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工业化领主 > 第402章 单独采访

工业化领主 第402章 单独采访

作者:迎着风烟大步来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0-29 23:32:11

第402章 单独采访

第402章 单独采访

“加伦伯爵曾在橡树城的神学院学习了一年,每年都会有一个月的时间呆在那里。”

桑娅解释了为何加伦城里有那么多和韦森州相似的地方。

例如这家书吧,布局和韦森的一样,一楼是公共阅览室,二楼是小包厢,三楼是可以开研讨会的会议室。

午饭后,腓特烈独自坐在桑娅的个人包厢里看书。

这个包厢是桑娅的私人工作室,不但有沙发、桌椅,可供小憩的躺椅上放着一床被子,三个书架上放满了书,书脊帖着自带书的标签,除了修辞学、逻辑学的书外还有各国游记和一些专业的入门书籍。

这些书里都插着书签,说明都被阅读过。

此时腓特烈手上拿着一本两个月前出版的《赫尔维蒂人在韦森》,这本书是桑娅在去年到韦森州采访了近百位来自赫尔维蒂联邦的打工人后写的,受访者来自铁路和建筑工人、餐饮店小老板、纺织厂工人、怀表工匠各行各业,通过对详实的一手资料的归纳总结,全面描述了他们在韦森州各地工作内容、收入情况、生活水平等情况。

他看得很专心,赫尔维蒂打工人有些事情当事人只会对老乡们说,同时自己也缺乏本地人视角对外出打工人的看法,这本书正好填补了空白。

桑娅提着午餐回来了,坏笑着问腓特烈:“你吃‘蠕虫’吗?”

她说完之后满怀期待地看着腓特烈的脸,希望能看到惊讶或者不满的表情。

腓特烈抬起头,很配合地做出极度夸张的表情,毫无语气起伏地喊到:“哇!居然吃虫子,真是太可怕了!”

桑娅意识到自己的恶作剧被识破了,很郁闷地嘟了嘟嘴。

她说的“蠕虫”是一种用牛或猪肉和牛奶作为主料,加上面包屑后做成的香肠,在水里煮熟后呈白色,有些像虫子。

腓特烈笑了笑,当年因为这事闹过乌龙,自己去铁路工地调研的时候听工人提了一嘴“能吃到蠕虫就不错了”,还以为后勤保障出了问题。

午餐在桑娅讲述各种当地奇闻异事中度过,在收拾餐具的服务员离开后,她坐到腓特烈身边,认真地说道:“我想向你请教几个问题。”

腓特烈点了点头,这是刚才说好的,午餐她请,条件是自己解答她的一些疑问,相当于是采访。

桑娅问道:“铁路如何才能做到给人们增加收入?”

很多人知道铁路给韦森州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这些财富究竟是怎么来的,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

腓特烈想了想后说道:“在经济活动中,铁路的用途是减少运输成本,这个成本包括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

“现在大宗货物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是水运,但是水运有受季节、河流分布和运输速度等影响在一些方面处于劣势,两者是互补而不是竞争。”

桑娅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下来,腓特烈见她没再问就继续说道:“在缺乏可通航河流的地方,铁路就是陆地上的河。”

“据我了解,赫尔维蒂联邦山区里很多地方自然环境恶劣,寒冷时间长,种植的燕麦和豆类产量较低,生活很困难。”

“山里拥有很丰富的资源,例如木材、草药和皮毛等,但都因为运输不便导致成本高,价格在外面的市场没有竞争力,所以卖不出去。”

“铁路的优点此时就体现出来了,它能大大减少商品的运输成本,路修到哪里商人就能出现在哪里,使得原本只能烂在本地的东西能买出去,收入就这样增加了。”

“同时外面卖进入的商品也会更加便宜,山里人买到的衣服、肥料这些商品会更便宜。”

腓特烈说了很多铁路带来的好处,桑娅在本子上详细记录下来。

但她有点不专心,开始时两人之间隔着两个拳头的距离,等铁路相关优点记完的时候,肩膀已经挨着肩膀。

腓特烈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没放在心上。

桑娅记录完后又问:“我打听到有山里的人想大量种植伊丽莎白薯,你个人是怎么看的?”

