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163章 我即浪潮

1444,拜占庭再起 第163章 我即浪潮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5:12

第163章 我即浪潮

第163章 我即浪潮

马尔马拉海,一个被包围在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的狭窄海域,海中有马尔马拉群岛,岛上盛产大理石,也因此而得名。

马尔马拉海较为封闭,仅有两条狭窄的海峡与外界相连,北边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沟通黑海,南边的达达尼尔海峡沟通爱琴海乃至更远的地中海。

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一起构成了黑海海峡,扼守着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唯一海上通道。

黑海贸易繁荣时,来自波罗的海沿岸的毛皮,粮食和宝石通过顿河和第聂伯河南下,来自东方的香料,丝绸和瓷器通过丝绸之路西行,在沿岸的几个贸易中心初步汇集后,再经过黑海航线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直达君士坦丁堡。

可以说,君士坦丁堡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渴望之城,黑海海峡居功甚伟。

东罗马帝国衰落后,逐渐丢失了黑海海峡的掌控权,自西而来的拉丁人凭借强大的海军舰队在一座座岛屿上插上了自己旗帜,自东而来的突厥人则通过一次次的军事胜利奠定了他们在爱琴海西岸的绝对权威,东罗马势力龟缩至巴尔干半岛固守。

两约翰内战将东罗马帝国最后一点家底完全败光,内战双方在色雷斯地区大打出手,疯狂地用土地换援兵,为了赢得内战不惜引入外敌。

亚平宁半岛上的威尼斯,热那亚和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的艾登贝伊国,卡雷西贝伊国都曾向内战双方投入雇佣兵,发不出军饷的两个皇帝允许雇佣兵们就地征税,使得罗马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

十四世纪中叶,时任教宗联合威尼斯共和国,向时常袭扰东地中海贸易的艾登贝伊国先后发起多次十字军,目标士麦那。

来自坎塔库泽努斯家族的约翰六世再三恳求未果,眼睁睁看着支持自己的艾登王师回防本土,消失在海峡对岸。

不甘放弃大好形势的约翰六世思来想去,最终做出了一个改变欧洲历史的决定。

1343年,奥斯曼首领奥尔汗接到约翰六世的求援信,大喜过望,命王子苏莱曼率军渡过黑海海峡,踏上了欧洲的土地。

1354年,苏莱曼王子仅仅带着少许兵力,一举偷袭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加里波利要塞,通往欧洲的大门自此打开。

接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东罗马帝国在色雷斯地区的许多城墙和堡垒发生大面积坍塌,反复发作的黑死病和长久以来的欠薪也使守备力量降到最低,给了奥斯曼人趁机而入的机会。

之后的几十年里,奥斯曼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大肆攻城略地,宛如风中残烛的东罗马帝国根本无力阻挡,眼睁睁地看着大片国土相继失陷。

而今天——

“开炮!”

加里波利要塞前,以撒挥动权杖,排成阵列的炮兵连队点燃引线,黑火药爆燃产生的巨大能量推动着铅弹滑出炮膛,带着百余年的愤懑与痛苦,重重撞击在要塞的城墙上。

看着要塞中狼狈躲避飞溅矢石的奥斯曼士兵,以撒的嘴角微微翘起。

这座要塞在奥斯曼人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被视作胜利的象征。

除了这座坚固的要塞外,加里波利还有配套的小镇和军港,是奥斯曼海军的主要基地。

奥斯曼人相信,从这里出发的舰队会受到安拉的祝福,从而给他们带来好运。

以撒率军赶到后,迅速占据了瘟疫中的城镇和空荡荡的军港,命令地中海舰队以此为基地,逐步收复马尔马拉海上被奥斯曼和威尼斯强占的小岛。

目前,这座堡垒已经是奥斯曼帝国在加里波利半岛上仅剩的据点,像是巨浪中的小舟,在凄风苦雨中摇摇欲坠。

“陛下,这份荣耀,请让我们为您撷取!”

