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266章 光的使者

1444,拜占庭再起 第266章 光的使者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5:12

第266章 光的使者

第266章 光的使者

东罗马帝国,色雷斯直辖区,阿德里安堡。

马车穿行在长长的桥梁上,桥面下则是波光粼粼的埃尔盖内河。

这座石桥的长度十分惊人,可达一千二百米,是阿德里安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石桥由前任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二世组织修建,共耗时七年,原名乌尊克吕普,后来被以撒更名为阿德里安桥。

阿德里安堡坐落在埃尔盖内河畔,这条河流是色雷斯地区的重要河流,下游全年可通航,在加里波利半岛注入大海。

埃尔盖内河上游在春冬季容易产生洪泛,大大阻碍了货物的交换和军队的通行,曾在阿德里安堡建都的奥斯曼帝国深受其害,一直试图在此修建桥梁,但老式的木桥很容易被河流冲垮,更别说临时搭起的浮桥。

后来,奥斯曼帝国的国力在穆拉德二世时期迎来了长足的进步,这座石桥也在1426年开始修建,耗费了数不清的人力物力,终于在1443年彻底完工。

可以说,这座宏伟的石桥就是奥斯曼帝国繁荣盛世的一个缩影。

现在,阿德里安桥依旧矗立在宽广的河流上,石栏上的浮雕依旧栩栩如生,桥面上依旧车水马龙,往来不息。

马车驶过阿德里安大桥,进入阿德里安城郊,这里是城市的农牧业基地,时值秋季,农民们开始在去年休耕的条田上为冬小麦播种,养殖户则忙着迎接即将到来的产崽季。

马车穿过农田和牧场,进入阿德里安堡的第二个工坊区。

与君士坦丁堡不同,阿德里安堡的工坊区主要分为三片,分别是矿业区,工艺品区和农牧业区,工艺品区位于城内,矿业区位于矿山脚下,农牧业区则位于郊外。

农牧业工坊区气味大,污染高,诸如熏肉坊,皮革坊之类的手工工坊非常影响城市人民的生活,早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他们就认为这些东西不太干净,严禁在城内开设。

后来,以撒将城市外围的零散工坊集中起来,共同组成了阿德里安堡的农牧业工坊区。

这里原本是一座规模不小的清真寺,水渠,排污等设施十分完善,周边还有不少原属于乌理玛的高产农田,是一片非常不错的地方。

以撒占据这里后,将周边的田地低价卖给了当地正教徒,后来又陆陆续续迁过来不少人,让他们将这些田地充分利用起来,亦牧亦耕。

清真寺的主楼则被改建为生猪屠宰场和猪肉加工厂,规模不小,从这里产出的肉松还得到了不少士兵的青睐。

而现在,随着东罗马帝国农牧业市场的繁荣,阿德里安堡又是沟通色雷斯地区和保加利亚地区的重要枢纽,聚集在此的农牧业工坊越来越多,种类也十分丰富,精面粉,精盐,肉制品,奶制品,各种果脯……

当人民有钱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寻求更高档的食品来改善生活,根本不需要出台各种眼花缭乱的政策来鼓励消费。

绕过一家面粉厂,以撒抵达了自己今天的目的地——东罗马帝国第一家肥料厂。

这座肥料厂名为李希梅尔肥料厂,是以撒的同族兄弟李希梅尔·巴列奥略在他的资金支持和言语鼓动下开设的,得到了不少优惠政策。

目前,这座肥料厂主要面向上层市场,生产出来的肥料效果不错,但价格不算低,只能用于珍贵植物的增产,最基础的粮食作物依然只能使用农家肥。

李希梅尔肥料厂在粪便选取,混合发酵等方面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地方,最关键的是,他们还会在一些发酵粪肥中添加火山灰,进一步提高肥料中无机盐的含量。

当然,李希梅尔肥料厂生产出来的依旧不算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依旧有限。

以撒跳下马车,李希梅尔迎面走来。

“陛下,您可算来了,这里气味难闻,还请您暂时忍受一下。”

李希梅尔穿着华丽的衣服,见以撒走来,连忙躬身行礼。

“没事,战场上更难闻,没什么忍不了的。”

