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四百四十五章 摊牌

宣德大帝 第四百四十五章 摊牌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9:08

第四百四十五章 摊牌

杨士奇也很无奈,朝廷这些官员到现在还认不清形式,一味的跟皇帝对抗,若是现在不把握住机会,在官制调整完毕之后,皇帝借着调整官制就能将这些人架空,到时候只剩下一个名义上的官职,还能做什么。

“陛下!要不暂时先休会,臣回去与他们好好谈谈,让他们认清形势,抱残守缺终究伤害的是我大明的天下。”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可以,正好朕可以与武臣商议一下军队的问题!”

“谢陛下!”

杨士奇得到朱瞻基的许可之后,匆忙离开返回内阁。以最快的速度召集内阁与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重要部门。

这个时间点,除了留守当值的,大部分都已经下值回家,为了能够保证众朝臣能够在宫门落锁之后还能出去皇城,杨士奇特意向皇帝请旨,留下承天门与大明门以供官员散会出城。

好在高官都住在棋盘街附近,离皇城很近,在内阁等候了一个时辰后,众官员陆陆续续的赶来。

杨士奇也不跟他们废话,直接说道:“老夫向陛下请旨,希望你们能够参加陛下召集的新政会议,不过参加会议有一个条件就是诸位必须赞同新政。”

众臣互相看了一下,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蒙,这是要逼着表态了吗?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工部尚书吴中第一个站出来说道:“杨阁老,老夫一直都是新政的拥护者,不过陛下却从来没有征询过老夫的意见。”

吴中的话音落下,杨士奇便赶紧接话道:“吴大人真乃人臣楷模!”

对于杨士奇这样的称赞,不少人心中暗暗撇嘴,你杨士奇拍皇帝的马屁能不能别这么赤果果的。好在在场的都是高官,级别最低的大理寺卿胡概也是正三品的高官,没有人做出过激的反应。

不同于吴中这个技术官僚,其他人能够爬上高位哪个不是成了精的老狐狸,新晋内阁辅臣张瑛问道:“元辅是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陛下那里过来的!”

“不是吧!老夫听说元辅一大早就去了酒楼,莫非这酒楼也能谈国家大事吗?还有谈国家大事竟然把内阁与朝堂诸公都丢在一边,置我等于何地?”张瑛追问。

“陛下在哪里开会,那是陛下的权力,我等臣子无权干涉,就算是在酒楼开会,只要能解决问题,又有什么问题?

老夫这次召集诸位,不是征求诸位的意见,而是给诸位最后的选择机会。陛下给诸位两条路,要么选择支持新政,要么等待被新政淘汰!”

众人谁都没想到,杨士奇的态度这么强硬,竟然是下最后通牒。大家习惯了含蓄婉转的说话方式,被杨士奇的话语弄得尴尬不已。

好在大家都是深通厚黑学之辈,稍微的尴尬之后,便恢复如常。就是直面火力的张瑛也是微笑道:“我等是大明臣子,为大明效忠理所当然,之所以有不同意见也是为陛下查缺补遗。若是陛下听不进逆耳忠言,就不怕满朝都是阿谀奉承之辈!”

杨士奇这么多对于文臣的诡辩了如指掌,别说是皇帝,就是他这个读书人也是双拳难敌四手,这个时候与众人争辩就不是明智之举,可能会正中他人的下怀。

张瑛看到杨士奇闭目不接他的话,就知道杨士奇看破了他的心思,都是多年的老伙计,被看破非常正常。这江西老倌儿看来是犟脾气上来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转圜的余地。

