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261章 统一度量衡

1444,拜占庭再起 第261章 统一度量衡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5:12

第261章 统一度量衡

第261章 统一度量衡

黑海之滨,君士坦丁堡。

大皇宫的书房中,火炉燃得旺盛,桌上的咖啡蒸腾着醇香的热气,以撒坐在桌前,翻阅堆积如山的奏报。

君士坦丁十一世去世后,以撒加冕为东罗马帝国巴列奥略王朝第14位皇帝,结束了漫长的摄政期,开始正式临朝称制。

登基加冕后,以撒陆续颁布了一些新法律,将旧法典中的一些漏洞弥补起来,旨在更好地应对大航海时代和资本主义萌芽期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以撒将君士坦丁堡规定为帝国的首都,迦太基则作为陪都,保留了一套完好的行政架构,平时由皇太子和迦太基留守大臣负责管理具体事务,皇帝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办公地点。

尽管以撒已经摄政多年,新君继位依然免不了一阵忙碌,内阁制度的正式确立,商务部门的资本主义改革,几大公司的运作,开垦区的移民和税收,皇家科学院的成立,主日学校的推广……零零总总一大堆事。

经历多年的准备后,以撒将东罗马末期原本紊乱而复杂的官僚体系彻底废除,将政府部门精简化,组建内阁系统。

内阁包括一名宰相,两名副相,下属宗教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经济大臣,陆军大臣,海军大臣,殖民大臣,农业大臣,商务大臣,工业大臣,交通大臣及教育大臣共12个内阁成员,分别管理一个部门,向皇帝负责。

其中,宰相又兼任内政大臣,两名副相则分别兼任外交大臣及宗教大臣,每一个部门除主管大臣外,还包括两名副大臣,其中一名将由几座新式神学院培养出来的教士担任。

现在,上层官员大多来自于皇帝的亲自指派,中下层官员一部分出自皇帝的指派,一部分来自新式神学院的培养,另一部分则来自各部大臣的举荐。

等时机成熟,以撒还会参考之前的神学院,建立公务员考试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维持政府部门的高效和廉洁。

除了内阁外,东罗马帝国还有两个部门与之平级,分别是帝国法院和元老院三级议会。

帝国法院掌管司法事务和监察事务,有权对包括宰相在内的所有政府官员进行监察,元老院三级议会也具有部分监察权,建议权和提案权,两个部门不对内阁负责,只向皇帝效忠。

从后世的角度来说,以撒的这套行政体系实在谈不上多么完善,很多权力都没有分配到位,部分职责纠缠不清,不是以撒不想,实在是客观条件不允许。

或许,世界上压根就没有真正完善的行政机构,统治者必须根据当前状况来加以修正。

尤其是目前所处的大航海时代,今天的法规到了明天可能就毫无意义,今年运转良好的行政部门到了明年可能就漏洞百出,只能选择相信后人的智慧。

当然,皇帝的权力依旧是至高无上的,拥有绝对的行政决定权和外交决定权,绝对的立法权,绝对的军权,大量的私兵和私产,可以暂时越过所有官员而直接发布命令。

不过,在几位官员的据理力争下,以撒为了给商人们做出表率,同意将皇室名下的公司,殖民地,庄园,工厂和商会象征性地纳入缴税名单中。

反正目前的东罗马帝国国库没有什么公私之分,政府部门收上来的税赋远远满足不了庞大的军费开支和各地的生产建设开支,必须依赖以撒的补充。

就算没有这一道流程,以撒也会将大部分金钱注入帝国,用来发工资,搞建设。

以撒抿了一口咖啡,拿起一份奏报。

这份奏报来自西境边疆区,写信的是以撒给阿贝尔派去的副手,一位能力不错的教士。

上面详细描述了西境边疆区近来的情况,主要关于移民和战争两个方面。

在宅地法的引诱下,不少来自南法兰西,伊比利亚和意大利的流民开始南下垦荒,获取属于自己的大片土地,目前已经超过了四千人,被安置在六片开垦区。

这些流民以伊比利亚人居多,意大利人次之,法兰西人最少。

伊比利亚的两个重要王国全在内战,举家逃难的百姓不在少数,再加上距离很近,所以人数最多。

奏报上还说,米兰公国的新任公爵加莱亚佐生性残暴,望之不似人君,恐怕日后会有不少米兰人南下避难。

以撒将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和法语统一规定为通俗拉丁语,伊比利亚人,意大利人和法兰西人则统一归纳为拉丁语罗马人,是当之无愧的罗马遗民,无论他们是否愿意。

