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在武侠世界当超人 > 第14章 隐患消弭

在武侠世界当超人 第14章 隐患消弭

作者:HP剩余1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4-10-31 20:42:42

在四象世界,无论心境修为高的人出现在哪,基本都不会改变自己居住的地方,只有少数渴望与同类交流的人才会向大城市聚集。

但是在地球,大部分心境修为高的人也需要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从贫穷落后的农村走向繁华富裕的城市。

剩下小部分容易满足的心境修为高的人,迫于现实的压力,如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避开周围愚昧无知邻居带来的烦扰、寻找适合自己的异性伴侣等等,也都会被迫向人均素质更高的城市聚集。

人均素质高,不代表人均心境高。

但心境高的人也确实喜欢聚集在人均素质明显更高的地方,这两者不同,但不冲突。

四象世界的村镇与城市都拥有各自的优缺点,且优缺点十分明显,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四象世界的村镇优点是容易获取天材地宝,娱乐活动少使得心境提高速度快,人均心境比城市高。

缺点则是部分偏远地区,大部分工业商品价格较贵。

城市的优点是物价比较稳定,物资不会稀缺。但同样,所有商品价格总体都偏高,不会像村镇地区一样,农副产品价格极低,工业商品价格较高。

城市中娱乐活动较多会吸引大量追求享乐的人向城市聚集。

同时城市劳动时间无法自行安排,因为大多都是替他人工作,所以自己无法自由支配时间。

因此城市中的人更为“劳累”。

这里的劳累不是指相对村镇,城市人的工作强度更高。而是指他们的劳动更为机械化,会逐渐使人麻木。

在村镇无论是从事农业种植还是畜类养殖,每天的体力工作也好,脑力工作也好,甚至承受的精神压力也好,都不比在城市劳动的工人低。

农业种植需要观察土地情况、虫害情况、天气情况等等。

就比如一旦遇到连续的晴天不下雨,他们几乎一天都要泡在地里给地一遍一遍浇水。

这种重体力劳动和精神压力是城市很多劳动者无法想象的。

畜类养殖的压力就更大的,但凡遇到瘟疫或者某些疾病,很有可能就会亏到需要从头再来。

甚至有的养殖户都禁止外地人甚至同乡人凑近,也不敢跟人有过多接触,生怕将某种未知病菌带到牲畜身上,害得牲畜成片死亡。

当然,这种也是少数,随意养少量牲畜的家庭才是比较常见的。

但这也是部分村镇人不可忽视的精神压力来源之一。

可是精神压力大,体力劳动强度高,不代表村镇人更疲劳。

相反,他们有更自由的时间、更多的空闲去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去感悟自己真正的追求。

城市里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地工作,看不到所谓的尽头,休息的闲暇时间大多也拿来消费娱乐,舒缓自身压力。

这种机械的、重复的生活,很难提升心境。

对于那些追求更高境界的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就是在虚度光阴。

所以在四象世界,根骨不足的人但是有习武追求的人通常会选择待在村镇生活,这是属于他们的生活,更是属于他们的历练。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城市里开放给普通人的娱乐项目并没有提高境界带来的满足感更高。

两利相权取其重。

既然更高品质、更极致的快乐就在自己心中,那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去享受低级的物质快乐呢?

有圣人引导,观武者往来,普通人就算嘴上说着“修炼不如及时行乐”,内心深处也始终渴望着提高心境修为。

这种潜藏在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共识”,也是文明的体现。

就算斯蒂尔没有遇到王遥他们,以她的资质,在四象世界踏入心一境也是迟早的事。

但如果她在地球生活,那她一辈子也不可能进入心一境。

这不只是不同世界享乐手段的差距导致的对个人心境进境阻碍的程度不同,更是在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下的个人追求方向的区别。

在地球,大多数人看到富豪挥金如土,无论如何嘴硬,也无法改变大多数人眼中对“挥金如土”的渴望。

这种公认的渴望是会潜移默化改变无心境者的根本追求、根本认知的。

斯蒂尔没有明确的追求,无法正确认识世界,她在一次次经历的细节中会逐渐感受到大众对于金钱财富的渴望。

之后她的追求就会被改变、定型,走向拜金或者挥金的道路。

但是在四象世界,她会感受到的则是人们在言行举止中掩盖不住的对于武者这种超然存在发自内心的崇拜和向往。

那么接下来不管经历多少事件,无论度过多少岁月,以她的资质都必定会踏上心境的修炼道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心灵第一重境界。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对于心境修为低微、受教育程度极低的人来说,环境置换就完全等于人生置换。

