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294章 龙兴之城

1444,拜占庭再起 第294章 龙兴之城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1-02 19:35:56

第294章 龙兴之城

时间继续流逝,早春的寒冷被温暖起来的阳光渐渐驱散,地面上的积雪已经彻底消失,雪水潺潺流动,从山间流入小溪,注入河流,再汇入大海。

比起去年和前年的极寒,1471年的温度稍微温暖了些,海洋沿岸的暖湿气流化开冻硬的土地,突破桎梏的太阳将光辉撒向人间,在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的不少地方,各种植物不再畏畏缩缩,小心翼翼地从泥土中探出脑袋。

当然,比起二十年前,1471年依旧是寒冷的,可以种植小麦的土地面积依旧不比往昔,小规模的自然灾害仍在发生。

但是,前几年的饥荒和战乱已经让安纳托利亚半岛的人口大量消亡,人少了,土地也就够用了。

半岛西北部的山间小道上,衣衫褴褛的百姓们向北方挪动着步伐,在他们身旁,一行身披链甲的骑兵虎视眈眈,负责警戒。

从外表上来看,这些骑兵和常见的重甲骑兵或游牧骑兵都有很大不同,他们的马匹明显不是最优良的战马,他们的甲胄也是比较简单的链甲和棉甲,头上是普通的东罗马尖顶盔。

军官的头盔和普通士兵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会在最上方添加一条显眼的盔缨。

和东罗马帝国的其他军团相同,这支骑兵也通过盔缨的颜色区别军衔,从十人小队长的青色到旗队长的棕色,再到军团长的红色和皇室成员的紫色。

紫色染料珍稀,但确切来说,昂贵的其实是色泽鲜亮,不易褪色的骨螺紫,产量较少,只有皇亲国戚和富商贵族才用得起。

至于旗帜,纹章和紫卫军的军服,一般采用相对便宜的紫草提取物。

这支骑兵最大的独到之处在于武器,他们的背后挎着一支穆什科特长柄火枪,腰间配备的除了火药壶和铅弹袋,还有一柄小型鹤嘴锄。

在他们的军袍上,一只狰狞的火龙昂首怒目。

很显然,这支骑兵是隶属于东罗马帝国中央军系统的近卫龙骑兵,一支骑马步兵。

他们不会纵马冲锋,也不怎么在马背上发射火枪,一般采用阵地战,可以迅速抵达指定位置,用鹤嘴锄构筑壕沟,下马射击。

相比于大方阵步兵,他们速度较快,相比于重甲骑兵,他们又价格便宜,对于军费开支越来越大的东罗马帝国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东罗马帝国的近卫龙骑兵已经有五年的成军历史,现已扩充至六个团,每团一千人,北非两个团,巴尔干和安纳托利亚四个团。

目前,一共有四个龙骑兵团活跃在安纳托利亚,最精锐的第二团一直由贡萨洛统率,正在黑海南岸和坎达尔人交战,其余三个团由皇帝亲自统领,参与了安纳托利亚西北部的大小战役。

骑兵队中,兵团长卡洛扬端坐马上,环视着跟在身边的难民们。

他们都是布尔萨周边的希腊裔流民,在奥斯曼人的剥削和压榨下失去了家园和财产,卡洛扬则奉命担任护卫,陪他们赶到北边的东罗马解放区。

这些罗马遗民饱受摧残,面黄肌瘦,几乎没有一块完好的衣服,不少人还生有冻疮。

当卡洛扬袭击了一个奥斯曼矿场,使用火枪消灭了赶来救援的奥斯曼游骑后,这些人终于卸下了厚重的枷锁,吃上了龙骑兵们提供的饱饭。

卡洛扬依旧记得,当他使用很不标准的希腊语命士兵们砸碎镣铐,为遗民们提供粮食和热水时,不少百姓瞬间红了眼,眼泪汪汪地向他感恩道谢,用枯瘦的手指在胸前画着十字。

由于带着百姓,翻山越岭,军队的行进速度并不快,骑兵们慢慢地走,百姓们也慢慢地跟。

一名少年抬起眼,盯着卡洛扬的军装,卡洛扬察觉到了他的目光,冲他笑笑。

“孩子,怎么了?”

卡洛扬轻声问道。

“将军,您是哪个军团的?”

少年见卡洛扬十分友善,眼睛一亮。

“近卫龙骑兵第三团,贝希摩斯。”

卡洛扬的嘴角微微翘起,显然对自己的部队十分自豪。

“我……我们昨天遇见的那一支龙骑兵,他们也是您的下属吗?”

