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 第306章 是不是想打架啊?

第306章 是不是想打架啊?

李伟走后,方孝孺脸上依旧喜色不减,兴冲冲的收起《李学》离开了书院。

进宫后,他还是先去找了朱标,毕竟两人师兄弟好说话,待朱标先过目之后,才跟着他到对面的武英殿去找朱元璋。

朱元璋最近这段时间在听了宗勒和孙碧云的讲经授道后,虽从中略有所得,但却并不满意。

僧道终究是世外之人,论装神弄鬼、笼络人心他们确定可圈可点,但若论治政实学他们就不行了。

在这一点上,儒家做的就比他们强得多,儒家这些人脸皮奇厚,博纳百家之长,统统收到自己门中,冠以儒学之名,不论是权谋政治,还是理政实干,在儒门之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理论。

儒门能独揽朝堂上千年,可不是白来的,佛、道或许可以做为一种补充,但绝对无法取而代之。

看明白了这点之后,朱元璋就是一阵头痛。

“难道咱就真离不了这些文人儒士了?”朱元璋皱眉喃喃自语。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小太监禀报。

朱元璋头也不抬,随口道:“让他进来吧。”

“遵旨。”

小太监退下,随后朱标便领着方孝孺走了进来。

“参见陛下。”

“父皇。”

两人见礼,朱元璋随手一挥,开口问道:“标儿,你找咱有何事?”

“父皇,这是希直的新作,此作开创先河,其中哲理发人深醒,于治国大有裨益,儿臣以为可比圣贤经典,特来请父皇过目!”

朱标对他这本书大加赞赏,双手捧起呈给朱元璋。

朱元璋瞥了眼方孝孺,其实在看到朱标是带着他来的时候,朱元璋就猜到了肯定又是这个方孝孺出了什么新作了。

不过对此他也并不反感,尤其是上次方孝孺根据李伟那番言论写的那个生产为本的文章,让他也颇为欣赏。

不过朱标这句“可比圣贤”就有些夸张了,若真如此,那这方孝孺就可能成为儒家圣人之一了!

“嗯,那就让咱也欣赏一下吧。”朱元璋伸手接过,当他打开看清里面的内容之后,心下顿时恍然。

这什么知行合一的理论是李伟之前在酒宴上提起过的,他当时就已经知道了,而且他也一直在等着方孝孺能把这套理念著成一部治世经典。只是后来他事务繁忙,再加上马皇后的离世,便把这事忘到了一边,直到此时又看到方孝孺这本新作,才想起这事来。

“嗯,不错!”

朱元璋连连点头。

方孝孺的这本新作,不但把李伟说的那套理念阐述完全了,而且他还吸取了李伟多用白话文的想法,在这本书中用词简单直白,通俗易懂,这种做法更是让朱元璋这个布衣出身的大老粗很是赞赏。

在翻阅了片刻后,他的心中不由渐渐升起了一个新的想法。

既然佛、道取代不了儒家,那他便将这儒家一拆为二,相互制衡,那不就行了吗?

现在有了这新学,与之前的那些经典理学在许多方面都有矛盾冲突,若是将此新学传播开来,肯定能在儒家中分割出一部分文人另成一派!

“标儿所言不差,你这本新作的确堪比先贤经典!”

朱元璋简单御览了一遍,便开口予以肯定,随后合上这本书,向方孝孺道:“这样,明日你便去国子监任博士试讲,向学子们传授你这些理念。”

“谢陛下!”

方孝孺闻言,心中也是一喜,不仅是因为自己终于有官身了,更因为能将这套理念传播于世。

谢恩后,方孝孺迟疑一下,又道:“陛下,此作尚未定名,臣斗胆烦请陛下赐名!”

“嗯?这不是有名字了吗?”

朱元璋微微一怔,低头看了一眼封面上的“李学”二字。

他也清楚这个理念最初是由李伟提出来的,所以对李学这个名字也并不意外。

方孝孺拱手道:“回陛下,臣这部新作的理念是李大人所提出的,因此臣起初便将其命名为李学,然而李大人淡薄名利,婉拒了此事,所以臣便想在此劳烦陛下赐名。”

朱元璋闻言,心中不禁冷哼一声,什么淡薄名利,在他看来这小子就是怕他再给安排新任务!