除非有一方达到了心一境。

只有一方达到心一境的情况下,才不能确定双方从出生开始置换环境之后,另一边的人能达到心一境的高度。

心一境、心三境、心五境是三个坎。

两个心五境圣人从出生就开始对换环境,他们极大概率还是会在对方的生活中达到圣人境界。

两个心三境宗师从出生开始对换环境,他们也是基本都能在对方的生活中达到宗师境界。

但是心境低的人换心境高的人的生活,低境界的人能达到高境界就是小概率事件了。

原因很简单,心境修炼几乎没有任何门槛。

虽然拿王遥这个先天圣人举例不太恰当,但是拿他举例也很直观。

只要呼吸、喝水,王遥就会觉得无比感动。

观看太阳和繁星、看微尘跌落桌面,王遥都会沉迷其中。

因为这些【生】与【动】之中蕴含着无尽的可能性与哲思。

太阳因何而生?为何东升西落?能否西升东落?能否南升北落?星空是否移动?是否有星不动?单独一颗星是否存在明暗转变?灰尘从何而来?灰尘最终去往何处?

等等等等。

地球历史上的屈原,生活在两千多年前都能写出《天问》这种书,思考万事万物存在的依据。

这说明对于高等智慧生命来说,思考哲学是一种几乎没有任何门槛的东西。

而心境的提高根本不需要得到严谨的“对”或者“错”,只需要不停止思考,做到实事求是,就能不断向前。

科技越发达、教育水平越高的时代,对于客观认识事物,多角度认知世界是有额外帮助。但是对于独立思考、降低精神负载来说,文明越早期反而越有利进行哲学思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更轻松地登到更高处,但是同时也会大片大片地忽略巨人身体的具体组成部分。

所以文明发展程度对于心境区间相同的人来说,通常不会造成阻碍,也无法带来助力。

但这也不是必然。

就像之前提到的,如果一个文明,以物质满足为追求,那想要成就心境就需要更坚定的意志。

比如在蒙昧的远古时代,人类还在追求填饱肚子。

或是在主流价值观以物质享受为主的时代,环境会给每个人洗脑,让人认为物质享受才是个人最高的追求。

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就是从以物质满足为主到以精神满足为主的过程。

在这个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发展只能帮助提高生产力,激化或者缓解生产关系矛盾,并不能改变野蛮与文明的本质。

这些都是之前提到过的。

......

王遥低头瞥见了斯蒂尔的眼神,便知道自己的话起到了作用,因为她眼中的“蒙昧”消失了。

勇者,这是基金会一直以来对斯蒂尔的期望,最终却由王遥帮忙达成了。

虽然这是王遥的功劳,但是王遥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值得吹捧的事,这只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不值得吹捧是因为这对王遥来说再正常不过了。

有心境修炼资质的人,经过他的细致讲解,不提升心境修为才很奇怪。

值得庆祝是因为,斯蒂尔成为心一境的勇者确实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这意味着她脱离了蒙昧,开始认知世界真实的模样。

只有陈曦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达到心一境,代表斯蒂尔会变得理智、客观,她携带的心想事成能力会被最大程度限制。

这个限制甚至并非是像基金会那样,通过限制斯蒂尔人身自由实现的,而是她自发就可以做到的。

更稳定、更人道、更安全。

陈曦很庆幸斯蒂尔来到了四象世界,要是她继续待在基金会或者去往地球,那斯蒂尔可就很难达到心一境了。

要说陈曦为什么对斯蒂尔这么关心,只能说是爱屋及乌了。

艾比很喜欢斯蒂尔这个小巫女姐姐,所以将记载了斯蒂尔档案中的情报非常细致地告诉了陈曦。

因此陈曦也知道了斯蒂尔曾经在基金会引起的骚乱,以及后来她的自我克制和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