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137章 教宗特使

1444,拜占庭再起 第137章 教宗特使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5:12

第137章 教宗特使

第137章 教宗特使

1455年3月20日,东罗马帝国将滞留在比林奇的的黎波里使节和哈夫斯王朝使节赶走,正式宣布发动十字军西征,目标突尼斯。

圣战的消息迅速在整个地中海世界流传,基督徒,穆斯林,犹太徒,所有人开始将目光投向北非海岸,焦急,恐惧,好奇,兴奋。

英法百年战争刚刚结束,北意大利的战火方才消歇,法兰西和北意大利地区大批无事可做的佣兵和失地骑士被圣战的号召所吸引,乘上贸易公司专门为十字军开放的运输船,打起各式各样的十字军旗,前往北非海岸,希望在征伐异教徒的战争中博取荣耀和金钱,土地和奴隶。

除了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十字军外,部分老牌贵族也对圣战兴趣浓厚,派遣没有继承权的私生子和家族旁支子嗣组织私军,前往北非参战,为他们准备一片基业。

老牌贵族们已经提前与皇帝签订协议,愿意为十字军提供金钱,粮草和军队,作为回报,他们将在十字军胜利之后获得应得的领地和爵位。

于此同时,在整个欧洲汹涌的圣战氛围下,葡萄牙和阿尔加维国王阿方索五世借口新君更迭,撕毁与马林王朝的和约,在葡萄牙南部集结军队,准备开赴休达港。

西地中海上,一艘艘基督教战舰沿着从休达港到的黎波里城的海岸线来回巡弋,在保障十字军运输舰队安全的同时,也能打击北非穆斯林们本就不多的小型舰船。

北非海岸上,数以万计的基督教军队从两个方向上将马格里布三国死死锁住。

在无比强烈的外部威胁下,马格里布三国终于开始慌了,频繁举行会盟,约定以真主之名共抗敌军。

大战将至,山雨欲来。

……

波澜不惊的中地中海上,微风轻轻拍打起浪花,吹满舰船的风帆,也轻抚着旅客的脸颊。

夕阳西下,海面上波光粼粼,海浪翻涌,像是一地碎金。

甲板边,一个约莫十来岁的少年百无聊赖地趴在栏杆上,双手支着头,望着远处的风景。

舰队前方不远处,一座规模不小的港口已经遥遥在望,人声,牲畜声,教堂敲钟的声音和舰船停靠发出的响声沿着风传到水手耳中,大家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看着即将抵达的陆地。

看得出来,这座港口现在承担了超出自身承载量的繁重任务,不少舰船得不到应有的停靠位,推推攘攘挤在一起。

大船上的水手们在和港口管理人员互相咒骂一番后,只能无可奈何地转向东边和西边的其余港口,也有一些小船选择直接搁浅在旁边的沙滩上,先将货物和乘员卸下,等待深夜的涨潮。

港口的管理人员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现有的港口两边加紧扩建,奴隶们一丝不挂,搬运着相当于自身几倍重的石材和木料,监工们手持皮鞭,在一旁虎视眈眈。

这里是米苏拉塔,苏尔特湾内最大的一座城市,也是距离的黎波里城最近的一座大城市,基督徒和穆斯林势力对抗的前线。

六年前,米哈伊尔伯爵率军西征,将这座城市纳入东罗马帝国的掌控之中,以其为中心建立了米苏拉塔大区,作为帝国在北非的西部屏障。

两年前,趁着主力部队北上君士坦丁堡,哈夫斯王朝军队兵临米苏拉塔城,与城中守军和城外游弋的斯拉维斯军团展开血战,莱昂诺尔皇后携查士丁尼皇子亲临米苏拉塔,鼓舞守军士气,以示死战不退。

君士坦丁堡之战结束后,哈夫斯王朝军队潮水般退回,皇帝重返北非,稳定米苏拉塔局势,携战胜之威,在这座城市中展开大清洗,将战争期间与穆斯林势力相互勾结的本地士商贬为奴隶,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这场大清洗将米苏拉塔城中的不安分因素一扫而空,六千多人流离失所,米苏拉塔城空了一半。

大清洗结束后,米苏拉塔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来自各地的基督教徒迁入城中,填补利益真空。

剩下来的五千多本地人目睹了大清洗的血腥场面,战战兢兢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老老实实改信正教,开始与迁来的正教徒进行缓慢的民族融合。

两年过去,米苏拉塔城已经基本恢复了元气,人口接近一万,不仅是苏尔特湾西部最重要的军港和要塞,还链接起圣西门群岛和苏尔特港,在地中海海盗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风波平静之时,总会有海盗船自西北而来,带着大箱大箱的各种商品和成群结队的柏柏尔奴隶登上港口,在这里进行休整和销赃。

