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190章 圣提多大起义

1444,拜占庭再起 第190章 圣提多大起义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5:12

第190章 圣提多大起义

第190章 圣提多大起义

巴尔干半岛,色萨利盆地,拉里萨平原。

希腊地区多山,适合耕种的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山间盆地中。

坐落于黑海,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之间的色雷斯平原是东罗马帝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位于巴尔干山脉和罗多彼山脉交界处的阿德里安堡将色雷斯平原一分为二,梅里奇河和山间降水浇灌出大片良田,供养出鼎盛期人口多达五十万的“世界渴望之城”君士坦丁堡。

位于品都斯山脉以东,爱琴海以北的马其顿平原同样是重要的粮食产区,三条河流穿行期间,孕育出东罗马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帖撒罗尼迦。

半岛南部的气温较为炎热,夏季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更加强烈,光照和热量的增强使南部的几片平原更加适合经济作物而非主粮的生长,葡萄酒和橄榄油成为当地的重要出口商品。

色萨利盆地是东罗马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第三大农业产区,皮尼奥斯河冲积出两块山间平原,分别是以拉里萨城为核心的拉里萨平原和以特里卡拉城为核心的特里卡拉平原,农牧业条件俱佳。

色萨利盆地西临品都斯山脉,东滨爱琴海,北部是著名的奥林匹斯山脉,南部则通过一条狭窄走廊与阿提卡半岛相连,是一个较为独立且特殊的地理单元。

相比于北边的色雷斯平原和马其顿平原,色萨利盆地无论在面积还是自然禀赋上都略有不足,无法形成如君士坦丁堡和帖撒罗尼迦这样的沿海大城市,但这块山间谷底并非没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这里能养马。

色萨利盆地在古希腊时期就是著名的畜牧业基地和马匹繁育中心,鼎鼎大名的色萨利骑兵曾活跃于各大战场,建立了不朽功勋。

在丢失黎凡特地区和安纳托利亚高原后,色萨利盆地成为了东罗马帝国仅剩的马匹中心,如果好好整治一番,仍旧大有可为。

可惜的是,后来的东帝国诸皇整日忙着内斗,没有精力也没有**将色萨利盆地进行系统性开发,导致拉丁殖民者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这里,用西欧封建制度将这里强硬地分割成一块块家族领地,导致希腊南部持续衰落。

拉里萨城北,色萨利军马场。

绿草如茵,大河如缎,一群群健壮的马匹在草原上奔驰,近处是马场的围栏和屋舍,远方是白雪皑皑的奥林匹斯山。

奥林匹斯风景美如画,以撒的随员们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望向远方的白雪山峰,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收复巴尔干领地后,以撒参考各位专业人士的意见,为各个地区制定了详细的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色雷斯直辖区主农业,下色雷斯平原负责供养首都君士坦丁堡,位于梅里奇河和罗多彼山脉以北的上色雷斯平原作为帝国北部的第一道屏障,交给克尔贾利军区管辖。

南马其顿大区与之类似,利用马其顿平原的农业产出供养帖撒罗尼迦城,再通过帖撒罗尼迦城的工商业产出反哺农业。

摩里亚大区主要发展经济农业和配套的纺织业,目标是将米斯特拉斯城发展为巴尔干半岛上最大的丝绸业基地。

阿提卡大区的人口最为稀少,优卑亚岛由于继承了威尼斯殖民者的遗产发展尚可,雅典城的复兴事业仍旧进展缓慢。

没办法,这里的地理位置太尴尬,财富全被北边的帖撒罗尼迦和君士坦丁堡吸走了,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产,葡萄酒,茴香酒和橄榄油虽然都不错,但产量少,打不响名声。

雅典城其实是有发展成大中型都市的潜质的,奈何拉丁殖民者把这里搞得人烟稀少,这几年有所恢复,但也才堪堪一万出头。

没有充足的人口就没有富余的劳动力,以撒投入巨资建立的雅典造船厂到现在也只能建造小型渔船和商船,一直鼓励的香水产业也一直没能扩大规模。

色萨利大区面临的情况与阿提卡大区差不多,多年丧乱后人口稀少,这几年才有所好转。

客观上来说,色萨利地区的商业价值比阿提卡还有所不如,北边的帖撒罗尼迦和君士坦丁堡吸走了大部分的海商,连一个成型的中转港都没有,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恐怕只有畜牧业了。

“陛下,现在我们的色萨利军马场共拥有战马八百匹,民用驽马三千余匹,共计四个群落,分配的草场倒是非常充裕,但您也清楚,马匹的繁育需要时间。”

以撒身边,色萨利大区执政官列奥尼达斯向以撒汇报道。

列奥尼达斯出身于定居君士坦丁堡的科穆宁家族,此前一直在君士坦丁堡担任中级税官,他的升职是迦太基和君士坦丁堡两大行政中心交流协商的结果。

以撒十分清楚,列奥尼达斯此人没有什么特殊的才干,但好在勤勤恳恳,这几年也是费心费力,想干出一番政绩。

“马匹种类呢?”

