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107章 二十六年后(下)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第107章 二十六年后(下)

作者:吾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9 23:02:20

第107章 二十六年后(下)

二十六年时间,易承也经历了历史上的许多大事。

二十年前,楚怀王被虏入秦,秦王借机要割巫、黔中之地,楚国没有同意,并且另立新君,楚襄王即位,对于此事,易承还曾给屈原休书一封,可惜没有收到回信。

十五年前,得知孟子在鲁国去世后,易承还专门前去参加吊唁,孟子生前有得意弟子十七人,外围弟子三百余人,他们将孟轲的语录编纂成册,并且用雕版印刷的方式,将《孟子》一书刊印天下。

十年前,听闻庄子隐居南华山,易承前往拜会,不过在山中寻了半月,都不知庄子究竟隐居在何处,从此便与这位逍遥派的创始人失去联系。

为了纪念这位老兄,回到秦国的易承也将《南华经》刊印成书,普及推广。

三年前,白起率五万大军从黔中出发攻打郢都,易承随军同行,对于此次秦国的军事行动,齐赵都选择作壁上观,在秦军攻破郢都之后,易承私自前往沅湘拜会屈原。

这位已经年余花甲的老人,在得知了自己的首都被秦人攻破之后,涕泪交加,愤然写下《九章·哀郢》一诗,易承无奈劝解,可惜这位老人已经心死,三日之后,自沉汨罗江。

易承不知如何联系屈原的后人,于是就在汨罗江畔,给屈原举行了一个葬礼,江畔百姓闻之,皆来哀悼,屈原在楚国素有廉士之名,深受百姓爱戴,如今他投江而死,还有人愿驾船去江中寻屈原大夫的遗骸,希望能将他入土为安,最后打捞未果,便有人向江中投下米食,只求江中鱼虾不要伤害屈大夫的尸身。

随着各国之间连年征战不休,战国各大诸侯开始不断蚕食小国,鲁、卫、宋这些小国抵抗不了身边环伺的大国,纷纷被吞灭。

而拥有白起,司马错等名将,又有现代化冶炼精铁制作工艺的秦国在这二十六年中南征北战,先下巴蜀,后占陇西,楚国的黔中郡,魏国的河西道悉数被占领,而秦国恐怖的人头奖励方式,让白起和司马错在战场上杀起人来毫不手软。

根据易承与白起交流之后得到的数据,这二十六年间,秦国对外战争中割下的人头足足有近五十万之多。

如此虎狼之师席卷天下,中原各国都深刻感受到了秦国带给他们的恐惧。

这恐惧也证明了秦国的崛起。

身为一名秦人,自己所在国家的崛起,其实是给了易承一个相当舒适的生活环境。

他完全不用担心战争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因为现在没有任何国家还敢单独挑衅秦国。

二十四年前,他与骊山宫的沈青婉结为夫妻,并在两年后诞下第一个儿子,名曰李平,三年后二儿子诞生,唤作李安,姓名如此简单,可其实也正印证了易承的心意,他不求自己的子嗣能够出人头地,只求他们能够平安喜乐的度过一生。

作为一个从来没有过子嗣的穿越者,易承对这两个亲生骨肉极为宠溺。

不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这两个儿子的事业中,而且为了给他们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易承不惜放弃了在这个动乱时代大潮中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为秦国培育良种粟米小麦之后,他请赐骊山之北的长水苑,获赐之后,在那里修建了一处按照后世宏村样式规划的建筑群,取名宏庄。

骊山宫中有许多山门之人便从山中搬了出来,住进了宏庄。

如今转眼二十多年过去,当初只有七八幢房屋的宏庄,现如今已经有近百幢建筑,而且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处隐居世外的大庄。

基于对易承这种给秦国提供过流水线锻造铁器生产工艺的山门高人,秦昭襄王也是十分宽容大度,不仅赦免宏庄的租子,还允许宏庄的居民不用服从徭役。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莫不如是。

其实易承之所以能够被如此宽容,是和他这个穿越者当初定下的战略目标极具前瞻性有关。

在一个没有人知道未来秦昭襄王会夺权的时代,朝堂上的众人都一股脑的巴结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一党,为此他们不惜踩上秦昭襄王两脚。

可是易承当时就知道,宣太后和穰侯魏冉虽然当时位高权重,不过秦昭襄王的权利只是属于暂时被架空,一旦范雎来到秦国为相,秦昭襄王就会开始加强王权,废太后,驱逐穰侯和其一众党羽。

与宣太后穰侯交好,又不与秦昭王切断联系,把鸡蛋放在两个篮子里,然后资源逐渐从宣太后倾斜到秦昭王,这便是当年易承定下的战略目标。

现在看来,穿越带来的信息优势不仅可以让易承一人衣食无忧,更可以让他封妻荫子,拥有一段近乎完美的人生经历。

作为最早一批向秦昭襄王表达过善意的臣子,易承在秦昭襄王夺权之后,得到的礼遇优待也很好。

不过自古帝王多无情,秦昭襄王也逃不脱这个定律,随着易承对帝国的贡献越来越少,昔日的老臣慢慢变得不如那些年轻臣子受欢迎,而且易承重家庭多于事业的态度也让秦昭襄王多有不满,在范睢来到秦国之后,这种不满达到了顶峰。

秦昭襄王直接让易承回乡养老,转而启用范睢为相,并且开始听从范睢远交近攻的建议摩拳擦掌的打算再对外扩张一波领土。

其实对于王上罢官这事,易承没有什么感觉,也不想解释什么,他本就无心朝堂,管理天下大事太忙,他想要活的潇洒一些,多陪伴陪伴家人。

作为一名明确知道自己寿命还剩多久的人,易承对于人生的思考和他的行为方式远比普通人洒脱的多。

名利对于他都如同虚妄一般,每一世的重生让他根本不能确定自己是谁,唯一能让他确定自己的,是他身边的人。

让身边的人过得轻松快活,这便是易承对于生活的目标。

当然,易承暗中还有一个目标,那便是他想要调查的那个家族。

二十六年的时间,墨家义堂在易承手中已经发展成为了超过七百名精英的间谍组织,白起作为墨家义堂的副堂主,也从墨家义堂这里也获取了六国的大量情报。

易承确定了二十三个张家隐匿在六国中的高层人物,并且都对他们进行了调查,可惜张家人行事极为老辣,且从不轻易向外人暴露信息,调查他们的情报虽然有用,可是却没有触及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不过易承也知道,自己也已经暴露在张家人面前,不过不知为何张家对他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作为道门理综如今唯一的正统传人,荀子这几年在齐国倒是混得风生水起,已经连续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之职。

两个月前,易承还收到了他的一封来信,说他新收了一名十一岁的弟子,名曰李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