以撒身旁,一位身披皮甲的中年将军单膝下跪,大声地说。

他叫奥利弗,是加里波利半岛上的本地希腊正教徒,早就对奥斯曼人的统治心怀不满,在以撒到来之际联合乡民,揭竿而起,杀死了留守的奥斯曼士兵,加入以撒的队伍。

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宗教政策,巴尔干半岛上残存着大量的希腊正教徒,他们通过缴纳高额税赋换取有限的自治权,一直生活在穆罕默德二世的剥削和压迫下。

随着东罗马帝国的重新崛起,这些罗马遗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在以撒的支持下进行秘密活动,组织民兵。

埃迪尔内陷落后,义军首领们开始对奥斯曼的虚弱深信不疑,在各地揭起叛旗,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以撒看着奥利弗诚恳而憨厚的面容,看着他脸上天花瘟疫残留的痕迹,积攒的负罪感涌上心头。

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区同时也是东罗马帝国的核心区,瘟疫在杀伤突厥人的同时,并不会放过这些朴实的罗马人民。

几个月前的天花瘟疫给色雷斯,马其顿和色萨利带来了很大损伤,将近十五万人死在病毒的侵袭下。

这些淳朴而老实的罗马人民固执且迟钝,受教会的影响极深,对正教教士的宣传深信不疑,坚定地认为瘟疫是上帝对奥斯曼人的惩罚,而以撒和君士坦丁则奉圣父之命,会将他们从突厥人的铁蹄下解救出来。

他们对教会的信服已经到了盲从的地步,将拉丁人和突厥人视作自己的生死仇敌,对他们的恶毒流言嗤之以鼻。

以撒跳下马,将他从地上拉起,解下披风为他系上,又把宝剑递到他的手里。

“去吧,你将与我共享这份荣耀。”

“誓死相报!”

奥利弗拿着以撒的宝剑,激动地朝身后的民兵挥舞,大声呼叫。

以撒静静地看着他们,看着这群最纯正的罗马人。

他们的确软弱,排外且顽固,对拉丁人和罗马公教极其敌视,对以撒的部分政策非常不满。

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以撒的同胞,是罗马帝国的基本盘,对这个绵延几千年的古老帝国怀着深深的信念和无与伦比的自豪感。

以撒摇摇头,将心中的罪恶感甩出,重新变得心坚如铁。

他走上高台,看着下方散乱的民兵军阵。

“一百年前,突厥人强占了这里,让你们缴纳沉重的赋税,将你们的孩子强掠为奴。”

“他们从不会认为伱们是罗马帝国的子民,将你们叫做希腊人,称你们为畜群,与鸡羊并列。”

“一百年里,你们从未放弃,以恒久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与侵略者做斗争,从乡野中奋起,在山岭中游击,在教士们的祝福下走上决绝的战场,口中高念,吾主福音。”

“一百年后,吾主响应了你们的呼应,给奥斯曼人带来应有的惩戒。”

“于是,在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下,我看见耶尼切里禁卫军丢盔卸甲,狼狈而逃。”

“于是,在加拉塔的街道上,我看见来犯的突厥大军葬身火海,化作一片飞烟。”

“于是,在金角湾的海面上,我看见弥津的舸舰燃烧着烈火,新月旗坠入大海,双头鹰熠熠闪光。”

“于是,在阿德里安堡的宫殿里,我看见跪地求饶的突厥贵族,他们早已没有了曾经的不可一世,头上的白巾染尽尘灰。”

以撒环顾四周,看着围观的群众脸上几经变换的神情,愤怒,悲伤,希望,憧憬。

“今天,吾主让我来到这里,将你们从突厥人的铁蹄下解放。”

“这是我的荣耀,也是你们的。”

以撒掏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文书,文书上赫然印着双头鹰的纹章。

“从今天开始,凡是在战争中对抗奥斯曼人的义兵,都将是罗马帝国的英雄,享受特权与福利。”

“三年之内,税赋全免,不服徭役。”

“五年之内,税赋减半,不服徭役。”

“十年之内,税赋四减其一,不服徭役。”

以撒看着民兵们睁得大大的双眼,微微点头。

这个时候的百姓生育**强烈,在不出乱子的情况下,只要食物充裕,不瞎折腾,人口就会迅速增长。

如果完全不收税,不出五年,在瘟疫中被连累的十五万人口就会增长回来,甚至还有盈余。

“请上帝见证我的誓言,请你们相信我的决心。”

“请你们将我今天的话带向每一个角落,告诉每一个愿意揭竿而起的罗马子民,请他们战斗到底。”

“我们将在色雷斯战斗,我们将在马其顿战斗,我们将充满信心地在海洋中战斗!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山丘中战斗,我们将在田地和街道上战斗!”

“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地收复故土,我们绝不妥协!”

