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在武侠世界当超人 > 第64章 暗藏的指引

在武侠世界当超人 第64章 暗藏的指引

作者:HP剩余1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4-10-31 20:42:42

先天假心境好在心境没有逻辑支撑,非常容易被血淋淋的现实破除。因此假心境通常只是单纯提前体会更高层次心境,对人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而人造假心境有完整的认知逻辑作为支撑,以真理作为后盾,基本无法被破除,相当于被固化了他人的心境认知,这就会严重阻碍武者心境的后续发展。

“你居然也知道知行合一吗?这莫非也是你们宗门典籍里的记载?”

“是啊。”

钟灵还想详细说些什么,却被王遥打断了。

“我猜跟陆九渊和王守仁有关?”

“还跟戴圣有关。”

钟灵没有对王遥这异常的博学感到惊讶,而是跟着补充了一句。

虽然王遥号称是异界圣人,但是目前为止,他跟这个世界的人几乎没有伦理道德上的巨大差异或者矛盾,也没有文化传承和语言交流上的隔阂。

所以钟灵觉得王遥应该是来自一个跟四象世界高度相似,甚至历史轨迹都几乎相同的世界。

因此她也不会觉得王遥能推测出这些历史上的名人有什么问题。

“戴圣?戴姓的圣人吗?”

知行合一是心学的理念,这是一种跳过落后生产力、落后伦理道德观念直接指向圣人境界的一种“空想学说”。

这种学说对于个人有意义,但是意义不大;对于文明有意义,但是意义也不大。

属于单纯展示个人心灵境界的鸡肋之学问。

因此研究这种学问的人在华夏文明中不多,更多人研究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物质的关系等等,这些更加务实的学说。

当然,无论是空想学说还是务实学说,对于王遥来说都是一样的。

二者都代表着人类对于人类旅途终点(个人终点及文明终点)的思考,对他而言都没有任何帮助,只是对于人类来说这两种学说有着不同的价值。

这种不够弘大、不够务实的较为小众的学说,有名的学者都是有数的,王遥没有想起来那就是真的没有。

或许陆王心学涉及的戴圣就是历史的一次分歧点?

毕竟这可关乎一位圣人,影响乃至改变历史都是很有可能的。等等,不会钟灵指的是那个人吧?

“你说的那个戴圣,他本名叫戴震吗?”

戴震这个人虽然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进行了批判,持有的是典型的唯物主义哲学观。

但是他提出的各种观点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了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追根溯源等非常深刻的哲学观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戴震确实属于做到知行合一的哲学家。

“不是哦,戴圣本名就是戴圣,他不是圣人,而是最早提出了‘格物致知’这个理念的人。”

戴圣......格物致知......

钟灵这么一说王遥才算是想起来了。这人在王遥脑海中贴的标签根本不是哲学家,怪不得他一时之间没有搜索到戴圣这个人的信息。

戴圣写过相当多的名言,个个都如雷贯耳。但是他本人嘛,就记载的相关事件来看,他的心境修为连第一境都没有达到。

因此王遥直接将他收录到历史中的高官那栏里,存放在记忆深处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句话就是戴圣在《大学》中写出的句子之一,就算过了两千年,这句话也是传播甚广。

更离谱的是,这句话当中的“格物致知”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在后世启发了相当多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所以更多人认为,戴圣只是一个收集者和编撰者,根本不是真正的哲学家,写《大学》应该是曾参。

王遥也更认同这种说法。

难道这个世界的戴圣跟地球历史上的戴圣不一样?这种事没必要想,一问便知,于是王遥开口问道。

“你知道曾参吗?”

