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 第366章 全怼回去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366章 全怼回去

作者:那个李伟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8:45

第366章 全怼回去

王杰将目光投向李伟,期望他能站出来说两句。

这次李伟没有让他失望,立刻再次站了出来,轻笑着问道:“栗尚书也能晓商道吗?”

栗恕看了他一眼,不屑道:“本官饱读圣贤经典,怎么会沾染这些粗俗小道?”

李伟听到他这话,顿时微微一笑,栗恕这就是典型的读书人的假清高,吃着别人的喝着别的人,还要视别人为低贱小道,就如同六部群臣看轻工部一样。

高居御座的朱元璋听到他这话也是微微皱眉,他也很讨厌这些空谈误国的文人,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发愁的事。

李伟直接怼道:“既然你不通商道,那商会交给你岂不是要搞砸?”

“哼,本官又不需要亲力亲为,只需管好了那些商人便可,国公不也一样吗?”栗恕理所当然的道。

李伟冷笑:“我虽然也非事事亲力亲为,但商会是我一手创办起来的,其中从进到出各种细节我都一清二楚,你也敢跟我相提并论?”

商会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且严格来说商会是私产,又不全是朱元璋的,更不是朝廷的,栗恕这么做,跟明抢没什么分别,他当然不会交出来。

不过朝堂之上,都是道德君子,这时候肯定不能提私利,必须以道理压人。

栗恕脸颊抽搐,李伟的话虽然有些傲慢,但是人家是功勋卓著的新晋国公,他这个地方刚升任上来的“小官”还真无法跟人家相提并论。

“那……那银行总该归户部管吧?”

“呵,你知道什么叫存款准备金吗?你知道什么叫通货膨胀吗?什么都不知道你也敢向银行伸手?”

李伟随便提了几个名词就把他怼的哑口无言,但是他还是不想放弃,强撑着道:“国公不用拿这些没听过的新鲜词来唬人,本官虽然没听过,但想来也没什么难的,本官随便学学便能掌握!”

“抱歉,你想拜师我还不想收徒呢。”李伟嘲讽道。

听到这话,栗恕顿时脸色涨红,他可没有要拜师的意思,但这些东西都是李伟搞出来的,他想学还真得请教人家,李伟这么说也没毛病。

王杰看到李伟几句话把这个新来的户部尚书怼到哑口无言,顿时长松了口气,同时对李伟更加佩服。

以前他还真没见过李伟这么能怼人呢。

朱元璋皱眉看着他们,他很清楚这些文人多是道德君子,做实事却常常束手无策,甚至一些无德奸臣反而要比这些德行高尚的文士要强的多,这就让他很是头痛,无德不行,无能也不行,要找找才德兼备的治世能臣太难了,这也是他对李党手下留情的缘故。

也不知为何,朝中这些良臣偏偏会向李伟靠拢,结成所谓的“李党”,让他不削也不行,削狠了又不舍得。

沉默了片刻,朱元璋才对栗恕道:“他说得也不错,户部要是真想参与银行和商会的事,就老老实实的去学些真才实学,不然就别打这个主意了!”

栗恕闻言,心里顿时一阵纠结,让他拜李党奸佞为师那肯定是不行的,但陛下也说明了,不先学通了这些东西,肯定不会让他插手这些事务的。

“是!”

思来想去,他也拉不下脸来,只得先退回朝班中。

户部奏事完毕,刑部的郑克新也出来奏事,无非是各地案件的审理,案犯的羁押管理等,这都是常规的事务,其他人也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安静的听着。

然而郑克新刚说完,李伟却又出班打断:“陛下,臣对此有些建议,还请陛下恩准臣奏禀!”

刚说完话的郑克新顿时脸色微沉,群臣也是一阵错愕。

本来李伟把前面两部的事务都给怼了回去就已经让他们很是惊诧了,现在竟然连刑部的事务也要插手,这位邗国公管的有点太宽了吧?

朱元璋也将目光落在了他身上,眼神凌厉,顿了片刻才沉声道:“说!”

“是!”李伟当下也不客气,直接道:“刑部不能仅仅是审案就完,还需将这些案件整理分析,今年犯法的比去年是增了还是减了?为什么增了为什么减了?知道了原因朝廷才好对症下药,减少犯罪率,另外这些囚犯也不能就关着就完了,要对其进行教化,刑罚只是手段,教化百姓遵纪守法才是目的……”

李伟滔滔不绝的说了一大通,朱元璋虽然对他肆意插手朝政很是不满,但是听到这些建言,眼神也不禁一亮!

这些话给他很大的震动,刑罚不是目的,教化百姓才是,还有什么犯罪率,他都想要将这种东西作为官员考核的标准之一了!

