想到了轻骑速攻的追击之法,但张饶也非庸人,早就有了对策。于是拜道:“张饶贼部早在主公入境之时,便就隐密的将辎重全部迁走。此番退往东莱,基本都是轻身而退,一日可行五十里,此时已入东莱境内矣。”

“此贼竟然如此的警觉?”何白都有些不敢置信了。在历史中,孔融一到北海之后,便就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相通声气,共同谋划,讨贼声势可谓闹得老大,不想却被张饶轻易击败,就连郡治剧县都被夺走了。然而自己的到来,张饶却一箭不发就跑掉了,怎得如此奇怪?

就是领兵于东莱边境接应张饶的管亥,也十分奇怪的如此问道。不料张饶却做出这样一番解释,说道:“那新任北海相何白,传闻在去年末曾击败了不少黑山兄弟,就连黑山大帅张燕都对他十分忌惮。而且其在前来北海时,听闻康成先生曾至境外相迎。康成先生可道德高尚之贤士,能得他的敬重,必非常人也。”

管亥这才恍然大悟,管亥与张饶己结交了许多年,深知其能。在青州黄巾诸渠帅早早的就被擒捉斩杀一空之后,还能凭借自已的能力聚众雄据北海,与各地的黄巾头目争相呼应,引为奥援,让青州刺史与各郡国太守国相颇为头痛。张饶既说何白不易对付,那就一定不易对付。此时暂且退缩,也是正常之事。

管亥又道:“官兵势强,张大兄领众暂且退缩也是好事。只是听闻皇帝自谦无德,禅位让贤,准备至东莱郡就藩。而随同新至的东莱相卢植,更是天下闻名的贤士,大兄难到自信能够对付得了他?”

张饶叹道:“卢尚书文武双全,我又怎敢说对付得了他。随着天公将军兄弟三人前后逝去,我黄巾大业几无成事的可能。而今青州又来何白、卢植两位贤人,只怕已无我等的存身之地也。我迁移部众至东莱,是欲乘此时手中尚有几分余力之际,效仿黑山张燕向前来就藩的东莱王请降,好为大伙求得一条活路罢了。”

管亥眉头一皱,张饶曾经说过,黄巾之事若有可为,则尽力为之。若事不可为,则寻机降之。难道此时已到事不可为之时了?管亥问道:“大兄,你是北海国人,为何不就近北海降伏何白?却来东莱降伏废帝东莱王?”

张饶笑道:“何白纵贤,却是臣子,投他对我等又有什么好处。废帝再衰,亦是藩王。有禅让之大义在身,我等在其翼下当可一世平安矣。若有一日东莱王复得帝位,你我岂不有从龙之功哉!”

管亥听了连连点头,张饶所说甚是,黄巾事业又非自已的事业,既不能成事,便为自身谋一条出路也好。在东莱王麾下任事,怎么也比在何白这北海相麾下任事为好。遂从张饶之言,一起商议该如何行事,方得东莱王的重视。

黄巾贼张饶所部既然已经离开了北海国,何白也不好强行越境进行追讨,只得命令下军中的三千官兵并四千民夫移营至下密城去。把已经空了的下密城变成一座兵城,防备东莱卢乡的贼人复返北海作乱。

国内的贼人无故而走,国内的治安立时稳定了下来,正是何白进行复兴北海产业的建筑工程大计之时。经过彭璆、郗虑等人数日时间的粗略检点,北海王北计留有钱财四亿多钱,粮食七万石,其他各种名贵财宝价值不下十数亿钱。

听闻在检点之时,曾被北海王妃所阻止,彭璆无可奈何,却有副手郗虑借以朝庭的名义将北海王妃等人压制住,最后经过商讨,只留下三千万钱给北海王妃等人养老。北海王妃等人虽然不满,但因为自身无有所出,害得北海王一脉绝嗣,本身就有罪责,倒也不敢与假借朝庭之名的郗虑争辨,只能委屈的默认了。

何白听闻之后不禁暗叹,看来似郗虑这等有才少德的下属,办起某些阴暗事来,的确要比彭璆这等方正的道德之士要更加得用。难怪历史之中的明君们,手底或多或少的会有几个奸臣在侧。若是真的众正盈朝之时,反而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经此一事之后,何白也深深的领悟到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对于一些不是太过份的下属,还是以容忍为上。于是令已成龙池乡侯家丞的公孙沮给郗虑送去十金,以示奖励。郗虑得何白的肯定与赏赐之后,亦是动力大起,行事愈加的卖力起来。

