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166章 流放之地

1444,拜占庭再起 第166章 流放之地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5:12

第166章 流放之地

第166章 流放之地

“尊敬的韦利·安格洛斯阁下,您好。”

保加利亚,索菲亚盆地,伊斯克尔河畔,索菲亚城。

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执剑维齐尔,鲁米利亚总督,韦利·马哈茂德帕夏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翻来覆去地看着手上的信。

信封上,金红色的双头鹰展翅飞翔。

“当您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结束了与您的母亲和兄弟的会面,正走在前往斯科普里的路上。”

“您的母亲是位虔诚而和善的夫人,在圣父的祝福下,病魔没能夺去她的生命,愿主赐给她永久的安康。”

“通过交谈得知,夫人一直希望虔心侍奉吾主,最大的愿望就是前往君士坦丁堡朝圣。”

“我将一幢靠近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宅院和附近的土地授予了她,并送给她三名侍女和五名仆役。”

“老夫人目前一切安好,望您不必挂念。”

“与此信同来的还有一封家书,皆为老夫人亲笔写下,情真意切,望您深思。”

马哈茂德掏出母亲的家书,匆匆扫完,叹一口气。

他清楚,来信的伊萨克皇帝所言句句属实,奥斯曼帝国的德夫希尔梅制度将他与母亲和兄弟分离,使他改信了逊尼派,但对家人的信仰相当尊重,没有迫使他们抛弃耶稣基督。

马哈茂德的母亲的确是个纯正的希腊正教徒,多年前因避难随父亲西行,离开了君士坦丁堡,在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地区扎下根来。

前往圣索菲亚大教堂朝圣,也的确是母亲的夙愿。

“塞尔维亚发生了动乱,我派人将您的兄弟,同样来自安格洛斯家族的米哈伊罗从科索沃接到了君士坦丁堡,以期母子团聚。”

“他也是一个虔诚的正教徒,勇武而善战,我委派他担任新组建的紫卫军第四军团的军团长,目前正在君士坦丁堡编练军队。”

“您父亲在科索沃的的陵墓被我保护起来,委派专人守护,当地的领主不敢违抗我的命令,请您不必担心。”

马哈茂德的脑海中不自觉回想起自己的父亲,那个平庸但善良的男人。

父亲也是个正教徒,东罗马帝国安格洛斯王朝末裔,阿莱克修斯大帝女儿的后人。

由于安格洛斯王朝的名声实在不太好,父亲从小便以阿莱克修斯大帝子孙自居,每逢酒醉,总会拉着兄弟二人感叹世事无常,人心难复。

现在,父亲的妻子和次子又重新回到了君士坦丁堡,在新的王朝里重新恢复家族的荣光,想必他会很开心吧。

马哈茂德将杂念扔出脑袋,重新看向精致的纸张。

“前些日子,我用敌人的宝剑铸成了一座纪念碑,安置在黄金门外,剑面上刻着历代第一公民和皇帝的尊名和家徽,您的几位祖先也在其上,受人瞻仰。”

“恺撒,屋大维,安东尼,图拉真,奥勒留,君士坦丁,查士丁尼,希拉克略,巴西尔,阿莱克修斯,米海尔……”

“千百年来,他们从未远去,一直守护着罗马和罗马人民,守护着他们的子孙。”

马哈茂德不屑地笑笑。

这个希腊皇帝,倒是会琢磨人心!

“据说,您尚未婚配,我的堂妹佐伊正值青春年华,才貌双全,会写一手好诗,与您也许很合得来……”

马哈茂德不想再看这些客套话,直接跳到最后一行。

“穆罕默德二世深沉而多疑,不可能长期将一个臣仆视作心腹,您手握重兵,执掌一地,只要他平定了安纳托利亚的动乱,势必不会允许您继续独掌保加利亚军政,安插眼目,甚至直接剥夺权力,都是极有可能之事。”

“您本是皇族后裔,在正教堂的钟声下成长,迫于形势弃明投暗,与哈利勒等人有本质上的不同,不必要为奥斯曼家族效忠至死。”

“两次逆流而上,两次力挽狂澜,您的勇武和忠诚世间罕见,已经对得起苏丹的赏识。”

“现在的奥斯曼家族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正是您脱离漩涡的好时机。”

马哈茂德帕夏沉默片刻,继续读信。

“您的政治宿敌,钱达尔勒家族的哈利勒帕夏,历代担任奥斯曼帝国大维齐,为帝国建立了不世功勋,的确忠心耿耿,但这又能在怎么样呢?”

