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60章 山门的一天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第60章 山门的一天

作者:吾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9 23:02:20

第60章 山门的一天

易承在骊山宫住了下来。

当然这是他自己提出的要求。

骊山老母秦伶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于是就在易承拜访骊山宫的第二天,骊山宫的桃花林中就有了一座属于他的木屋。

骊山老母秦伶还贴心的给他安排了两名女婢,用于服侍他的日常起居。

对此易承也没有拒绝,这一世,只剩下五年时间,汉文帝无为而治,当今天下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也改变不了什么历史节点,易承觉得在骊山宫住下,深入了解一番骊山宫的日常也挺好。

秦伶给他安排的两名女婢,一名叫桃夭,一名叫灼华,乃取自《诗经·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不得不说,骊山宫的人似乎对桃花非常喜爱,不仅爱种桃树、也爱赏桃花、更爱吃桃子,甚至连起名字都要跟桃相关。

清早一起床,两名女婢就给易承打好了洗漱用水,洗脸、刷牙、更衣,便到了骊山宫吃朝食的时间。

骊山宫人们吃饭是集中到一起吃,这一点易承很早就知道,因为当年他重生为李长安时,也与沈青婉来骊山宫门住上过几日。

因为人多,所以众人并不是同一时间去食肆吃饭,而是分批前往,错开人流高峰。

易承跟着桃夭灼华二人抵达食肆时,还不到卯时四刻,厨肆里用餐的人很少,忙碌的大多数都是做饭的厨子。

易承一眼就看到甘罗正坐在角落里用餐,便带着婢女走到甘罗旁边。

今日的朝食是一个桃子、一碗青菜粥,再配上一碗鸡蛋汤。

易承来到甘罗身边的时候,甘罗正在品尝他碗中的鸡蛋汤。

这骊山宫的鸡蛋汤与后世差别较大,这个时代的鸡蛋汤是一整颗蛋直接打入沸水中,与后世的白水蛋类似,然后再在汤里添加一点猪油,撒上一些盐,便称作鸡蛋汤。

“毕之,早啊。”易承向甘罗打了声招呼。

甘罗虽然正在吃饭,看易承向他打招呼,也放下汤碗,朝易承拱拱手道:“见过约翰世子。”

“打饭还是去西橱门那边打吧?”易承问道。

甘罗略微愣了一下道:“正是。”

“好嘞,我也去打一份。”易承说完,便拿着桃夭灼华给他准备的餐盘与筷子,直接朝西橱门的方向前进。

百余年过去了,易承没想到,这骊山宫的食肆居然没什么变化,不仅食肆还是当年一样的食肆,就连打饭的方式和地点都没有更换。

西橱门是一扇如同当铺一样的柜门,只不过没有当铺的门柜那么高,只是站在柜门前,说自己要一份早膳,门柜中的小厮便会端出来一份朝食,供用餐者享用。

这种用餐方式颇有种后世食堂打饭的感觉,可见即便过了两千多年,人类的吃饭方式也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易承的早餐与甘罗的一模一样,也是一个桃子、一碗青菜粥,再配上一碗鸡蛋汤。

桃夭灼华的早饭也打好了,相比易承,她们没有资格吃鸡蛋,早膳只有一个桃子和一碗青菜粥。

骊山宫的管理制度,颇有种早期**的萌芽,虽然吃食有所分档,但整体上大家吃的东西还都差不多。

即便是骊山老母秦伶来了,喝的也是与大家一样的青菜粥,只不过管理们能多加一碗鸡蛋汤。

三两口,易承就吃完了这些东西,粥虽然是稀粥,桃子也有点小,但因为喝的水多,所以吃完也有比较强的饱腹感。

有专门的小厮把众人吃完的食碗收回去,这个时代没有浪费一说,每个人的青菜粥碗底都会被舔的一粒米都不剩,喝完碗比脸都干净。

食不言,寝不语。骊山宫也遵循着周朝礼仪,因此整座食肆虽然陆陆续续有人来吃饭,但都比较安静。

易承吃得快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想跟甘罗一起出去,他很好奇甘罗目前每天在做什么。

甘罗吃饭慢条斯理,所以尽管易承比他来的晚,但吃完早饭的速度却比他还要快。

易承等到甘罗吃完,收拾好自己的餐盘,便凑到甘罗旁边小声道:“毕之,今日做何去?”

甘罗摇摇头道:“今日倒也无事。”

“你现在不研究杂交水稻了么?”易承继续问道。

甘罗抿了抿嘴道:“早稻已于七月中旬收了,现在没法做研究。”

“我记得之前不是有人跟你说双季稻的事么,那些高产种子没找到么?”

甘罗的眼中似乎有精光闪过,最后还是说道:“关中气候,并非宜种双季稻,世子是如何得知吾等种植双季稻的?”

“这你就甭问了,成蟜公子知道的事,我都知道。”易承给甘罗一个你懂的眼神说道。

甘罗也知道从易承那里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也不再继续发问,而是转头道:“那世子可想去我骊山宫的试验田去转转,此时虽无稻种,但也在做耕地翻肥。”

“甚好!”

易承带着俩女婢,跟着甘罗离开了食肆,就朝骊山宫的后山走。

后山山路也宽有一丈五,道路两旁的山地上到处都种满了桃树,虽然这季节桃花败了,可易承能想象到,每年春天三四月份桃花开的时候,这里恐怕就会跟世外仙境一般,成为一片粉色桃花构成的桃花山海。

走了有小半个时辰,桃树才渐渐稀少,等转过一处山坳,面前一下子豁然开朗,只见桃树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水稻梯田。

此时的梯田里已经看不到水稻,不过还是有人在牵着牛在梯田中犁地,并播撒一些粉末。

“世子请看,从这片山坳,一直到远处山间的那一片地方,便都是骊山宫种植杂交水稻的地方。”甘罗颇为自豪地指着远处山间的那些梯田道。

“一共有多少亩水田?”易承也很喜欢这片广阔的山间梯田,种地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粮食对于这个时代,永远不会嫌多。

“一共有三千一百七十亩,虽然不及宏庄李家,可这些山中水田,也足够养活所有骊山宫人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