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 第322章 可以不要吗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322章 可以不要吗

作者:那个李伟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8:45

第322章 可以不要吗

第322章 可以不要吗

驸马府,李伟小心的搀扶着安庆走动,安庆嘟着小嘴,明显有些不高兴。

这段时间,李伟对她的照顾是挺贴心的,但是也挺烦人的,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他要管,一天走动多少步他也管,真是比小红这个啥都管的女官还要烦!

“不走了,我累了!”

安庆顿住脚步,耍赖的说道。

李伟赶紧劝道:“再走两步就完成任务了,你再坚持一下。”

“哎呀我不,这话你都说了好几遍了,净骗人!”

安庆说的,甩脱他的手,自顾的提起裙摆走向了凉亭下的石凳。

身后的小红和奴婢们捂嘴偷笑,小青也露出暗含艳羡的笑容。

李伟无奈,叹了口气:“好吧,那就歇会再走。”

“老爷,宫里来人传旨了,让咱们准备接旨。”阿布说道。

他最近老老实实的在家呆着,既没惹事也没立功,这老朱突然给他下旨干什么?

阿布顿了顿,道:“我听说,征南大军班师回京了,入见后陛下大肆封赏,老爷您也曾随军出征,想来这旨意也是封赏吧。”

封侯的事毕,他又取出了朱元璋附加的敕命:“侯爷,陛下还有旨意。”

“哎……”

“这玩意可以不要吗?”李伟不甘心的问道。

正在他们歇息聊天的时候,阿布突然来报。

李伟轻轻笑了笑,走上前去陪她坐在一起,苦口婆心的跟她讲解坚持走动的必要性。

李伟心下哀叹清闲日子的结束。

他是真有点看不懂这位驸马爷了,当初贬谪教坊司他欣喜若狂,挺着烂屁股愣是兴冲冲的上任去了,现在封侯这种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大好事,他却是哀声叹气,连免死铁券都不想要,着实让人费解!

“君王赐不可辞啊!”太监低声劝道。

李伟无所谓的道。

李伟愣了愣,小声嘟囔句:“事真多!”

依规矩不论是圣旨还是铁券,接下后都得恭敬的把到香案上供着,可不能随手乱扔,掉地上那更是大不敬。

这面积不大的铁瓦片上也刻满了字,除了跟圣旨上意思大差不差的行文之外,还有一行小字是最重要的:“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

见铁券终于被安放好了,传旨的太监总算是长松了口气。

听到还要走,安庆顿时撅起了小嘴,娇嗔的瞪着他。

“怕什么,这是铁的又摔不坏。”

“是!”

现在安庆怀孕已经有三个多月了,肚子已经开始微微隆起,为了让她能生产的顺利一些,李伟可谓是绞尽脑汁,将后世偶尔看到的注意事项全都列了出来,严格执行,可惜安庆这个小公主不太配合。

而安庆听到番旨意却是高兴坏了,惊喜的叫道:“父皇英明!”

李伟把铁券拿在手中掂了掂,分量还不轻。

李伟停下唠叨,疑惑的看向阿布:“传旨?什么事?”

跟传说中的一样,免死铁券,谋逆不免,这简单的几個字,把免死变成了必死。

其实李伟的消息一点也不闭塞,许多事情他不去问也有人通报给他的护卫亲信,只不过李伟自己无心过问罢了。

“奉天承运皇帝,诰曰:“古者哲王立纲陈纪,赏有功,罚有罪,执此道而天下安。今尔驸马都尉李伟,操练火器,随军南征,功勋卓著,是用加尔爵禄,封江都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子孙世袭……”

圣旨读完,众人起身,太监将圣旨连同铁券一声交到他手下,李伟双手接过,随手把圣旨交给一边的小青放到香案上去,手上拿着瓦片模样的“必死铁券”看了看。

说着无奈的与众人一起再次拜倒接旨。

李伟单手拿着铁券哀声叹气,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啊,到了他还是没躲过这玩意。

传旨太监:“……”

朱元璋虽然没给他恢复官职,但是任务却一样也没落下,督造火器以及工部的事还要他继续管着,就跟提督神机营一样,属于差事性质。

听到江都侯,李伟心下稍安,只要不是又把那个神机伯还给他了就行。

李伟诧异的转头看了看她。

“那也不行啊!侯爷你快把它放到香案上吧!”太监连声催促道。

这次的敕书比较务实,朱元璋上来先把他训斥了一顿,然后就是分派任务。

阿布领命而去。

见此李伟才撇了撇嘴,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下将铁券放到了准备好的架子上。

传旨的太监看的心惊胆战,小心的提醒道:“驸马爷,哦不侯爷,你小心着点,别掉了!”

