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289章 通往亚细亚之门

第289章 通往亚细亚之门

第289章 通往亚细亚之门

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一支舰队正迎风鼓浪。

这支舰队由八艘舰船组成,除了一艘小型克拉克帆船和三艘卡拉维尔帆船外,剩下的四艘全部是没有多少战斗能力的货船和商船。

相比于前方的卡拉维尔帆船,四艘货船速度较慢,很显然,在它们宽敞的船舱中,各种货物装得满满当当。

货船和商船挂着主人的旗帜,来自于各个贵族和各大商会,克拉克帆船和卡拉维尔帆船一律高挂双头鹰旗,隶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大西洋舰队。

这是一支官商混合舰队,在一个月前从圣尼古拉群岛拔锚起航,顺着洋流一路向西,目标加勒比海。

三年前,东罗马帝国探索舰队抵达美洲新大陆,陆续在西印度群岛和巴西建立大大小小的殖民地,分别是圣君士坦丁殖民区,委内瑞拉殖民区和巴西王冠领。

为了加快殖民地开发,东罗马帝国将新大陆殖民地对国内的商人和贵族全面开放,欢迎他们在沿海土地上建立种植园和定居点。

三年来,不少尝到甜头的商人和贵族向各大造船厂订购远洋舰船,组建了自己的商船队,他们往往会和皇帝的直属舰队一起出发,抱团取暖。

当然,除了圣君士坦丁殖民区的首府古巴岛和充当东印度航路中转站的里约港外,皇帝对其余地区的声索大多流于纸面,暂时没有花费一丝一毫的精力投资开发。

在三年多的通商中,商人们也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极为高效的航运路线,通过大西洋环流将欧洲,非洲和美洲连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涵盖了奴隶,蔗糖,咖啡,烟草和黄金的三角形商路,又称“三角贸易”。

现在,跟在舰队后方的四艘货船的底舱中,同样挤满了大量的北非白奴和西非黑奴。

最前方的小型克拉克帆船上,皇家史官莱克一边凝望着远方的港口,一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一副港口素描图跃然纸上。

这艘小型克拉克帆船在体积上仅有开罗之曜号的十分之一,比卡拉维尔帆船也大不了多少,但它设施齐全,搭载了最先进的侧舷炮,火力不俗,航速也较快。

这是哥伦比亚号,以大航海家哥伦布的姓氏命名,君士坦丁堡造船厂最新型的军商两用克拉克帆船,参考了一些从东印度带回来的制帆技术。

莱克前方,船长哥伦布正架着一门望远镜,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的哈瓦那港。

哥伦比亚号由皇帝出资,一下水便被赠予了获封元老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一时间传为佳话,就连一向惜字如金的君士坦丁堡《航海家之声》也花费了一个版面来大肆宣传,让不少年轻水手心头火热。

这不是皇帝第一次赠予船只,几年前,他就将一艘卡拉维尔帆船赠予了自己的教子兼妻侄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将其命名为“海洋之花”。

莱克记得,在直布罗陀的日不落要塞补充给养时,他曾见过这艘“海洋之花”号,远远瞥见了正欲前往东印度的阿尔布克尔克。

“哥伦布阁下,如果您愿意稍微挪动一下身子,我就能将这座伟大城市刻画得更加清晰,您的功劳也能被更多人传颂。”

莱克冲哥伦布说着,不满地撇撇嘴。

“呵呵,我看您还是改天再画吧,我们马上就要到了。”

哥伦布将望远镜收起,走上前,瞧了瞧莱克的画作。

“您就不能开慢一点么?我整整晕了半个月,刚刚才缓过来!”

莱克抱怨着。

“你去问问那些奴隶主和种植园主,看看他们愿不愿意。”

哥伦布耸耸肩。

“要知道,陛下正在打仗,您不妨猜猜,他为什么能在维持高昂军费的同时,还确保了民间的稳定,一个铜币都没有多收?”