以撒高声呼唤,举起鹰杖。

“既然上帝让我来到了这里,就请你们追随我的脚步,跟在我的身旁,分享我的荣光!”

“我们将掀起狂澜,卷起巨浪,让敌人们在狂澜和巨浪中颤抖吧,上帝也会站在我们一边!”

“冲吧,杀吧,战吧,双头鹰旗不朽,罗马荣耀永存!”

“我无惧风暴,因为我即浪潮!”

……

1457年9月10日,罗马帝国共治皇帝伊萨克三世攻克加里波利要塞,地中海舰队北上马尔马拉海。

次日,梅赫梅特军团长率军攻克割喉堡,正式宣告了东罗马帝国对黑海海峡的绝对控制权。

1457年9月20日,东罗马帝国地中海舰队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隔五年,双头鹰旗重新飘扬在黑色的海面上。

当天,地中海舰队抓到了一支躲藏在克里米亚汗国港口的奥斯曼分舰队,要求港口守军停止庇护,未果,遂炮轰港口,焚烧殆尽,大掠而还。

1457年9月30日,查士丁尼皇子在底比斯城誓师北伐,命米哈伊尔侯爵率领一万五千大军进逼拉里萨城,与当地将领仓促集结起来的万余军队展开大战。

是役,新建立的铁甲圣骑兵初显锋芒,双方血战数小时后,身体虚弱的奥斯曼军渐渐不敌,人马具装的重骑兵趁势开始冲锋。

坚硬的大地开始颤抖,密集的马蹄声和锋利的重型骑枪则宣告了奥斯曼残兵的死期,奥斯曼的防线像是纸糊的一般,仅仅一个照面就开始崩溃。

铁甲重骑兵继续冲锋,凿穿了奥斯曼地方军的三层军阵,直抵中军大营。

铁蹄踏过营帐,马刀溅起血腥,星月旗飘落在地,奥斯曼将领在惊骇中被碾作烂泥。

次日,查士丁尼率军进入拉里萨城,将大军分散,收拢粮草,清理残兵。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瘟疫的影响渐渐散去,以撒和查士丁尼一北一南,组成两道攻击锋,连成一把铡刀,将奥斯曼的巴尔干领土一分为二。

以撒命轻骑兵和下级教士深入敌境,在乡间奔走,宣读自己的免税宣言,号召武装起义。

见以撒来势汹汹,奥斯曼节节败退,下层的罗马百姓开始爆发大规模起义,拿起简陋的武器,杀死当地的突厥士兵,重新竖起双头鹰的大旗。

奥斯曼帝国的地方兵力早就被抽调一空,留在各地的老弱病残也是人心惶惶,士气跌落谷地,根本没能组织起什么成功的反击。

瘟疫突然降临,苏丹弃之而去,接二连三的不详使他们开始怀疑,安拉是否真的闭上了双眼,不再眷顾他在地上的子民?

奥斯曼的虚弱使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地方势力加入起义,助纣为虐的地主豪强们摇身一变,成了义军的首领,罗马帝国的铁杆忠臣。

地方势力迅速派人与以撒接触,同时开仓放粮,开府换装,义军的装备得到了质的飞跃。

他们的加入也标志着奥斯曼统治体系的全面崩溃,残余的奥斯曼人要么想方设法乘船逃走,要么倒在愤怒民兵的刀剑下。

这颗从阿德里安堡燃起的星星之火,终于发展成燎原之势。

半年间,以撒和查士丁尼攻城略地,沿海岸线进军,在舰队的配合下将一座座沿海港口纳入囊中,驱除侵略,解放人民。

1457年12月10日,以撒率军渡过斯特里蒙河,进入哈尔基季半岛,兵临帖撒罗尼迦。

次日,查士丁尼皇子和米哈伊尔侯爵抵达城下,加入围城。

三万大军将这座大城市围得水泄不通,南边的海面上也尽是飘着鹰旗的战船。

城中守军得到了一支威尼斯雇佣兵的支持,收到了威尼斯总督的亲笔信,拒绝了以撒的招降,将城中起义未果的民兵屠杀殆尽,试图凭借坚固的城墙以拖待变。

1457年12月28日,以撒下令开炮攻城,同时命令舰队在各处海岸巡逻,防止威尼斯人的突然袭击。

也就在同一天,以撒收到了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来信,信上涂满了火漆。

布达城气氛诡异,匈牙利内乱在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