他们会将抢来的人口和财富转卖给当地中间商,再由中间商将赃物运往西方或是北方,在昔兰尼加和意大利进行集中销售。

在此期间,当地执政官准确把握住了米苏拉塔城的地缘优势,在城中兴建旅馆,妓院,酒店等服务业设施,为来往的海盗和商贩提供服务,挣取酬金。

圣西门群岛的自然资源太过匮乏,骑士团的管制也使得海盗们不敢太过放肆,不少大型海盗团都在米苏拉塔拥有固定据点,将其当做一处放松身心的优良港湾。

每当干成一票大生意后,大小海盗们就会将口袋中塞满金币,哼着海盗的小曲走近一间间酒馆,故意将金币弄得叮当响,引起陪酒女的注意。

抢劫是个无本暴利的生意,哪怕是不经意间流下来的一点油水,也足以喂饱整座城市。

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在皇帝特许下,米苏拉塔城的保民官掌控着一支高达六百人的城市卫队,除了负责基本的治安管理和城市守卫外,他们还会配合当地的骑士组织,针对偷税漏税现象进行严厉打击。

在海上,杀人可以,放火可以,黑吃黑也可以,浩瀚的海洋上,一切道德约束都不复存在。

但是,只要逃税一经发现,陆地上的所有财产充公,私掠许可证作废,还会面临来自其余海盗和海军舰队的联合绞杀,直到天涯海角。

新一轮十字军组建之后,米苏拉塔城成为了东罗马帝国在西部边疆的前进基地和物资集散地,人口的集中和物资的累计使这座城市再次迎来了大发展,意大利和昔兰尼加的商人跟随军队来到这里,建立起商馆和集市,为本地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乡村人口开始向城市集中,民族同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朱利安诺,在看什么呢?”

年轻人旁边,一位教士打扮的中年男人走过来,宠溺地拍拍朱利安诺的头,面容和善。

“这就是米苏拉塔港,十字军的基地。”

教士见朱利安诺不答,继续说道。

他已近中年,身材微胖,胸前佩戴着一个银质十字架,头发已经有些稀疏,但五官端正,肤色健康,年轻时一定是个美男子。

朱利安诺转过头,深色的眼睛里满是骄傲和自矜,俊秀的面容迎着阳光,高贵中带着锋芒。

仔细来看,二人竟有七八分相似。

“弗朗西斯叔叔,实在没想到,北非也有这般繁忙的港口。”

“是啊,永远不要小看任何人,无论是萨拉森人还是君士坦丁堡的皇帝。”

“这片土地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般贫瘠,别说开罗,就连马林王朝的几座大城市都有着接近十万的人口,萨拉森人是很强的对手,能和我们对抗这么多年,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更是个不世出的英杰,短短十年就建立起这样庞大的基业,搅得整个地中海不得安宁。”

“尼古拉五世冕下的使节刚刚从比林奇归来,对这座城市发展速度之快极为惊叹。”

“据他所说,比林奇及其周边城镇已经有将近八万居民,反叛势力也偃旗息鼓,不愿服从的萨拉森人被赶往南方,局势已经基本稳定下来。”

弗朗西斯叹口气,脸上显露出复杂的神情。

“叔叔,他们的实力日益增强,对于我们来说恐怕不是一件好事。”

朱利安诺试探地说道。

弗朗西斯笑了笑。

“孩子,这些年,教廷经历了太多事,早就不复当年。”

“从长远看,君士坦丁堡皇帝当然也是我们的敌人,但我们暂时不能和他翻脸,恰恰相反,还必须引为奥援。”

“比起他,法兰西人和威尼斯人才是我们迫在眉睫的威胁,他们的嚣张跋扈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廷在意大利地区的权威。”

“前些日子,威尼斯人在摩里亚半岛吃了个大亏,肯定要消停好一段时间,这一点上,我们反倒要感谢那位皇帝陛下。”

朱利安诺皱皱眉,嘴唇抿起。

他从小就对政治非常感兴趣,自然清楚教廷面临的两大危机。

法兰西人在很早之前就脱离了教廷的管辖,一直试图扶持起自己的傀儡教宗,与罗马教廷分庭抗礼。

正是他们主导的阿维尼翁之囚,让罗马教廷威严大失,最后一个残留会议的伪教宗直到1449年才在尼古拉五世的软硬兼施下退位。

至于威尼斯人,更是教廷的大敌,一直与教廷争夺意大利的掌控权,将一座座城邦纳入大议会的掌控之下,动摇教廷的世俗统治根基。

“尼古拉冕下太温和了,一味怀柔可换不来君主们的真心臣服。”

