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213章 君士坦丁堡银行

第213章 君士坦丁堡银行

第213章 君士坦丁堡银行

黑海之滨,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骑着一匹骏马,带着次子曼努埃尔和一行骑兵,慢慢行走在紧邻海墙的大道上。

道路横亘东西,从狄奥多西城墙一直延伸到君士坦丁广场,南边的海墙外是波涛汹涌的马尔马拉海,北边则是新修建的富人区,豪宅,别墅和小型庄园鳞次栉比。

这条道路采用最高标准建造,由拼接起来的大理石铺成,道路正中间行马车,道路两旁分别是马道和人行道,最外围还有一条长长的排水沟渠,沟渠最低处联通大海。

已近傍晚,海岸大道上的市民多了起来,大家喜欢趁着夕阳西下,拖家带口来到这里,观赏着余晖的壮丽,感受着海风的清凉。

道路非常宽敞,足以容纳五辆马车并排行驶,即将宵禁,车流量也大了起来,不少专为富户送货的小商户赶着骡子,拖着装满货物的双轮马车在道路上哼哧哼哧地慢跑着。

海岸大道还连接着南边的两个港口,虽然这两个港口在规模上远不如金角湾沿岸的港口,但依旧有不少海商来此卸货,市民们踏着夕阳的辉光向港口走去,在港口外的商业区中赶今天的最后一道集。

马道上时不时出现一队全副武装的城卫军,士兵们举着火把,虎视眈眈地扫视人群,维持秩序。

道路上来往的市民们见到的骑着骏马的君士坦丁十一世,微笑着向他鞠躬行礼,但显然已经没有多少惊讶。

随着年龄的增长,君士坦丁十一世的身体渐渐衰弱,政务和军务已经基本交给几位大臣,自己则闲了下来,专心调养身体。

卸下国家的重担后,君士坦丁十一世养成了巡视城市的习惯,每逢傍晚就带着亲卫环城一圈,看看城市的发展,听听市民的意见。

后来,市民们也渐渐习以为常,将其视作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准时来到环城道路上,等待着老皇帝的出现,跟在他的身后一路走着,直到夕阳落山,直到星河璀璨。

市民们也很识时务,知道君士坦丁十一世已经不再管理军国大事,不会刻意在这些事情上故意刁难他,只会在君士坦丁堡的城建,民生或是宗教问题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些市民也喜欢拿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麻烦皇帝,比如劳务纠纷,夫妻感情,继承问题,冤假错案等等。

君士坦丁十一世总是来者不拒,笑呵呵地帮助市民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时候也会召开法庭,承担村社长老的职责,解决矛盾,审查冤情,也对此乐在其中。

正是由于君士坦丁十一世的较真,君士坦丁堡城中的各级法官从不敢偷奸耍滑,生怕有朝一日被市民们上报给威望崇高的老皇帝。

每逢重要节日,君士坦丁十一世也会在城中竞技场和大剧院中举办一些活动,丰富市民们的文化生活。

当然,老君士坦丁堡人对宗教辩经的兴趣还是一如既往的浓厚,这种情况在大量“新罗马人”来到城市后有所好转,但偶尔仍旧会有一些顽固的市民在道路上拦下君士坦丁十一世,声泪俱下地控诉着罗马教廷的罪行,要求君士坦丁十一世驱除所有的天主教侨民,撕毁之前达成的协约。

非但如此,他们还对现任的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伊西多尔颇有微词,认为他与罗马教廷交好的行为是妥妥的叛教叛国。

每当这时,君士坦丁十一世总会一言不发,让亲卫们把这些人带走,然后继续自己的行程。

与长子以撒一样,君士坦丁十一世也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年轻时为了寻求增援促成了东西方教会名义上的统一,不喜欢在这种问题上多做纠缠。

君士坦丁十一世年轻时处理这种问题的手段比以撒更加暴烈,担任摩里亚大公时经常采用暴力手段镇压宗教叛军,连流程都不爱走,一言不合就直接关进大牢,因此被不少人所诟病。

在民族问题上,君士坦丁十一世也并不顽固,年轻时就往摩里亚地区迁来了一大批阿尔巴尼亚人,在底层人民爆发冲突时也对他们多有偏爱,让许多人十分不解。

也许,他就是单纯地喜欢和他一样勇敢顽强的阿尔巴尼亚人吧。

如今,这个勇猛阳刚,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的老皇帝已经进入了人生的暮年,身体状况时好时坏,有时一躺几個月,让君士坦丁堡市民们十分担忧,有时又精神矍铄,让人们转忧为喜。