朱元璋也想明白了,与其把他按在某一位置上,不如把他当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片刻之后,前院便摆上了香案,传旨的太监到了之后,李伟才带领府上众人了来接旨。

李伟闻言顿时明白过来,迟疑了下便道:“那就赶紧让人准备一下吧,我稍后就过去。”

太监吓得连忙上前双手捧起在下面接着,生怕他真给掉地上了。

太监朗声宣旨,李伟率众跪拜。

安庆美眸瞥了他一眼,嗔道:“父皇都让你赶紧出去干活,你别整天在家闲着了!”

李伟:“……”

听到安庆话里毫不掩饰的嫌弃,李伟觉得很受伤……

君命难违,李伟只能结束休假,老老实实的出去干活,但他也没放过安庆,临出门前特意叮嘱小青、小红看好她,要按照自己制定的作息饮食执行地。

安庆闻言小脸拉得老长,气得直跺脚。

书院,处于半放养状态的学生终于又先来了自己敬爱的李老师。

方孝孺现在偶尔也来书院,不过肯定不会天天来盯着了,而李伟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尤其是安庆怀孕以后,来的更少了,要不是有吕洪和和鲁修两个孩子头盯着,恐怕这些学生都要撒欢了。

李伟也没别的好教学方法,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填鸭式教育,把学生们又带去了军器局,正好干活教学两不误。

自从水力膛床勉强能用了之后,他的精力就主要放在了蒸汽机上,有了膛削的光滑缸体,密封的问题便解决了一半,另外一半就是活塞和活塞环。

活塞环需要用软一些人金属,低碳钢、铜等都可以,不过需要精心打磨一番,提高密闭性。

还有锅炉、导气管、节气阀、滑阀等等,都得精工细做,哪里漏气多了都会降低蒸汽机的效率。

好在他有成千上万的匠人在手,只要提出要求,让鲁提找到合适的能工巧匠便可。

耗费一些时日将这些东西做出来后,李伟便带着工匠们开始亲自动手组装。

活塞套上活塞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勉强塞进去,等冷却后活塞和缸体之间就会变得非常紧实,密封效果很好。

然后就是导气管了、气阀这些静密封,除了大力出奇迹的方式,还可以用树胶皮革这些作为填充。

一众学生围观自己的老师跟工匠们将这些零散的东西组装成了一台丈余长的庞然大物,虽然他们还不明白这是个什么东西,但是却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鲁提和其他旁观的管事们也是如此,李伟组装的这台蒸汽机的工艺水平肯定比历史上初始版本的瓦特蒸汽机要精密得多,一搭眼看上去就让人觉得得十分精巧美观。

将所有气阀管道安装完毕,李伟又重新检查了一遍,这才抹了把眉头上的汗,挥手吩咐道:“点火烧锅炉。”

“是,侯爷!”

早就守在锅炉旁的匠人立即应声道。

锅炉采用的是简易的火管式,凑合着用,随着鼓风机的助燃,烈焰不断舔舐着密闭的锅壳,内部的冷水逐渐升温。

在锅壳的一角,有一个安全阀,是用杠杆原理吊着一只重锤压着,当密闭锅炉内的蒸气压力达到一定值,就会顶起阀门自动泄压,这个东西不能少,少了锅炉过压会爆的。

“大人,您这东西真的能像水车那样转吗?”