“知道,学宫圣人之一。”

“格物致知这个说法,大概率是曾参提出的,戴圣应该只是整理、记载了曾参的思想。”

“啊?怪不得心宗祖师要强调他受启发于‘格物致知’这个思想,原来他真的算是学宫出身。”

王遥听到这里也算是明白了。

十大宗门的宗门典籍藏有很多关于圣人言行的记载,但是这些记载都是由凡人记载的,因为圣人不可以亲自下场传播自身的言行。

世尊是如此,曾子也是如此。

宗门典籍中的一部分可以看做是由圣人代理人书写的圣人言行记录,这部分言行记录混杂在各式各样的典籍之中,只能通过精研琢磨的宗师自己去发掘、领悟。

相当于是给十大宗门宗师们的一些小彩蛋。

只要宗师们能独立发现这些记载的珍贵之处,就能依靠这部分圣人言行直通心五境。

心宗祖师便是发现了曾子通过戴圣记载在宗门典籍内的小彩蛋,独自思索琢磨,在发现了这个词的重要性之后通过知行合一成为了圣人。

独自发现词句的重要性,才能确保这个“疑似圣人词句”的思想是“你发掘出的重要思想”而不是“被别人灌输的思想”。

之后只要做到知行合一,通过实践检验这个疑似圣人词句思想的正确性,就能成功达到圣人境界。

这就完全符合逻辑了。

圣人不能自己写宗门典籍。

凡人代写圣人的言行思想。

宗师可以观看宗门典籍,但只有仔细琢磨每句话当中的深意,独自理解透彻,才能明悟其中蕴含的深厚哲理。

这样明悟出的哲理,虽然有引导在前,但确实是有独立的推演过程和思考过程。

之后只要通过实践对这个哲理进行检验,确认了这个哲理的正确性之后,就可以抛去心中最后的迷茫,完全确认自己是对的。

这就是圣人给予凡人的成圣捷径。

尽管成圣需要独立的思想才不会犹疑、不定;需要有推演和思考的过程才能真正领悟透彻、全面;需要有实践和总结才能确认、自信。

但是圣人依旧通过虚中掺实的手段,在记载了大量繁杂信息的宗门典籍中留下了引导。

这种捷径不是每个人都能走的。

有这种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执行力,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就算没发现圣人的引导,最终能够成圣的概率也很高。

钟灵到现在应该都没有发现宗门典籍中隐藏的这个秘密,王遥也不打算戳破。

直接告诉她这个秘密对她没有任何好处,就像王遥不愿意告诉她“爱”是什么一样。

圣人的言行对完全无法理解圣人心境的凡人来说,只是大概意会就算是到头了。

对于能够理解圣人言行的仙人来说,太过细致的心境指导反而是毒。

通常来说,药是能让人体产生针对性正面反应的物质。

所以食物就可以说是治疗饿肚子的药,水就可以说是治疗口渴的药。

那么,毒就是能让人体产生针对性负面反应的物质。

如此对比的话,圣人的言行对仙人来说就是药。

因为仙人能够通过圣人的言行来完善自身的认知和逻辑,对自身产生正面影响。

而直接了解圣人的思想和完整心境,对仙人来说就是毒。

因为仙人直接了解圣人的思想和心境,带来的必然是几乎无法被破坏的假心境,不利于继续修行和心境突破。

不过,王遥现在在意的并不是告不告诉钟灵这个秘密,而是“历史的逻辑”。

按照他的推演,四象世界的历史逻辑似乎要比地球的历史逻辑更加缜密。

虽说历史逻辑缜密并不代表这个历史就是对的,但是,历史逻辑不缜密就很可能意味着历史之中有空隙、不完善。

地球的历史自从他们强行推动科技发展之后,便因多元宇宙投影的反作用变得十分不稳固,只有过去编成的历史书才值得信任。

王遥虽然熟读历史,但是地球的历史本就是有很多扰动因素掺杂其中,使他无法看清真正完整的地球历史。

妫因倒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看到完整的地球历史,但是王遥从来没问过他这方面的事。

为什么不问?

因为在知道主世界一分为六之前,王遥根本不觉得自己生活的宇宙有什么问题,自然也就不需要对地球历史太过上心,更别说像现在这样对比两个世界的历史差异。

历史记载与历史事件存在差异这种事,在地球那种没有修炼体系的世界里是很正常的。

四象世界与地球不同,这里有长生的仙人、指引众生的圣人,而且他们就是历史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所以,关于历史的记载除非他们刻意隐瞒、扭曲,否则必然是正确的。

因此,妫因就算发现了地球真实历史与地球记载历史的区别,他也未必会强调。

就像刚刚提到的那样,地球的历史本就是有很多扰动因素掺杂其中,存在大量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根本没必要拿出来一一细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