腓特烈眨了眨眼,说道:“这挺好的啊,山里有些土地不好种麦子,用来种伊丽莎白薯是可以的。”

“新鲜的伊丽莎白薯不好保存,可以做成面条或者面粉那样的粉末来长时间保存。”

他见桑娅停笔后没再问,又想了想,继续说道:“这两年韦森堡大学农学院在研究主粮轮作,两年轮作有伊丽莎白薯分别和春小麦、燕麦、金豆以及比较特殊的伊丽莎白薯与单播冬性黑麦加复播短生育期燕麦模式共四种模式,三年轮作有伊丽莎白薯、春小麦、燕麦模式和伊丽莎白薯、燕麦、金豆模式两种模式。最后的结论是伊丽莎白薯与单播冬性黑麦加复播短生育期燕麦的模式收获的重量最高,伊丽莎白薯、春小麦、燕麦模式和伊丽莎白薯、春小麦模式收获的重量在第二档,其它模式第三档少不了多少。”

“具体的种植方法我也不是很熟悉,不同的模式适合不同的地方,万一说错就糟糕了,伱可以去农学院做个采访,他们是准备推广的。”

腓特烈一直以来十分关注主粮相关事宜,六年轮作制并不适用于山区,所以进行主粮轮作的研究并有了成果。

但他精力有限没那个能力掌握所有技术细节,只了解大概。

了解大概就足够了,现在的贵族老爷有几个是知道地里什么时候该种什么的,都是靠管家和管事来管理,自己只管最后账本上的数字就行。

所以桑娅看向腓特烈的眼睛里冒着星星,叹道:“你真是博学多识啊,不但懂铁路,居然连怎么耕种都知道。”

腓特烈笑了笑,说道:“报纸杂志看得多了就知道了。”

这些耕作模式没什么保密的地方,公开了有利于刷声望和卖种子肥料,要保密的是育种和生产肥料的技术。

他又指着书架称赞道:“你也不差嘛,很多书我都没看过呢,属于博学多才了。”

桑娅的脸微微红了一下,回答道:“其实很多书我只看了目录,写报道需要的时候才会翻。”

腓特烈点头说道:“遇到不懂就学就问是个好习惯,总比瞎编好。”

桑娅说道:“怎么可以瞎编呢,你……没听说过韦森公爵说,对记者来说真实就是生命吗。”

腓特烈咬牙切齿地说:“对那些人来说,编造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能让报纸更好卖,管它真不真呢。”

“前不久有报纸乱编了一个新闻报道说……韦森公爵有两个私生子,他们现在在等法院判决呢。”

“不说这个了。”他撇了撇嘴,“我觉得你采访的提问还有待改进,想今天这样不应该只问大方向上的问题,还要问一些细节。”

“例如铁路如何带来财富那个问题,我在说完降低成本就停住了,你可以就降低成本的细节继续问下去。”

“还有引进伊丽莎白薯种植那个问题,山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和韦森州是不一样的,这时要继续问韦森州的种植模式能否在山里适用。”

“读者们不只是要看笼统的东西,他们更关心落到实处的细节,这样的新闻能更有信息量,更能将内容的全貌展现出来,读者会更喜欢。”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必须对自己要问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首先确定主要问题和一些次要问题,否则不知道要去哪个港口不管挂什么风都不是顺风,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前期准备。”

腓特烈是因为桑娅昨天关于铁路的报道和写那本《赫尔维蒂人在韦森》时亲自采访那么多当事人,不是靠听说的东西胡编乱凑而看高她一眼,所以提点一下。

现在报纸还属于新生事物,新闻学什么的影子都没见,记者们也是在黑暗中探索。

桑娅仿佛看到了前进的灯塔,看向腓特烈时眼睛要冒出火来。

[1]于台泽,贾良良,牛丽娟,等.马铃薯轮作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案例分析[J].中国马铃薯,2020,34(06):337-349.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