以撒将他扶起,走进厂房。

“陛下,我直接带您去看最新的研究成果吧,如果这种新肥料可以成功,曾经的东西就没什么价值了。”

李希梅尔带着以撒走进一间小木屋,木屋中,三个工人正在熬煮着锅中的浑浊液体。

木屋角落还陈列着不少沾染血迹的动物骨架,都是猪牛羊之类的大型家畜。

李希梅尔走向木桌,拿起一个玻璃瓶,瓶中装着细碎的灰白色粉末。

“陛下,这就是我们根据您的指导而提取出来的骨粉,现在他们正在熬煮,等会儿还会加入一些草木灰。”

“煮完后静置一个晚上,捞取表面的油脂,就可以拿出来碾碎使用了。”

以撒罔顾了木屋内阴暗血腥的的压抑环境,接过骨粉,观察起来。

骨粉,顾名思义,一种由动物骨架研磨出的粉末状固体,大多呈灰白色,是一种还算可以的磷肥。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含氮,磷,钾三种元素的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大无机盐中,磷主要促进幼苗的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可以使作物更早开花结果,价值极高。

除了农家肥外,氮可以通过根瘤菌等方法补充,钾可以通过草木灰来补充,但磷在自然界中含量不多,人类一直没能找到将其合理利用的好办法。

当然,需求也会带来动力,当人们开始研究近代化学后,第一个被制造出来的化肥就是磷肥。

然而,在农家肥时代和化肥时代之间,还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代——骨粉时代。

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磷单质,最初的磷是从尿液中提取出来的,从这时起,人们就开始意识到,动物身体中就含有不少的磷元素,尤其以骨架和大脑居多。

在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中叶,欧洲人广泛使用经过加工的骨粉作为肥料,牲畜的骨头很快就不够了,他们又将主意打到了战死士兵的尸体上。

再后来,不少人发现了骨粉的局限性——在不同的土壤中,骨粉起到的作用差距极大,简直天差地别。

然后,许许多多的化学家开始研究,最终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奥秘,并解决了这一难题,发明出人类的第一款化肥——过磷酸钙。

“这些骨粉的实验效果怎么样?”

以撒晃了晃玻璃瓶,看向李希梅尔。

“非常不错,陛下,增产效果极为明显,而且价格也比我们之前的东西便宜很多,是可以用于小麦,葡萄等作物的。”

李希梅尔兴奋地说。

“所有地方的增产效果都一样吗?”

以撒怀疑地问。

“这倒不是,有些地方很好,有些地方一般,有些地方则没有效果。”

李希梅尔耸耸肩。

“我们旁边的几片莴苣田就没什么效果,想必是因为这里曾是萨拉森人的寺院,上帝不愿为这片土地祝福。”

“但君士坦丁堡附近几片荞麦田的试验就非常成功,这一定是因为上帝的眷顾。”

“上帝会眷顾基督徒的每一片土地,问题不在这里。”

以撒有些好笑。

其实,这个现象跟上帝毫无关系,只是一种简单而明了的科学现象罢了。

自然界中,磷元素多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动物骨骼中也是如此,这些无机盐一般难溶于水,在土壤中没办法水解出多少磷酸根离子,也就没办法被植物吸收。

人们很早就有将动物骨骼拿来肥田的传统,但效果非常不好,加工为骨粉后,表面积增大,效果有所改善,但依旧没能解决本质问题,在某些土壤中,骨粉的作用并不显著。

简单来说,骨粉适合用于酸性土壤,酸性土壤可以将骨粉中的磷酸盐最大限度地解离出磷酸根,从而被植物吸收。

不同的作物对土壤酸碱性的要求不同,荞麦就适合偏酸性土壤,莴苣则适合偏碱性土壤。

至于被广泛用作主粮的小麦适合中性土壤,弱酸性和弱碱性的土壤都能种,这就导致在不同的小麦田里,骨粉的作用有很大差别。

当然,这个问题并非无法解决。

“李希梅尔,你先别急着高兴,我认为这种现象非常值得探究,你可以多做一些试验。”

以撒沉吟道。

“还有就是粪肥,你可以试着将不同种类的发酵粪便和骨粉混合使用,看看效果如何。”

