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95章 来自地狱的轰鸣

第95章 来自地狱的轰鸣

第95章 来自地狱的轰鸣

乌尔班,匈牙利人,15世纪中叶最顶尖的铸炮匠之一,一生致力于造出世界上最雄伟的巨炮。

原时空中,乌尔班从匈牙利辗转来到君士坦丁堡,要求为君士坦丁十一世铸造巨炮,实现自身理想和抱负。

君士坦丁十一世对乌尔班的提议非常感兴趣,但是空荡荡的国库并不足以支撑起耗资庞大的巨炮工程,只能遗憾地拒绝。

尽管如此,君士坦丁十一世还是为乌尔班提供了一份微薄的酬劳,希望他能够留下来。

乌尔班同意了,利用手头有限的资源为帝国铸造了几门小型火炮。

后来,君士坦丁十一世的财政情况更加困难,连微薄的酬劳也发不出。

两个月没有领到薪水的乌尔班没有大吵大闹,默默将最后一门火炮铸造完成,随后不发一言,收拾好行囊,直接前往埃迪尔内,投奔穆罕穆德二世。

在这里,他受到了穆罕默德二世的热情接待,赐给他锦衣玉食,为他准备铸造巨炮所需的全部材料。

奥斯曼帝国地大物博,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从黑海获取炮弹,从贝尔格莱德弄来硝石,从凡城获取硫黄,从卡斯塔莫努弄来青铜,从海外贸易中获取锡和其他金属。

这些原料通过奥斯曼帝国由无数大车和骆驼组成的陆路交通网络分配和运输,能够很快地将来自全国各地的物资进行统一调配,充分显示出奥斯曼体制的优越性。

在奥斯曼的宫廷中,乌尔班像一个疯子一般制定了铸造巨炮的疯狂计划,又以一个资深工程师的严谨确保计划一步步推进,最终获取了成功。

乌尔班为穆罕默德二世铸造的第一门巨炮被安置在了割喉堡上,仅仅一炮,就使得一艘强行闯入的热那亚桨帆船葬身大海。

在此之前,以撒曾经派人寻找过这名工程师,但是一直未曾找到。

史书上对于乌尔班抵达君士坦丁堡之前的生平毫无记载,仅仅凭借一个不知是真是假的名字,要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的确非常困难。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神秘的匈牙利人还是像原时空中一样,来到了君士坦丁堡,向皇帝兜售他的技术。

“陛下,这就是乌尔班顾问所需的一切物资。”

大皇宫内的花园中,侍从将一张纸递给以撒,纸上用拙劣的希腊文写满了各种鬼画符。

“铜,锡,铅,硝石,硬木……”

以撒眯起眼睛,仔细辨认乌尔班的字迹。

“去找斯弗朗其斯,同时写信给比林奇的伊苏尔特宰相和塞浦路斯的马蒂尔议长,要求他们配合采买原材料。”

接见乌尔班之后,以撒当即用高薪厚禄留下了他,并且赏赐了君士坦丁堡和比林奇的豪宅各一套。

乌尔班巨炮虽然火力强劲,破坏力巨大,但非常笨重,在攻城战中或许有奇效,但在守城战中就显得非常鸡肋。

因此,以撒要求乌尔班放弃巨型大炮的计划,将火炮轻量化,便捷化,使其易于运输。

这个年头的火炮五花八门,并非所有火炮都像根特巨炮或是乌尔班巨炮一般威力巨大而笨重不堪,轻型火炮也有不少。

这种火炮可以拆分成几截,分别装载运输,抵达预定位置之后再行组装,从而节约时间。

苏丹穆拉德二世就非常喜欢这种可以随军携带的长管轻型火炮,还专门为拼装火炮制作了特殊的牛车。

某种层面上来讲,这种组装火炮比莽撞的巨炮更加要求铸炮匠精细的技术,至少以撒的老熟人马丁内斯就无法制造出来。

至于乌尔班心心念念的巨炮,只能等到以后再说。

“等等。”

想了想,以撒叫住正准备离开的侍从。

“安排几个人,将乌尔班的居所保护起来,阻止他离开君士坦丁堡。”