以撒问道。

“主要是原产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土耳其矮种马,品相一般,但胜在吃苦耐劳。”

“还有一些安达卢西亚马和阿哈尔捷金汗血马,主要用于售卖给各位贵族。”

马匹是一种原本生活在半干旱草原和干旱沙漠中的动物,有些自然环境特别恶劣的地方反倒盛产名马,著名的阿哈尔捷金汗血宝马和阿拉伯马就是如此。

西欧各国很晚才开始进行系统性的马匹培育,在此之前,战马和贵族马主要依靠进口,在温和地带娇生惯养长大的本地马只能承担一些杂活。

“两年前,我命你每年拨款五百個杜卡特用于马匹培育,现在的情况如何了?”

以撒问道。

“时间太短了,陛下,突破有限。”

“第一批北非柏布马和安纳托利亚马的杂血后代还没有进入性成熟的年龄,它们的耐力和速度均有所提升,但着实有限。”

列奥尼达斯擦了擦眼角的汗。

“您也知道,马匹培育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

以撒点点头。

“除了拉里萨马场外,我前几年还在斯法克斯城附近建立了一所更大的马场,他们的主要马种就是柏布马和阿拉伯马。”

“柏布马是北非本地马种,虽然没有阿拉伯马聪明,但一样勇敢且耐劳,是很好的繁育马种。”

“安达卢西亚马就是柏布马和西班牙马的杂血后裔,这种马的潜力不可估量。”

座下的安达卢西亚马看到翠绿的马场,有些跃跃欲试,以撒一笑,翻身下地,将它赶到马场中去。

以撒十分清楚,柏布马在世界马匹培育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典第一贵族马安达卢西亚马和近代第一赛马英国纯血马都是它的杂血后裔。

当然,英国纯血马和安达卢西亚马后来又被荷兰人引进,与德国马和法国马经过多年的杂交后培育出性格温和而易于驯化的荷兰温血马,价值极高。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马政是十分必要的,好的马匹不仅能够使民间生产生活效率更高,还能使骑兵在战场上占据先机。

原时空里,俄罗斯沙皇国就在这方面吃了大亏,他们五花八门的原种马被经过系统性培育的法兰西战马全面碾压。

“记得要把血统登记册做好,不要像从前一样把良马和劣马混居,要做到优中选优。”

“谨记陛下教诲。”

“养马必须要有针对性,温顺但不持久的用来拉车,强壮而耐劳的用来打仗,强壮但暴躁不驯的就继续培育,直到把它们的野性消磨干净。”

见列奥尼达斯冷汗直流,以撒微微一笑。

“不要嫌我啰嗦,什么时候你们的马场可以通过卖马实现盈利了,我保准一句话不说。”

“好了,马政就说到这里,我们回屋详谈,还有不少事情需要叮嘱。”

以撒转过头,却对上小阿莱克修斯渴望的眼神,一旁的小卡洛也是凝望着草原上的马群,一脸憧憬。

“列奥尼达斯,你派几个马倌带我的儿子和女婿选一匹小马驹吧,他们跟着我走了这么久,也该放放风了。”

孩子们欢呼着跑远了,以撒也拉着列奥尼达斯来到马场的办公室。

“条件简陋,我也不想耽误你的时间,有些工作要求就直接说了。”

以撒翻开地图,开门见山。

“您说。”

列奥尼达斯掏出笔记本。

“色萨利大区的三年免税时间已经差不多到期了,我想听听你关于税收的见解。”

列奥尼达斯斟酌片刻。

“陛下,在经历了一番清洗后,色萨利地区的西欧封建残余已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百姓们以村社为核心开展农牧业生产,在税收上也容易得多。”

“我准备组织税官前往各个定居点进行实地考察,丈量土地,统计人口,对各村社的长老和神父进行培训,要求他们协助我们的派员进行征税。”

“为了将贪腐现象降到最低,我准备将各个行政区的税官打散,进行交叉收税。”

“还算有些想法,但仍需改进。”

以撒轻轻点了点头。

“征哪些税?征什么税?这些问题你想了吗?”

“还是说,仍旧像以前一样,怎么方便怎么来?”

“呃……”

列奥尼达斯一时语塞,显然没有想好。

“秋收在即,税收是个大工程,弄得好就可以让有限的人口和土地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弄不好也会使民怨沸腾,可不能马虎。”

“我可告诉你,要是有谁为了完成什么指标来增添政绩,惹得百姓在背后骂我,那我可也得让他尝尝挨骂的滋味!”