少年兴趣浓厚。

“不,他们是第四团,拿非利人。”

卡洛扬想起自己的竞争对手,撇了撇嘴。

“他们抓到了几个突厥贵胄,率先跑回去请功了。”

“你们……为什么要用恶兽的名字来为军团命名呢?”

少年听见这些只存在于传说故事中的单词,十分疑惑。

“对付恶人,就得使用恶兽,这样能让他们闻名而胆寒。”

卡洛扬淡淡地说。

“奥斯曼人的德里骑士夹着黑翼,把自己弄得像怪兽一样,也是这个道理。”

“在近卫龙骑兵中,你们是最强的一支吗?”

少年咯咯笑了起来。

“这个……算是第二吧。”

卡洛扬尴尬地说。

“战绩最盛的是第二团,贡萨洛将军率领的那一支,他们嗜战如命,还跟哥萨克人学坏了,喜欢洗劫萨拉森人平民,被我们称为亚巴顿。”

“您也很强了,矿场的那一战中,突厥人的骑兵根本打不进你们的防御阵地。”

少年点点头,安慰道。

“我谢谢你。”

卡洛扬哭笑不得地摇摇头。

“怎么,很感兴趣?想不想参军打仗?”

“当然!您还收人吗?”

少年重重点头,眼神中全是希冀。

“呵呵,有志向是好事,但这事我说了不算,皇帝陛下才有招兵的权力。”

卡洛扬拍了拍少年乱蓬蓬的头发。

“先去北边吃些好的,把身体养起来,再谈其他。”

少年抿抿嘴,看了看卡洛扬的眼睛。

“将军,听别人说,巴尔干的罗马人不怎么看得起我们,把我们视为乡下人,是这样吗?”

“胡扯,奥斯曼人离间分化的诡计罢了,我们本来就是一个民族。”

卡洛扬眉毛一挑。

“除了君士坦丁堡的老市民,没人会看不起你们,帝国正当盛世,最看中的是才能。”

“不过,你也不用自卑,他们可不是针对你们,而是一视同仁地看不起任何人,但也仅限口头罢了,只要你足够优秀,没人敢小瞧。”

“比如我,我就是个保加利亚人,但我通过自身的努力当上了一军之长,连皇后的宴会邀请函都收到过好几次,谁会看不起我?”

“嗯,我一定会努力的,争取成为您这样的人。”

少年暗自发誓。

翻越一道山丘,越过一条小溪,骑兵和百姓们看到了山脚下的海港和营帐。

金红色的双头鹰旗展翅飞扬,此前还一直忐忑不安的百姓们终于放下了戒心,一边欢呼,一边流泪。

“这是我们的阿斯卡尼亚港,在两周前被近卫军收复。”

卡洛扬指了指山脚下的港口,向百姓们介绍道。

轰——

一阵隐隐约约的火炮声从远方传来,百姓们有些恐惧,连忙看向卡洛扬。

“不用慌张,我们都是安全的。”

卡洛扬安慰道。

“看到那座大湖了吗?那是阿斯卡尼亚湖,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

卡洛斯看向东北,凝望着云雾缭绕的湖泊。

“在阿斯卡尼亚湖东岸,我们的大军正在围攻奥斯曼人在这一片地区最后的堡垒,尼西亚。”

“尼西亚也要收复了吗?皇帝的大军果然勇猛。”

卡洛扬身边的少年不由自主地赞叹道。

“呵呵,奥斯曼人自毁长城,尼西亚在这一百年里压根没怎么发展,城防老旧,由于不靠海,奥斯曼人在修筑爱琴海壁垒时也没在这里下多大功夫。”

卡洛扬笑了笑。

“尼西亚城虽然衰落,在经济发展上已经赶不上沿海城市,但对我们来说,这座城市的政治价值仍旧不可忽视。”

“据说,尼西亚城还保留着米海尔皇帝的故居,巴列奥略家族的祖宅,陛下肯定是想尽快收复的。”

卡洛扬看了看抹着眼泪的百姓。

当他解救他们时,这些人衣不蔽体,死气沉沉,几乎成为了一具具人形木偶,麻木地服从着突厥统治者的命令。

一路上走来,他们越走越激动,谈话声越来越多,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心中也渐渐有了希望。

“走吧,我们去见皇帝!”

