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218章 穆什科特火绳枪

第218章 穆什科特火绳枪

第218章 穆什科特火绳枪

对于东罗马帝国的底层人民来说,1464年的春季是幸福而愉悦的,去年的冬天来的很早,去的也快,冰雪在暖阳的照耀下迅速消融,坚硬的土地贪婪地汲取着融水,土地之下,沉寂一冬的草木正在冒芽。

林子里的动物多了起来,河流湖泊中的鱼群活跃了起来,田地里的麦苗饮饱了融水,晒足了阳光,麦叶逐渐翠绿,茎杆逐渐粗壮,南方的部分麦苗已经开出了嫩白的麦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春天是生产的季节,牧民们在为牲畜的发情和交配奔波劳累,农民们在为麦子的生长保驾护航,养蚕户开始挑选蚕种,矿工走进矿洞,渔夫驾上小船,市政官们忙着登记去年冬天的新生儿,商贩正在准备带往集市的货物。

帝国上下,一片繁忙。

贵族和豪商不需要从事生产,打理产业之余,总爱带着家眷踏青春游,打猎饮酒,享受美好时光。

然而,作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以撒却没有这份闲心,针对保加利亚和奥斯曼的战争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军队频繁调动,各种粮草物资也向君士坦丁堡汇集,民政上的事务也十分繁多,每一个都得以撒亲自过目。

刚刚送走了几位前来述职的殖民地总督,以撒乘上马车,马不停蹄地向外城区赶去。

自己想办的事太多,想做的改变太多,很多事情都是官员们理解不了也执行不了的,没办法,只能亲力亲为。

二十年过去,以撒从前的下属正在日渐衰老,间谍总管阿尔伯特已经逝去,商务大臣安德烈总管进入老年,不再管事,军事大臣米哈伊尔虽然身体健硕,但也快满六十岁,打完克里特战争就准备正式退休。

外交大臣斯弗朗其斯和宰相伊苏尔特也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了,正在努力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东罗马帝国的两片领地情况迥异,完全以从前的旧体制进行管辖不太现实,阿非利加的不少部落舍赫、庄园主和海外殖民地的总督对帝国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他们的忠诚完全指向以撒和他的后代,而非这个国家。

也正是因此,阿非利加地区和海外殖民地需要一个镇得住场子的巴列奥略皇子,用以撒二十年里闯出来的名声和威望狐假虎威,维系平衡。

君士坦丁十一世彻底不管政务后,以撒也被迫在两片领地来回奔走,接见要人,处理纠纷,弄得心力交瘁。

于是,这些年里,以撒也逐渐向两个儿子放权,希望他们能够挑起一些担子,将以撒从繁杂但必要的琐事中解放出来,进行宏观上的战略部属。

长子查士丁尼去往克里米亚历练后,北非领地交给了次子阿莱克修斯和皇后莱昂诺尔,宰相伊苏尔特负责从旁协助。

莱昂诺尔倒是十分愿意帮忙分担,也的确在宫廷政治上是一把好手,但对复杂的政务却仍然无从下手。

阿莱克修斯更是对政务兴趣缺缺,整天混迹在训练场和马场上,军政事务要么交给宰相,要么一股脑送到以撒的案头。

查士丁尼倒是有些治国理政的天赋,在和稀泥上颇有一些心得,但行事全凭感情,总是帮亲不帮理。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他会依据自身利益来判断远近亲疏,也会笼络人心,知道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但有些人才就是不愿讨好上司,有些忠言就是令人生气,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不能全凭自己的喜好来办事。

以撒将他放在最为野蛮而残酷的东欧大草原,也是为了能够让他学习成长,弥补不足。

皇弟曼努埃尔在皇家学校中学到了不少本事,能力如何暂且还看不出来,但至少做事认真细致,踏实肯干,可以试着培养一下。

马车继续行驶,迎面吹来的春风让以撒的精神略微振作了些,轻叹一声,摇摇脑袋,将杂念抛之脑后。

“先沿金角湾走一圈!然后再去里卡斯河谷!”