“是,是,您说,我一定加以改进。”

以撒抿一口咖啡,把之前跟阿提卡大区执政官的对话复述了一遍。“我准备将东帝国的税法进行改进,旨在减轻百姓负担,尽快增加人口。”

“第一,废除人头税,婚娶税,添丁税等一切苛捐杂税,统一征收土地税,简单来说,土地越好,土地越多,交的税就越多,减轻少地农民的负担。”

“当然,对于从事不同产业的百姓,税率也不能等同,小麦产业的税收应该定在最低,其次是渔业,畜牧业和林业,经济作物最高。”

“商业的税收不需要你们来管,征税权属于帝国中央。”

“第二,百姓手中的贵金属并不多,征税采用混合模式,一部分金银,一部分实物。”

“金银和实物的比例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中央财政署会做出统计,将每年的指标发给伱们。”

“第三,收上来的税收地方保留一部分,大头交给中央,需要用钱的时候再管中央要。”

“可是——”

列奥尼达斯欲言又止。

“不要告诉我税官不够,早在巴尔干光复的时候我就叮嘱你们要培养税收人才,要是三年的时间你什么都没干,那我看还是另请高明算了。”

“您放心,哪怕我亲自上阵,也一定完成任务!”

列奥尼达斯咬了咬牙。

“还有就是公路,我来的路上已经略做考察,这一点你干的不错。”

“拉里萨城是巴尔干一等国道的南部终点,再往南只能以后再说了。”

巴尔干国道的翻新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依然遵照旧例,对国道施行三等分级,一等国道路况最好,由中央直接出资。

巴尔干的一等国道以君士坦丁堡为起始点,有向西和向南两条。

向西的国道较短,联通阿德里安堡和克尔贾利城,主要服务于军事,使君士坦丁堡的驻军可以更快地开进位于前线的克尔贾利军区。

向南的国道较长,沿海岸线穿过帖撒罗尼迦城,在这里分为两支,一支向西北沟通北马其顿军区的斯科普里城,一支向西南沟通色萨利大区的拉里萨城。

这些道路都是很早就有的古道,古往今来的商人们已经证明了它们的价值,只不过部分地方损毁严重,经过翻新后,恢复繁荣只是迟早的事。

以撒本来准备将一等国道一直修到雅典和米斯特拉斯,但翻了翻报表,最终还是将其改为二等。

这当然不是以撒缺钱,翻新道路需要的钱财并不多,以奴隶和罪犯充当劳动力也不会干扰百姓的正常生活。

问题在于,阿提卡半岛和摩里亚半岛都是三面环海,自然良港不缺,大宗商品走水路的成本比走陆路低很多,一等国道收上来的关税还赶不上维护费。

至于军事用途,二等国道已经够用了。

“第一批的国道翻新工程到拉里萨城已经圆满完成了,但还是有不少漏洞,二等国道和三等国道都由地方出资,你最近有时间就整理出一个计划,有什么需要的直接递交申请。”

“至于你上次提出的西部国道计划,我想了想,不是很现实。”

不久前,列奥尼达斯递交了一份计划,主张以拉里萨为起点,向西横穿品都斯山脉,联通约阿尼纳军区和伊庇鲁斯亲王国。

“西边的一等国道是要修的,但不能从拉里萨出发,横穿品都斯山脉所耗费的资源太多了。”

“我打算以奥隆城为起点,向南联通约阿尼纳城和阿尔塔城,为西边的几个军区服务。”

“谨遵号令。”

列奥尼达斯有些遗憾地点点头。

“最后一件事情,巴尔干的税赋收上来后,我打算新建三支军团,即紫卫军第五军团,近卫军第十和第十一军团。”

“近卫军的两个军团都是轻骑兵军团,分别驻扎在拉里萨城和的黎波里城,当做快反应部队。”

“近卫军第十军团的军官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士兵就从色萨利地区征召,旗帜是宝冠半人马,代号是色萨利王冠。”

“以后这支军团会常年活跃在色萨利盆地和北马其顿军区的交界处,他们的征召,补员和给养工作你可得准备好。”

“我明白。”

以撒将咖啡饮尽,挥挥手,准备离开。

“陛下,一次组建三支军团,是不是又要打仗了?”

列奥尼达斯问道。

“是啊,时不我待,我倒是想多发展几年,敌人们可不会给我这个时间。”

走到门口,以撒想了想,停下来。

“不妨告诉你,克里特岛出事了,卡拉曼的战局也有新进展。”

“陆军已经闲了好几年,是时候该动动了。”

“愿陛下武运昌隆!”

