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四百四十四章 调整官制

宣德大帝 第四百四十四章 调整官制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9:08

第四百四十四章 调整官制

青楼的这个罪恶之源,在春秋时代已经出现,传说中时管仲为了给齐国敛财设立,当时被称作‘女闾’。

女闾的出现让没钱娶亲的汉子有了体会鱼水之欢的可能,这一行当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罪恶,同时也是最暴利的行业。

最先充入女闾中的女子都是隶臣妾,可是这些奴隶女人怎么能入达官贵人的法眼,于是乎犯官家眷就成了妓馆的生力军,这些本来是官家夫人,小娘子一下子就激起了男人的征服欲。

有犯官家属的妓馆被称为教坊司,民间的青楼可没有官家小娘子,如何才能找到与官家小娘子相媲美的妓子呢?

没有现成的那就自己培养吧,一些被拐子拐卖的女童大多都是眉清目秀的女童,这些女童被卖进青楼,就会接受严格的训练,她们会系统的学习琴棋书画,青楼让这些女孩子学习琴棋书画可不是为了培养女秀才。

其目的是为了附庸风雅,吸引有钱人在这个销金窟中消费,能够在众多女童中脱颖而出的毕竟是寥寥无几的几人,被青楼捧为花魁,成为青楼的摇钱树。

这种培养花魁妓女的行为发展到极致之后,就出现了一批专门养女童训练的行业,长大一点儿卖与青楼,并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扬州瘦马’。

绝大多数的女童在十几岁天葵到来之后便会被安排给嫖客梳拢,然后一步步的迈向深渊,论对女子的残害,无出青楼妓馆之右者。

虽然明知道这是一个罪恶肮脏的行业,但是想要取缔也是难上加难,大明朝敢开青楼的哪一个没有一个能够扛得住的后台。

取消青楼妓馆必定会得罪一大批的权贵,现在做这样的事绝对是得不偿失,弄不好还会让武臣勋贵与皇家离心。

皇帝的话锋中只是带出一点儿对青楼的厌恶,马上就让武臣勋贵这边一阵紧张,京城的青楼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文官是铁打衙门流水的官,所以也称为‘流官’,今天在京城做官,说不定明天可能就被派往了别的地方。

正是这个特性,文官很少在做官的地方置业,即使是捞钱也是悄悄地送回家乡。而勋贵武臣不同,他们是京城的坐地户,即使被派往边关领兵,家人也得留在京城,这是不成文的规定。

可以说勋贵武臣的产业都集中在京城,青楼这种暴利的行业勋贵们怎么可能会错过呢!

对于勋贵的想法,朱瞻基当然非常清楚,手中有钱有权,又没有多少投资渠道,青楼这种暴利行业就成了勋贵的首先投资目标。

“陛下真的要取缔青楼吗?”一名勋贵问道。

“目前还没有律法规定青楼是非法的,所以朝廷不可能去查封青楼,不过朝廷官办的教坊司一定会被取缔。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官员禁止押妓,官员做为国家的形象脸面,当为万民楷模,押妓放荡成何体统?”

杨士奇第一个站起来说道:“陛下!早就该如此了,都是读圣贤书考取功名,怎么这边得了功名,那边就忘了圣贤书的教诲!

想要逛青楼享受莺歌燕舞,那就把官服脱了,当个普通百姓只要有钱想干什么,没人管你。”

“这不让你们逛青楼,是不是觉得少了不少的乐子?”朱瞻基看向勋贵一边。

“臣赞同陛下禁止诸臣押妓之风,身为大明勋贵武臣,不认真打熬身体,随时做好为陛下杀敌立功的准备,怎么能沉迷与女色之中?