“那不是东印度舰队的功劳么。”

哈瓦那港近在眼前,莱克慢慢地将画收起。

“东印度太远了,一年最多也只能跑一回,但西印度很近,一年可以往返三到五次。”

哥伦布挥挥手,船上的军官们开始招呼水手,准备靠岸。

“直布罗陀的税收中,来自西印度的利润占比逐年扩大,往后还会越来越多。”

哥伦布说完,看向莱克。

“陛下派你过来,除了写书和绘画,还有别的么?”

“哼,站在你面前的英俊贵族可还兼任了皇室的纹章官,各大岛屿上,皈依正教的泰诺人贵族们尚未完成登记,我来这里主要就是为了这些!”

莱克昂起头。

“到时候上了岸,他们还不得好好巴结我?”

“随你吧,你会对我们的成果大吃一惊的。”

哥伦布笑了笑。

“你跟主教们交涉即可,我还有别的任务。”

“又去打击加勒比食人族?”

莱克不置可否地问。

“早就消灭得差不多了,再凶悍的食人族也扛不住天花。”

哥伦布的嘴角微微上扬。

“我带了国书,准备去西边,见一见阿兹特克的伪王。”

“西边是啥情况?讲讲呗?”

莱克兴趣浓厚。

“没什么,一群祭拜羽蛇神,好挖人心的疯子罢了,去年,阿美利哥已经去拜访过一次,那个该死的蒙特祖玛一世正好死了,新王带着可怜的阿美利哥去看人祭,把他吓得够呛,回来后一个月都没怎么说话。”

哥伦布不愿多谈,摆了摆手。

“靠岸了,我还会停留几天,先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圣君士坦丁大教堂吧。”

繁忙的码头上,强壮而温顺的泰诺人正在忙上忙下,这里天气温和,很多人甚至**着上身。

最令莱克感到惊奇的是,这些泰诺人的胸前全部挂着木制十字架。

“哈瓦那的习俗,全城百姓佩戴十字架,他们似乎认为这样可以消除天灾。”

哥伦布跳下甲板,向莱克解释着。

“你给他们接种了牛痘吗?”

莱克指了指泰诺人肩上的牛痘痕迹。

“是啊,南方的一座小岛上足足有几百头奶牛,全是我们在这三年里运过来的。”

哥伦布点点头。

“计划差不多成功后,我们从欧洲拉来一些病牛,用它们来感染整个牛群,得到牛痘种子。”

“后来,奶牛不够用了,我们又弄来了猪和羊,反正我们也不急,能使多少人皈依,就使多少人皈依。”

哥伦布呵呵一笑。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不愿皈依,死抱着他们的邪神信仰不放。”

“后来呢,他们怎么了?”

莱克问道。

“死了,愿意皈依的接种完后,我们就开始放天花,剩下的差不多都死了。”

哥伦布轻描淡写地说着。

“现在,根据我们随意做出的统计,古巴岛上总共拥有一万多人,除了几百个移民外,其他的全是狂热而迷信的基督徒,少数侥幸活下来的邪教徒都被我们送进种植园了。”

“这些人很落后,完全没有什么独立思考的能力,把我们视为拯救者,对上帝深信不疑,还会主动屠杀邪教徒。”

莱克环顾四周,皈依正教的泰诺人看见舰队的旗帜,立马露出尊崇而敬仰的神色,黑压压跪倒在地,亲吻着胸前的简陋十字架,还用粗陋的希腊语念叨着什么。

“皇帝万岁,这就是所有泰诺正教徒学会的第一个希腊语词汇。”

哥伦布向前走着,冲莱克挤了挤眼。

“三年的收获,还不错吧?”

“了不起。”

莱克由衷地点了点头。

“我看他们似乎还挺高兴,你们没把他们当成奴隶?”

“奴隶?太低效了。”

哥伦布哈哈大笑。

“陛下说,凡是愿意皈依正教,愿意学希腊语的泰诺人都可以获得罗马国籍,他们也算罗马公民了,不能随意拉进种植园,教士们会保护他们。”

“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在种植园工作啊?”

莱克指了指远方的田地。

“那是雇工,不是奴隶。”

哥伦布看了看远方。

“至于发多少钱,工作多少时长,还不是由我们来定?”