至于战争,阿贝尔已经在贝贾亚顺利站稳了脚跟,正在整军备战,预计在今年年末西征阿尔及尔。

以撒微微颔首,放下奏报,拿起另一封。

这封则来自于东罗马帝国目前最西面的领土,圣尼古拉斯总督区,这里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只能作为往来船舶的临时中转站。

随意翻了翻奏报,都是一些关于税收和人口的琐事,还有来往船只的记录,以撒并没有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

哥伦布的西印度舰队依然没有回音,这令以撒十分疑惑。

按照自己为他们制定的航行计划,舰队顺着洋流一路向西南行驶,应该不出多久就会抵达巴西海岸,并在巴西东南角建立定居点。

圣尼古拉斯群岛就是佛得角群岛,距离巴西东部突出的海角非常近,航行难度很低,甚至比非洲海岸的探索更加容易。

原时空中,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尔就是在去往印度的旅途中恰巧发现了南美洲大陆,成为第一个登上巴西的欧洲人。

大西洋环流是个好东西,如果可以发现巴西,以撒的东印度舰队完全可以绕过几内亚无风区,不用再像之前一样在西非沿岸耽搁那么久的时间。

而圣尼古拉斯群岛正好位于几处洋流的交界处,贸易条件非常优良,可以在三角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重要的奴隶中转港。

