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263章 罗马瓷都

1444,拜占庭再起 第263章 罗马瓷都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5:12

第263章 罗马瓷都

时间进入1468年的夏季,东罗马帝国一切如常,各个政区难免爆发一些水患,旱灾和虫灾之类的自然灾害,边疆地区也难免产生叛乱或奴隶起义之类的人为灾祸,但所幸并没有酿成太大社会动乱,总体情况稳中向好。

自然灾害每年都有,但东罗马帝国幅员辽阔,受灾的难民要么前往附近的城市以工代赈,要么前往各处边疆区建立新家园,要么跟着远洋舰队前往各片殖民地谋求生路,选择很多。

东罗马帝国的疆域中有不少尚未完成同化的异教异文化族群,民间还存在大量奴隶,叛乱和起义当然也层出不穷,但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相处后,从百姓到官员早就摸索出一套针对叛贼和起义者的高效方法,不可能让他们发展壮大。

皇家骑警和射击军队伍优化后,民间的动乱明显比以往少了很多,来去如风的骑警在乡野间追捕逃犯和逃奴,荒郊野外也不再是安全的庇护所。

部分政区的官员还和当地的吉普赛部落签署协约,要求他们利用自身的流动属性将乡野情况上报给政府,从而将可能发生的叛乱扼杀在摇篮里。

与东罗马帝国的和平与繁荣不同,不少地方依旧战乱不休,百姓流离失所。

在东边,白羊王乌宗哈桑连续击败贾汗沙余部,开始大举进军西波斯,贾汗沙之子,黑羊王朝的新王哈桑·阿里彻底丧失了抵抗能力,开始向帖木儿帝国的中兴之主卜撒因寻求帮助。

卜撒因是帖木儿王第三子米兰沙的孙子,是沙哈鲁之子兀鲁伯的养子兼女婿,是帖木儿王第四代子孙中最具有才能的一位,耗费十几年的时间将一副亡国之相的帖木儿拉回了正轨,整合了包括呼罗珊,河中,费尔干纳和阿富汗在内的绝大多数中西部领土,在名义上统一了分裂的王国。

当黑羊王朝的使者赶到帖木儿王庭时,卜撒因正在为自己的四王子乌玛尔·沙依赫·米尔扎举办婚礼,迎娶来自东察合台汗国羽奴思汗的女儿,并将费尔干纳盆地划分为他们的封地。

卜撒因不知道的是,他现在所做的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整个帖木儿家族的历史,为这个家族的再度复兴埋下了伏笔。

接见使者后,卜撒因出于现实利益考虑,答应了黑羊王哈桑·阿里的请求,开始调动兵员。。

乌宗哈桑查明此事后,立马向卜撒因遣使求和,表示愿意接受帖木儿王国的调停。

然而,卜撒因执意要求乌宗哈桑亲自前来谈判,遭到拒绝后,开始向波斯中东部进发。

乌宗哈桑决定死战,采用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将刚刚占据的大片土地焦土化,率军回归卡拉巴赫城,只等卜撒因来攻。

小亚细亚半岛上,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耗费数年时间,基本完成了爱琴海壁垒的初期工程,卡拉曼占领区也基本趋于稳定,国力有所恢复。

在与白羊王乌宗哈桑划分势力范围后,穆罕默德二世从本都山区抽兵回返,陈兵拉马赞边界,准备凑齐小亚细亚半岛的最后一块拼图。

失去了马穆鲁克王朝的庇护后,拉马赞贝伊国已经丧失了对抗奥斯曼的能力,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黑海北岸,东罗马帝国皇太子查士丁尼在获取到富格尔家族提供的大笔贷款后,开始大肆购买罗斯白奴和切尔克斯白奴,将他们编为一个个哥萨克千人队,准备趁着哈吉格莱诸子争位的大好时机一展拳脚。

