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128章 一个甲子的变化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第128章 一个甲子的变化

作者:吾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9 23:02:20

第128章 一个甲子的变化

等待,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一种煎熬。

燕太子丹很煎熬,自从荆轲使团出发之后,他一天三次遣使去秦燕边境打探情报,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好消息。

可惜这世上的大多事,都不会随着人为的意志转移。

荆轲刺秦失败了,在秦王大殿上,他拽下了秦王的衣袖,却没有杀掉嬴政,他扔出徐夫人打造的毒匕无果后,想要直接挟持秦王,可被身后的药官投掷的药箱砸中,最后被乱剑刺死,随他一起上殿的秦舞阳也被当庭砍成肉泥。

太子丹的煎熬彻底变成了恐惧。

作为一个没有底线思维的指挥者来说,他做出的选择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战略上难以挽回的彻底失败。

刺秦失败的后果,对于弱小的燕国来说,是绝对不能承受的雷霆之怒。

易承早在荆轲出发的第二天就带着云娘离开了燕国。

对于他这个后世人来说,历史上接下来的发展轨迹全都在他的记忆中。

荆轲刺秦失败是必然的,燕国接下来将成为剩下五国中最危险的地方也是必然的。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所以从荆轲将家主的位置传给他的时候,易承就已经命人收拾金银细软准备跑路。

现在他是燕人的身份,秦国自然是不能去了,燕国得罪了秦国,即将迎来覆灭,现在能去的只有魏楚齐三国。

按照战国七雄被灭国的顺序来看,现在只有齐国还算安全。

于是,易承便下达了出发前往齐国的命令。

荆家车队的马车抵达临淄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月之后。

距离上次来临淄,也已经将近过去六十年。

一个甲子的时间,若是在后世,那绝对是日新月异的大变化,可在这个两千多年前的时代,一座城市六十年前和六十年后的区别并不大。

熟悉的城门,熟悉的街道,进了城后,易承命人去伢市在城里买下了一座两进的小宅,收拾洒扫了半天后,便举家搬进了临淄城的这座宅院中。

易承这次出来,带的钱财并不多,虽然太子丹好吃好喝的供着荆轲,但却没有给他太多财富,想必他也认为一个死人不需要什么财富,及时享乐就行了。

还好易承在荆轲刺秦失败的消息传到燕国前,就把燕太子丹之前赠送给荆轲的一些不动产和珍惜宝物尽数变卖,折算成金银细软,这才有足够的钱财。

马车上了路,随着离燕国越来越远,易承的心也渐渐放下。

云娘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已经快要临产,两个月来的长途跋涉让她身心俱疲,抵达临淄之后,易承便决定在城里待上一段时间,待玉娘生产之后,再做打算。

半个月后,云娘在临淄诞下一名男婴,按照荆轲临别时的交代,男婴取名荆昋月,有昋昋月华,君子偌侠之意。

就在荆昋月出生后的第六天,易承也得知了荆轲刺秦失败的消息。

历史的车轮果然一如既往的滚动,一切都按照原本的剧本在重演,作为如今荆家的家主,易承做不了更多事,在城外荒山上给荆轲举办了一个低调的葬礼,并给他塑了一个衣冠冢之后,他能做的,就是尽心照顾荆昋月。

家中的钱财不多,虽然人口少,可架不住坐吃山空,易承需要想办法维持家中生计。

好在作为拥有数十年科技积累的现代人,易承对于如何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算得上轻车熟路。

首先易承改名换姓,给自己取名李赤,然后招揽了三名木匠,拿出了一套改进水利灌溉的水车,最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打磨建造之后,易承将这一套设备敬献给齐王建,获赏百金,而后向齐王建宣称自己是道门理综的第六代门徒,在齐国朝堂上与齐王畅谈一番后,成功进入齐国的稷下学宫,受下大夫之禄。

无论在哪个时代,人才都像是沙滩上的金子,光彩夺目,同那些平凡的沙粒对比,显得更加突出。

以易承现如今掌握的科技知识和演讲口才,只要他想,他基本可以随意调整自己这块金子的亮度。

在齐国朝堂上,做一块不是很亮,但也不算暗的金子,最符合他现在给自己的定位。

稷下学宫还是当年的那个稷下学宫,地址并没有变,还在稷门外,只不过规模更大了,从临淄的稷门到廉门一带,全都属于学宫的范围。

红漆雕砖,巨木璃瓦,从稷下学宫正门的装饰,就能看出这座学宫的巨大和奢华。

可是当易承真正再次进入稷下学宫,接触了现如今稷下学宫中的人之后,他才发现,这座稷下学宫,已经失去了当年他刚来时的那种底蕴。

经过了六十年的发展,这座学宫中的机构如今已臃肿不堪,光是祭酒就有五人,还分上下祭酒、参事、大禄、中丰、小乙等等官职,其中大多都是些世家王孙,不务正业之徒,又不想去地方为官,就在稷下学宫担任官职。

这些人整日不事生产,也不论道,只喜投壶饮酒,声色犬马,搞得整个稷下学宫尾大不掉,乌烟瘴气。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与稷下学宫一同没落的,还有墨家。

易承去临淄城外的龙首山拜会,墨家如今已经传承到了第五代,如今的墨家巨子乃是许犯另一名弟子田襄。

上一任墨家巨子孟胜是七年前去世的,他死于一场墨门与齐国宰相后胜的争斗中,当时后胜劝说齐王建动用两万兵力,围剿龙首山。

孟胜率墨门上下抵抗,最后寡不敌众,被迫自杀,以保墨门不受牵连,临死前他将巨子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师弟田襄。

龙首山下三十里的土地被齐王收回,后龙首山的大片土地也被齐王纳为尚云苑的范围,墨家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其正统传人现在仅余三百人,许多人都逃往各个墨门分支。

易承在听完田襄的讲述之后,也不胜唏嘘。

当年墨家是何等庞大,思想锐利,门徒众多,在禽滑釐掌控的巅峰时,孟子甚至评价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这种话。

杨朱之学和墨学齐驱,儒家道家在其面前也算不上显学,禽滑釐用一生的精力将墨家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可如今仅仅过去了六十年,两大显学却都已渐渐没落,不得让人感叹时光荏苒,英雄末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