以撒摇摇头,还是决定相信哥伦布这个勇敢而幸运的小子。

放下圣尼古拉斯总督区的奏报,以撒拿出一封信件,署名是东印度总督埃斯特旺·达·伽马。

西印度的消息迟迟没有传来,但东印度舰队已经圆满完成了任务,在历经两年的航行和征伐后,于不久前载着满船香料抵达迦太基港。

第二支东印度舰队在规模上更加庞大,收获也更为丰富。

在信的首页,埃斯特旺将运回来的货物列成一个清单,全是胡椒,八角,**,没药之类的珍贵商品,长长一条,琳琅满目。

以撒粗略看了看,翻到下一页。

比起香料,他更在乎的是贸易框架的搭建。

根据埃斯特旺的记载,东印度舰队在风暴角附近照旧损失了一些船只,但还是成功地将大部分舰船带往印度洋,并凭借南极环流绕开了恐怖的科伦特斯角,抵达马达加斯加岛南部。

埃斯特旺在里插上了双头鹰旗,宣布整座岛屿归属东罗马帝国,留下四十名携带火枪的水手建立据点后,带上舰队进入莫桑比克海峡。

舰队很快抵达索法拉港,得知北边的基尔瓦王朝再一次爆发了内乱,对周边附属城邦的掌控几乎崩溃,索性下定决心,当场翻脸,派出使节,要求索法拉城邦向东罗马帝国臣服。

遭到拒绝后,埃斯特旺聚集二十余艘舰船,炮击索法拉港,效果不佳,遂转为拦截,将索法拉港的对外航线全部切断,当着索法拉城邦的面击毁了十几艘来往的阿拉伯小商船。

索法拉不出所料地向北边的宗主国基尔瓦遣使求援,但没有收到任何回音。

封锁两月后,索法拉城爆发内乱,急于开展海洋贸易的商人杀死了亲基尔瓦的贵族,向埃斯特旺派出使节,宣布脱离基尔瓦的统治,向东罗马帝国效忠。

埃斯特旺代表以撒和他们签署了保护协议,并收走了他们过半的军用舰船,索取了一笔可以接受的保护费。

打探消息后,埃斯特旺决定对混乱中的基尔瓦王朝暂时采取放任态度,静等内乱发酵。

不过,在继续向北航行的途中,埃斯特旺遇见了一位基尔瓦王子,他被几个兄弟赶出大陆,带上几艘舰船占据了桑给巴尔岛。

埃斯特旺认为这是个介入基尔瓦内政的好时机,要求基尔瓦王子改信正教,向东罗马帝国效忠,并与他签署保护协议。

作为回报,东罗马帝国第三次的东印度舰队将帮助他夺取基尔瓦王位。

困守孤岛的基尔瓦王子欣然接受,同意接受东罗马帝国的一切条件,并许诺在夺取王位后将桑给巴尔岛送给东罗马帝国。

埃斯特旺在信上写到,桑给巴尔虽然没有什么特产,但可以作为东罗马帝国在印度洋西部的重要中转港,也可以通过这座岛屿辐射基尔瓦所在的东非大陆,算是有些价值。

看到这里,以撒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桑给巴尔岛可是一片宝地,土地资质非常不错,可以种植珍贵的丁香。

如果东罗马帝国能够占下这片宝地,并试着将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丁香移栽过来,就可以建立一座座丁香种植园和丁香油加工厂,又多了一个资金来源。

以撒将咖啡饮尽,接着看下去。

这位基尔瓦王子还算不错,生怕东罗马帝国弃他而去,还特地将长子送到埃斯特旺的船上作为质子,以示绝无反悔之意。

从桑给巴尔岛启航后,埃斯特旺绕过基尔瓦,直接沿着东非沿岸抵达了北边的马林迪港。

马林迪苏丹看见如此庞大的舰队,顿时大吃一惊,对自己的选择也愈发庆幸。

短暂休整后,马林迪苏丹向埃斯特旺简单讲解了一下南边宿敌蒙巴萨城邦近来的情况,并提出共同作战,彻底征服蒙巴萨。

原来,在这两年里,蒙巴萨苏丹为了避免东罗马帝国后续舰队的再一次打击,开始向周边的穆斯林大国求援,不仅向基尔瓦王朝派出了使节,还找上了马穆鲁克甚至是奥斯曼。

可惜的是,并没有任何一个势力愿意向蒙巴萨伸出援手,马穆鲁克没有做出任何答复,而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则以极大的热情接见了蒙巴萨的使节,耐心地听完了他的诉苦,表示将坚定地与穆斯林兄弟站在一起,抗击基督徒的入侵,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至于南边的老宗主基尔瓦,他们最开始的确向蒙巴萨派出了一小队援兵,但行至半路,原先的苏丹在内乱中战败被杀,新苏丹为了稳固国内局势,又将这支部队撤了回来。

埃斯特旺答应了马林迪苏丹的请求,故技重施,再次用绝对的海上霸权封锁了蒙巴萨,扰乱他们的军心。

接着,一千五百名来自东罗马的武装水手伙同三千名马林迪士兵包围了蒙巴萨城,彻底切断了蒙巴萨和外界的联系。

蒙巴萨坐落在东非海岸上,是一个贸易城邦,自身产出极其有限,无法自给自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补给严重不足,商人们对苏丹的质疑声越来越大。

内忧外患下,不愿投降的蒙巴萨苏丹选择孤注一掷,带着全部的士兵踏出城市,和联军在城郊展开血战,兵败身死。

蒙巴萨城邦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和马林迪城邦划分战果,蒙巴萨城归属东罗马帝国的印度总督区,北边的一些附属城镇和附属乡村归属马林迪城邦。

随后,马林迪苏丹和东罗马帝国签署和保护协议,承认自己是东罗马皇帝的臣子,作为回报,东罗马帝国会支持他向北边扩张,夺取索马里诸国的贸易利润。

自此,东罗马帝国在东非高原获取了第一块土地,和印度次大陆的往来更加便利。

埃斯特旺在蒙巴萨城留下了三百名水手,并与当地商人签署协约,依靠蒙巴萨苏丹留下来的金钱组建了一支七百人的仆从军,修筑城墙,建设港口。

此后,埃斯特旺终于踏上了前往印度的旅途,顺利抵达卡利卡特港,由于港口防备森严,没有太好的机会,只能进行正常贸易,并指派来自马林迪的商人搜寻书籍,工具和技工。

随后,埃斯特旺带着五百名武装水手在印度东南部的锡兰岛登陆,占据了一座中型海港,在这里发现了不少芒果树,于是依照当地语言将此地定名为科伦坡港。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埃斯特旺继续率领水手攻打岛上的其余势力,这些土著非常落后,不仅士气低下,连铁质武器都没有多少,根本没有抵抗能力。