……

群山之间,阿斯卡尼亚湖东南岸,亲卫队的营帐连绵起伏,夕阳渐渐西沉,亲军士兵们正在用饭,与平时的面粉糊糊或咸肉干饼不同,今天的晚饭更加丰盛,每个小队还分到了一罐葡萄酒。

以撒的亲卫队可不是单纯的镀金场所,不可能因为皇帝的原因而远离战场,每逢攻城战,他们都必须冲在最前方,受伤和死亡都是家常便饭。

当然,成为皇帝的亲卫也有好处,只要能在战场上打出战绩,升迁的机会非常多,速度也非常快。

皇帝喜欢将贵族豪强的子弟亲属或能打能拼的平民战士收进亲卫队,在战场上锻炼他们,培养感情,再将这些忠诚者派往各支军团担任高级军官,加深对各支部队的掌控。

就在前天,皇帝的亲卫队奉命强攻尼西亚城,在付出了四分之一的伤亡后,终于打下了尼西亚的外墙,城内守军已是惊弓之鸟,破城只在旦夕之间。

湖边的大帐里,以撒和几位将军围在火炉边,一边享用美食,一边商谈军务。

距离东罗马大军围困尼科米底亚城已经过去了近两月,这两个月里,各支军团逐步掌控了布尔萨和尼科米底亚之间的乡村和城镇,兵锋直指布尔萨城。

但是,由于尼科米底亚的守军在开战前做足了准备,围城部队暂时没能将这座大城市纳入囊中。

尽管如此,城内守军的士气已经濒临崩溃,最外层的城墙已经被火炮彻底炸塌,零零碎碎的堡垒也逐渐丢失。

如果没有援军,尼科米底亚也会陷入和尼西亚城一样的困境,在绝望中走向毁灭。

“来,卡洛扬,尝尝这个。”

以撒拿起弯刀,切下几片烤肉,用一旁的烤饼将肉片和各种蔬菜卷在一起,递给风尘仆仆的卡洛扬。

“多谢陛下。”

卡洛扬接过卷饼,大口啃着。

“我看到不少士兵都在吃,您是设宴款待他们吗?”

“是的,攻城受了苦,得吃些好的。”

以撒又卷起一份卷饼,递给另一位将军。“好奇特的吃法。”

卡洛扬看着缓缓转动的肉柱,啧啧称奇。

“这是沙威玛,也就是阿拉伯旋转烤肉。”

以撒啃着卷饼。

“为了这一顿,我命炊事兵烤了一整天。”

“破城就在今晚,等湖东岸的战士们胜利了,我还会再准备一顿。”

以撒啃完沙威玛卷饼,为自己斟上一杯葡萄酒,看向卡洛扬。

“说说吧,带回来多少人?”

“七百多个,陛下,大部分都是我们从布尔萨附近的矿场解救出来的,还有一些是半路加入。”

卡洛扬直起身子。

“大家都很高兴,不少年轻人都愿意为您而战。”

“嗯,先把他们安置在阿斯卡尼亚港,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

以撒点点头。

“等尼西亚的战争结束了,我会去看看他们,从此之后,他们就是尼西亚城的居民了。”

“还有,一个百姓就是五个第纳尔,你派人去军务处支取,分给士兵。”

“陛下……”

“必须取。”

以撒不容置疑地说。

为了保护正教百姓,为奄奄一息的安纳托利亚保留更多元气,以撒制定了奖赏政策,每收拢一名希腊裔难民,士兵们就可以领到五个第纳尔,如果凌辱正教百姓,当场免除军籍,全家流放。

至于突厥人,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以撒管不着。

众人不在言语,大吃起来,营外的士兵们唱起了家乡的歌谣,在空旷的湖畔边传得很远。

“陛下,我听说您要收缩兵力。”

卡洛扬吃完第三个沙威玛卷饼,擦擦嘴。

“是的,奥斯曼人的动向很不正常。”

以撒的眉头微微蹙起。

“尼科米底亚被围,他们不管,尼西亚被围,他们也不管,我的游骑在布尔萨城下烧杀抢掠,他们还是无动于衷。”

“我为了激怒穆罕默德,还特地派出一百名骑兵跑到奥斯曼的起家之地瑟于特,把这座小镇烧了个一干二净。”

“可是,穆罕默德还是不管不顾,把最后的兵力集中在布尔萨城,似乎有所图谋。”

“陛下,有没有可能是他们自己出了问题呢?”