女色最是能够消磨英雄之气,多少英雄豪杰最终因为沉迷女色而成冢中枯骨,大明文武官员押妓本就是堕落的表现!”丰城侯李贤是已故名将李斌之子,是大明将领中的第三代中的佼佼者。

在大明勋贵第三代普遍开始堕落的时候,李贤这样有朝气的将领已经不多。朱瞻基对李贤很是器重,如今在英国公与成国公封国之后,实际上已经是陆军部的一把手。不过是因为资历尚浅,只是署理。

李贤的话一出口,直接就把所有想要反对的声音给堵了回去,身为武臣怎么能被酒色掏空了身子,朝廷能指望一群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勋贵带兵吗?

“陛下!吏治官风固然重要,官员的能力更加的重要,臣在江南多年,有感于身边人才不足,想要做什么事,都苦于无人可用。

大明必须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眼下的科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明的需要,急需要改革!”唐三任再次提出了新的建议。

众臣明白,这肯定君臣二人早已商量好的,借唐三任的嘴说出来,要说谁是皇帝的第一心腹,没人说得出来,可是唐三任绝对是皇帝的心腹之臣。

“季重建议改革科举,诸位以为如何?”

一直坐在一边没有说话的李擎站起来,拱手说道:“陛下!诸位同僚,下官赞成改革科举,如今的科举太过死板,读书人为了科举只钻研八股文,甚至有些读书人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知道。

这样读书人即使考中的功名,也不过是个会读书的书呆子,指望这样的书呆子去当官,诸位想一想这天下能治理的好吗?

至于如何改革科举,下官认为四书五经要考,实用之学也要考,至少一个官员上任之后,能看懂基本的账目,不会被人糊弄。”

“改变考试内容固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个可以进行改革,朝廷考什么,学生肯定就会学什么,不过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新科进士的起点太高了,这话朕已经不止一次说过,想要改变官员眼高手低的状况,不管是用什么方式选官,起点都不能太高。

必须要从最基层做起,虽然不至于说到一个村子里去当里正,但是也不能一下子就坐在知县老爷的位置上。

要从普通做事的小吏做起,只有从最基层一步步升迁上来,这样的官员才能知道什么叫做民间疾苦,才能知道怎样施政才能让百姓拥护。”

皇帝的话音落下,杨士奇便起身说道:“陛下这是打算恢复秦汉之制吗?”

“秦汉制度有其优秀的一面,正因为如此才有秦皇汉武的辉煌;也有其弊端的一面,所以才有西汉被王莽所篡。

后人总结汉朝,多是觉得汉朝重用外戚才导致亡国,朕从来不这么认为,朕倒是觉得是汉朝的选官机制出了问题。

察举制本意是让官员推荐品学兼优的人才进入朝堂,为朝廷所用,结果成了豪门贵族的权利,普通百姓已经没有了上升通道。

阶层的固化让掌握权力之人有了决定谁能当官的权力,这个权力就能将一大部分人收拢到自己的身边,成为自己的门生故吏。

这就造成了君臣权力的倒置,臣权大于君权,刘汉江山焉能不被篡夺。到了东汉皇帝为了对抗外戚扶持了宦官,结果双方争权夺利形成了极大的内耗。导致了中枢大权旁落,各地豪强纷纷割据,直到被曹魏篡夺。

其实总结稳定政权的三大要素是军权、财权、人事权,朕只要手握重兵,并且掌握国家的钱袋子,在手握人事任命权,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唐太宗在魏玄成亡故后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立国之初都会总结前朝亡国的教训,加以矫正。可是却往往矫枉过正,出现新的弊端,而且朝廷上下又因为保守,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为了维护自身的那点小利益,抵制改变,将帝国拖入深渊。

朕以为任何的制度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历史的车轮是在不断的前进,拒绝改变那就是在车轮中间别上了一根棍子,车轮的力量大就会让棍子彻底断裂,若是棍子力量大,就会搅碎历史的车轮,甚至会让历史倒退。”