经过十五日时间的实地勘探、商讨与计划,北海各曹吏之间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建筑设计规划。按何白指示,道路分县道与乡道,县道宽十步,乡道宽五步,北海一国路长将增至两万三千余里。兴建石桥、木桥达八百余座。清淤河道共十三条,大小陂塘数百个,水井一千口;田间水渠五千条,长达五十余万里。

兴建学校一百三十座,聘教授一千五百人,每座可供一千户的百姓子弟学习之用。医馆一百个,聘医者五百人,医徒二千人为用。另外还按何白所命,每县还要兴建校场一个,可供三千人的操演之用。总预计花费十四亿钱。

此规划一出,北海国相下属的众吏员全部惊住了,没想到规划竟然比预计的还要多出四亿钱左右。幸好有北海王的钱财以为后盾,不然的话,纵是朝庭的三公一级司空也不能做下这般大的建筑计划吧,肯定得皇帝点头参与才成。

然而在何白的手中,却还只是三年的第一期工程而已。可想而知,何白这国相的魄力要远胜三公。此事若成,只怕将震惊整个天下矣。

只是整个天下还未震惊,但北海国的所有百姓们与县一级的官吏却首先被震惊住了。新任北海相有意在全郡国的范围内征发劳徭二十万人,初期时间就有三个月之多。此令一出,顿让整个北海国上下怨声载道起来。

只是当听闻此役并不是白干,也不用自带口粮与工具,反而有工钱之时,百姓们又全部禁言,开始狐疑起来。在新国相门下吏员言之凿凿的保证,工钱可日结月结,可粮结钱结之后,百姓们的狐疑顿时转变成希翼起来。

此时的百姓除了耕种田地之外,别无他的挣钱手段。除了偶乐为豪门富贾打些短工之外,只能在原野之中四处寻觅食物蓄备冬藏。一年到头都在为一家人的口腹而忙碌不休,深恐县中会有莫名的劳徭之令下达。不想今年倒是有劳徭下达了,规模之大闻所未闻,更不想竟是有偿的徭役。这可是自盘古开天劈地以来,也未听闻的徭役啊。

而同样听闻征发劳徭令之后的众豪族、富贾在听到五官掾邴原的邀请帖之后,顿时哀嚎起来,这请谏的目地还不明确吗?不就是想募集钱粮嘛。然而供应二十万人巨大徭役的粮饷,那要出支多少钱粮才成?

要说新任北海相刚刚到任,想要烧个三把火,此是众人能够理解之事。但此新国相的第一把火是罢退滥竽充数者,此令多多少少害得各家子弟因畏惧而自动离职的。第二把火是征召国内名士为下属,而且多为寒士,这就让众人更加不喜了。如今第三把火是募集二十万人劳役的钱粮,让众人为此好大喜功的功业买单,似问谁人能够愿意拿出呢?

于是近百个豪族族长与富贾们在五官掾邴原的苦口婆心劝慰下,丝毫不为所动,个个老神在在的闭目养神,既不硬顶,也不软语,只是来个无言以对。

邴原口都说干了,还是见众人不啃一气,有心摔袖就走,反正北海王遗下的钱财是绰绰有余了,不想再与这些劣豪、奸商们再说些什么。但是想到此事乃是自已担任五官掾以来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却没有半点的成果,邴原心中就有一丝丝的不甘与窝火。

于是邴原继续劝道:“诸位乡贤,本官之前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此番工程乃是遍及整个北海一国,福及子孙千秋万代的盛事。国相何君是本着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原则,号召全郡上下齐齐行动,共创盛举之意。钱粮多少不计,但有心意便好,为何汝等就是不发一言,不出一钱一粮呢?”

有精细的商贾早就算好了,不计工钱的话,单单二十万人三月之粮就至少需要六十万石。在场有九十七家豪族与富贾,那每家就需分摊六千石粮食,价值一亿多钱,算上工钱、材料钱的话,那绝对将是一个上十亿钱的天文大数。纵然在场的众人咬紧牙关也能够汇聚得来,但众人凭什么要出上这一笔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