将目光转向西方,伊比利亚半岛依旧混乱,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恩里克四世和阿方索王子继续争斗,加利西亚的伟大兄弟会继续坐大,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继续待在北非,稳固治下的摩洛哥海港。

至于阿拉贡王国,自从法兰西的安茹势力高调进军阿拉贡以来,胡安二世在短时间内解决加泰罗尼亚叛乱的计划彻底沦为泡影,叛军仍旧牢牢占据着阿拉贡的最大海港巴塞罗那,并有持续扩张的迹象。

遥远的不列颠群岛,英格兰王国的玫瑰战争还在发酵之中,上一阶段的胜利者约克王朝自身出现了严重的政治斗争,国内的部分大贵族对国王的偏颇非常不满,正在密谋叛乱。

在深居内陆的中欧,匈牙利王国和波西米亚王国的边境冲突愈演愈烈,伊日·波杰布拉德勉力支撑,没能让匈牙利王国的马加什一世占到多大便宜,但他的年龄却越发苍老,身体每况愈下。

亚平宁半岛倒是迎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与发展,但米兰公爵加莱亚佐却极不安分,不仅在国内强征暴敛,还对周边的几个势力磨刀霍霍。

将目光放回东罗马国内,第二波东印度商船的回返为东罗马帝国带来了巨额收益,曾经因缺钱而停滞的民生工程得以继续施工,几大公司也得以扩大规模,几座海军造船厂片刻不停地打造战舰,军队也迎来了又一次的扩招。

1468年夏,东罗马皇帝以撒在君士坦丁堡签署扩军令,将中央军序列重新整编。

中央军大体分为近卫军和紫卫军,近卫军十二个军团,紫卫军则为五个,军团人数为一千或两千,共计两万三千余人。

除了近卫军和紫卫军外,中央军还包括铁甲圣骑兵,瓦兰吉卫队,里奥雷亚军团和近卫龙骑兵,铁甲圣骑兵共计八百骑,瓦兰吉卫队依旧是五百人,里奥雷亚战车部队一千五百人,近卫龙骑兵则划分为四个兵团,总共四千人。

扩军完成后,东罗马帝国将拥有超过三万的常备兵,冠绝欧洲大陆。

如果再加上半常备兵,征召兵和雇佣兵,东罗马帝国在战争时期最多可以动员出十二万大军,足以让任何敌人望而却步。

当然,东罗马帝国需要保护的领土也十分广大,以撒不会也不可能将边疆地区的驻军抽调一空。

在几年的战争实验中,罗马大方阵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先进性,除部分必须保留的重步兵外,各支中央军开始陆续换装火枪和长矛,并依照大方阵的模式进行演练。

最近几年,海军也有了长足发展,最早成立的几大造船厂规模不断扩大,新成立的狄奥多罗造船厂和瓦尔纳造船厂也在1468年初先后下水了第一艘小型战舰。

这两座造船厂周边均有不少森林,高纬度地区的橡木比低纬度更好,非常适合战船和商船的建造。

在海洋贸易的刺激下,东罗马帝国民间对于舰船的需求与日俱增,大量的订单被交给各大造船厂,他们在为以撒建造战船时,甚至还能通过承接民间订单来自负盈亏。

1468年春,开罗之曜号巨型战舰终于完成了最后的装配,可以独立执行任务,以撒将这支舰船分配给西地中海舰队,加强东罗马帝国对西地中海的掌控力。

接着,东罗马帝国第一艘专为东印度航行而建造的军商两用舰船在君士坦丁堡造船厂下水,这艘舰船具备高耸的船舷,宽阔的船舱和不俗的火力,比普通大型战船的攻击力差上少许,但可以容纳大量水手,物资和商品。

这种舰船被统一称为“东印度商船”,首舰则被命名为“东方凯撒”号,即刻编入东印度舰队。

随着东方凯撒号的下水,东罗马帝国的海军综合实力正式超过威尼斯共和国和葡萄牙王国的总和,实现了之前规定的“两强原则”,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霸主。