以撒心里明白,自己将乌尔班收入麾下的行为其实根本无法阻止奥斯曼火炮技术的提升,甚至连阻碍作用也不大。

欧洲的制炮技术在上世纪末期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懂得制造火炮的工程师已经不在少数。

巴尔干半岛上混乱的局势和连绵不绝的战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铸炮匠们,他们蜂拥而来,试图在各个国君的宫廷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其中,财大气粗,重视火器的奥斯曼苏丹就是火炮匠人们最青睐的金主。

至于乌尔班,只不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奥斯曼军队从军事战术到军事科技,都将领跑全世界,而且差距会越拉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自己也没办法改变。

现在,忐忑中的以撒倒是有些希望穆罕默德二世能够尽快攻打君士坦丁堡,而非继续巩固国内的局势。

穆罕默德二世刚刚登基就以雷霆手段扫清了一切不安定因素,只要不像第一次登基一般乱来,地位只会越来越稳固。

穆罕默德二世的确在执政手段上有所欠缺,但是他的名臣良将可不是吃素的。

哈利勒帕夏,扎甘帕夏,马哈茂德帕夏,都是治世之能臣,领兵之良将,指望着他们自己垮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放下手头之事,以撒将视线转移,望着远处的草地。

温暖的余晖之下,莱昂诺尔抱着小查士丁尼,正向自己示意。

暖洋洋的光辉将母子两人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色,显得分外温馨。

以撒一笑,从大皇宫圆顶投下的阴影中走出,迎上君士坦丁堡的夕阳。

……

安纳托利亚高原,安卡拉城。

奥斯曼帝国借着东罗马内战的大好时机登陆欧洲之后,已经将战略重心转移到更为富庶的爱琴海沿岸,暂时没有在较为荒芜的安纳托利亚高原投入更多精力。

在这种情况下,奥斯曼帝国对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管理比较粗糙,行政管理集中于几个大城市之中,通过这些行政支点来辐射周边。

安卡拉城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

安卡拉城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相比于爱琴海沿岸的马尼萨,伊兹密尔等城市,这里的气候条件较为恶劣,人口也没有沿海港口丰富。

这里位于东西方贸易往来的大动脉之上,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小战争无数。

五十年前,来自东方的汗王,成吉思汗的旁系子孙,著名的“跛子”帖木儿率军抵达这里,威逼奥斯曼核心地区。

正在围攻君士坦丁堡的巴耶济德一世仓皇撤军,与帖木儿战于安卡拉,大败,本人当场被俘,开启了奥斯曼大空位时期。

可以说,这场战争给东罗马帝国续上了五十年的寿命。

五十年时光过去,沧海化桑田,奥斯曼帝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变得更加强大,而东罗马却继续衰弱,没能走上复兴的道路。

奥斯曼仍旧是那个不可一世的奥斯曼,东罗马仍旧是那个命悬一线的东罗马,与之不同的是,帖木儿已经病故多年,再也没有一个强权可以威胁奥斯曼的东部边境。

1451年8月,得到以撒支持的卡拉曼贝伊易卜拉欣二世集结军队,逼近安卡拉地区,大肆劫掠,袭扰乡间,将奥斯曼留守的两支耶尼切里军团打到灭编。

8月12日,得到消息的穆罕默德二世率军跨过海峡,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之上,与卡拉曼的军队展开决战。

是役,穆罕默德二世为自己的亲军和耶尼切里禁卫军装备了最新式的火枪和轻型火炮,将卡拉曼传统的突厥轻骑兵打得大败。

阿金基轻骑兵巡逻游掠,阿扎布征召兵消耗敌军锐气,耶尼切里禁卫军火器袭击,最精锐的卡皮库鲁骑士和德里骑士冲垮敌阵,一锤定音。

经过前几任苏丹的发展,奥斯曼的军事战术已经相当成熟,遥遥领先于欧亚各国。

卡拉曼军队虽然也获得了来自昔兰尼加的火器援助,但是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战术,反倒造成了骑兵和步兵之间的脱节,没能扭转局势。

穆罕默德二世首战告捷,高举着金红色的大旗走进安卡拉城,卡拉曼贝伊求和的使者跪在脚边。

“蒂玛制度下的征召骑兵战斗力很一般,军纪差,见钱眼开,不听指挥……”