郑克新目光也是惊讶不已,虽然不想承认,但从内心来讲他是很认同李伟这些建言的,没想到这位国公比他们这群刑部这群官吏还更懂法制。

“陛下,邗国公此言真乃老成谋国之策,刑部若依此法,定能教化百姓,减少那个……犯罪率,百姓尽守法则大明天下可安矣。”

兵部的何礼连忙出来赞扬道。

他是看出来了,这位国公的能量依旧十分可怕的,本来由于朱元璋态度的转变,再加上陈肃离开了锦衣卫,他已经有些疏远王杰这些李党了,但现在见到李伟亲自出马,轻易的就压住了吏、户两部,现在刑部大概率也要乖乖听话,如此威势顿时让他认清了现实。

“何大人所言极是,臣附议!”

王杰作为李党主力,赶紧出来附和。

“臣也附议,此乃治国良策!”

轻易不掺和朝堂争斗的韩宜可也出班奏道,他是真的觉得李伟这建言利国利民,如今大明虽然基本统一了天下,然而各地其实并不太平,时常有匪贼为祸,正是需要这些良策的时候。

韩宜可现在是都察院的副都御史,在没有正都御史的情况下,他就相当于一部升官,地位与六部平齐,说话还是很有份量的,其他群臣见此,顿时看清了风向,纷纷出言附和:

“臣也附议……”

郑克新看着这个情况,虽然不希望刑部受制于人,但也只能低头沉默。

朱元璋扫视了下群臣,心下既是欢喜,又是忧虑。

李伟今天几次三番的插手朝政事务,积极性前所未有,要是从前他肯定会大笑三声,再给他重赏。

然而现在却是此一时彼一时,李伟不再是那个小小的莽撞青年了,而是当朝国公,权倾朝野,他不得不谨慎对待。

“此策甚好,回头你列个章程,交由刑部,让他们参考一下吧。”

朱元璋淡淡的道,这番良策他自然无法否认,但也不会再让李伟去掌握六部事务。

李伟对此也早有所料,并未想过再像从前那样亲自参与六部事务,不过没关系,只要他出的主意被采纳,就会对朝政产生影响,这也是间接的权势。

“遵旨。”

李伟拱手,然后默默的退回了朝班。

但此时群臣见他连续三次进言皆被采纳,已经再也不敢有轻慢之心,看向他的目光隐隐透露出些许敬畏。

在他身后的蓝玉,见到他如此风光无两,更是妒忌的眼睛都快要冒出火来。

他们这些勋贵,虽然偶尔也会进言个两句,但往往不是叫嚷着想打仗,就是想打架,反正很少有正事,不但不会被朱元璋采纳,反正会把他们给训斥一顿,像李伟这样把文臣都给压下去的情况几乎没有,要不是他们战功卓著,恐怕这朝堂早就是文臣的一言堂了。

勋贵之中妒忌的不少,但钦佩的也不少,觉得他这是给勋贵长脸了,自己也与有荣焉,从前他们有多佩服李善长,现在就有多佩服李伟。

朱元璋将群臣态度上微妙的变化尽收眼底,心里顿时凝重了起来。

这小子今天的表现有点不正常,看来得让人仔细查查了!

刑部奏事完后,刚才帮李伟一起怼吏部的赵瑁也出来禀报科举的事。

鉴于刚才跟他刚“并肩作战”过,李伟便没有再出来打断,不过这个赵瑁是太子的人,肯定不会成为什么李党的,李伟也只是暂时没针对他,以后还是要想办法搞掉的。

兵部何礼见机的早,已经表明了态度,并且也奏事的时候眼神也屡屡瞟向李伟,试探他的意思,李伟也没再多言。

其他各部事务,但凡是不顺心意的,或者看不顺眼的,他都屡次出言,把这些人狠批了一顿。

排除异己,结党营私,他现在就是要这么做!

现在他的威势已成,六部天官都不能与之相抗,这些品级更低的更不敢多言,只能老实听着。

一场早朝,成了李伟宣告回归的演讲台,在他的影响下,备受打压的“李党”再次死灰复燃,隐有要恢复他刚封公时的鼎盛之势。

下了早朝,朱元璋回到后殿脸色立刻阴沉下来,急命徐寿将毛骧召来。

而此时,李伟则是在群臣的簇拥下走出皇宫,俨然一副权臣的模样。

从这一天开始,李伟几乎每次朝会必到,朝政事务无论大小事事关心,詹微与郑克新等人虽然几次出言反对,但都被他和何礼、王杰这些人打压了下来。

掌行司,这个李伟一手创办的衙门里,一群达官显贵聚集于此,聆听他这个邗国公的训示。

李伟扫视众人,这里都是些旧面孔,像何礼、王杰、吴沉等都是从前的旧人,有些虽然已经被贬官了,但听说了朝堂上的事,心里也再次火热了起来,眼神灼灼的望着李伟。

“诸位,从前是我对不住大家了,在大家遭受不公时也没有出言相帮,不过我那样也是有原因的,希望你们能理解。”

李伟轻声开口道。

他这么说也是事实,当初之所以不帮这些人也是怕朱元璋下狠手。

当然也有他自己无心朝政一心想跑路的原因。

众人都不傻,虽然李伟这个理由有些牵强,但他们也不会去开口质疑。

“邗国公言重了。”

“是啊,国公不必在意,我等虽然一时失意,但只要有您在,我想我们总会有再起之日。”

“不错不错……”

众人边说,边出言试探着。

李伟也没让他们失望,立刻开口道:“大家放心,只要你们自己才能出众者,朝廷早晚都会有用到你们的时候,再起之日不会太远!”