内阁其他几人杨溥明哲保身,并不正面与皇帝对抗,陈山是帝党,之所以没有被邀请参会,更多的是稳住内阁,肯定不会冲在前面。

再看六部堂官,礼部的胡潆那是皇家死忠,之所以不参加会议,那是人家年龄大了,皇帝不愿意让老爷子劳神。

吏部的蹇义倒是可以争取,不过蹇宜之态度暧昧,不可能会在这种场合与首辅起冲突,却是指望不上。

兵部在张本病逝之后,由王骥以左侍郎署理尚书,不过王骥却被皇帝安排到旧港担任布政使。兵部现在由右侍郎柴车进左侍郎署理,此人性格耿直,清廉如水,与他的上官张本一样是个有能力的清官。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什么人就喜欢什么人,兵部的几任长官抛开能力都是清官。金幼孜自知也无法左右柴车,便看向户部堂官,户部尚书郭资刚刚故去,如今是左侍郎王佐署理部事。

王佐善于理财,为人圆通,倒是个可以争取的对象。至于刑部的金纯是个死脑筋,现在被皇帝一个编纂大明律的差事激励的热血沸腾,一心要立言。

工部的吴中,张瑛都懒得去想,都察院的顾佐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辈,若是皇帝施加压力,是断然不敢与皇帝作对的。

大理寺的胡概在众多大佬面前,说话根本就没有什么分量,之所以把他也叫来估计是皇帝的意思,皇帝现在比较看重三法司的作用。

张瑛转瞬间便将在场众人的心思猜测了一遍,不禁暗自感叹,皇帝看似什么都没做,在不知不觉中,朝廷重要的职位要么成了皇帝的人,要么就是保持中立之人,一心想做治世能臣。

众人都在沉默,做出这个选择真的非常的艰难,一旦选择新政那就等于与士绅决裂,新政即使推行成功,他们估计也没有什么好名声,这些掌握笔杆子之人不定在背后怎么编排他们。

内阁之中安静的只能听到众人的呼吸之声,似乎落地一根针都能听见响声。本来回来的时候杨士奇还想规劝众人不要跟皇帝继续对抗,可是现在杨士奇倒是放松了心态,爱死爱活,自己还抱着自己那点蝇头小利,与大势对抗,早晚都会被滚滚大势吞没。

沉默持续了有一盏茶的时间,就在杨士奇的耐心渐渐耗尽,准备宣布散去的时候,左都御史顾佐站起来拱手道:“元辅!都察院上下支持陛下新政!”

顾佐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张瑛怒目而视道:“你顾礼卿有什么资格代表整个都察院,你问过其他人没有?”

“老夫问没问过关张阁老什么事,都察院的事还轮不到张瑛插手?”张瑛一个新入阁的内阁辅臣,顾佐还真没有放在眼里。

“你······”

“怎样?”

张瑛张张嘴半天没有说出话来,恼羞成怒之下,起身就要离去。张瑛是杨士奇举荐入阁,若是就此离去,仕途将彻底断送,杨士奇于心不忍便阻拦道:

“张大人稍安勿躁,议政总会有争论,岂能一言不合就拂袖而去,汝是宰辅当有雅量。”

张瑛本来就是虚张声势,根本就没打算离开,这种大事上,自己一旦离开那就等同于自绝仕途。借着杨士奇给的台阶,张瑛冷哼一声坐了回去,不再作声。

杨士奇感觉火候差不多了,轻咳一声,吸引众人的注意力看向自己,等众人目光都转过来后,杨士奇叹了口气说道:“诸位同僚,老夫知道大家都觉得新政一旦实施自己的利益肯定会受到损失,这是大家反对新政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大家承不承认?”

有些人很想说不是这样,却鼓不起这个勇气,如果说朝廷现在财政充裕,新政不过是锦上添花,还能拿擅改祖制说事。

可是如今的朝廷穷的连京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若是再不改变,难道让大家都饿着肚子给大明朝打工吗?

“元辅,朝廷养士几十年,对待士人都是优抚有加,当今却要取消士绅优抚,如何能让士人心服?”