“一场败仗,一纸文书,纵横政坛百余年的钱达尔勒家族直接灰飞烟灭,沦为苏丹的替罪羊。”

“反而观之,与您同出德夫希尔梅一系的斯坎德培大公和弗拉德大公在离开奥斯曼苏丹的掌控后,皆为一方诸侯,说一不二,各领风骚。”

“保加利亚亦为膏腴之壤,山河环绕,人民顺从,兼有黑海天险,是一片王图霸业之地。”

“话已至此,何去何从,望您斟酌一二。”

看完信,马哈茂德帕夏久久不言,又拿起母亲和弟弟的来信,看了几遍。

很显然,这位精于权谋之道的伊萨克皇帝试图说服他背弃苏丹,自立门户。

老实说,这几个月,马哈茂德帕夏身处政治漩涡之中,心绪不宁。

穆罕默德二世撤离欧洲后,黑海海峡被希腊皇帝占据,黑海上也充满了巡逻的基督徒舰船,来自布尔萨的使臣甚至必须躲藏在科穆宁家族和加夫拉斯家族的商船上,才能安全抵达保加利亚的港口。

现在,这片孤悬海外的领土上,马哈茂德帕夏就是唯一的王。

他的手上主要有两支军事力量,分别是奥斯曼帝国鲁米利亚军团的残部和本地的保加利亚仆从军,极力征召下,最多可以拉出三万五千人马,实力不俗。

与之对应,保加利亚的政治势力也主要分为两派。

一派是迁来的突厥部落,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对奥斯曼苏丹的忠诚度较高,主张服从穆罕默德二世的命令。

另一派是本地的保加利亚势力,信仰东正教,对奥斯曼苏丹的向心力低,主张脱离穆罕默德二世的掌控。

好消息是,无论是突厥部族还是保加利亚地主,都与东罗马帝国仇恨颇深,对伊萨克皇帝的扩张非常排斥。

当然,两派内部的意见也并不统一,政治主张也有很大差异。

服从,服从到什么程度?要是苏丹命令突厥部族回流安纳托利亚,将他们用在战场上充当炮灰,又该怎么办?

自立,以何种方式自立?自立为贝伊,埃米尔,还是苏丹?或者直接皈依正教,自封保加利亚沙皇?

马哈茂德帕夏眉头紧蹙。

穆罕默德二世的确对他有拔擢大恩,如果可以的话,他情愿为之前驱,以报知遇之恩。

在此之前,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但是,正如信中所说,穆罕默德二世是个多疑的人,当他独领大军镇守保加利亚之时,二人之间原本和睦的关系就必然会产生裂隙。

屁股决定脑袋,而非反过来。

马哈茂德帕夏本能地不希望与穆罕默德二世为敌,但也不想像哈利勒一样,将自己的荣华富贵全部寄托于他人的一念之间。

就在几天前,马哈茂德帕夏收到了穆罕默德二世的来信,语气很温和,不仅正式授予他大维齐的职位,还提议为他再娶一位突厥贵女作为妻子。

但是,在信的末尾,苏丹还不经意地提出,卡拉曼贝伊易卜拉欣二世去世,诸子争位,内乱在即,希望他能够在威尼斯舰队的运输下,将部分军队派往安纳托利亚,参加对卡拉曼的征伐。

除此之外,苏丹还试图将巴耶济德王子派往保加利亚,请他悉心教导。

作为一个政治生物,马哈茂德帕夏立马警觉起来,以黑海险阻和南方战事为由拒绝了苏丹的提议,同时加强了对于军队的掌控。

效忠归效忠,马哈茂德帕夏不会傻到自降权位,步哈利勒大维齐的后尘。

他能走到今天,全靠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在军队里的崇高威望,离开了军队,他连哈利勒都不如。

在他看来,对苏丹的盲从会使自己坠入深渊,向伊萨克皇帝投诚更是会直接使他众叛亲离,两者都不可取。

最好的方案是,在效忠奥斯曼帝国的同时,保留自己的军政大权,以对彼此的需要为核心,建立一种新的联系。

思考至此,他敲响了桌前的铃铛。

“阿伽,您有什么吩咐?”