“这叫资本主义,陛下说的。”

哥伦布吐出一个拉丁语词汇。

“泰诺人土著本来就是奴隶制社会,我们解放了一些奴隶,将他们化为雇工,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被挖出心脏,再也不用为奴隶主们走上战场。”

“我们做过实验,不发钱的时候,他们都十分懒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丝毫不多停留。”

“但我们稍微发一点钱,积极性就会得到空前提高,有些雇工甚至会连夜巡查田地,驱赶鸟兽,只为了能够攒足金钱来购买我们的奢侈品。”

“当然,奴隶制庄园和奴隶制矿场是不能少的,死的人不少,空下来的田地太多,很多开垦难度大的地方还得用西非黑奴和北非白奴的人命来填。”

“况且,像泰诺人这样温顺而勤劳的种族实在不多,对付懒惰的黑奴和桀骜的白奴就得用沾了烈酒的皮鞭。”

“这里的旧秩序已经被我们撕碎了,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已经完全崩溃,我们正在逐步掌控粮食市场,争取将粮食渠道牢牢卡死,让他们彻底匍匐在我们的脚下。”

哥伦布骄傲地挥动拳头。

“你看看那些人,他们为了一口吃的,一幢房屋,成天奔波在田地里,顶着烈日种出了咖啡豆,甘蔗和棉花,却连一杯咖啡都喝不起,一颗蔗糖都吃不上,买一件最差的棉衣都要攒很久的钱。”

“但是,相比于曾经的奴隶生活,他们已经对目前的现状非常满意,只要不用挨饿,只要不用被活祭,他们就肯在每天傍晚对着屋里的十字架念诵祷文,感恩上帝的赠予和皇帝的恩赐。”

“走,带你看看大教堂吧,今天是礼拜日,有好戏看。”

哥伦布带上两名卫士,拉着莱克向木制教堂走去,隔着老远,教士的布道声就传了出来。

“神说,当止住怒气,离弃忿怒。不要心怀不平,以致作恶。”

哥伦布和莱克走进教堂,大殿中聚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上帝知道你们的罪过,但祂宽恕了你们,皇帝明白你们的苦难,而他拯救了你们。”

教士用希腊语说道。

“他们听得懂?”

莱克惊讶地问。

“这些人都是第一批皈依,地位比较高的,三年来,我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语言教育,差不多都能听懂。”

哥伦布小声解释着。

“这些人里,很大一部分是会被当成教士和官员来培养的,他们会教更多人学会希腊语。”

“世上最甜美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实,人间最纯美的东西都是从苦难中来的,我们要心怀感恩,甘愿忍受苦难者,日后必上天堂!”

教士谆谆善诱。

“阿门!”

信徒们齐声诵道。“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儿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教士微闭双眼。

“你们都有罪,不然也不至天灾祸患,你们都曾误入歧途,不然也不至饱受饥荒。”

“信仰唯一的上帝,学会祂的语言,坚守祂的法则,效忠祂唯一认可的君主,你们的罪孽方能清除。”

“阿门!”

信徒们争先恐后地回应着,眼中尽是恐惧和狂热。

这时,几名助祭将三个奇装异服的泰诺人推了上来,他们拼命挣扎,口中怒骂。

“这是泰诺人的旧神祭祀,一些人活了下来,躲在乡间传播邪义,这次估计是被抓住了。”

哥伦布冲莱克耳语道。

祭祀们一出现,信徒们当即炸开了锅,群情激奋,恨不得冲上去拳打脚踢。

“外邦的神皆属虚妄,惟耶和华独创诸天,凡信邪义者,皆为恶人,神仆们会用烈火和利剑将之彻底清除!”

教士瞥了他们一眼,转过身,从装饰华丽的木盒中掏出一柄**的宝剑,剑身上似乎涂抹着灰白色的胶状物。

神奇的是,宝剑一出水,顿时开始熊熊燃烧,冒出幽幽火光。

“圣哉!圣哉!”