“谁说新政就是取消了士人的优抚,新政之下,不过是把原来优免的土地税赋折算成钱粮,发放给士人,况且朝廷从来都没有明文规定要优免士人。

《太祖实录》明确规定的是现任官员之家具有免除徭役的特权,从来没有免税一说。太祖高皇帝怜悯贫家向学之读书人,为鼓励其读书成才,特旨贫家读书人可享受一定比例的天赋优免。

如今代代更迭竟然让诸位认为是所有的有功名者都享有优免,而且诸位极其家人还利用这一优免,钻空子肆无忌惮的兼并土地,诸位置陛下于何地,置朝廷于何地?”

士绅要的不是那点儿优免的钱粮,而是优免的特权,利用特权牟利是那点儿特权的百倍千倍,若是只是每年拨给一点儿钱粮,能有多少?

杨士奇的话很明显就是在戳破文官编制起来的为自身牟利的谎言,这样在场的高官非常的不舒服,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斗归斗,谁也不会去触碰读书人的共同利益,比如以儒学为根本,以四书五经、《朱子集注》开科取士,比如士绅的特权问题等都是不能触碰的核心。

这话皇帝可以说,大臣却不能说,不论是权臣还是天子近臣都是一样,可是今天杨士奇却把这个盖子揭开,杨士奇说出这话就是彻底跟士绅决裂,完全的站在了皇帝一边。

“元辅也不能这么说,没有我等读书人,朝廷靠谁与治理万民,我等与天子共天下,难道得到一些好处不是应该的吗?”

杨士奇看了张瑛一眼,他相信张瑛的话代表了大多数是士绅的思想,对于这种思想可能从前这么想没有问题,即使强大如太祖也离不开读书人的协助。

可是当今却根本不需要读书人,这样说也不正确,确切的说是并不需要有功名的读书人,皇帝正在使用另一种方式培养官员。

“张瑛,你真以为陛下离不开我等读书人吗?去山东看一看吧,除了坐在正印官位置上被架空的读书人大老爷,真正掌握权力的没有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都是陛下招募的各地学子,经过培训之后投入到各个岗位之上。

这些人可没有读书人的矫情,他们也不认为自己是读书人,他们本是普通百姓,因为皇帝的恩典获得官身,对皇帝感恩戴德,你认为一个县城里那几个官老爷能够斗得过这些忠于皇帝的新人吗?

老夫收到不少山东官员的诉苦,觉得在山东如坐针毡,希望内阁能够将他们调走,知道为什么吗?”

虽然朝廷上下的官员都在关注山东的新政,他们的关注点却放在了清丈田亩,按照土地纳税等直接影响他们利益的政策,但是他们却没想到皇帝新政是在釜底抽薪,要将读书人完全架空,若是这样下去,以后做官不需要读书人,那名教弟子不就全完了。

联想到他们听到的一个小道消息,衍圣公后人再济南找到皇帝,却被皇帝发配到了南洋,让孔家后人去教化南洋的野猴子。

包括张瑛在内的所有人都害怕了,若说取消优免待遇,不过是让读书人少了一些好处,可是真要是不再让读书人做官,那可就是掘读书人的根呢。

“元辅!不至于此吧,我等为大明效力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究竟如何,你们可以自己去山东看一看,若是觉得山东太远,那也可以去房山看一看,房山的士绅要么将自己的土地卖掉离开房山,要么选择融入房山的新政,按时纳税,纳入官府的统一安排之中。

老夫最后再劝诸位几句,此一时彼一时,世道变了,我们也必须要跟着改变,新政下就没有我等大显身手的机会吗?

你们可以看看最早跟随陛下的那些人,哪一个不是家财万贯,而且人家这财富都是光明正大得来的,不怕任何的查账审核。

诸位可有这样的底气,可敢把自己的家底亮一亮,说说这钱财都是怎么来的,恐怕只要陛下真的大查贪腐,包括老夫在内没有人能逃得了一个贪腐之罪。

多余的话老夫就不说了,想清楚的各位明天就去‘全聚德’开会,若是一条道走到黑,铁了心与新政作对,后果自负!大家都散了吧!”说完杨士奇起身就要往外走。

这时候就听到门外有人尖着嗓子高喊:“陛下口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