然而,就在君士坦丁堡的市民为东印度的丰收而欢欣鼓舞时,还有另一则好消息从西方传来。

哥伦布的舰队回来了。

然而,当各国密探向西印度舰队的水手打探完消息后,却瞬间丧失了大半的兴趣。

根据水手的描述,哥伦布发现的并非印度,也不是明国和东瀛,而是一片雨林和一群小岛,小岛上还居住着不少食人族,都还在使用石器,文明程度甚至不如部分黑人部落,也没有黄金和白银。

然而,以撒还是以对待英雄的态度接待了哥伦布和其他的勇士,内心颇为高兴。

他十分清楚,哥伦布探索到的不过是美洲新大陆的冰山一角,还远远没有摸清整片大陆的轮廓。

再说,这些岛屿也并非没有价值,只不过暂时没有展现出来罢了。

古巴岛土地肥沃,可以种植很多热带和亚热带作物,比如甘蔗,烟草,可可和咖啡。

但是,现在的欧洲君主还不懂烟草和可可的价值,甘蔗也还没有被带过去。

而且,古巴还是一块非常理想的前进基地,可以以此为跳板谋夺中南美洲。

哥伦布没有按照以撒的本意登陆巴西,反而被风暴吹向了北边,以撒虽然遗憾,但也还满意。

在安抚过哥伦布和诸位水手后,以撒决定建立圣君士坦丁殖民地,包含古巴岛,多米尼加岛,波多黎各岛等一系列大岛,建立委内瑞拉殖民地,包含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安地列斯群岛的一众小岛。

尽管哥伦布一再推辞,认为自己有罪,但以撒还是遵照旧例,任命他为委内瑞拉总督,并册封他为元老院三级元老,佩剑贵族。

以撒鼓励海外探索,大殖民家各个担任元老,级别还都不低。

威廉·巴列奥略,以撒的原从老人和亲戚,殖民大臣,一级元老。

迪尼斯·迪亚士,发现南非,第一个越过风暴角,航海学校校长,莫桑比克总督,二级元老。

埃斯特旺·达·伽马,发现东非和印度,第一个登上印度次大陆,印度总督,二级元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阿美利哥·维斯普西在探索行动中的优异表现和卓越远见,被授予五级元老头衔。

哥伦布带回来了一些植物和植物种子,以撒认出了一些,但由于他发现的地方完全就是美洲文明的边角料,种子非常不完全,品质也很差,不能使以撒满意。

要想真正将美洲作物化为己用,还得去寻找中南美洲三大文明,他们在长久的发展中已经驯服了不少作物,并对包括玉米,土豆在内的淀粉作物进行了不少改良,种类繁多,总会找到适合在欧洲种植的一种。

以撒记得,在中南美洲文明的改良下,光是玉米就有几百种,还划分出了不同的用途,粮食玉米,酿酒玉米,饲料玉米……

哥伦布带回来的植物中,仅有烟草还算不错,以撒已经将这些种子和植物一概交给了农业研究所,让他们在试验田中培育,争取早日利用起来。

不过,这些都还不急,以撒给西印度探索舰队的水手们放了一个长假,让他们好好在君士坦丁堡享受享受,等他们放松完了,再给他们布置下一次的任务。

哥伦布的探索没能在欧洲引起太大的风波,他们的注意力全被另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狠狠吸引了。

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被抓了。

自从路易十一登基以来,一直主张中央集权,削弱强藩势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法兰西最大藩臣勃艮第公国。

早在1435年,阿拉斯条约的签订实际上已经使勃艮第公国变为一个形同独立的“王国”,对法兰西中央的向心力很低,税赋和兵员也不怎么上缴。

1457年,“好人”菲利普去世,大胆查理继位为勃艮第公爵,这位嗜好饮酒的豪爽汉子一直致力于将勃艮第建设成一个脱离法兰西掌控的独立国家,和主张集权的路易十一格格不入。