“也许吧,你还小,多读些书,会有不一样的见解。”

“尼古拉冕下是个优秀的教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叔侄间说话的间隙,舰队继续向港口航行,拥挤的码头越来越近。

“那是安茹家族的旗帜,勒内一世在这场圣战之中投入了不少资源,试图为他的最受宠爱的小儿子夺一片领地。”

弗朗西斯看着码头上的旗帜,向侄子讲解道。

“这面红黄条纹的旗帜你应该清楚,来自阿拉贡王国,看来,阿丰索五世也想分一杯羹……”

“喏,巴伦图切利家族,听说,尼古拉冕下的侄子雇佣了一支八百人的军队,估计是想求个男爵的爵位吧……”

“蒙费拉托的巴列奥略家族,我们这位皇帝陛下的远亲,也是他的忠实盟友。”

“美第奇家族,一群恶臭的银行家……”

朱利安诺耐心地听着,突然眉头一锁。

“公牛纹章,波吉亚家族,他们也在这里?”

“听说,尼古拉冕下病重之后,不少枢机属意那个来自西班牙的犹太人,是真的吗?”

朱利安诺连珠炮般问道。

“下次要是再这么说,你就等着关禁闭吧。”

弗朗西斯语气缓慢,却不容置疑。

“抱歉,叔叔,再也不敢了。”

朱利安诺低下头。

“如果伱想成就一番事业,哪怕有再大的才能,也必须管住自己的嘴巴,将一切情感埋藏在心里。”

“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那个西班牙人会当选为下一任教宗,至于为什么,你以后会慢慢清楚。”

“在你自身强大起来之前,不要管这些事情。”

“是。”

弗朗西斯结束了自己的说教,不再言语,等候舰船靠岸。

“快看,那是教宗冕下的舰队,上面有来自梵蒂冈的特使!”

舰队临近,水手和港务人员们看见了舰船风帆上绘制的徽记,拥挤的船队顿时安静下来,让出一条道路。

甲板和岸边的公教水手们纷纷向舰队低头行礼,在胸前画着十字。

正教徒们虽然对教宗并不感冒,但也对神职人员保留着最基本的尊重。

“为了上帝!”

“以神之名!”

“神父,保护我们吧,许诺财富吧,为我们祈祷胜利吧!”

不知从哪里开始,水手们欢呼起来,向教宗的舰队频频致意,眼中闪动着兴奋的光。

弗朗西斯也挺直身子,向诸位信徒挥手示意,刚才的薄怒消失不见,立马换上一副慈和而虔诚的模样。

“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们,基督的圣战士,吾主的忠实信徒。”

“我带来了尼古拉冕下的谕旨,凡是以上帝之名进行的战争和杀戮都是在践行正义,是光荣,伟大而崇高的。”

“参加过圣战后,一切罪过都可以被原谅,如果不幸牺牲,灵魂会升入天国。”

“我会为你们祈祷,祝凯旋而归。”

信徒们再一次欢呼起来,声音不绝于耳。

朱利安诺崇拜地看着享受众人拥戴的叔叔,嘴角泛起一丝笑容,对这种感觉非常羡慕。

不过他也清楚,这些信徒的尊敬和爱戴并非冲着叔叔,而是冲着叔叔背后的尼古拉冕下。

他抬起头,望向风帆上绘制的徽章。

徽章最上方是代表教宗三种权力的三重冕,冠冕上环绕着红色飘带,其下交叉着伯多禄的金银双色钥匙,象征着地上和天国的一切权力。

除了这些标志物外,每个教宗的徽章有所不同,一般会以家族的盾徽作为纹章主体。

现在的盾徽就是巴伦图切利家族的纹章,代表尼古拉五世的权威。

也许,再过几个月,波吉亚家族的公牛就将在梵蒂冈的上空奔腾,接受万人礼拜。

想到这里,朱利安诺眼中的嫉妒几乎要化为实质。

如果有一天,罗维雷家族的蓝底金橡树能戴上三重冕,那该多好啊。

他幻想着那一天,自己将穿戴华丽,端坐在梵蒂冈教皇城,戴上至高无上的冠冕,接受信徒们的拜见。

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一定会建立起一直强大的军队,击败所有强敌,重振教廷声威!

他对着头顶上的三重冕,暗自发誓。

据说,每个教宗在加冕之时,会为自己取一个崭新的名号,表示一种重生。

如果是我,该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十二岁的朱利安诺·德拉·罗维雷就像一般的青春期孩子一样,开始想入非非。

伯多禄?额我略?本笃?

过于普通,不太喜欢。

不如,就叫尤里乌斯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