骨粉需要酸,那就提供酸,不少粪便在发酵后都会显酸性,尤其是鸡粪,很适合与骨粉搭配使用。

“这个肥料厂我也是有股份的,我会要求皇家地产率先使用骨粉作为肥料,从而带动其他人。”

“你们此后可以在推广和售卖的过程中做出记录,看看什么地方适合骨粉,什么地方则不适合,不能哄骗农民。”

以撒看向李希梅尔。

“要是农民购买了这些骨粉,但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他们就会骂我,而我就会骂你。”

“您放心,陛下,我一定派人走访调查,做好记录。”

李希梅尔连忙承诺。

“这东西要是能推广,绝对是个非常大的产业,你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就寄托在这里了,要是效果优秀,一个元老的头衔也并非不可能。”

以撒微微一笑。

李希梅尔一听,两眼放光,连连点头。

骨粉的局限性并不小,但依旧是非常不错的肥料,世界上的土壤终究以偏酸性居多,碱土并不常见。

以撒的两大片领地中,巴尔干以中性和弱酸性为主,尤其是保加利亚,估计能在骨粉的运用中吃到不少红利。

至于北非,这是完完全全的碱土,必须搭配鸡粪来使用。

“对了,李希梅尔,我记得皇家科学院的化学研究所和农业研究所就在这旁边,他们最近有什么动向?”

以撒看向李希梅尔。

“化学?您是指那群炼金术士吧。”

李希梅尔撇撇嘴。

“陛下,我建议您不要沉迷炼金术,这完全与耶稣基督的教谕背道而驰,点石成金……哪有这样不劳而获的事情。”

“别这样想,李希梅尔,他们做的事非常有价值。”

以撒摇了摇头。

“既然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那么发现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上帝的过程,这与耶稣基督的教谕并不矛盾。”

“好吧,既然您硬要去……”

李希梅尔怀疑地点点头。

“他们弄出来的臭气不比肥料厂小,也被排挤到这边了,就在我们后面……”

“陛下,您最好做足心理准备,那几个炼金术士最近在煮尿,一桶一桶地煮,还特地找上了阿德里安堡的射击军买尿……”

以撒点点头,笑而不语,迈步离开。

顺着李希梅尔的指示,以撒来到肥料厂的后方,看见了紧挨在一起的两幢建筑。

这两幢建筑本来也属于清真寺,后来被以撒送给了皇家科学院,还特地装修了一番,正面雕刻着皇家科学院的徽章。

这里一个人影都没有,隔着老远,以撒已经闻到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味道。

想了想,以撒还是率先走进了农业研究院。

与其他皇家科学院的分院不同,农业研究院的所有成员都在农业部任职,但依照皇家科学院的方式进行管理,可以拿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政府或商人做交易,拉投资。

以撒带着亲卫走进研究院,空荡荡的院子里就一个学徒在给花草浇水。

“陛……陛下,您来了!”

学徒有些手足无措。

“没事,我就来看看,其他人呢?”

“有些回君士坦丁堡的总部了,有些去保加利亚考察黑土了,剩下的都在田里……”

“行,我这就去。”

以撒微笑地冲小学徒点点头,在他的引领下,来到农业研究院的农田。

院士和学徒们围在一小片田地边,对着田里的作物指指点点。见以撒到来,众人有些惊讶,立马鞠躬行礼。

“免礼,你们在聊什么呢?”

以撒笑呵呵地问。

“是您的烟草,陛下。”

一位秃顶院士说道。

“哦?终于种出了一点幼苗了?”

以撒看向秃顶院士。

“约根森,给我讲讲你们的成果。”

名为约根森的秃顶院士点点头,蹲下身,指了指烟草。

“陛下,您从远方带回来的这种作物竟然十分适合在我们这里种植,简直不可思议。”

“我用了一些李希梅尔那个家伙生产的骨粉,发现效果非常不错,烟草的长势十分旺盛。”

约根森摘下一片烟叶,放在口中咀嚼着。

“这种叶子的确有些提神功效,烘干后点燃,烟雾非常多。”

“别直接嚼,对身体不好。”