安卡拉的总督府中,穆罕默德二世苦思冥想,在纸上写着。

打了胜仗的穆罕默德二世却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而是静下心来,反思得失。

“德里骑士很有创意,对付骑兵有奇效,可以推广。”

穆罕默德写着,脑海中想起战场上的画面。

一群身着动物毛皮编制的大衣,头戴狰狞面具,背生一对黑翼的骑士们手持重型武器和骑兵大盾,大声吼叫,朝卡拉曼的轻骑兵冲去。

卡拉曼骑兵看见奇形怪状的敌人,以为魔鬼下凡,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这些背生黑翼的骑兵们就是德里骑士,由穆拉德二世时期的鲁米利亚总督卡拉·帖木儿帕夏最初创立,专门打扮得恐怖非凡,以此来吓退敌军和战马。

“耶尼切里禁卫军鼓噪作乱,骄纵蛮横……”

穆罕默德二世用笔在纸上狠狠刻着,眼神凶狠。

就在今天,穆罕默德二世打完被耶尼切里的几个军团围了起来,要求发赏金。

穆罕默德二世还记得那几个领头羊们肆无忌惮的样子。

“这是苏丹陛下的第一场胜仗,理应为我们发赏。”

穆罕默德二世气得脸色发青,但是碍于情面,不得不挤出笑容,温言抚慰,将十几个装满银币的钱袋扔在他们面前。

“改组耶尼切里!”

穆罕默德二世心中,一个念头闪现出来。

“陛下,伤亡报告和您要的名单已经统计出来,请您过目。”

门开了,穆罕默德二世最忠心的臣子,扎甘帕夏走进来,将一叠文件递给他。

穆罕默德二世登基之后,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暂时将父亲留下来的班底全部留用,哈利勒帕夏仍旧担任大维齐尔。

扎甘则是被提拔为海军统帅,还同时兼任几个重要职位。

多年的隐忍,无声的支持,终于柳暗花明,君臣二人等来了最终的胜利。

穆罕默德接过伤亡报表,只是微微看了几眼,就放到一边。

作为一个大帝国的苏丹,所谓几千乃至几万的伤亡对他而言,只不过是战争游戏中的数字罢了,不值一提。

他的历代先祖们为他留下来了一个健全而完善的征召体系和军事培养体系,失去的士兵可以很快得到补充,根本不用担心无兵可用。

“名单也放到一边吧,我现在已经不想看了。”

穆罕默德二世挥挥手,示意扎甘帕夏坐下。

遭遇耶尼切里的逼迫之后,穆罕默德二世一度非常生气,命令扎甘帕夏将几位领头羊的名字查清楚。

可是,最初的气愤消散之后,穆罕默德二世进行了更深的思考,反倒丧失了报复的**。

“其实,我们应当感谢那些作乱的士兵。”

穆罕默德轻轻一笑。

“为什么?”

“因为他们提醒了我,我的军队还不能如臂指使,存在很多问题。”

“你想想,如果今天的事情发生在我们与基督徒的战争之中,情况会怎么样?”

“恐怕不会很好。”

扎甘帕夏苦笑着摇摇头。

“所以,既然这种隐患一直存在,他们将之暴露出来,反倒是一件好事。”

穆罕默德二世捻着自己下颚的胡须,目光闪动。

“还记得我给你讲过的三个计划吗?”

“记得。”

“现在有四个了。”

“第四个计划,改组耶尼切里,改革蒂玛制度,加强我们对于军队的掌控。”

穆罕默德二世紧皱眉头。

“必须将军权死死捏在手中,不允许有不和谐的声音!”

“是!”

扎甘回答道,默默记在心中。

“还有什么事吗?”