前些日子,布尔加斯陷落,色雷斯面临保加利亚人的威胁,君士坦丁十一世重新披挂上阵,再一次站上了城墙。

当惶恐不安的市民们见到城墙上高大的身影后,立马爆发出一阵接一阵的欢呼,仿佛只要他站在那里,君士坦丁堡就依旧是那个永不陷落之城。

将近十岁的曼努埃尔皇子骑着小马,紧紧跟在父亲身后,感受着人民的欢呼和爱戴,心情也是十分愉悦。

为了使君士坦丁十一世在人生的晚年不那么寂寞,以撒拒绝了不少大臣提出的建议,没有将自己的幼弟监禁起来,让他在学习之余回到君士坦丁堡,陪伴着自己的父母,给年老的皇帝带来不少宽慰。

“父皇,最近一段日子,那些顽固分子怎么少了许多,好久没看见他们闹事了。”

曼努埃尔嘿嘿笑着。

“因为你哥哥回来了,他们害怕。”

君士坦丁十一世温和地笑笑。

“这不对啊,哥哥在言论上的管控并没有多严格,对文学家偶尔的小意见也一笑了之,甚至允许他们将自己的批评文学出版。”

“大臣们跟他讲话也比较随意,没有官员会因为言论获罪。”

“他常说,言论上的管控越严苛,人民的创造力就会越浅薄,文学和科技的进步就会十分缓慢。”

曼努埃尔托着小脑袋,模仿着长兄的语气。

“他说,政府只要负责宏观调控就行了,只要官员不乱来,百姓们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自己就能活得很好。”

“是啊,以撒是个很特殊的人,他想要的是一个文化繁荣,科教昌盛的国家,想培养的是一群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在社会各方面尽情发挥才智的人才,而非一群只会跟着上头的旨意阿谀奉承,亦步亦趋的庸碌之人。”

君士坦丁十一世轻抚花白的胡须。

“他有崇高的威望,有钱,有兵,有一大批死忠者,没有任何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自然可以这样干。”

“但你别看他平时管的松,如果君士坦丁堡的这些顽固分子敢在他面前公然抨击重要政策,就算他明面上不说,暗地里也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况且,现在的君士坦丁堡和周边城镇有着将近二十万人,一大半都是最近十年迁来的新罗马人,他们本来就是新政策的受益者,少数顽固分子的呼声根本影响不了大局。”

君士坦丁十一世摸了摸幼子的脑袋。

“管制是把双刃剑,管得太严就会使社会死气沉沉,不利于人才的成长,管得太松就会出现动荡。”

“当然,站在家族的角度来说,更加严苛的管控有助于我们地位的巩固,大部分君主其实没有以撒这样的勇气和魄力。”

“这不仅仅是言论上的事,还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君主和大臣的权力分配和地位问题。”

君士坦丁十一世叹了口气。

“你以后也会去塞尔维亚担任君主,到了那时,你会怎么做?”

“我嘛……”

曼努埃尔想了想。

“塞尔维亚情况特殊,当地的大小贵族掌控了绝大部分的民众,对中央的向心力很低,内有不听话的贵族,外有强大的匈牙利人,我没有哥哥那样的威望,肯定不能像他这样。”

“首先得活下来,才有余力来考虑其他。”

“正是这样,看来你这些年的学业没有荒废。”

君士坦丁十一世满意地点点头。

“父皇,我以后真的可以入主塞尔维亚吗?”

曼努埃尔有些担忧。

“放心吧,你本来就有布兰科维奇家族的血统,当地贵族都是些墙头草,只要你愿意和他们分摊权力,不损害他们的已有利益,就不会有多大的阻力。”

“你的母亲来自布兰科维奇家族,伱的祖母来自德拉加什家族,都是塞尔维亚的大家族,可以引以为援。”

“当然,若是你想干出一番事业,免不了和贵族们作斗争。”

“你哥哥跟我承诺过,一定会帮助你登上塞尔维亚的宝座,到了那时,你们互为臂助,一定可以让我们的家族更加昌盛。”

“塞尔维亚脱离帝国数百年,封建化程度太高,不太可能像本土这样重新建立自然村社,必要的妥协和分权都是免不了的。”

“既然必须要有一个大公,为什么不能是我的儿子?”