……

对于东罗马帝国的两块领地来说,1461年的秋季是平静的,热火朝天的意大利战争没能影响到巴尔干和阿非利加的陆上生产,远洋贸易带来的利润很快使几个大城市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轻徭薄赋的政策也使巴尔干半岛的人口迅速增长。

黑海商路重新打通后,君士坦丁堡和帖撒罗尼迦城迎来了复兴,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不断增强,大量在海外挣满腰包的商人来到两大城市定居,就连北非的柏柏尔商人也对著名的君士坦丁堡充满向往。

在此背景下,君士坦丁堡的人口不断增加,已经正式突破十二万大关,以柏柏尔人,亚美尼亚人和科普特人为主的“新罗马人”达到三万,当地豪宅千金难求。

根据财务报表,最近一年里,君士坦丁堡政府光是靠着土地财政就挣到了四千杜卡特的巨款。

与此同时,东罗马帝国与威尼斯共和国的海上争霸越演越烈,双方舰队和从属海盗在东地中海上不断交手,洗劫商船,干扰商路,你来我往,各有损失。

海洋上的斗争刺激了造船业市场,东帝国的几大造船厂订单不断,下游的纺织业和伐木业也因此繁荣兴盛。

1461年9月3日,航海学校海军陆战学院的几十名学员在塞浦路斯道附近的海域上逮到了一支威尼斯商船队,上面装满了珍贵的印度香料。

当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击败了护航船,将商船队开回比林奇港时,整个港口的群众都沸腾了。

消息越传越广,海军陆战学院的几十名学员受到了以撒的接见,被称赞为“品德高尚,信仰虔诚,忠诚职守,敢作敢为”。

为了鼓励针对威尼斯的海洋打击,以撒自掏腰包,为他们建造了一艘全副武装的三桅帆船,希望他们再接再厉。

海洋上的斗争很快就波及到陆地,距离威尼斯本土最近的奥隆军区不出意外地再度遭到了袭击,几百名百姓被抓捕为奴。

东罗马帝国的反击也接踵而至,乔万尼议长亲自带队,袭击了威尼斯人的达尔马提亚地区,大掠而还。

好巧不巧的是,威尼斯总督马里皮埃罗的一名私生子正好在当地经商,可怜的私生子被海盗们从妓院里拉出来,直接送到君士坦丁堡的黄金门前处以绞刑。

这样的小规模冲突持续了很久,直到有一天,一则消息在地中海各地疯狂传播,将两国的全方面战争彻底引爆。

克里特岛起义了。

1461年11月1日,不甘被压迫的克里特岛人民在经历多次挫折后,终于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为掩人耳目,几名起义军的首领在一艘渔船上召开会议,确定了今后的起义方针。

次日,雷西姆农城周边爆发起义,起义军很快攻占了城外的几处堡垒,在城中百姓的配合下攻入城市。

当地城主慌忙派出军队,但超过三分之一的军队临阵倒戈,另外三分之二也迅速崩盘,死硬派全部伏法,其余人加入义军。

当晚,起义军占据了下城区,但始终难以攻入防御设施齐全的上城区,义军首领召集下城区百姓,在广场上杀死了俘虏的威尼斯高官,发表演讲,号召百姓团结起来,打碎身上的枷锁。

次日,得到消息的威尼斯军队从四面八方向雷西姆农城赶来,为避免无谓的损失,起义军被迫离开城市,进入克里特岛中部的山区。

雷西姆农起义后,受到鼓舞的义军在各个地区掀起叛旗,威尼斯军队被迫来回奔走,平息叛乱。

1461年11月5日,卡莱尔吉斯家族后裔尼科利亚·卡莱尔吉斯在克里特西南部的塞利亚小镇发动起义,时隔百年,圣提多的大旗再度高举。

然而,威尼斯人在克里特岛上经营日久,大城市的城防设施极其完善,除了最开始的雷西姆农城外,起义军并没能攻占任何一座大城市,只能活跃在群众基础更加浓厚的乡村。

1461年11月10日,威尼斯大议会宣布圣提多起义非法,从世界各地征调佣兵,前往克里特岛镇压叛乱。

同日,东罗马帝国的两位皇帝在君士坦丁堡面向全体市民发表讲话,宣布将尽一切力量拯救危难中的同胞,支持圣提多起义。

与此同时,以撒历数威尼斯共和国十大罪状,表明了绝不妥协的坚定立场。

“从今天开始,元老院和罗马人民将不承认威尼斯共和国的合法地位,威尼斯伪政府的一切土地和财产都属于罗马帝国。”

“从今天开始,元老院和罗马人民与威尼斯伪政府断绝一切外交往来,直到他们重新承认罗马帝国的宗主权。”

“从今天开始,帝国各支舰队将对威尼斯伪政府发起无限制袭击,凡是悬挂威尼斯旗帜的舰船全部列为袭击目标。”

1461年11月12日,帝国三大舰队和五千大军在比林奇军港集结,时刻准备登陆克里特岛。

圣提多战争正式爆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