信徒们双眼放光,大声吼着。

教士走向第一位祭祀,不顾他的谩骂,将宝剑架在他的头上。

“神将点燃圣火,判你死刑。”

手起剑落,一颗头颅滚落下来,鲜血四溅。

“这……这似乎与正常的布道相差甚远。”

莱克两眼一缩。

“是的,他们都是神学院出身的教士,皇帝亲自给他们上过课。”

“这些人只在乎结果,比较随意,坚持老传统的也不少。”

哥伦布点点头。

“据说,牧首准备颁布法令,从今往后,所有高级主教必须有过殖民地传教的经历和功勋,否则免谈。”

接着,教士将宝剑放回水里,咳嗽几声,面向诸位。

“主的羔羊啊,神已给出启示,你们说,该怎么处置剩下的邪教徒?”

“死刑!”

信徒们怒吼着,将剩下两名同族祭祀拖了出去,准备送上火刑架。

经过莱克身边时,一位祭祀看着拖着他的凶狠孩子,面露悲哀之色,似乎说了些什么。

“胡说!要是邪神管用,我的哥哥怎么会得病而死?我最早信奉上帝,接受赐福,我也因此得救!”

“上帝对我们的天灾做出了精准的预言,连死状都完全一致,这不是显圣,又是什么?”

半大孩子狰狞地看着祭祀,狠狠踢上一脚。

“我再也不会相信你们,再也不想说你们的语言,我们都有罪,唯有上帝和皇帝才能救我们于水火之中!”

“教士们说,只要我们学会了希腊语,君士坦丁堡的大门都能对我们敞开!”

“你整日杀人剖心,说什么献给神明,真正的善神怎么会干这种事!”

人群中顿时响起叫好之声,争先恐后地冲上去狠狠踢着老祭祀,证明着自己的虔诚。

当他们看见莱克和哥伦布时,又恭敬地躬身行礼,点头哈腰。

莱克看着这群狂热的皈依者,有些好笑地咧咧嘴巴。

“走吧,出去透透气。”

莱克和哥伦布走出教堂,广场上的火刑架已经准备好了。

信徒们将两位奄奄一息的祭祀绑上火刑架,浇上火油。

聚拢的人群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石头雨点般砸向他们,谩骂和讥讽不绝于耳。

当大火燃起时,祭祀们早就没了呼吸。

“看懂了?这就是殖民。”

哥伦布为自己燃着一根烟,悠悠地吐出烟雾。

“嗯,我会在我的游记中好好描写的。”

莱克要来一支卷烟,用火把点燃。

“哦?怎么写?”

哥伦布饶有兴趣地看向莱克。

“在我来之前,和陛下见过一面,和他谈了谈这方面的问题。”

莱克猛吸一口。

“陛下说,我是个聪明人,知道怎么写。”

“他们的文化会被彻底灭绝,他们的信仰将消失不见。”

“他们的历史,将由我们来书写!”

……

加勒比海的阳光温暖和煦,遥远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则阴雨绵绵。

雷穆斯堡中,担任要塞指挥官的苏哈特静静地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的一片狼藉。

雷穆斯堡的围城战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东罗马帝国数万大军对这座小小的堡垒展开猛攻,尸体到处都是,血液浸透泥土。

东罗马大军完全没有使用什么高效的计谋,采用了最原始的方法——强攻。

阴雨天气中,各种火器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攻守双方直接近身肉搏,在城墙上以命搏命,争夺着一砖一瓦。