鲁提眼神发亮的问道,其他工匠也投过来注视的目光。

其实李伟已经跟他们讲过一遍原理的,只是他们还是不敢相信,只是烧一锅热水,这东西就能像水车那样不停止旋转。

李伟笑了笑:“当然了,一会你们等着看就行了。”

众人闻言,只能耐着性子,满含期待的望着这台大家伙。

过了许久,锅炉的水终于烧热了,安全阀被顶起向外排气,李伟有些激动的吩咐道:“可以了,打开节气阀吧!”

“是!”

守在一边的匠人应声,戴上早前准备的隔热手套,小心翼翼的打开通气管上的节气阀。

随着阀门打开,高压蒸汽自管道通入气缸内,活塞被推动,通过连杆带着直径一米半的飞轮缓缓转动起来!

“转了转了,真的开始转了!”

有人惊喜的叫出了声。

李伟也露出笑容,长舒了一口气。

虽然这玩意原理简单,但是真的亲手把它做出来,还是让他颇有成就感的。

当活塞运动到极限位置,偏心轮带动滑杆连接的滑阀换汽,活塞顿时开始往复运动,排气跟着喷出了用完的蒸汽,发出噗的一声响。

随着活塞的往复运动越来越快,排气的声音也跟着连绵不断,噗呲噗呲的声音就像电影出现的那种老式火车头一样,机器的轰鸣声掩盖的工匠们的敲敲打打,工业时代正式开启!

李伟听着这轰鸣声,只觉从前烦透了的机器噪音现在竟是如此的美妙动听!

当节气阀彻底打开,蒸汽机的转速达到最大,在飞轮和离心调速器的作用下,稳定的高速旋转着。

只不过由于密封终究是差了些,管道活塞连杆等地方不时的泄漏出白色的蒸汽,不过也并不妨碍使用,顶多效率稍低一些,以后可以慢慢改进。

有了蒸汽机,车床便可以摆脱水力,直接使用蒸汽机带动,加工精度和效率都会有幅提升。

而车床精度的提升,反过来又能再度提高蒸汽机的工艺,并且电动机也可以继续改进了,还有最重要的,用蒸汽机带发电机发电!

没了水力限制,蒸汽发电可以布置在任何空地上,到时候再把电灯造出来,夜里就再也不用那昏黄的蜡烛油灯了!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把这个机器的相关零配件都多做一些,另外把那些水车带动车床、鼓风机什么的,都改造一下,用这种蒸汽机来替代。”

李伟开口吩咐道。

“是,大人放心!”

鲁提满脸激动的答应道。

蒸汽机替代水车不是什么难事,这个他们这些工匠就能办了。

李伟点了点头,随即目光又落在那些学生的身上,由于这些孩子年龄太小,他没让他们跟着动手,不过这个原理还是得给他们讲清楚的。

在安排好了鲁提之后,李伟便带着学生回了书院,将蒸汽机的原理图画上,详细讲解其中用到的理论知道。

蒸汽机的诞生,让他的心又火热了越来,对后世的那些科技带来的便利生活充满了渴望。

只是要实现那样的生活,需要发展的东西太多了,他只能指望眼前的这些学生们尽快出师,帮他点亮各个科技树,他才好坐享其成。

学生们在努力进步着,军器局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朝堂上也是风云突起。

傍晚,小太监将内阁整理好的奏书递到了御前,朱元璋下朝后依次批阅。

除了正常的国事之外,一本特殊的奏书却让他目光一变。

之前因为倭寇袭击李伟的事,他命礼部遣使斥责倭国,当时的礼部尚书高信是李党成员之一,在李伟的特意指示下,国书上的用词特别严厉,声称让倭国赔偿万万两白银,不给就要派遣将士灭其国。

倭国远隔重洋,过去了将近一年,礼部尚书高信都已经入土了倭国的回信才送到朱元璋的面前。

这封奏书是以日本南朝怀良王的名意上的,其中措辞也很锋利,虽然口口声声以臣自称,但是措辞却很是傲慢,尤其是对大明威胁发兵征讨的事,更是以“聊以博戏,臣何惧哉”回怼,完全没把这当回事。

“混账,蕞尔小国焉敢如此!真当咱不敢打你不成!”

朱元璋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