见扎甘帕夏张口欲言,穆罕默德问道。

“前面的几个计划已经有了眉目。”

“哦?具体说说。”

“海军方面,我们已经与部分威尼斯商人取得了联系,他们同意将私人船厂的部分战舰卖给我们。”

“不过,您不要抱太大希望,这些奸诈的基督徒们很可能以次充好,将用旧的烂船随便翻新一下,交给我们。”

“我明白,接着说。”

穆罕默德示意扎甘说下去。

“依照您的要求,我们已经与部分海盗达成了协议,允许他们使用我们的部分港口,从而获取他们在战争时期的效忠。”

“他们正在为最近基督徒海盗们日渐猖獗的活动感到忧虑,对我们的提议很感兴趣。”

穆罕默德二世点点头,神色不变。

穆斯林海盗们的这种效忠没有多少真实性可言,穆罕默德二世也没有将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自从去年您当上苏丹以来,我们花费重金,从世界各地邀请海军建造专家和熟练匠人,已经有所斩获。”

“已经有三十五名造船师来到埃迪尔内,其中,十八名来自意大利,五名来自法兰西,三名来自吕贝克,四名来自遥远的波斯……”

“已经有八艘小型桨帆战舰正在建造中,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

听到这个消息,穆罕默德二世总算有些满意,嘴角浮现出一丝笑容。

“火炮匠人呢?”

“陛下,关于这一点,您甚至不需要做什么,自然会有在欧洲混得不如意的基督徒们前往您的宫殿谋取出路。”

“外交方面呢?”

穆罕默德二世坐直了身子,目光闪烁。

“突尼斯方面,哈夫斯王朝的叶海亚正在为他不省心的邻居发愁,很乐意与我们共图大事。”

“马穆鲁克方面,就在昨天,我们的使者从开罗回来,带来了查克马克苏丹给您的一封信。”

扎甘帕夏掏出一封信,恭敬地递给穆罕默德。

“据使者说,查克马克苏丹待他很热情,关怀备至。”

“查克马克苏丹说,很愿意与您共同进退,再续两国友谊,消除真主的大敌。”

穆罕默德接过信,拆开,扫视几眼,心中已经了然。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起家于安纳托利亚的奥斯曼帝国和坐拥圣地的马穆鲁克苏丹国都是最好的盟友,先后在伊尔汗国的入侵和帖木儿帝国的崛起**同进退,捍卫真主的荣光。

马穆鲁克和奥斯曼一路上互相扶持,跌跌撞撞走过了无数岁月,关系一度极为亲近。

马穆鲁克对新近崛起的奥斯曼很是欣赏,将由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亲自编译的孤本《古兰经》赠送给奥斯曼人,作为友谊的见证。

这一无价之宝让奥斯曼人感激涕零,将马穆鲁克视作“兄弟之国”,发誓永结盟好。

后来,随着共同敌人的消亡,双方关系有所下滑,不过依然保持着友好往来,在对抗卡拉曼人的劫掠和医院骑士团的海盗之时多有互助。

而现在,为了应对共同的敌人,穆斯林世界中两个最强大的国家,终于再度联合。

“扎甘,你做的很好,值得庆贺。”

穆罕默德二世将信件放下,拍拍扎甘帕夏的肩,心中积攒的郁闷之气一扫而空。

“这些都是您的指导,我只是照着做罢了。”

穆罕默德二世没有理会扎甘帕夏日常的谦虚,走到墙壁边,看着墙上雕刻的地图。

“我的祖先,伟大的奥斯曼一世,曾经做了一个梦。”

穆罕默德缓缓开口,眼光在地图上逡巡。

“他梦见,一轮明月沉入胸膛,一颗大树从中长出,越长越大,直到覆盖整片天空。”

“四座高山支撑着大树,大树根部涌出四条河流。”

“他看见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听见家禽动物们发出嘈杂的声音,庄稼地里满是丰收的喜庆,”

“他看见山坡上覆盖着森林,林中丰腴的土地上流淌出小溪,玫瑰丛里涌出甘泉,山谷中闪耀着一座富丽堂皇的城镇。”

“城镇中有着圆顶和尖顶的建筑,有着叫拜楼与宣礼塔,有着鹦鹉和夜莺甜美的歌唱,新月的月光会映照在他们身上。”

“紧接着,所有叶片化作了锐利的弯刀,向四面八方飞去,直指那座坐落在两片大陆和两片大海之间的城市,犹如两颗绿宝石和两颗蓝宝石中心的璀璨钻石。”

穆罕默德二世的眼中散发着狂热,利刃般的目光死死盯着那座世界中心的城市。

君士坦丁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