以撒冲车夫交待着。

马车改变方向,驶上君士坦丁堡最为繁荣的金角湾区。

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重新兴盛,汇集了绝大部分海洋商贸的金角湾很快就恢复了繁华,密密麻麻的商铺,酒馆和手工业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曾经的威尼斯侨民区变成了最繁华的商业区,来往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与真正的豪门贵族相比,君士坦丁堡的中产阶级在出游享乐上少了许多选择,他们最喜欢干的就是带着家人坐上金角湾港口的游船,从君士坦丁堡航行到加拉塔,再从加拉塔航行到君士坦丁堡,一路上享受着拂面而来的海风,观赏着金角湾两岸的风景。

他们总是穿上最好的衣服,学着上层人的样子登上加拉塔区的基督塔,学着上层人的样子对战争遗迹指指点点,也学着上层人的样子在酒馆里咬着牙点上一杯价格昂贵的鸡尾酒。

当然,君士坦丁堡中也有许多与传统贵族格格不入的“暴发户”,他们大多出身底层,要么在战场上立下了大功,一夜成名,要么在远洋探险中走了大运,一夜暴富。

这些“暴发户”里有些人极力融入上层社会,专门挑选落魄的贵族子弟结为婚姻,图一個好听的姓氏,一份光耀的族谱。

更多人则自成一流,抱团取暖,他们在身份和财富上已经足以和老牌贵族比肩,但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依旧改不过来,寻一处舒适的酒馆,要几杯浓郁的烈酒,和同样是暴发户的好友谈天说地,这便是最好的休闲。

当然了,他们中也分为许多派系,军队瞧不起探险家,探险家也觉得军队迂腐,做棉花生意的瞧不起做象牙生意的,做象牙生意的瞧不起做奴隶生意的,彼此间有合作,也有分歧。

国家是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出现的最复杂的团体组织,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争斗,有争斗就必然会催生派系,再团结的国家也一样存在内部斗争。

对于这些现象,以撒并没有太过在意,自己的威望足够崇高,没人敢直接触碰他的威严。

新修建的石子路上,来往的市民看见了绘有巴列奥略皇族家徽的马车和马车旁全副武装的亲卫军,无论身份高低,纷纷鞠躬敬礼,热切的眼神一直跟着飞速驶过的马车,直到道路尽头。

他们都清楚,马车中的君主带着他们击败了奥斯曼人,击败了马穆鲁克人,击败了威尼斯人,还会继续带着他们击败保加利亚人,直到强敌尽退,直到罗马复兴。

“陛下,还要继续转转吗?”

车夫放慢速度,好心问道。

“不了,该看都看到了,这座城市依旧如常,去里卡斯河谷,他们也应该等急了。”

君士坦丁堡很大,马车行驶了好一会儿,总算离开了主城区,进入里卡斯河谷。

在以撒的规划中,里卡斯河谷是君士坦丁堡的轻工业基地,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噪声和气味也非常大,放在这里正好合适。