于是,以大胆查理为首的“公益同盟”与路易十一之间接连爆发冲突,在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多个领域大打出手。

截止到1468年,公益同盟暂时占据上风,路易十一多次被迫签署不利于自己的条约,但他毫不顾忌自己的名声,回头就将条约抛之脑后。

路易十一是一个非常奸诈,狡猾而冷酷的国王,对内征收繁重的赋税,疯狂压榨民脂民膏,又将这些钱大手大脚地资助给公益同盟内部的反抗者,采用这种十分令人不齿的手段来削弱公益同盟的实力。

因此,路易十一被大胆查理的几位近臣称为“万能蜘蛛”。

在这个时代,“蜘蛛”可不是什么好词语,是一种非常恶毒的辱骂,象征着阴险与毒辣,与骑士精神背道而驰。

与之相对,勃艮第的大胆查理则是整个西欧的“全民偶像”,勇敢而热情,豪爽而正义,很多贵族都非常喜欢他。

1468年,路易十一罔顾之前与公益同盟签署的孔夫朗条约,向布列塔尼发动战争,要求布列塔尼公爵切断和勃艮第公国的同盟。

大胆查理非常震惊,实在没想到堂堂西欧第一大国的正统国王竟然如此不讲诚信,当即率兵威逼路易十一,要求他履行孔夫朗条约。

路易十一建议两人和谈,但依旧没有停止敌对关系,竟然在和谈途中煽动勃艮第城市发动叛乱,这让大胆查理非常愤怒。

当愤怒积累到临界点,大胆查理终于决定不再忍让,当场爆发,发动兵谏,将躺在床上,穿着睡衣的路易十一拘捕起来,痛陈利害。

以撒在视察周边城市的途中知道了这个消息,但仅仅只是一笑了之,没有在这件事上耗费任何心思。

搅吧,搅吧,搅得越乱越好,最好能让百姓苦不堪言,大量南下,最好能让国家分裂,不给自己造成任何威胁。

带着愉悦的心情,以撒返回了君士坦丁堡,但立马被宰相等几位大臣拉进了议事厅。

“陛下,您这一去,倒是逍遥自在,我可是连开几场会议,忙得脚不沾地。”

大皇宫的议事厅中,宰相伊苏尔特看着满面春风的以撒,撇了撇嘴。

“宰相,我还不是为了帝国的未来,手工业的发展关乎民生国事,不能不下功夫啊。”

以撒呵呵一笑。

“我离开的这段时间,君士坦丁堡有出什么事吗?”

“陛下,事情多得很。”

伊苏尔特长叹一声。

“在今年的军政联席会议上,您的海军和陆军又吵起来了,海军坚持要求获得一半的军费,用以建设更强大的舰队,从而掠夺东印度和西印度。”

“陆军坚持获取七成军费,用以之后的扩军和对东方的战事。”

“最后,几个海军军官和陆军军官还差点打起来了。”

“你这是怎么主持的会议,他们不听你的吗?”

以撒皱皱眉。

“他们说,只有您才能做出最终决定,这是您之前自己规定的,我有什么办法。”

伊苏尔特哼了一声。

“结果呢?”

以撒有些好笑。

“结果?本来没什么结果的,但阿莱克修斯殿下正好回君士坦丁堡看望侄子,听说了这件事,当场提着剑闯了进来,把他们痛骂一顿,说他们不配作为耶稣基督的战士。”

伊苏尔特摊摊手。

“这几人有些难堪,就取消了决斗的约定,等您回来再做决定。”

“嗯,可以,还算有些理智。”

以撒点点头。

“这样吧,各退一步,海军占四成,陆军占六成,但这当然只是中央军的,维持边防军和守备队的费用不算在军费中,所以花在陆军上的钱还是远远高于海军。”

“不过,我也会敲打他们,以后不准这样,否则从重处罚。”

以撒沉吟道。

“除了这些,我还会再给他们拨一些钱,我回来的路上在帝国各大城市转了转,大家的参军意愿都很高,民间的好勇气氛也十分浓烈,这是好事。”

“还要加!您今年的军费都超过国家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三了!”