众人闻言,心中顿时大喜,有李伟这句话,他们就放心了。

“谢国公!”

吴沉带头称谢,众人也跟着附和。

李伟轻轻颔首,随即却是话锋一转,道:“不过有些话我得说在前面,为官治政,能力是一方面,德行也不能有失,尤其是贪污!”

说着,他目光凌厉的扫了眼众人,冷声道:“陛下有多痛恨贪官你们都清楚,我也是一样,今后若是有人暗中收授钱财,贪赃枉法,别怪我手下无情!”

众人闻言,不禁心中一紧。

李伟这是很严厉的警告了他们,以后若他们真的不听,犯了这样的错误,那不但不会得到这位国公的帮衬,反而会遭到重惩。

众人之中,有些人脸色微变,有些人虽然失望,但也没有担心,很明显是有的贪过,有的想贪,至于真正清廉的,也不是没有,只是很少。

李伟将他们的反应看在眼中,不禁暗暗摇头。

这些人虽然好用,但却并非吴伯宗、韩宜可那样的正直之人。

同样的像吴伯宗韩宜可那样的一般也不会对他唯命是从,只能说世事难两全,要将这些人收入麾下,总要给他们一些好处的,好在他已经有打算了。

“我知道,大家只拿俸禄,生活未免有些清苦,在这方面大家可以放心,明黄商会里有许多活计,收入都很是不菲,大家家中有奴仆家眷比较清闲的,可以去商会里做事,我让人安排好的,如此有些额外收入,大家的生活便能好些了。”

“当然如果大家安于清苦,我自然也不会勉强。”

李伟轻声说道。

这些官员都有自己的家仆,甚至品级高的还有朝廷配发的皂隶,平时这些人也就是伺候他们,打打下手之类的,闲着也是闲着,若是安排进商会,干活拿钱天经地义。

至于这些钱最后当然是属于这些官员的,奴隶的一切都是主人的,包括他做工的所有收入,像李伟这样给奴仆丰厚待遇的可不多,相反的主人还会将奴仆所得的钱财据为己有。

众人听到李伟的这些话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那些想贪的也赶紧打消了捞钱的想法,能有正常的收入,他们自然不会再去冒险贪污。

当然,这也是部分人的想法,其中肯定有人还是会暗中贪赃的,这种人李伟就不会手下留情了,只要被他知道,不用朱元璋动手他也会严厉处理掉,免的牵连到大家。

李伟在对他们警告一番之后,又专门安慰了一下吴沉等被贬谪的人,让他们静待时机。

经过这场简单的议事,他总算安抚住了人心。

众人散去后,李伟也离开了掌行司,回了军器局。

驸马府人多眼杂,那些家仆女官都是朱元璋派给的人,这些人给朱元璋报信太正常不过了,而且还有小青……

李伟幽幽的叹了口气,独自坐在军器局的一间房子里默默的等待着。

现在已经过了两天了,陈肃今天就该来给他禀报调查的结果。

从下午一直等到临近傍晚,陈肃才匆忙的走了进来。

“见过公爷!”

“嗯,”李伟轻嗯一声,顿了片刻,才开口问道:“查得怎么样了?”

他急切的想知道真相,又担心听到一些自己不愿接受的事情。

陈肃没有这么多顾虑,直接回答道:“禀公爷,已经查探出了一些眉目,你说的那个徐瑶,据说以前是宫里指派照顾前元妃嫔的宫女,后来前元妃嫔被送回蒙古,她便入了教坊,成了教坊司的韶舞……”

“前元妃嫔?什么时候的事?”李伟疑惑。

他在朝多年,对大明灭元的事也有所了解,据说当初徐达攻破元大都是,元帝早就提前带着老婆孩子跑路了,大明怎么会还有前元的妃嫔?

“是的公爷,元帝虽然提前弃城而逃,但当时前元的宫的妃嫔众多,他也仅是带了后妃太子等少数家眷逃离,许多妃嫔女官都被明军俘虏。

陛下曾晓谕诸将,严令不得欺孤虐寡,所以这些妃嫔都被送到了京师,由宫中派人照料,后来陛下见这些人水土不服,还特意命人将其送归北元。”

陈肃解释道。

朱元璋对待俘虏的确算是非常仁慈的,尤其是前元皇族,更是好生善待,他这么做即是为了体现盛德瓦解敌人的斗志,也是为了维护皇家颜面。

李伟听完这些,心里隐隐有了猜测。

“还有吗?”李伟追问道。

陈肃轻轻摇头:“没了,公爷您吩咐过此人可能与锦衣卫有关,属下不敢过打草惊蛇,只探听到了这些。”

李伟点头道:“此事不急,你先组建情报组织吧,以后再慢慢打探。”

“是!属下正在招募人手,这些人很快就能为公爷效力了!”

“嗯。”

李伟淡淡的点了点头,便让他退下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