曼努埃尔用力点了点头。

君士坦丁看着幼子,微微一笑。

曼努埃尔继承了祖父的姓名,在性格上也跟曼努埃尔二世非常相似,踏实肯干,懂得审时度势,孝亲敬长,温厚平和,不卑不亢,坚毅顽强。

“我以父亲的名字为你命名,也是希望你能够像他一样,在最艰难的岁月依旧保持初心,在最危难的关头也能咬牙坚持下去。”

“他是我们家族自米海尔皇帝之后能力最强的人,也是我一生中最爱戴的人。”

曼努埃尔读懂了君士坦丁十一世眼中的期待,郑重地点点头。

他在迦太基学习时,也曾找过一些关于祖父曼努埃尔二世的记载,知道君士坦丁十一世所言非虚。

在西欧人的记载中,同样是求援,约翰五世被他们描述为一个“赖账的乞丐”,但曼努埃尔二世却凭借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学识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受到了热烈欢迎,被称为“伟大的基督教君主”。

奥斯曼人对曼努埃尔二世又恶又敬,认为他是“狡诈的狐狸”和“卓越的外交家”,评价相当高,连君士坦丁十一世也有所不如。

“那么哥哥呢?”

曼努埃尔突然笑道。

“我看不懂他。”

君士坦丁十一世苦笑着说。

“像他这样的人,以前从来没有,以后也估计不会有,他的到来可能真的是圣父的恩赐。”

“孩子,你得明白,无论旁人说些什么,他都是你的兄长,如果你以对待兄长的态度对待他,他绝对会给你一个锦绣前程,一辈子享尽荣华。”

“相反,如果你受人挑唆,一意孤行,下场很可能就跟你的季米特里奥斯叔叔一样。”

“我明白,父皇。”

曼努埃尔轻轻地说。

……

大皇宫内,以撒正在举办一场烛光晚宴,环境优雅,餐品丰盛,宾主尽欢。

聚餐结束后,以撒带着诸位客人来到休息室,侍女们奉上甜点和饮料,乐师们奏响舒缓的音乐。

“陛下什么时候回到君士坦丁堡的?我们也才刚到。”

“也就是前几天吧,专程赶来,一是为了备战,二是为了制定巴尔干半岛日后的发展方案。”

以撒举起果酒,浅尝一口。

卡拉曼变故后,以撒说服了宰相和皇后,亲自来到君士坦丁堡,主持日后的战争。

阿尔巴尼亚战场的部分军队已经回到了阿非利加,有这些忠心耿耿的士兵戍守领地,以撒也可以放心地将王宫留给次子阿莱克修斯和皇后莱昂诺尔,自己则是北上君士坦丁堡,准备大展拳脚。

“你们呢?又有什么大生意?”

“呵呵,我们不如陛下繁忙,来君士坦丁堡就为避暑。”

一位富商笑呵呵地说。

“夏天跑来君士坦丁堡,冬天跑去迦太基,你们倒是挺会享受。”

以撒失笑地摇摇头,倒也没说什么。

富商们手里的财富总是要花出去的,他们在君士坦丁堡和迦太基购置房产,购买商品,也能牵动两地经济,带动不少产业。“彼得,你前些日子做得不错,我已经给夏洛特写了信,你的奖励可以兑现了。”

名为彼得的奴隶商人顿时喜上眉梢,连连道谢。

“实在看不出来,你在搞外交上倒还有些天赋,难怪能够把生意越做越大。”

“全是陛下临走前教导的好!我就是个跑腿的!”

彼得赶忙摆摆手,嘴角的笑容却是越发灿烂。

“采蒂涅主教区和亚历山大主教现在怎么样了?”