伊苏尔特立马不满地摇头。

“政府机构要扩大,民生工程要建设,文化同化要推进,这些都需要钱!”

“没事,你说的只是国家的财政收入,我的私人收入还有不少,到时候都分给你们。”

以撒瞟了一眼伊苏尔特。

“说得好像国家财政可以自负盈亏一样,每年不都是我拿私人钱包来填补漏洞。”

“我是皇帝,按道理国库都应该是我的,但你们似乎从没给我剩下一个铜币。”

“您手握那么多挣大钱的商路,哪里看得上这些土地税。”伊苏尔特有些尴尬地说。

“你还知道商路挣钱,那就别再来反对我搞大海军。”

以撒微微一笑。

“我看两强原则还是少了,以后可以规定三强原则。”

“再说,别担心没钱,我可以向你保证,等个几年,等我们在古巴站稳脚跟,金钱会源源不断地流过来。”

“还有别的事吗?”

以撒看向宰相。

“几份文件需要您签署,几个新上任的地方官您还没有接见,几笔拨款还需要您的首肯……”

以撒一听,直皱眉头。

“文件和拨款先放着吧,我有时间就签署,让几个地方官去拜见皇后,她可以代表我。”

“陛下,其实还有一件事。”

伊苏尔特犹豫了一下。

“之前,有一些来自安纳托利亚的罗马商人前来拜见我,他们本是罗马遗民,一直生活在奥斯曼治下。”

“近些年,穆罕默德二世对这些人的越来越差,经常加重赋税,还加强了监视,导致他们苦不堪言。”

“他们希望您能早日收复安纳托利亚,将他们从异教徒的压迫下解救出来。”

“安纳托利亚之事我已经有了打算,但此事关乎重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我的外交部门和情报部门已经开始行动了,不要着急。”

“别担心没有仗打,接下来的二十年,我们恐怕都得陷在东方的战争泥潭里。”

以撒揉了揉眉心。

“最迟不超过三年,我就会开始着手攻打穆罕默德二世。”

“在这几年里,你们争取继续扩大人口数量,鼓励生育,购买更多的正教白奴,争取在那时将我们的人口数量提升到六百二十万。”

“是,我明白了。”

伊苏尔特点点头。

“那就这样,我今天还有其他事,你去主持工作吧。”

以撒挥挥手,示意众人散会。

“对了,要是哥伦布等人来找我,就让他去阿德里安堡,我今后几天都在那里。”

……

与莱昂诺尔商议片刻,又去看了看小孙子君士坦丁,以撒离开君士坦丁堡,驱车前往阿德里安堡。

这两座城市并不遥远,中间的道路十分宽阔,在快马加鞭行驶两天后,以撒终于在第三天的正午抵达了这座色雷斯第二大城市。

阿德里安堡最早是一座坚固要塞,位于山脉与河流的包围中,附近的矿物储备十分丰富,尤其是山脉中的优质铁矿。

自从以撒收复阿德里安堡后,这座城市一直没能回到奥斯曼时期的繁荣,为了保持稳定,将手工业工坊大量迁往君士坦丁堡,商人们也随之转向东部沿海。

当然,阿德里安堡的资质相当不错,近年来,随着《十九条法令》的颁布,大量的国内外商人开始来到阿德里安堡,在山脉中探寻矿藏,并和政府签署协约,组织人手,进行开发。

保加利亚收复后,阿德里安堡的军事压力大为减轻,进行保加利亚内陆贸易的商人也越来越多,这座历史名城终于迎来了复苏。

和阿德里安堡的几位地方官和本地商人吃过午饭后,以撒简单规划了一下今后的发展方向,便带着几名卫士来到了阿德里安堡的工坊区。

这座城市位于马里查河与登萨河的交汇处,水资源非常丰富,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可以成为色雷斯地区第二座手工业大城,分担君士坦丁堡的压力。