就偷懒这一点上,他是把这小子看得透透的!

当然,李伟也把他看的透透的!

“既然此书是你们书院的两位老师共同所作,那就叫明黄理学吧。”朱元璋理所当然的道。

李伟猜得很对,而且朱元璋觉得自己这个命名很合理,方孝孺和李伟都是明黄书院的人,他们作的学说,命名为明黄理学,这多合理啊!

“是,臣遵旨!”

方孝孺对此倒没什么意见,他自从进入明黄书院,在与李伟的相处中虽然受了不少委屈,但也多次大受启发,让他对这书院也渐渐有了些感情。

朱元璋定下此事后,又向朱标说道:“标儿,回头你督办一下礼部恢复科举的事,虽然高信被斩了,但科举之事不能停。”

科举之事虽是高信提出来的,但却并非他一人之事,礼部上下,包括地方各府县,都有参与其中。

现在的科举可不像后世高考那样方便,一年来一次也轻轻松松。

朝廷要开科一次,首先得让州县举行院试选秀才、省府乡试选举人,最后才是举人进京参加会试、殿试,考出前三甲。

一甲就是大众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进士,三甲同进士,多的时候四五百人,少的时候几十,至于具体要多少,那就得看朱元璋刀人的速度了。

“儿臣遵旨!”

朱标立即恭声答应,他当然也很清楚父皇的刀速,如今朝廷正是缺人之际,这次开科他定要多招些贤才进来才行!

自胡惟庸被杀之后,中书省大半官员被牵联,再加上范敏贪污、“李党”倒台,文官死了一批又一批,如今朝廷职缺严重!

而且这还没完,朱元璋接着来还要再起屠刀,把那些暗中兴风作浪的东西都揪出来,再砍一大批!

刀速太快不赶紧招人是不行的!

朱标和方孝孺两人各自得了圣命,随后便一起告退离开了。

朱标回到自己文华殿,准备督办科举之事,而方孝孺则是去领了官服凭证,准备进国子监讲学。

当然,明黄书院这边他也不会放弃,抽时间还是会过去授课的。

……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就设立了国子学,后来改名为国子监。

国子监有三等六堂,一等率性堂,二等修道、诚心两堂,三等正义、崇志、广业三堂。

其中的学子,以各地选贡的贡生为主,另外还有皇帝赏赐官员子女的名额,以及一些会试落榜留级的举人等等。

这些学子中,除了少数是交钱进来的之外,其他人不但不用交学费,还有补贴的食禄可拿,除了这些明确的待遇,还有其他许多隐性的福利,比如与秀才等同的一些待遇,像是免除丁役之类的,还有监生中优秀者可以经举荐进入朝廷各衙门观政历事等等,可谓是好处多多。

方孝孺是宋濂的得意门生,在文人圈子里名气很大,国子监祭酒宋讷得知他要进国子监后,也很是高兴,特地下令召集优秀学子前来听讲。

国子监的学子也都非常期待,早早的便齐聚一堂,想听听这位闻名已久的才子会给他们讲授些什么。

率性堂,祭酒宋讷和司业杜敩两位堂官端坐,其他人包括方孝孺都依次而立,中间便是拱立静听的数十名优秀学子。

这里的规矩可比李伟那明黄书院严得多,学生们连个桌椅都没有,更别说随便乱讲话了,谁要是敢违反纪律,监丞的鞭子立刻就会落下来!

众人就位,坐在主座上的宋讷首先开讲:

“理者万物之本也,物、人各有一理,皆源于此,如三纲五常……”

“然人欲过甚,则背弃天理,故需存天理,灭人欲……”

宋讷是程朱理学的信奉者,开口就是程朱理学的经典理念。

众学子也都是熟读程朱理学,对此颇为认同。

但方孝孺却是微微皱眉,这些理念他之前也是熟读的,但是与他刚作的这部明黄理学相比,却有不小的出入,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选择了李伟提出的这个新学,现在再听到这些程朱理学的旧观念,就忍不住想要开口反对。

不过想到国子监的规矩,他还是忍了下来,打算等会宋讷讲完了再说。

这也就是他了,要是李伟在这里,估计上来就开喷了。

什么灭人欲,这些人逼逼这么多,也是为了满足帝王的人欲,百姓的人欲就得灭了,他们这些权贵的人欲就是天理应当的。

**是人类进步的最大驱动力,只要循规蹈矩,不使用非法手段,再大的**也没什么错。

套用后世的话,人若是没有理想,那与咸鱼有什么分别?