里卡斯河谷总共划分为五大工坊区,分别从事冶金,纺织,玻璃,农产品加工和造纸。

当然,这种划分十分笼统,五大工坊区中还包括了其余的附属工坊,共同组成一个工业复合体。

比如,纺织区不仅包括各种衣服的纺织,还涵盖家具制造,木器生产,染料加工,皮革鞣制,渔网和篮子的制作等等。

由于气味刺鼻,纺织区位于最边远的角落,除了在此工作的工人和前来收购的商人外,基本没多少人愿意来。

玻璃区不大,但商品价格很高,主要负责玻璃,陶器,宝石,黏土砖和其余手工艺品的制作和雕刻,位于河谷深处,距离采沙坑和黏土矿都很近。

农产品加工区就简单很多,糖,盐,面粉,果脯,酸奶和腌制品都从这里产出,是最靠近闹市的一个区,也是最大的一个区。

由于里卡斯河谷的承载量实在有限,原本也在农产品加工区的酿酒工坊被以撒迁往加拉塔,空出来的土地立马被几个面粉商抢占一空。

造纸区面积最小,主要负责纸张的生产和书籍的印刷,位于靠近林地的河流边。

由于用水量最大,冶金区牢牢霸占了河流中段,除了铁,铜,铅等金属的冶炼和金属器具的生产外,这里还坐落着东罗马帝国目前最大的兵工厂,君士坦丁堡兵工厂。

马车绕过农产品加工区,遥遥望见造纸区,径直来到位于中央的冶金区,停靠在君士坦丁堡兵工厂前。

里卡斯工业区的道路都是以最高标准修建的,河流上还搭起了好几座木桥和浮桥,君士坦丁堡市政官没有让以撒失望,将他的要求全部落实了下去,为工业区的繁荣兴旺保驾护航。

以撒其实并没有对工业的发展做太多干涉,只是依照自己的理念将这些原本就存在于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工坊集中在一起,用商业同业工会将他们串联起来。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各个工坊会在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竞争中想尽办法提升工艺,可以很好地促进新技术的产生和利用。

再有就是,这样也有利于政府部分的税收,将偷税漏税现象降到最低。

除此之外,将工业集中起来后,工坊主们要做的只有埋头生产,上游的原材料和下游的销售渠道都交给商业同业工会搞定,不用自己操心。

里卡斯工业区有两条主干道,一条连接着原材料产区,另一条连接着商业区,商业同业工会承担润滑功能,上下游明晰,生产效率更高。

每个月的末尾,政府部分都会联合商业同业工会,找到各个工坊区的领头羊,与他们一起协商原材料的进价和商品的收购价,每周还会张贴布告,将市场变动完完全全地告诉各位工坊主,增强他们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感。

这种组织化,制度化的工商复合体原材料来源广泛,市场广阔,在面对不可控的价格变动时也具有更好的抗风险能力。

在以前,工坊主们通过个人关系找到自己的原材料来源,实在太过单薄,一座铁矿出了变故,连带着几家铁匠铺都要节衣缩食,稍有不慎就会破产。

当然,这种模式只有在人口密集,商业发达的大城市才能玩得转,现在的东罗马帝国仅有君士坦丁堡,帖撒罗尼迦和迦太基三座城市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工商复合体。

在其余的中型城市中,米斯特拉斯和比林奇的试点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前者不靠海,后者的奴隶贸易太过兴盛,反而阻碍了工业的发展。

至于更加边远的小城市,商业价值有限,成建制的工业发展更是不太可能,他们一直秉持着的旧体制只会在新时代的浪潮下逐步瓦解,最终沦为大城市的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

这是时代的浪潮,无非早晚,工商业发达的北意大利已经走过了一遍,以撒也没办法改变。

“陛下,到了。”

车夫的话语将以撒从沉思中叫醒,望向窗外,君士坦丁兵工厂的负责人马丁内斯带着诸位随从已经等候在此。

以撒点点头,跳下马车,向老朋友马丁内斯走去。

“马丁内斯,上次见你还是病恹恹的,很高兴看见你重新振作了起来。”

以撒微笑着伸出手,任马丁内斯亲吻自己的戒指。

“陛下,色雷斯的小麦养人啊,自从我从北非搬到了这里,病也好了,人也年轻了不少。”

马丁内斯笑呵呵地说。

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意大利人是以撒的老朋友,在十几年前的科林斯长城之战中将自家生产的火枪卖给以撒,也因此与东罗马帝国结缘。

随后的意大利战争中,马丁内斯的火器工坊被兵痞洗劫一空,以撒找到了他,让他在北非领地上重建了一座规模不大的兵工厂,专门负责供给军队。

再后来,需求日渐扩大,北非领地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兵工厂的进一步发展,马丁内斯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接到了以撒的邀请,将兵工厂搬到了君士坦丁堡,搭起了君士坦丁堡兵工厂的框架,一直发展到今天。

马丁内斯已经年近七十,但身体竟然还算不错,之前去帝国医学院找到了一位医术精湛的波斯医生,连多年的头疼病也治好了。

“陛下,跟我来,都准备好了。”

以撒点点头,跟在马丁内斯身侧。

“最近的情况如何?近卫军的几个军团都在扩军,托马斯大公也买了一大批火器,你们应该不愁订单吧?”