以撒走进工坊区的一幢宅院,找到刚来这里的埃斯特旺·达·伽马。

“陛下,您可算来了,阿德里安堡附近到处都是矿场,一点娱乐设施都没有,比不上君士坦丁堡的一个街区。”

埃斯特旺正趴在书桌前看地图,见以撒到来,连忙起身迎接。

“好了,解决这件事后,我立马放你回到君士坦丁堡。”

以撒拍了拍他的肩。

埃斯特旺点点头,带着以撒来到后院。

这幢宅院本来属于一位奥斯曼贵勋,后来被以撒缴获,又被以撒授予阿德里安堡的工坊区。

后院很大,从前的花草园林被拆毁一空,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座座泥窑。

空地上堆放着不少残破的瓶瓶罐罐,显然都是这些工匠烧制出的残次品。

不少工匠围在一座泥窑旁,一个身材高大的外邦人正用不知名的语言对着泥窑指指点点,旁边的翻译官绞尽脑汁,将外邦人的话翻译成希腊语,讲给东罗马工匠听。

“陛下,他就是我们从印度带回来的工匠之一,会烧制瓷器的。”

埃斯特旺指了指那位外邦人。

“不过,他倒是对卡利卡特没什么向心力,听说我们请他到这里讲学,当即答应了,还把要求我们带上他的家人。”

以撒点点头,静静看着泥窑。

泥窑中,一件陶罐正在烧制成型,透过人群,以撒看见了陶罐上隐隐约约的花纹。

外邦人小心翼翼地盯着窑内的陶罐,琢磨着花纹和图案。

又等了好一会儿,温度逐渐降低,一件还算不错的陶器渐渐成型。

但是,在陶器上,以撒可以清晰地看见靛蓝色的花青图案和乳白色的表面釉。

陶瓷,一种发源于东方的美丽艺术品,是东西方贸易中另一种价值极高的商品。

埃斯特旺走上前,向翻译官耳语一声,又冲身后的罗马陶匠挥了挥手,示意他们离开。

人群散去后,以撒看清了这位外邦人。

“波斯人。”

以撒有些惊讶,用突厥语说道。

“陛下,我不是波斯人,我是旭烈兀人!”

波斯人一脸高傲地看着以撒。

“我的家族世代为旭烈兀汗的后人烧制陶瓷,后来又为帖木儿王烧制陶瓷,当然不是什么波斯人!”

“要不是撒马尔罕多次遭劫,我也不至于沦落到卡利卡特!”

以撒有些好笑,和他谈了几句。

在波斯人的讲述下,以撒大概明白了他的身世。

他们家祖祖辈辈替旭烈兀家族烧制陶瓷,旭烈兀汗国灭亡后,被帖木儿王抓到撒马尔罕,他们也没说什么,继续为帖木儿家族烧瓷。

后来,帖木儿后人内战,撒马尔罕接连大乱,他带着家人一路南逃,直到卡利卡特。

“你知不知道自己祖辈的手艺是从谁那里学来的呢?”

以撒看向波斯人。

“自然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汗的赐予。”

波斯人大大方方地说。

“旭烈兀汗西征时,带来了不少蒙古工匠,后来又向忽必烈汗要来了不少,我的祖先就是向这些人学习的。”

蒙古工匠?算了,你开心就好。

以撒摇摇头,不再理他。

世界上各个文明基本上都有烧制陶器的技术,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陶瓷都只是东方王朝的专利。

