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后托求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后托求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后托求

何咸望见何白,忙奔了过来,在何白耳旁轻轻的说道:“皇帝与皇子协被张让等劫出了北宫,望北邙山而去,百官们已经率兵前往搜寻去了。太后姑母如今正在大将军府中等侯,希望兄长能去府中一会。”

何咸见何白愕然不解,于是解释道:“我已收拾好一切,本欲前往南宫拜辞太后姑母,却被骂止。然太后姑母闻知南阳何氏竟然还有零陵何氏这等近支时,不由大为高兴,希望兄长能前往拜见。后又恐南宫杂乱,多事不便,于是假借奠拜父亲之名,前至府中等侯。”

何白听到原来是何太后相阻,于是点点头,与何咸一同策马入城,黄忠、韩荣及张璋三人则随侍在旁。一路带到大将军府,此时的大将军府只有八名宦官在大门附近守着,进入府中,几乎是人去楼空,不再有平日里的那般人声鼎沸,人来人往。

步入府中正殿,见有两副灵枢,除了何进之外,想来还有何苗了。四周还有五十余人在操持丧事,何咸之弟妹就在其中,还有几名年纪更幼的小孩。没想到竟连何苗的家人也一并被何咸带了出来。看来何进与何苗的政见虽然不合,但私下里子女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何白暗叹一声,上前先在何进与何苗的灵枢前拜了几拜,上了几柱清香,又感想了会与何进相认交往后的点点滴滴来,心中默道:“在下虽然眼见两位身死,也不闻不问,此是历史所必然也,非我何白心狠。然而之后,南阳何氏便由我何白照料了,必不让南阳何氏有族灭之祸发生。”

何白安慰的一番这些明面上的堂弟堂妹,又随何咸来到何进平日里的议事厅前,厅外亦有八名美艳的宫人侍立。何白让黄忠、韩荣及张璋在厅外等侯,自已随着何咸一同进入议事厅。

议事厅中,一名相貌只有二十余岁的美艳妇人在何进平日所坐之处呆坐,她一身宽袍大袖的素白宫装打扮,隐隐约约之间透露出风姿绰约的贵气。

等她慢慢转过头来时,何白眼前顿时一亮,只见她明目皓齿,脸色如三月桃花,白里透粉,一头青丝如水,在烛火之中如水般撒下,朱红的樱桃小口,隐隐约约透露出一种任君采撷的诱惑,唯一露在衣衫之外的皮肤,如同雪色一般洁白,隐隐发出晶莹剔透的光茫。

此女竟是何白今生所见最为美艳的女人,比之蔡文姬更多一分成熟妇人的诱惑与皇家的贵气。何白不由暗叹一声,不想何太后如此的绝色,也难怪汉灵帝会为她而心醉着迷,强废贵族宋皇后,改立屠家女为后。纵然她妒忌心强,为自保杀了刘协之母,但汉灵帝始终不改对她的宠爱。

何太后还才刚刚三十出头的美好年纪,在后世更是刚刚散发出女性魅力的大好年华,却在不久之后便被董卓杀害,真是太可惜。

在何咸的示意之下,何白收拾好心情,深深的拜道:“仆臣何天明拜见太后,愿太后圣寿无疆。”

发呆的何太后这才醒转过来,擦擦早已哭得干涩的泪眼,强颜笑道:“原来先帝驾崩前,每常言天下奇才何天明,竟是我南阳何氏子孙。不想我南阳何氏,还有天明这般的俊杰子侄,真乃我南阳何氏之幸也。不知天明之前为何没有与我南阳何氏相认,不然也不至到此落魄之时才能相知也?”

不想何太后不为自已的儿子安危而担心,却急急来寻何白认亲。何白拜道:“太后缪赞了,仆臣的零陵何氏与南阳何氏已有数代未曾来往,因此仆臣从不敢高攀南阳何氏。不知太后此番召唤仆臣前来,是为何事?”

何太后把眼看向何咸,何咸知晓此是朝庭大事,非自已能够参与其中的,于是朝何太后拱手拜了一拜,便退下了。

何太后伸手揉了揉眉头后,方才说道:“你我两族尚未出得五服,纵然离得远了,理应还是一族。天明之前纵然不想高攀,然而如今南阳何氏势衰,却不得不想与天明相认,求助于天明了。”

何白闻言也是眉头大皱,问道:“还请太后明说,趟若在仆臣的能力之内,仆臣必定尽力而为。”

何太后欢喜的站起身来,说道:“两位兄长不幸皆被逆臣所害,宫内宫外,满朝文武竟无一可信之人。我南阳何氏子侄都且年幼,刚刚成年的咸儿也不过区区郎官之身,难以服从。哀家与皇帝难寻可依之人,唯独天明侄儿在朝中是太中大夫,更兼领西园下军校尉之职,可谓文武全才也。难得的是,天明于京师之中的名望亦算不差。”

“虽然年青了一些,但前汉武帝时的霍骠骑,也不过双十年华便执掌朝庭大权。因此,哀家有意赐封天明为骠骑将军,以统京师内外诸兵马,专意护卫天子,扫除天下奸逆,匡扶汉室。不知天明可愿否?”