“情况已经稳定下来了,亚历山大主教当众承认自己为罗马人,宣布整个采蒂涅主教区都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听闻此言,以撒满意地点点头。

这个灰衣主教倒是识相,没有枉费以撒在他身上的投资。

“不过,亚历山大不太愿意承认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的统辖权,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教区直接向您效忠。”

“您也清楚,亚历山大受鲍格米勒派异端影响很深,非常讨厌传统教会,力主改革。”

“强扭的瓜不甜,这个就由他去吧。”

以撒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随着文艺复兴的进行和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宗教改革的呼声只会越来越高,这是历史大势,以撒无力阻挡,也不准备阻挡。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东正教比天主教更加保守,迂腐而顽固,礼制规章更加严格,神秘主义色彩浓厚,缺乏神学上的创新精神。

但是,东正教对于世俗君主的攀附性更强,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的权力远远不及罗马教宗,这就给世俗君主提供了插手的机会。

况且,正教徒也比公教徒更加虔诚和迷信,说难听点就是愚钝不灵,历史上轰轰烈烈的新教改革在这里恐怕翻不起什么浪花。

但是,该改的还是要改,东正教的部分特色完全不符合未来的发展需要,不能听之任之。

其实,以撒很早就对东正教做出了一些小改动,曾经有不少教士将一心潜修作为沟通上帝的手段,以撒却将他们撵出修道院,要求他们前往蛮荒之土,在实践中传播上帝的福音。

相比于天主教和新教,东正教修士在传教上相当冷淡,更加倾向于修建华丽的教堂,使用名贵的熏香,主持繁复的仪式,以这种氛围吸引人们前来领洗,而非主动传教。

为了政治需要,以撒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才在教会中鼓动起一股传播上帝福音的热潮,连哄带骗将他们弄到西非和南非。

天主教君主就没有这样的烦恼,教士们最喜欢的就是看着一只又一只迷途羔羊在自己的引导下投向上帝的怀抱。

保留一个有不少改革意愿的亚历山大主教,也算是为之后可能进行的正教改良运动埋下一个小小的伏笔。

“采蒂涅主教区呢?那里的实际情况如何?”

以撒放下果酒,拿起咖啡。

“采蒂涅主教区面积不大,总人口大约两万,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仅有波德戈里察,商业价值非常有限,以低级农牧业产品为主。”

以撒清楚,采蒂涅主教区大致就是现代的黑山共和国,本就不大的面积上山地丘陵广布,耕地极其稀少。

波德戈里察附近倒是有不少铝土矿,但这个时间点根本利用不了。

“即使没什么价值,几个大型商会也得去那里建几个分部,尽可能把这个小地方接入帝国的贸易网络。”

“我们明白,大不了以后跑商的时候把这里当做歇脚点,顺带收些山货。”

彼得和几位富商连声称是。

见天色已晚,以撒决定步入正题,喝干咖啡,精神为之一振。

“这次召你们进宫,自然是有大事相商。”

“陛下,您就直说吧。”

以撒神秘地笑笑,掏出三枚钱币。

“这是我命工匠铸造的新式钱币,今后将逐步进入市场,代替帝国境内紊乱的货币体系。”

“最大的金币叫做索利都斯,一个索利都斯在重量和含金量上等于一个威尼斯杜卡特。”

“稍小一些的银币叫第纳尔,一个第纳尔在重量和含银量上等于一个威尼斯格罗申。”

“最小的铜币叫做德拉克马,十个德拉克马换一个第纳尔,承担辅币职能。”

商人们传阅着三枚钱币,啧啧称奇。

“我重整货币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侵占威尼斯共和国和佛罗伦萨共和国的钱币市场,让越来越多的商人使用我们的钱币。”

“我坐拥几大重要黄金来源,能够充分保障币值的稳定,在这一点上,我们具有不小的优势。”

以撒拈起一枚金币,指着金币上君士坦丁十一世的雕刻像。

“为了让更多商人使用我们的钱币,除了保值外,我们还得在外观上狠下功夫,一定要采取最为精湛的铸币工艺和雕刻工艺。”

“三枚钱币反面全部雕刻双头鹰徽章,正面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索利都斯金币正面雕刻现任皇帝的头像,第纳尔银币正面雕刻现任共治皇帝的头像,德拉克马铜币正面雕刻君士坦丁堡的市徽。”

“从今往后,铸币权一律收归中央,私自制造假币者,一经发现,杀无赦,徙全家。”

以撒斩钉截铁地说。

如果处理得当,铸币是能挣钱的,使用这套钱币的人越多,钱币流通范围越广,铸币者获得的利益就越多。

以撒要做的,就是把原本属于意大利邦国的钱币霸权抢回来,让东罗马的货币体系在地中海世界广泛流通。

“这真是一件好事,这么精美的钱币,百姓们一定会喜欢。“

“这手感,啧啧,我都不舍得花出去。”

一位富商笑道。

“有了钱币,当然还要有一个管理货币发行的机构。”

以撒笑容可掬。

“您的意思是……”

“我准备建立君士坦丁堡银行!”