以撒瞟了一眼约根森的秃头,又看向已经接近成熟的烟草田。

烟草,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作物,用处非常大,带来的经济利益非常高。

早在欧洲探险家抵达美洲大陆前,美洲土著就开始种植烟草,并给它赋予了很高的地位,称其为“圣药”,包治百病。

土著们使用烟草的方式多种多样,直接用鼻子闻,点燃了再闻,放进嘴里嚼,碾碎后涂抹在伤口中,点燃了用烟雾驱虫……

烟草是个好东西,可以制成包括卷烟,烟丝,嚼烟,鼻烟等一系列生活消耗品,市场极为广大。

当然,烟叶中含有不少有害成分,长期吸烟会破坏身体,后世的所有国家都知道这些,但没有任何一个大国禁止吸烟,因为它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实在太高了,高到让人无法舍弃。

再者,就算禁止,哪也只能从法律上禁止,根本禁不完。

对于以撒来说,烟草业当然也是一个大产业,必须得大力支持,争取早日发展为东罗马帝国的另一支柱产业。

烟草的种植范围很广,喜光不喜阴,耐热不耐寒,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都能种植。

而且,烟草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种植,能种烟草的地方,自然也能用骨粉来增加产量。

在原时空中,无论是希腊,保加利亚,北马其顿还是土耳其都是烟草生产和出口大国,种植面积很大,产量很高。

在整个地中海世界,论烟草种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东罗马帝国的对手。

不同的土地种出来的烟草在口味上有所不同,中南美洲种出来的烟草不一定比希腊和土耳其好,可以创造不同的品牌,供烟民选择。

“继续努力吧,既然适合种植,那就争取在明年多种一些,我会在帝国境内陆续推广。”

以撒说道。

“我准备在日后组建皇家烟草公司,生产各种烟草,如果你们干得好,接下来几年的经费会有巨额提升。”

“好的,陛下,我们保证完成您的任务。”

约根森大喜。

“还有从西边带回来的其他作物,也不能丢下,必须早日摸清楚一套种植方案。”

以撒拍了拍约根森的肩,离开农业研究院。

烟草业涉及范围很广,涵盖方方面面,包括烟草的种植和加工,烟斗,水烟壶和卷烟纸的制造等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东罗马帝国的烟草业应该都会以雪茄,烟丝和嚼烟为主,在没有卷烟机的情况下,没办法批量造出后世广为流传的卷烟。

当然,卷烟纸不难制造,卷烟厂还是可以办的,只不过对人力的消耗有些大,在价格上没什么优势,没办法占据太大的市场。

其实,对于烟草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卷烟机,而是火柴,只有当人们拥有方便快捷的引火工具后,烟草消耗量才能巨量增加,市场就会变得更加广大。

至于打火机,最早的打火机在16世纪就出现了,但昂贵且笨重,容易爆炸,没什么太大的价值。

想到火柴,以撒不禁露出一丝苦笑。

火柴可不是那么容易制造的,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化工产品,涉及到多种化学物质,大部分还是目前完全未知的。

使劲摇摇脑袋,以撒来到化学研究所的大门前。

在这个时代,“化学”和“炼金术”基本是同义词,早期化学家基本都是炼金术士,是怀着点石成金,寻找“贤者之石”的愿望来研究和试验的。

他们的确愚钝,以至于将“点石成金”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理念视为真理。

他们也的确先进,不顾生死,前赴后继地把自己泡在实验室中,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和一大堆完全未知的化学物质为伍,为欧洲和整个世界撬开了近现代化学的大门。

以撒顶着臭气,正走到门口,研究室里却突然散发出一阵烟雾,烟雾中还夹杂着火光,吓得以撒连忙后退。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炼金术士可是整个欧洲死亡率最大的职业之一,以撒可不能把小命交代在这里。

火光短暂,烟雾也渐渐散去,几个人影跑了出来,趴在地上,咳嗽连连。

为首一人戴着头巾,跪在地上,一边咳,一边笑,一边哭。

“阿布?出什么事了?”

以撒名侍卫上前,将这位来自阿拉伯的炼金术士扶起来。

“陛下,我……我好像成功了。”

阿布抹一把嘴,脸上尽是喜悦和惋惜。

“可惜了,我没把控好火候,玻璃瓶炸了,里面的提取物直接在空气中烧了起来,真是神奇……”

“以前老是用木炭,现在换成焦炭,一时没有适应过来。”

阿布喃喃说道。

“陛下,您不要不相信,我敢发誓,那些黄白色物质在暗处可以发出绿幽幽的光芒,我距离点石成金又近了一步!”