闻言,何白的脑海之中轰然的炸响开来,骠骑将军?以统京师内外诸兵马?这是要自已顶替何进的位置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凭借自已对历史的了解,绝对可以在董卓之前把握住京师的内外军权。再召揽吕布,除掉董卓与袁绍二人,则天下可安也。

看着立即有天大的权力将落入已手,纵然向来沉稳的何白也不由为之而失神。只是自已的理想是什么?是类张居正那般使王朝中兴的一代贤相?还是改革社会重建平安盛世的一代帝王?

通过近半年时间的冷眼旁观,何白的确多多少少也学到了一些政治斗争方面的知识,可是在自已顶替何进的位置之后,真的能与朝庭诸臣一较高下么?只怕还不能吧!自已能够让天下人心服吗?只怕也不能吧!那自已又将如何去执掌朝政?

何白想了想,若是自已掌控军权,首先得与朝中百官达成和睦,自已独掌军权,百官处理朝政。待自已平定天下各地的叛乱之后,大力提拔人才,行德养望,再与百官争权。而后效仿梁冀,独霸朝堂,再行改革之事。之后或效诸葛亮成一代名相,或效隋文帝篡夺帝位皆可。

只是这条路真的这般轻松吗?自已强为骠骑将军不会有拔苗助长之忧吗?再想想隋朝的改革,在没有经历过大乱之后的建国改革,始终不得长久。何白可不想自已所建的朝代,如秦、隋那般二世而亡。

思到此处,何白万分艰难的屈身而拜,说道:“回禀太后,太后如此的看重仆臣,仆臣感激不尽。只是仆臣才疏学浅,又势单力薄,恐怕不能胜任骠骑将军之职务,不能相助太后重整朝政也。”

何太后不由急问道:“此执掌朝政的莫大权柄,又有哀家在宫中支持,地位当牢不可破矣,天明汝也不动心?”

何白拜道:“回禀太后,古语云: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京师突遭大乱,大将军与车骑将军同时身死,正留下巨大的权柄以待众人。此时虎视眈眈的百官们不在少数,然而我何白以太中大夫、行下军校尉之职强自占去,必遭众人忌恶也。大将军任职已有五、六年之久,其尚不得朝庭百官的心服,更何况我乎?若我强为之,必会使朝内再起变乱也。”

“况且,仆臣略懂望气之术,虽然不精,时灵时不灵,但今日恰好能望见太后之气运已降至极点,只怕不久将随先帝于九泉矣。然而太后本身的气色并非短命之人,想来京师必将因为权柄之事,而有动乱发生,太后亦将没于此乱也。因此仆臣以为,太后此时不当还想着权柄之事,而是想着如何自保为上啊。”

闻言何太后立时慌乱起来,不想两位兄长刚被逆臣所害,今次更又轮到自已了,朝中的逆臣果真可恶之极。

而何太后虽然精明,但见识毕竟不多,并不知气运这些神神鬼鬼的神秘之事,只得怀疑的问道:“天明之前难道没能看出大将军之气运么?”

何白叹道:“气运一说,虚无飘渺,仆臣一介凡夫俗子焉能事事看得明白。只是今次大乱已发,仆臣方能偶然看出一点什么罢了。仆臣只感到京师杀机四伏,不利于诸何,于是有心离开京师,前往外郡赴任。但若在平日,仆臣也看不出什么,无能为力也。太后如若不信,尽可留在京师,可让何氏子侄与我同行,好让南阳何氏血脉不灭也。”

何太后听闻,一时间六神无主,此时的她可无何进、何苗及十常侍相助,顿时回复成一个普通的妇人。何太后惶急的问道:“那皇帝的安危呢?”

何白暗叹,何太后终于问到了皇帝的安危了。可能自已与时人的观念不同吧,时人对皇帝是万分的敬重,纵然张让等劫走了皇帝,也不敢对其有所不敬,更不敢当作人质威胁追兵。张让更宁愿自已投河自尽,也不敢伤害到皇帝。

只是再说下去,何白只怕越牵越多,到时再想脱身可就不容易了。只得出言说道:“皇帝乃上天之子,他之安危仆臣又如何能够度测。”

不料何太后一下子跪在何白面前,泣拜道:“天明,天明,先帝尝言道:‘天明之德才见识与诸朝臣不同,腹中有治世之奇谋,却难以容于天下诸儒生,可为朕之孤臣也。’先帝如此看重天明,只可惜不幸早逝,不能够重用天明。如今先帝子嗣有难,还望天明能看在先帝与大将军的份上,助我母子渡过此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