雷穆斯堡的确十分坚固,从去年守到了今年,苏哈特靠着不满两千的军队挡住了数万大军一个多月的强攻,最少杀死了数倍于己的敌人。

但是,对方的奴隶军团好似无穷无尽一样,如潮水般一次次猛冲,对方的精锐重甲军也训练有素,嗜血而善战。

守军越打越少,武器装备越来越匮乏,粮食和木柴早就告急,士气每天都在降低,苏哈特唯一能够指望的便是远在科贾埃利的援军。

然而,就在上周,东罗马帝国故意将一位信使放了过来,为苏哈特带来了希南帕夏的密信。

信上说,大雨引来了洪水和泥石流,粮食和武器仍有不足,起义和叛乱尚未剿灭,希望他们体谅苏丹的难处,尽可能守到明年开春。

简单来说,不会有援军了。

想到这里,苏哈特唯有苦笑。

他知道,希南帕夏没有错,客观上的困难都是存在的,希腊人肯定在半路上备好了陷阱,只等围点打援。

科贾埃利一样是坚固的要塞,是通往尼西亚和布尔萨的最后一道阀门,绝对不容有失。

安纳托利亚堡垒丢了,但只要科贾埃利还在,苏丹的核心城市一样固若金汤,还保有翻盘的机会。

在密信上,希南帕夏还着重表扬了他,认为安纳托利亚堡垒已经起到了预想中的作用,成功拖到了冬季,极大迟缓了希腊人进军的步伐。

密信立马就被苏哈特焚烧干净,使者也被灭了口,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士兵们彻底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当天傍晚,安纳托利亚堡垒被大军攻破,敌军占据了半道城墙,苏哈特则带着两百余人退往内墙,继续抵抗。

战斗持续了一整晚,现在已是黎明,一切都将结束。

这位坚强的指挥官为了荣耀掷出了最后的石子,但他也明白,在汹涌的浪潮中,这根本溅不出一点水花。

大门突然打开,他的卫兵走了进来。

“阿伽,阿里投降了,亚力克战死了,他们正在赶来,我们输了。”

卫兵的眼神充满惶恐。

“我们怎么办?”

苏哈特沉默一会儿,从柜子里掏出一瓶葡萄酒,为自己斟上一杯。

“你去投降吧,当奴隶比当死人好。”

苏哈特轻轻抿着,没有看他。

“阿伽,那您呢?”

卫兵明显松了口气,他不想死。

“我?”

苏哈特将美酒一饮而尽,微微一笑。

“你们都知道,我的母亲是个基督徒,能将神父的每一句话都牢记于心。”

“在我小时候,她曾向我讲述了一些《圣经》上的道理,这当然是异教徒的东西,但里面有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一直记到现在。”

苏哈特拿起自己的弯刀,默默注视着它,看着古朴的刀鞘和光洁的刀柄。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完了,应行的路已行尽了,当守的道我守住了。”

“从今往后,会有公义的冠冕为我留存。”

苏哈特拔出弯刀,铮铮作响。

“穆拉德苏丹对我很好,我会为他和他的子嗣效忠,从我宣誓的那一刻起,到我死亡的那一刻终。”

楼梯上的激战声越来越近,基督徒在狂吼,穆斯林在哀嚎。

“冬天就要来了,大雪就要降下,希腊人的步伐将被阻碍,苏丹陛下将得到喘息之机。”

“我的使命完成了。”

苏哈特哈哈大笑,越过卫兵,在他愕然的眼神中,毅然决然地冲了出去,扑向战场。

……

1470年11月30日,东罗马大军攻破雷穆斯堡,指挥官苏哈特当场战死,残余守军非死即降。

开战一年多后,东罗马帝国终于攻下了雷穆斯堡,在坚固的爱琴海壁垒上撬开了一道口子。

次日,东罗马军舰开始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搭建浮桥,将罗慕路斯堡和雷穆斯堡连为一体。

至此,东罗马帝国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宣告结束,人算不如天算,没能在冬季来临前攻占任何一座大城市,仅仅在爱琴海壁垒上开了一个小口。

1470年12月10日,浮桥搭建完毕,成群结队的士兵,马匹和各种军需从巴尔干踏上浮桥,踏上安纳托利亚的大地。

当天,天降大雪,鹅毛般的雪花拍打在士兵们的脸颊上,但他们心头火热,高唱着战歌,在漫天风雪中越过海峡。

他们知道,风雪会延缓战争的步伐,他们很可能没办法在春天来临前打破戒备森严的尼科米底亚。

但他们也清楚,从今往后,巴尔干和安纳托利亚之间的道路畅通无阻,通往亚细亚的大门就此洞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