以撒趁着诸位富商愣神的功夫,从桌子底下抽出一份文书,拍在几人面前。

“君士坦丁堡银行由我们巴列奥略家族牵头,向富商和大贵族筹集资金,主管新式货币的发行。”

“这所银行以佛罗伦萨银行为蓝本,参考了一些圣殿骑士团的经验,主要业务是存储和借贷。”

“这所银行对普通百姓影响不大,但对商业行为可以起到良好的的促进作用。”

“想一想,当你们偶然间发现一个商机,但手头上的资金恰好不够,你就可以走进最近的分行,向职员请求借贷,只用付出一些抵押物和一点微不足道的利息。”

以撒凑近,看着富商们的眼睛。

“我早些年在几内亚公司创办了一间借贷所,为前往西非进行冒险活动的探险家们提供贷款,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探险市场,收益一直不错。”

“如果你们现在加入这个银行,日后都是银行的股东,每隔几年就会分得应有的红利。”

“最关键的是,作为银行的股东,你们当然能够得到一些生意上的第一手消息,从而占据先机。”

“我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具体的事情还由商业大臣安德烈与你们详谈。”

“怎么样?要不要加入?”

以撒说完,众人陷入沉默,面色变幻,现在正在进行激烈的心理斗争。

他们都知道佛罗伦萨银行和圣殿骑士团都很挣钱,但谁都不能保证这种模式在传统的东罗马帝国能不能复刻前两者的成功。

“陛下,我老彼得第一个注入五千杜卡特,您都带了这个头,我们也没理由不跟进!”

“反正您也不可能让自己吃亏!”

彼得一拍桌子,豪情万丈地说。

接着,其余几位大商人迫于形势,也或多或少投入了一些资金。

以撒叮嘱他们这个消息传播给其余商人,争取多拉来一些启动资金。

这些人现在可能还怀有顾虑,等银行正式挂牌,开始盈利后,赶来投资的人估计就会络绎不绝。

但是,到了那时,以撒当然不会再给出如今的优厚条件。

夜幕已深,以撒送走商人,站在大皇宫的露台上,眺望远方波涛汹涌的海面。

由于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君士坦丁堡的人口越来越多,工商业兴旺发展。

以撒在税收上一直比较宽容,秉持着“藏富于民”的理念,老百姓有钱了,购买力就会增强,生产力自然就会提高,税收总数反而会增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但是,历史大潮浩浩汤汤,东欧大草原,中亚和波斯的混乱局势导致东西方贸易路线南移,黑海贸易也远远没有之前繁荣,君士坦丁堡的发展因此受限。

再往后,经济重心从地中海迁移到大西洋也是历史的必然,君士坦丁堡深居黑海一角,如果不做出改变,肯定会逐渐被新兴的塞维利亚,伦敦和阿姆斯特丹所超越。

更别说日后的工业化,受自然资源所限,君士坦丁堡在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什么优势,跟英德两国根本比不了。

于是,除了一直大力鼓励的纺织,玻璃,冶铁等简单工业外,以撒还准备在君士坦丁堡逐步开展一种新兴的产业,金融业。

建立君士坦丁堡银行只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先将这种来自西欧的股份分红模式在君士坦丁堡商人间逐步推广,为之后的金融改革铺路。

世界上第一间股份制公司是荷属东印度公司,世界上第一所证券交易所是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都是为利润丰厚的东印度贸易而准备。

等到自己的航海计划完全实现,罗马西印度公司和罗马东印度公司就可以正式挂牌成立,这两所公司产生的庞大利润将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君士坦丁堡,疯狂刺激证券市场,从而带动起一波前往海外经商和殖民的热潮。

金融是有钱人的游戏,早期的股份制公司和普通老百姓没多少关系,远方的利润要多少有多少,金融家们也没有收割老百姓的必要。

在金融业的滋养下,服务业,手工业和商业也能迎来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会有很大程度的上升。

到了那时,君士坦丁堡能够汇聚起全世界的商人和银行家,吸引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寻求机会,实现自己的“罗马梦”。

到了那时,君士坦丁堡就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渴望之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