卡洛扬想了想。

“我在返程的路上看到了不少流寇,他们的衣服明显属于奥斯曼的正规军。”

“有可能,但我们得做出最坏的打算。”

以撒沉吟道。

“乌宗哈桑已经进入安卡拉城了,巴耶济德已经率领大军向西而来,估计是想去跟穆罕默德汇合。”

“当然,哪怕他们合兵一处,也绝不是我们的对手。”

“我担心的是,白羊王朝很可能会介入这场战争,帮助奥斯曼人抵抗我们的进攻。”

“乌宗哈桑已经占下了那么多的土地,完全没有怎么消化,粮食和军需几乎全部就地补充,应该没那么容易随意西进吧?”

卡洛扬说道。

“是的,但他完全可以派出一支精锐协助奥斯曼人,其余部众则逐步搜集军需,做好完全准备,再将大军开到这里。”

以撒抿了抿嘴。

“但是话说回来,乌宗哈桑不可能那么好心,根据南边传回来的情报,白羊骑兵已经开始洗劫安纳托利亚南部的沿海城镇了,我的军舰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依我看,乌宗哈桑恐怕也在做两手准备,一边攻城略地,一边观察状况,等奥斯曼人彻底撑不下去了,再来拉他们一把。”

“陛下,这也算好事,乌宗哈桑的军队暂时没有集中,他就算支援奥斯曼人,估计也就是一支小部队。”

卡洛扬思考着。

“况且,乌宗哈桑没有直接统治太多的土地,依然将占领区分给了当地贝伊,帮他们复国。”

“这也是他能够快速占领大片土地的原因之一。”

“我们和白羊王朝必有一战,如果乌宗哈桑战败,他的那些贝伊恐怕会立马反叛,毫不犹豫。”

“嗯,说得不错。”

“乌宗哈桑在这方面还是很得人心的,前些日子来找我的那位格尔米扬王子也投靠了乌宗哈桑,成功获得了一小片领地。”

以撒冷笑着摇摇头。

“无论如何,我们暂时弄不清敌军动向,还是得谨慎一些。”

“我准备在一周内将尼科米底亚和尼西亚全部拿下,把大军聚拢起来,静观其变。”

“哦?您有把握拿下尼科米底亚了?奥斯曼可是准备用这座城市拖延时间的。”

卡洛扬有些意外。

“呵呵,我请来了一群萨克森矿工,他们正在北边开掘地道,德意志的技术在最近一段日子取得了巨大突破,地道可以挖得更深,更不容易坍塌,对城墙的破坏力更大。”

以撒微笑着。

“时代变了,进攻的矛升级了,但防守的盾还需要一段时间,奥斯曼人估计对此毫无预料。”

“要是他们还打算用尼科米底亚拖住我们,恐怕会大失所望。”

“陛下料事如神,乌宗哈桑的算盘恐怕要落空了。”

卡洛扬哈哈大笑。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暗沉,东边的炮火声已经平息,隐隐约约的喊杀声刺破天际。

以撒和卡洛扬走出营帐,在亲卫队的陪同下,沿着湖畔向东方小跑而去。

湖面平静,像是一面镜子,在黄昏的微光下倒映出暗蓝色的天空和赤红色的火烧云。

这是阿斯卡尼亚湖,即伊兹尼克湖,安纳托利亚半岛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四周土地肥沃,适合农耕和游牧,历来人口密集。

阿斯卡尼亚湖坐落在山间盆地中,四周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地丘陵,唯有西边地势较低,形成了一个狭窄的山谷,阿斯卡尼亚河穿过峡谷,在阿斯卡尼亚港注入马尔马拉海。

目前,这座盆地已经基本上被东罗马帝国掌控在手,唯有东岸的尼西亚城还在徒劳抵抗。

以撒抬起头,眯起眼睛,望向东边的大城市。

尼西亚,罗马人的受洗之城,罗马人的复国之城,巴列奥略家族的龙兴之地。

1204年的那场灾难过后,东罗马帝国的残余势力一分为三,拉斯卡里斯家族的勇士就是在这片盆地建立了流亡政权,通过一系列的对外战争和外交手段恢复了科穆宁时代的大部分核心疆域,并迫使伊庇鲁斯和特拉比松放弃了皇位宣称,成为东罗马帝国唯一的继承者。