“是这样的,陛下。”

马丁内斯依旧面带微笑,心情显然颇为愉悦。“我们的兵工厂造出来的装备虽然在质量上略逊于意大利的部分精致小作坊,但数量起来了,订单依旧接到手软。”

“我们的产量在整个地中海世界遥遥领先,除了国内军需外,我们还会向其他友好国家出售一些质量较差的装备。”

“匈牙利的马加什国王就十分喜欢火枪,去年年末专门为他的黑军订了一大批武器。”

“我们上个月还抓了几个探子,据说就是匈牙利人派来偷学技术的。”

以撒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军火生意在任何时候都是暴利,以撒也没准备全面禁售。

如果自己不把火枪卖给马加什,他一样可以在意大利找到卖家,或者发愤图强自建工厂,这反倒不是一件好事。

在关键技术上注意保密就好了,想学着以撒的模式搞一个成建制的大型兵工厂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哪怕是代入后世视角的以撒,也足足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和数不清的精力。

“工人们过得还好吗?”

以撒又问。

“挺不错的,里卡斯工业区里有属于工人的居住区,有自己的商店和教堂,工钱也比原来单干时多了不少。”

“工人们都会在政府的花名册上记录在案,他们的孩子在就读教会学校上还有一定的优先权。”

马丁内斯说道。

“你们可得好好干,当年我为了给工业区腾地方,把附近三个村庄都搬走了,光是给他们造新房子都花了不少钱。”

以撒想起当年搬迁时期村民们的哭爹喊娘和搬进新家后的感恩戴德,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

“那可不,工人们都记得您的好,”

众人很快走过了兵工厂的办公区和一些工作间,工人们向以撒俯身敬礼,脸上也都是矜持而尊敬的笑。

穿过一条通道,众人来到了兵工厂的靶场,几位工程师正在试用新式火枪。

以撒来到摆满火枪的木桌上,立马被一支制造精细,造型优美,外观极其华丽的火枪吸引了目光,把玩起来。

“陛下,这是我们依照您的要求专门打造的装饰枪,重量不大,威力极小,只能拿来打鸟,唯一的优点就是好看。”

马丁内斯在一旁解释道。

“这种枪分为两种,您手上看见的这一种主要作为立功之人的赏赐。”

以撒抚摸着名贵木材和上等金属打造的枪身,枪身上雕刻着绚丽的花纹,绘制着双头鹰的纹章。

纹章下还会有一行希腊文,是以撒专门让人雕刻上去的,赠予对象不同,寄语也不同。

“第二种和赏赐用枪差别不大,只是没有您的寄语和纹章,花纹也根据买家的喜好来雕刻,所有人都可以出钱购买。”

“哦?卖出去了吗?”

以撒摩挲着枪身,依依不舍地将它放下。

“已经卖出去几十把了,您的儿子查士丁尼殿下是第一个订做的,特别嘱咐我们在枪身上雕刻上火红色的石榴花和雪白色的康乃馨,为了找到适合的染料,我们可费了很大功夫。”

马丁内斯笑道。

“石榴花?康乃馨?那不是西班牙人喜欢的东西吗?”