“陛下革新吏治的决心臣十分赞同,可若是随意改变祖制,谁来制衡皇帝乱来,毕竟陛下也不敢保证您身后的继承人个个都如您这般圣明。

朝臣强调祖制,最主要的就是制约皇帝的不守规矩,当然有时候也有朝臣的私心,不过祖制也好礼制也罢都是对个人行为的制约。”杨士奇对于这种不可控的改变还是有些担心。

“这就是朕一直强调法制的原因,法制本身就是对个人行为的约束,法律规定了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对于朝廷公器也一样进行规范,朕这个皇帝有什么权利,有什么义务,都要规定清楚。超过权利范围的要求朝臣有权利拒绝,可能诸位觉得这是朕在说空话,到时候朕就要做过分的事你们谁能拦得住。

如果诸位这么认为,那么朕想问问杨师傅,朕自从将朝政交于内阁,不管朝政如何?朕可有干涉过朝政的运行?”

“陛下从未干涉过朝政的运行,臣有愧于陛下,朝政在臣的手上每况愈下!”

“杨师傅,朝政走到今天这一步,你确实有责任,不过若说是你一个人的责任,那对你不公平!”

“谢陛下体谅老臣,老臣也知自己有私心,因为老臣也是士绅一员,故此不愿意得罪士绅,导致士绅无人约束,膨胀至此。

如今朝廷早已是寅吃卯粮,若不是陛下推行新政,山东的赋税能够全额上解,估计朝廷现在差不多已经散伙了。

不过眼下最当紧的却是填补杨荣案留下的近百官员的空缺,不然朝廷的运转会出现极大的问题。”

“补充官员不忙着做,眼下最重要的是完成上层建筑的改革,刚才季重已经说过随着新政的推行,眼下的大明朝廷体制需要进行大的调整,有些部门需要分拆,有些部门需要合并。

总之这是一个大的工程,一定要先把这一切理顺。只有理顺上层建筑,才能有效的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

根据新政的实施,首先就要拆分户部,将户部拆分成收税的税务部,花钱的度支部,管理天下土地的农林渔牧部。

三个部门的各司其职,税务部与度支部不必细说,大家听名字就能理解,那么农林渔牧部是有什么职责?

这个部门掌管天下田亩黄册,山林水泽、河流草原,天下田亩、山林、草原的交易开发必须要经过本部的同意。

地方上的未开垦的荒地不得乱垦乱伐,也不得占用耕地做其他目的,这是本部的权力,同时弄林渔牧还有义务为农业研发高产种子,监控林地的砍伐与补种,任何林地砍伐都必须由本部审批。

同样河流水泽中的鱼类捕捞也要进行监管,不得肆意捕捞,尤其是一些湖泊当中,更是要限制捕捞,避免造成鱼虾的灭绝。

草原的放牧同样如此,百姓都是盲目的,为了利益过渡放牧,使得草原沙化,最典型的就是我大明的榆林卫,汉唐时期是膏腴之地,如今却成了遍地黄沙的苦寒之地。”

“陛下!一下子将一个部门拆分成三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要有佐贰官,还要下设各司,等于是多了两倍的官员,朝廷财政能采购承受吗?”杨士奇问道。

“杨师傅勿忧,朕刚才说了有拆分的就有合并的,调整部门是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为了增加成本。”

“臣明白了!”

“吏部暂时不动,不过下属各司要进行调整,朕听说有些官员想要拿到晋升的凭证,还得给文选司的官员送礼,不然都升不了官,拿不到告身,这官是朕封的,还是文选司封的。

所以吏部下属的职能必须要进行调整,杨师傅回去与蹇义商量一下,给朕出一个条陈,朕就一个要求,将来的吏部是清廉的、高效的。

吏部是管天下官员的,若是带头贪腐如何服众!”

“是!臣明白!”杨士奇想了想问道:“陛下,要不要把六部堂官与内阁诸位也一起叫过来开会,这样有些事情也能当下就定下来。”

“不是朕不愿意让他们来,是这些人到现在都没有在新政的问题上有过明确的表态,你若能让他们做出明确的表态,朕当然欢迎他们一起共商国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