阿布缓过气来,哈哈大笑。

“陛下,您给出的方法是有效的,尿液是黄色的,金子也是黄色的,尿液当然可以炼金,我之前怎么没想到呢……”

“或许,那种黄白色的物质再经过几道工序就能变成金子,这简直是伟大的发现。”

“想想吧,陛下,您就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点石成金术的皇帝了!”

说着,他掏出一瓶酒,一饮而尽。

“好吧,谢谢你。”

以撒无奈地笑笑。

自己给出的方法不算什么高深技术,他通过蒸馏大量陈腐尿液得到的黄白色固体也当然不是什么炼金物质,而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白磷。

历史上,来自德国的炼金术士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制取出了白磷这种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东西,惊动了整个欧洲的学术界。

“陛下,虽然我的成果毁于一旦,但工序我都记住了,先把尿液放在太阳底下晒,待其腐烂,再大火熬煮,把表面的烂油去除,待其冷却,就可以进入最后的蒸馏了……”

阿布又灌下一口酒,满脸都是对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种会发荧光的东西还真奇妙,就像光的使者一样……”

阿布满眼放光。

“那就叫它磷吧。”

以撒笑着点点头。

在希腊语中,磷就是光的使者。

“磷的事情我们以后再说,等你真正拿出成品再来找我,记住,冷水保存,不准再犯今天的错误。”

以撒告诫道。

“我明白了,陛下。”

阿布点点头。

“对了,我这次来主要是想问问关于硫酸的研究,你用那个阿拉伯化学家的方法制造出硫酸了吗?”

“是的,陛下,有了您从东方带回来的煤炭炼焦法,火焰温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成功从那种黄色的硫矿石中煅烧出了一种气体,再将这种气体通进水里,照您说得那样使劲摇晃,得到了硫酸。”

“浇在叶子上,过了一会儿,叶子都发黑了,看来果然是硫酸。”

阿布又是大笑。

“您看,我还往手上浇了一点,现在还是黑的呢!”

阿布得意地伸出手。

“我还在煅烧的矿渣中发现了红色的东西,勘探队说这是赤铁矿。”

“我准备将这种黄色矿石命名为硫铁矿,您觉得如何?”

“非常好,很不错。”

以撒连连夸赞。

“以后我会给你一种矿石,你可以试着将硫酸和这种矿石混合起来,看看能制取出什么。”

以撒想要制取的当然是磷肥,也就是最早的化肥,过磷酸钙。

磷矿石在全球各地不算多见,但以撒的领地上有不少,希腊地区就有,迦太基和阿尔及尔之间更是非常多。

而且,磷矿石煅烧法也是现代化学制取白磷的主要方式,木炭提供不了这么高的温度,焦炭勉强可以达到。

“起来吧,阿布,继续你的研究吧,或许你能成为帝国元老院第一个靠炼金术当上元老的人。”

以撒将阿布扶起。

“又或许,你的名字也将被后人传颂,受万人敬仰。”

“那是自然,这可是点石成金啊……呵呵……”

以撒没有说话,望着烟雾散去后的化学研究院。

从尿液中提取白磷,从磷矿石煅烧得到白磷,白磷到红磷的转变,硫酸的简单制备,红磷火柴的制取,磷肥的生产和使用……

这些化学方法以撒都有所了解,但仅限于了解,只知道原理,不知道细节。

再加上时代所限,设备很差,没办法把控含量,没办法像后世一样尽善尽美。

早期的硫酸含量很低,早期的磷肥副作用大,早期的白磷火柴更是有剧毒,容易致人死亡,这些困难都需要大量时间来克服。

要想将这些东西真正用于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炼金术的兴盛也会使更多人开始钻研化学的奥秘,焦炭温度的不足会使更多人寻找更好的煤炭炼焦法,设备的差劣也会使更多人开始发明更好的器材。

科学的道路上,一个问题会延伸出更多的问题,永远解决不完,但永远都在进步。

或许,以撒此生都没办法看到东罗马帝国化学兴盛的那一天,没办法看到这些暂时流于纸面的东西真正变成造福万民的发明创造。

但是,埋下一颗种子,总会有发芽的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