以撒摇摇头,叹口气,懒得管这个浑小子。

“枪造得不错,武器本来就具备一定的工艺性质,既然有人为了华而不实的刺剑花大价钱,想必这种东西也能卖得很好。”

“你们再观察一下,要是订单多,不妨专门成立一个小部门制造这种贵族枪,利润一定不错。”

“我明白,还请您跟我们到旁边去,那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马丁内斯带着以撒来到靶场正中央,木桌上,一柄粗犷而豪放的火绳枪赫然摆在那里。

“这就是我们最近根据您的需求制造出的新式装备。”

以撒点点头,掂了掂枪身,还挺沉。

以撒凭感觉量了量,枪身大约长1.8米,口径超过二十毫米,重约十千克。

这种火枪和其余火绳枪一样都是采用曲杆带动火绳点燃击发,但已经出现了木制枪托和机械瞄准器的设计,称得上是一种不小的进步。

装上火药和铅弹,以撒将火枪架上支架,随意瞄了瞄,带动火绳,点燃了火药。

一声巨响,一阵烟雾,弹丸击中了当做靶子的稻草人,将稻草人的一条胳膊连根击碎。

“陛下好枪法!”

兵工厂的官员们连忙奉承,鼓起掌来。

以撒随意笑笑,知道他们是为了避免尴尬而故意将稻草人做得无比巨大,也没多说什么。

“威力不错,准度尚可,比之前的几把样枪好不少,达标了。”

以撒评价道。

早在两年前,以撒就将这种重型火枪的设计理念告诉了马丁内斯,要求他根据自己的描述制造出一把差不多的样枪。

两年的打磨后,他们终于获得了成功。

“怎么这一次的样枪和之前的差别很大?突然开窍了?”

以撒放下枪,笑吟吟地看着马丁内斯。

见以撒兴趣浓厚,马丁内斯略微有些尴尬。

“这把枪其实不完全是我们设计的,上次失败后,我派人去欧洲各国偷了不少图纸,从一份西班牙图纸上得来了灵感。”

“那份图纸和您的要求其实已经非常接近,再配合上我们之前造枪的经验,很快就得出了最终结果。”

“他们管这种东西叫“重型火枪”,也就是穆什科特火枪。”

以撒点点头,自动忽略了马丁内斯的不道德行为。

穆什科特火枪,火绳枪巅峰之作,原时空最早出现于15世纪末的收复失地战争中,结构非常完善,已经初具近代火枪的雏形。

根据历史记载,这种枪发射铅弹,威力巨大,有效射程大约一百五十米,可以击碎当时世界上绝大部分重骑兵的铠甲。

再者,相比箭矢和弩矢,火枪弹丸非常肮脏,上面残留着许多火药残渣,一旦射入人体,能不能痊愈全看上天。

西班牙名将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率先在军队中大规模列装穆什科特火枪,以穆什科特火枪兵为基础创造出著名的西班牙大方阵,在军队人数占据劣势的情况下击败了法兰西人的敕令骑士,火枪兵作为一个独立兵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后来,西班牙探险家皮萨罗拿着穆什科特火枪,以不到两百人的兵力攻破印加王庭,创下了一个时代的神话。

再后来,这种火枪通过葡萄牙人偶然流入明朝,一位名叫戚继光的统帅拿着缴获的西洋武器,方知两个文明之间的武器差距已经越拉越大,立志发愤图强,最终组建起东方文明第一支成建制的火枪队,在东南剿匪中发挥出不小的作用。

当然,西洋火枪也通过明朝海盗流入日本,他们对这种东西更加痴迷,纷纷加以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国末期的军事格局。

穆什科特火枪重量较大,且分布不均匀,所以需要一个支架来加以支撑。

“以后不要用三脚架,换成板门大斧,也能让火枪兵多一些近战能力。”

以撒思考片刻,看向马丁内斯。

“这个没问题,一般的军用大斧只需略微改装就行。”

以撒望着在阳光照射下闪着光芒的火枪,眼里尽是喜悦之色。

挥挥手,一名亲卫将穆什科特火枪抱起来。

见以撒准备离开,马丁内斯有些着急连忙拦下。

“陛下,您这就要走?”

“我们的经费……”

以撒回过头,看着马丁内斯。

“这次干得不错,以后的订单会越来越多,准备扩建工厂吧!”

“那您——”

“我?我也要扩建我的军队了。”

以撒大笑一声,骑上侍从牵来的马,不顾众人惊异的眼光,向兵工厂门口奔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