“去告诉那个保加利亚地主,就说我同意了他的提议,将在一周后迎娶他的女儿。”

“作为回报,他必须给我准备五百名士兵和可供食用一年的粮食。”

“还有,将从南边跑来的流民分配给鲁米利亚军团的士兵,空出来的土地也赐给他们。”

“是。”

侍从走到门口,马哈茂德犹豫片刻,又叫住了他。

“让我的文书写一封信寄给苏丹陛下,将我们面临的困境详细讲一讲,请他原谅我的自作主张。”

侍从应声离开,马哈茂德坐在桌前,窗外日落月升,夜幕降临。

……

今日的金角湾热闹非凡,全体市民们听到风声,早早挤在在沿岸的几个港口里,向着远处的海面翘首以盼。

普劳斯菲利安港上,君士坦丁十一世和以撒带上自己的全部家眷,等候在码头上。

君士坦丁和以撒一袭紫袍,头戴皇冠,手持鹰杖,站在人群的最前方。

两人身后,莱昂诺尔皇后和玛拉夫人一左一右,目不斜视。

七岁的查士丁尼皇子和四岁的曼努埃尔皇子站在一起,百无聊赖地四下张望。

查士丁尼见父母和祖父的注意力都不在自己身上,朝小自己三岁的曼努埃尔叔叔挤眉弄眼,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块蛋糕,塞进他的手里。

“爸爸,查士丁尼给了我一块蛋糕!”

曼努埃尔终究孩子心性,向自己的侄子投来感激的目光,随即兴冲冲地跑到君士坦丁面前炫耀。

“给了你就收下吧,今天大家高兴,允许你多吃几块。”

已经两鬓苍苍的君士坦丁十一世笑呵呵地摸了摸幼子的脑袋,将他拉向身前。

“父亲,这里太无聊了,我想回宫里看妹妹。”

查士丁尼见状,也跑上来抱住以撒的大腿。

“不行,回去站好!”

以撒严厉地说。

“以撒,我们一大群人等在这里,你是不是有些太看重他们了?”

君士坦丁看了看自己的孙子,也将他护在身前。

“将心比心,利益加上感情,才能牢牢把控臣民的心。”

以撒没有管查士丁尼的吵闹,依旧看着远方的海面。

要不是萨洛尼卡尚小,阿莱克修斯又必须在宰相的陪同下镇守迦太基,以撒还会将他们拉来。

思及此处,以撒回过头,和颜悦色地看了看侧后方的小男孩。

“卡洛,在君士坦丁堡还住得习惯么?”

“回禀两位陛下,一切安好。”

卡洛·托科恭敬地说。

以撒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

帖撒罗尼迦城陷落后,伊庇鲁斯**公,来自托科家族的莱纳尔多带着幼弟前来拜见,求娶长公主萨洛尼卡。

以撒与他们进行了一场谈判,对方同意将约阿尼纳城作为聘礼,同时改信正教,重申了对罗马帝国的效忠。

作为回报,伊庇鲁斯的继承人卡洛将和萨洛尼卡结为夫妻,自此跟在以撒身边。

毕竟人家拜见君士坦丁十一世时,一口一个姑父,让老人家追忆起了和托科家族联手对抗奥斯曼大军的旧事,以撒也不好做得太绝。

伊庇鲁斯的几个封臣,包括凯法利尼亚伯爵和扎金索斯伯爵也同时向君士坦丁十一世效忠,他们的港口将对以撒的海军开放,作为保留领地的条件之一。

“以撒,斯科普里现在的情况如何?”

君士坦丁问道。

“不太好,不少突厥人躲进深山当流寇,部分正教豪强与他们串通一气,联手侵占农民的土地。”

“这些事情您不用担心,我会着手解决。”

以撒耸耸肩。

奥斯曼大军来临时,这些豪强第一个举起白旗,东罗马重新崛起后,他们又摇身一变,成为铁杆大忠臣,反复无常的作态着实使人厌恶。

再往后,以撒准备在新占领的土地上来一次轰轰烈烈的剿匪行动,把残余的突厥势力和这些草头蛇通通送进废纸堆。

“来了!”