接连遭遇几场败仗后,锡兰岛上的几个土著小王国先后向埃斯特旺臣服,服从东罗马帝国印度总督区的管辖。

埃斯特旺在这里留下了一百名水手和一些教士,强迫土著为科伦坡港修筑城墙。

然而,回到卡利卡特没多久,扎莫林就发现了马林迪商人的行径,大发雷霆,命令埃斯特旺交出书籍和工匠,并立即离开。

埃斯特旺当场翻脸,开炮轰城,击毁了几艘卡利卡特的舰船,带上香料,书籍和工匠离开港口,踏上归途。

以撒合上书信,一脸苦笑。

无论在什么地方,书籍和工匠都是珍贵之物,印度人再蠢,也不可能坐视以撒将他们运回欧洲。

这次航行造出了不小的声势,阿拉伯商人肯定会有所动作,也许会组成一个联盟来反抗东罗马帝国对印度洋贸易的干涉。

不过,相比于原时空,他们没有奥斯曼帝国,马穆鲁克苏丹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的支持,光凭他们自己,绝对不是以撒的对手。

阿拉伯人的海军已经落后了几个时代,这种技术上的代差已经不是数量可以弥补。

原时空中,阿拉伯人在奥斯曼,马穆鲁克和威尼斯的帮助下,聚集了上千艘小舢板围剿葡萄牙王国的十几艘舰船,却被打得大败而归。

想到这里,以撒的心情愉快了不少,处理政务带来的疲倦一扫而空。以撒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看看时间,已经快到傍晚,以撒推开门,却和赶来的乌尔里希撞了个满怀。

“又有什么事吗?乌尔里希?”

以撒没好气地问。

“是的,陛下,很抱歉打扰您。”

乌尔里希微笑着鞠了一躬。

“招商引资遇上了什么困难?”

以撒叹一口气,吩咐宦官倒上两杯咖啡,坐回书桌前。

“陛下,招商引资非常顺利,正如我之前跟您说的,东罗马帝国是一片投资者的热土,大量有价值的东西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很多商人就等着您放开管制呢。”

乌尔里希的嘴角微微翘起。

“您的租地农场开始收获了,第一轮租金收到了吗?”

“收到了,的确比原来多了不少。”

以撒点点头。

“但还是不够啊。”

“不够?”

乌尔里希十分疑惑。

“我今天还在报纸上看到,您的第二批东印度商船满载而归,这么庞大的财富归您所有,您还觉得不够?”

以撒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白羊王朝的事情你都听说了吧?”

“是的,陛下,报纸上写了。”

乌尔里希一愣。

“难道您希望趁这个机会攻打奥斯曼人?”

“我的确有这个意愿。”

以撒沉吟道。

“奥斯曼还占据着大半个安纳托利亚,人口众多,军力不弱,没有那么容易倒下。”

“如果我们要进军安纳托利亚,他们在爱琴海沿岸修筑的一系列堡垒会是非常大的阻碍,我们肯定会付出非常大的代价。”

“况且,安纳托利亚不是北非和保加利亚可比,就算奥斯曼倒台,高原上数量众多的突厥部族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再者,中亚很乱,不少土库曼部族向西迁移,这又大大提高了奥斯曼的实力,让他们可以暂时拉出非常多的部队。”

以撒叹了口气。

“他们内部当然会有冲突,但在吉哈德圣战的旗号下,他们很可能会联起手来,共同对抗身为异教徒的我们。”

“况且,就算我可以打赢奥斯曼,也必须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大量金钱来稳固在安纳托利亚的统治,光是维稳就需要海量的金钱。”

“你说,一批香料怎么够呢?”

乌尔里希听完,默默点头。

“那您准备怎么办呢?”

