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35章 国祚一千两百年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第35章 国祚一千两百年

作者:吾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9 23:02:20

第35章 国祚一千两百年

人们常常喜欢说征服自然。

爬上一座高山就说征服了高山,跨越一条大河就说征服了大河,穿越了一片海洋就说征服海洋,仿佛通过这种形式就证明自己拥有了超越这些自然景观的力量。

可自然从不说话,数万亿年的演化中,不懂得敬畏自然的物种,早已被自然淘汰。

巨大的洪水冲垮了低矮的沙丘,奔腾的河水瞬间从一人来高暴涨至两三人高,铺天盖地的水花直奔绿洲中心的那汪浅滩而去。

易承从没想象过在沙漠里还能看到洪水喷涌的场面,简直颠覆了他对沙漠的认知。

洪水奔流的速度快得令人窒息,十几秒前还是溪流,转瞬间就变成了洪水,而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继续朝两侧高处退!”大西庇阿挥舞着手中的青铜剑高声喊道。

众人这才从看到沙漠洪水的震惊中恢复过来,立刻行动起来,赶马拉车的朝两侧的沙漠高地前进。

易承一边走一边回头看后面的洪水景象,绿洲此刻已经完全被水流所淹没,几分钟前他喝水休憩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洪水水流的正中心。

湍急的水流不停地打着旋涡,周围冒着密密麻麻白色泡泡,大量泥沙混在其中,若是人淹在里面,水泥沙呛入口鼻,不消片刻便会窒息而亡。

看到眼前这一幕,易承不禁有些后怕,如果刚刚跑的慢一点,那么商队中的所有人都要被大洪水冲走,万一货物散落了,这一大片沙土找都不好找,甚至可能很多人都会被这泥石流般的洪水淹死。

因为地处洼地,洪水在此处也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湖泊,不过随着水流越来越多,洪水又形成一条河流,从南边的低洼处继续朝前奔流。

洪水来的快去的也快,众人等了小半刻钟,上面的洪水水量便逐渐减小,最后变成了涓涓而过的小溪流。

之前还是一片小水洼的绿洲,此刻已经变成了一个足以容纳千人的大湖泊。

这一切都只是发生在短短半刻钟内,这一路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易承已经见过很多了,可这一次看到的沙漠洪水还是让他大开眼界。

王安石曾在《游褒禅山记》里写:‘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重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易承对于这话颇有感悟。

重走西行路,这一路上见证的无数奇特地貌,自然瑰丽,都是后世的他在钢铁丛林中从未见过的,虽然曾经通过手机他也看过一些旅行者拍摄的风景,可这种躺在家里沙发上去看的风景和通过自己历经艰险得见的,根本就是两码事。

难怪王安石要说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旅行是需要毅力的,如果单纯为了**享受,很少有人会愿意去这些偏远险峻的地方,可人类之所以能不断进步,也正因为一直有一批人依靠自己的意志力,不断地去探索未知的险远。

张良牵着一匹骆驼涉过小溪走了过来。

“大西庇阿将军,此地因发洪水,地下沙层可能已被破坏,容易形成沼泽,趁现在河水已过,吾等还是即刻远离此处才是。”

听到张良的这番建议,大西庇阿也点头道:“司马良先生所言甚是,我这就下令,命全军即刻出发。”说完就开始指挥自己的几个士官长去调动下面的人继续前进。

易承也赶忙走到张良旁边道:“司马良先生,刚刚真是感谢你,若不是你的嘱托,恐怕这次我们罗马商队就要损失惨重了。”

张良微微一笑道:“世子过誉了,吾等与罗马商队共行一路,自应有难同当才是,无需言谢。”

“诶,虽然说是那么说,但你还是有恩于我罗马国,我罗马国有句谚语:‘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得到神的祝福。’等到了于阗国,我一定要请你吃饭。”

“那就多谢世子了。”

“害,跟我还客气什么...”

...

商队继续踏上了东巡路,从这处绿洲出发,隐约能看到一条人工修凿的道路,路上经常还能看到一些标志方位和位置的石块。

张良告诉易承,这条道路就是他们司马家族修建的,本来想要一直修到莎车国的,可莎车国国王对于领土很是看中,并不愿与身处于阗国的司马家族打交道,所以修缮道路的事便被搁置了,大沙漠边缘的商道只经过简易的修缮,放些大石块标记记号而已。

沿着这条道路又连续前进了三天,道路质量开始明显变好,张良的心情似乎也一日好过一日,就在第四日的清晨,在一片茫茫戈壁滩上,易承就看到远处似乎有个小黑点,张良指着那个黑点说那里就是于阗国的出境之城了,也是他们司马家在这条商道上控制的最靠西的据点。

对于于阗国的历史,易承了解的不多,他只知道这里是个古代西域佛教王国,在中国唐代时还被安西都护府列为安西四镇之一,君主国姓尉迟,历史上好像还去大唐参拜过,得赐姓李,还有就是好像尉迟皇族的绘画水平挺高,国祚时间很长,从西汉一直到宋朝,国祚长达一千两百多年。

曾经易承对于自己了解的这些关于于阗国的信息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自从猜测张家人在此开采矿脉,他就渐渐有些回过味来。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王国国祚能长达一千两百多年?

什么政治制度能这么玩?国内贫富差距永远拉不大吗?土地兼并,农民起义一次都没有吗?那简直就是两千多年古代封建政治制度的巅峰模板啊。

要知道中原王朝最长国祚的也不过是周朝,那还得算上西周东周一共才790年,汉朝算上西汉东汉也就405年,更别提唐朝289年,明清两代都勉强刚过250年了。

中原这么多聪明人,一代又一代的改革创新,想要延长国祚时间,竟然还不如一个边境小国随随便便就统治个一千两百多年。

最骚的是他还不是自己覆灭的,而是被回鹘人建立的喀喇汗王朝侵略覆灭的,那是不是说如果没有外族入侵,这个于阗国能一直活到后世?

如果是普通人建立的国家,易承觉得完全不可能。

但如果是张家人建立的国家,易承觉得国祚长达两千年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