片刻后,宋讷讲完,杜敩又补充了两点。

一点一小时,整整补了一个时辰。

众学子虽然心里头烦得不行,但面上也不敢有丝毫不敬。

等杜敩讲完,终于轮到正经的老师,也就是博士们讲学了。

“今日咱们国子监来了位新博士,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太史公的得意门生方孝孺!”

宋讷首先向众学子介绍了一下方孝孺的身份,宋濂主修元史,所以他们这些文人都习惯称其为太史公。

学子们对此早有耳闻,在宋讷介绍完之后便纷纷向方孝孺见礼:

“拜见方博士!”

方孝孺也是揖手还礼。

随即宋讷又道:“下面就让方博士来给大家讲授他所带来的新学,你们要认真听!”

宋讷说完之后,便示意方孝孺开讲。

方孝孺早已忍耐多时,得到允许便立即上前一步来到正中,开始讲述朱元璋亲自赐名的这个《明黄理学》。

“心即理,知行合一!天理者,何也?非空谈也,需格物致知,知行并进,以实践来验证,时时自省,方得天理……”

方孝孺一开口,学子之中便有一些人觉得眼前一亮,这种说法可是新鲜的很,跟程朱理学明显不同。

但是宋讷与杜敩这些人却是立即皱起了眉,他们都是程朱理学的信奉者,对这些明显唱反调的理念自然是极为反感。

“方博士此言差矣,正所谓格物致知,需先知而后行!若按你这说法,知行并举,那岂不是会行差踏错?”

杜敩忍了片刻,终是忍不住出声打断了他。

方孝孺丝毫不介意,在开口之前他就料到了,这种新理念必然会受到他人的驳斥,这是不可避免的。

“天下之理何其广,如何能尽得?如此穷尽一生而不可得,便无所行,岂不是碌碌无为?”方孝孺。

“泛观博览,终能致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有知而无行,不可谓之知,正所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得天理,终需知行一体并进!”

“谬论!”

杜敩辩驳了两句,便忍不住怒斥。

众学子见老师吵起来了,顿时兴致大涨,也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希直,你这些理论是从哪里听来的?”宋讷皱眉问道。

方孝孺也不隐瞒,直接道:“这是我听了李伟李大人的指点,才有此心得,著成此学。”

“呵,难怪,原来是李党奸佞!”

杜敩听到这话,立即冷笑一声,直接就开始了人身攻击。

宋讷也是大皱其眉,有些责怪的道:“你不要听那个李伟瞎说,他一个不通礼数的莽夫,能懂些什么?”

“就是,此人为祸朝堂,虽风光一时,但最终还是被陛下罢黜了,万不可听信此人的妖言!”

旁边的学正、学录等人也开始加入讨论。

“不是啊,我之前好像听过这些说法,细思之下,我觉得也挺有道理的!”

“怎么,你也是李党奸佞?”

“……”

“你不要动不动就李党奸佞,咱们现在讨论的是这种新学!”

“异端伪学,有什么好讨论的……”

“你这是食古不化!”

“你说什么?是不是想打架啊?”

“打就打谁怕谁啊?”

五六个博士,十几个学正、学录争得面红耳赤,撸起袖子就要从文斗上升到武斗。

众位学子们也跟着不安分起来,私底下一阵窃窃私语,眼看着也要吵吵起来,连监丞鸣鞭都阻止不了。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

宋讷猛的起身大喝一声,众人这才逐渐安静下来。

不过许多人依旧是怒目相视,一副不能在文学上辩出个对错,就要在武学上分出个高底的架势!

宋讷蹙眉扫视了众人一眼,心里也是恼怒不已,也就是他一把年纪打不动了,又身处主官之位责任重大,否则他也想下场跟这些人辩上一辩!

虽然方孝孺的这套新理念很吸引人,但是程朱理学毕竟相传已久,国子监中的众人更是烂熟于心,虽有一些比较开明的老师和学子对此颇感兴趣,但大多数的师生依旧是持反对意见,包换宋讷这个祭酒。(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