陶器和陶瓷虽然都是烧出来的,但原料不同,且陶瓷工艺非常复杂,要求很高,工匠们对火温的把控和对釉彩的刻画必须拿捏到极致,远非陶器可比。

波斯是距离东方王朝最近的一个大文明,从很早就开始仿制东方瓷器,还专门模仿唐三彩弄出了“波斯三彩”。

只不过,当时的波斯陶瓷无论在技术还是工艺上都跟东方瓷器有相当大的差距,非常粗糙。

后来,蒙古帝国占据了半个欧亚大陆,波斯瓷器真正迎来了大发展。

在四大汗国中,窝阔台汗国很早就灭亡了,金帐汗国从月即别汗之后彻底不承认元朝的宗主权,察合台汗国也一直和中央政权若即若离。

但是,旭烈兀汗国却始终和元朝保持着相当友好的关系,一直是大元的忠实藩王,从未反叛。

旭烈兀和忽必烈一母同胞,他的后人也出于利益或感情亲近元朝皇帝,旭烈兀汗国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元朝体系,腰牌,驿站,宝钞,行省制度……

给教皇的书信上盖汉字印章,清真寺上雕龙纹……

他们还参照东方体系修史,编纂出了极具历史价值的《史集》。

把旭烈兀汗国和其他三大汗国等同一体是极不合适的,波斯地区从始至终都是元朝的疆域。

在旭烈兀汗国时期,波斯和东方的交流来往非常繁盛,非常多的东方技术传入波斯,其中就包括瓷器。

这个时候的波斯瓷器大量采用龙凤麒麟等东方神兽来作为纹饰,也有一些波斯独有的特色。

后来旭烈兀汗国灭亡,帖木儿王非常重视工匠,将波斯和河中的工匠搜罗起来,聚集在撒马尔罕,陶瓷工艺继续发展。

但是,随着帖木儿和沙哈鲁的死亡,波斯和中亚屡遭大乱,撒马尔罕不复当年,大批工匠外逃,但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其他文明的进步。

“好吧,旭烈兀人,既然你的祖国已经灭亡,不妨待在这里,替我烧制瓷器,顺便将你口中的“蒙古工艺”传达给更多人。”

“东罗马帝国和旭烈兀汗国是历史友邦,多次联姻,你替我烧制陶瓷,总好过待在卡利卡特。”

以撒微笑地冲波斯人说道。

“你认为阿德里安堡周边的自然情况怎么样?可不可以作为一个瓷器之都?”

波斯人想了想,轻轻点了点头。

“还算好,陛下。”

“我之前也去您的首都考察了一番,但说实话,不行,土质很差,不适合烧制瓷器。”

“阿德里安堡还算可以,原材料可以在附近的山脚下与河流边找到,如果您愿意给我一些人手和金钱,我可以带他们找到一些原材料采集区。”

“这座城市周边矿物很多,烧出来的瓷器或许还会带有一些别样的特色。”

波斯人说着,有些激动。

“陛下,含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瓷器本身的颜色,笼统来说,含铁量越高,瓷器的颜色就越深,从白色和青色到紫色和黑色,这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

“但是,您也不能抱太大希望,我们烧出来的东西绝无可能超过东方瓷器的,哪怕是旭烈兀兀鲁思的鼎盛时期,我们也比不过。”

“无妨,只管做,我之后还会搜集更多的瓷器大师。”

以撒耸耸肩。

自从郑和下西洋后,华人开始大量移民东南亚,不少东南亚城市开始烧制瓷器,第三波东印度舰队可以关注一下。

东方王朝的瓷器一直遥遥领先,哪怕到了明朝末期,很多国家都开始仿制瓷器,但却完全没有动摇他们的统治地位。

当然,欧洲文明在后来在传统的制瓷工艺上加以改进,提出将牛骨粉添加到原料中,成功烧出了更高档的瓷器,骨瓷。

再往后,以撒可以将添加骨粉这一想法传授给制瓷大师,看看他们能否成功。

无论如何,东罗马帝国的瓷器事业终于启航了,如果能够发展起来,又是一个能够带来巨量财富的大产业。

这东西,只要烧得出来,根本不愁卖。

正当以撒思绪万千时,一位亲卫快步走来。

“陛下,哥伦布元老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