正想着,远方的海岸上传来人群的欢呼,两艘驳船牵着紫色丝带,在海面上缓缓滑行。

接着,成群的舰船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鹰旗飘荡,火炮震天,场面蔚为壮观。

战舰群护卫着两艘斑驳的卡拉维尔帆船,卡拉维尔帆船上,换上崭新装束的水手们挤满了甲板,看着盛大的欢迎仪式,显得颇为震惊。

舰船陆续靠岸,圣皮埃尔号上,一群水手走下甲板,四下张望,啧啧称奇。

以撒携家眷上前迎接,搀扶起正欲行大礼的航海家,看着他饱经风霜的脸。

“两位陛下,向伱们致敬,愿主庇护你们和你们的人民。”

接着,他又快走几步,向莱昂诺尔鞠躬行礼。

“很高兴再次见到您,尊敬的皇后和公主,愿您永远如今天一样美丽。”

莱昂诺尔微笑着回礼。

“好久不见,亲爱的迪亚士叔叔,您的功勋会刻在人类的历史上,被诗人和作家争相传颂。”

迪尼斯·迪亚士有些尴尬,看向一旁的以撒。

“陛下,正如信上所说,我们虽然完成了您的任务,抵达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但不仅损失了两条船和不少好手,还没能找到祭司王约翰和传说中的黄金与香料之国。”

“我们探索到的地方皆是荒芜之地,风暴角附近的海流非常汹涌,我们没能继续向前。”

“无妨,能够发现这条通向非洲南部的海路,已是大功一件。”

以撒笑呵呵地说,解下披风盖在他的肩上。

作为穿越者,以撒非常清楚,从风暴角继续向北航行,会穿过一长段莫桑比克海峡,这里受厄加勒斯暖流影响,海路将会变得非常困难,稍有不慎就会被海浪掀翻。

当然,以撒也十分清楚该怎么应对这种难关。

“我们绘制了海图,带回来一些珍奇玩物,还有几个土著自愿跟船前来,拜见罗马皇帝。”

迪尼斯招招手,水手们将几个绑着绳子的土著推上前,狠踢一脚,使他们跪在以撒身前。

“这四个来自刚果王国,他们的土地与您的圣威廉殖民地不远,遍布着深不见底的丛林,丛林中尽是些毒虫猛兽。”

迪尼斯指了指四个黢黑的土著民。

以撒点点头,将目光看向另外五个。

“这是南非的土著,文明程度更低,还在过原始的游牧渔猎生活,没有文字和信仰。”

这些人的肤色就没有那么黑,个子矮小,面貌上也与刚果的土著截然不同。

科伊桑人,一种即将消亡的种族。

他们的样貌与欧罗巴人种和尼格罗人种有着明显的区别,肤色偏黄,具有鲜明的黄种人特色。

他们曾经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历史极为悠久。

原时空中,早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来自非洲中部的黑种班图人就开始大肆扩张,一路南下屠杀,将科伊桑人挤压到南非一角苟延残喘。

现代的南非已经基本上被班图人和他们的旁支后裔占据,还总喜欢以当地原住民自居,着实可笑。

“四个刚果人直接处理掉吧,身上的疾病太多,他们的土地我们一时半会也进不去。”

以撒挥挥手,命水手将四个班图人拖走。

“至于这些黄人,我会委派神父教他们说话,日后有用。”

“是!”

以撒看向迪尼斯。

“你们奉上的海图非常有用,但还请将其烂在心里。”

“您放心,陛下。”

迪尼斯点点头。

“我已经将两个孩子接过来,现在正在路上。”

“很好,除了金钱上的赏赐外,我还会赐予你们爵位和土地。”

“如果你愿意,以后还可以继续探索南非土地,开拓的殖民地里,三分之一将为迪亚士家族所有,担任世袭总督。”

以撒做出承诺。

迪尼斯想了想,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

历史上,欧洲人对南非大地的正式殖民要等到很晚之后,最先发现南非的葡萄牙人见这里没有什么珍惜商品,压根不太想要。

但以撒十分清楚,从长远来说,南非的价值远在葡萄牙人一直热衷的东非之上。

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草原气候,部分海拔高的地方属于高原山地气候,不像雨林里有疟疾和各种热带疾病,是可以作为核心地区来经营的。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东西外,南非大地还存在着非常丰富的浅层金矿,不用什么技术即可开挖。

也许,有朝一日,罗马的某一个农民也会在锄地的时候,发现满眼黄金。

“那就这么定了,我会给你们很好的安排。”

以撒笑容满面。

1458年6月20日,迪尼斯·迪亚士的探险舰队回到君士坦丁堡,带来了南部非洲的消息。

7月1日,一支承载着五百个罪犯的卡拉维尔舰队从金角湾启航,沿着迪尼斯的海图,目标南非。

他们将在南非西部海岸建立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殖民地,称之为,新色雷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