“我的意思是,养精蓄锐,尽可能多地储备兵员,金钱和物资,再对奥斯曼发起致命一击。”

以撒眼光闪烁。

“我估计,大概需要十五万大军才能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优势,大概需要十五到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将安纳托利亚彻底平定下来,预计花费一百万个索利都斯。”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场战争必定旷日持久。”

“陛下,我不通军务,但您的说法似乎没问题。”

乌尔里希笑了笑。

“要是您拿着对待柏柏尔人的方法对待突厥人,肯定会吃大亏。”

“奥斯曼人的文明程度,人口数量,技术水平和军事战术都不是柏柏尔土著可比的,这还不算源源不断的土库曼部族。”

乌尔里希想了想,看向以撒。

“陛下,如果您需要,我可以以商务的名义替您出访白羊王朝,争取缔结同盟,共同应对奥斯曼人。”

“已经派人去了,但正如我所料,没什么成果。”

以撒耸耸肩。

“现在的乌宗哈桑刚刚取得大胜,正急着收取他的胜利果实,怎么可能赌上家底和奥斯曼人死磕。”

“他现在的重心肯定放在波斯地区,等波斯的战争结束,他才会转向安纳托利亚。”

“我的使节告诉我,乌宗哈桑接见了穆罕默德二世的使节,相谈甚欢,完全没有开战的意思。”

“不过,我还派遣了一些探子去安纳托利亚东部搜集情报了,那边情况复杂,我们或许能找到其他愿意和奥斯曼为敌的人。”

“还有特拉比松,格鲁吉亚,我也派去了使节。”

乌尔里希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那就继续等吧,奥斯曼困守一隅,发展速度有限,您则一路高歌,财富逐渐累积,军力逐渐强盛,我们总有一天可以找到机会的。”

以撒轻轻点头,看向乌尔里希。

“对了,你来找我,不会就是为了打探这些没什么保密价值的东西吧?”

乌尔里希有些尴尬,连忙摇头。

“陛下,我这次来,的确有重要的事情。”

他挥了挥手,几名仆役将一些杂七杂八的计量工具搬进书房。

“陛下,您看,这就是您的帝国目前在用的计量工具,尺,秤,桶……种类非常多,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我在考察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做了一些调查。”

乌尔里希举起一柄秤。

“简单来说,您的国土太广阔了,文化太复杂了,这些在工商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计量工具并没有统一起来。”

“东帝国,意大利,柏柏尔,马穆鲁克,保加利亚,塞尔维亚……”

“这些地方本来都有自己的计量工具,现在都混着用,大大影响了商业效率,也使工程建造出现了不少问题。”

乌尔里希摊了摊手。

“再者,东帝国几座大城市的马车工坊制作的马车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轮距的不同导致我们在修筑道路时非常为难。”

“各种各样的马车还很容易造成城市拥堵,耗费大量时间,商业效率就这样被拉低了。”

乌尔里希放下秤,苦笑着看向以撒。

“陛下,您别怪我,做生意就得斤斤计较。”

“不,我认为你说的很对。”

以撒缓缓点头。

“这不仅是工商业的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既然是一个统一的帝国,这些东西必须得统一起来。”

“语言和文字的统一需要时间,但这些东西比较容易。”

以撒微笑着抬起头,看向乌尔里希。

“这次还得谢谢你,我最近一直忙碌,很久没去走访调查了。”

“这样吧,你先回去,我会和皇家科学院的学者们商议一下,争取把这些东西确定下来。”

“那我就恭候佳音了。”

乌尔里希微微欠身,推门离开。

……

1468年3月15日,以撒在君士坦丁堡的大皇宫内颁布法令,将几种常见的计量单位确定了下来,并要求全帝国统一使用。

根据法令,帝国的长度单位为罗马尺,罗马步和罗马里,依照古罗马旧制,将以撒自己脚掌的长度定义为一罗马尺,五罗马尺为一罗马步,一千罗马步则为一罗马里。

有了长度单位后,以撒又规定了重量单位,依照阿基米德的理论,将一个长宽高均为一罗马尺的正方体容器装满水,水的重量即为一罗马磅。

接着,以撒又成立了计量单位司,划归商务大臣管辖,专门负责标准计量工具的制造和推广。

马车的轮距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由计量单位司负责管理。

就在以撒为了统一度量衡而奔波操劳时,东方再度传来一则让人震惊的消息。

3月26日,白羊王乌宗哈桑和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签署协议,结束了长久以来的敌对关系,奥斯曼帝国能够将大半兵力移至爱琴海沿岸,防御东罗马帝国可能的攻击,白羊王朝则可以乘胜追击,收取大片土地。

4月2日,乌宗哈桑率军东进,一路凯歌,一举攻破黑羊首都,大不里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