与以撒不同的是,尼西亚帝国的核心疆域始终都是安纳托利亚西部的肥沃土地,在那个时候,这片地区拥有着超过两百万的人口,大部分依然是正儿八经的希腊正教徒。

当然,这都是两百年多前的事,现在的安纳托利亚西部已经不复当年,希腊正教徒的人数已经远远不及突厥穆斯林,各大城市也以奥斯曼人为主。

老实说,拉斯卡里斯王朝几个皇帝的素质都还不错,小节有损,大义无亏,对得起自己的血脉和信仰,对得起全体罗马人。

后来,尼西亚帝国的疆域和国力在拉斯卡里斯王朝的狄奥多尔二世时期达到极盛,击败了南下牧马的保加利亚帝国,慑服了伊庇鲁斯的僭越者,和陷入衰落的罗姆苏丹国保持了较为良好的关系。

然而,狄奥多尔二世似乎患有间歇性癫痫症,这位阳刚暴烈的君王在当权时对下属太过苛刻,稍有失误就从重责罚,使不少人心怀不满。

当他在36岁英年早逝后,留下来的长子约翰四世仅有8岁,主少国疑之下,不少大臣开始寻求强而有力的君主。

再后来就是尼西亚兵变,领兵大将米海尔在部将拥戴下紫袍加身,巴列奥略王朝正式开始。

东罗马帝国在这方面没什么讲究,也不存在什么“得国不正”,米海尔八世和他的兄弟约翰·巴列奥略都是不错的人才,在尼西亚帝国的基础上继续恢复国力,最终收复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正式复国。

以撒停下脚步,凝望着近在咫尺的尼西亚城。

喊杀声渐渐平息,双方士兵开始巷战,围城进入尾声。

在两百年前,尼西亚可是安纳托利亚半岛上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人口密集,农业发达。

可是,奥斯曼帝国似乎并不想将这座城市发展起来,在长时间的围攻中摧毁了大半城墙,攻下来后也不愿恢复。

在苏丹治下,北边的尼科米底亚和南边的布尔萨逐渐强盛,但尼西亚却不断衰落,无论是人口还是城防都达不到从前的水准。

到了现代,在希土战争中惨遭毁灭的尼西亚城甚至都不配在大地图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只能躲在布尔萨的阴影下。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苏丹,尼西亚的地理位置比较尴尬,四面都是群山,路上交通受到阻碍,唯有西边的峡谷联通大海。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发展沿海的港口呢?

抱着这种想法,奥斯曼人在西边的海港花费了一些心思,使其逐渐繁荣,发展为后世的盖姆利克港。

尼西亚和尼科米底亚之间距离很近,仅有一座山脉相互隔开,但依旧会对重武器的通行造成不小的困难。

不久前,以撒命东罗马大军海陆并进,登陆部队拿下了西边的盖姆利克港,将其更名为阿斯卡尼亚港,从峡谷中将火炮和重武器运了过来,开始围攻尼西亚城。

盖姆利克港也是爱琴海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里的要塞已经明显不如北边的雷穆斯堡和尼科米底亚,精锐守军早已被抽调一空,剩下来的杂牌部队没能给东罗马帝国造成多大的阻碍。

实际上,根据以撒推测,奥斯曼帝国把宝全都压在了尼科米底亚上,没打算用一座城防低劣的尼西亚城拖住东罗马大军。

这片盆地被山脉包围,哪怕以撒占据了这里,要想将大量的士兵和火炮开到布尔萨,也必须从更东边的萨卡里亚河谷绕过群山,行军路线是相对固定的。

这也许就是穆罕默德二世和巴耶济德王子一直以来期盼的决战地点。

在以撒看来,尼西亚城的发展潜力其实很不错,完全可以成为东罗马帝国在安纳托利亚西部的支柱城市之一。

充足的粮食产出,丰富的淡水资源,不错的矿产储备,“受洗之地”和“复兴之城”与生俱来的吸引力……

最重要的是,尼西亚还非常适合发展砖瓦业和陶瓷业,是原时空16世纪中奥斯曼帝国最重要的陶瓷中心。

至于交通问题……尼西亚的确不靠海,但以撒完全可以将西边的港口划归尼西亚管辖,也许还能迫使奴隶扩宽阿斯卡尼亚河,供中小型商船正常航行,使尼西亚城直通大海。

无论如何,以撒很喜欢这座城市,很喜欢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故事,喜欢尼西亚帝国那种昂扬向上和绝不屈服的伟大精神。

尼西亚城上,象征着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旗已经冉冉升起,士兵们挥动着手中的武器,高声呐喊着。

时隔一百四十年,尼西亚城重新回到了罗马人的手中,它或许残破,但讲述着不屈的历史,它或许经济凋敝,但未来一定可期。

以撒会心一笑,挥动马鞭,一骑绝尘,向前方奔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