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133章 罗马战车

1444,拜占庭再起 第133章 罗马战车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5:12

第133章 罗马战车

第133章 罗马战车

昔兰尼加,比林奇,黑城堡。

城堡外的靶场上,夏洛特·吕西尼昂身着轻质皮甲,举起弓箭,对准远方的草人。

已是秋季,傍晚的阳光温暖而舒适,照在夏洛特小小的身体上,拖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汗水顺着额头流入眼眶,刺得生疼。

夏洛特咬着牙,拼尽全力将特质轻弓缓缓拉满,一眼微眯,一眼觑得标靶,三点一线,一箭射出。

飕——

细箭翩若惊鸿,直直钉在草人身上。

“我中了!”

夏洛特欢呼起来,似乎忘记了一个下午高强度练习所带来的酸痛,跳起老高,向以撒跑来。

“不错,有所进步。”

以撒拍拍她的头,望向一旁的帝林教官。

“夏洛特殿下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刻苦,在武艺和文化课程上均远超同龄学员。”

夏洛特听到帝林教官的评价,嘴巴咧的更大,傻笑连连。

以撒看着她活泼开朗的样子,嘴角也不自觉牵扯出一抹笑意。

塞浦路斯战争之后,以撒获得了亚美尼亚王国的王冠,塞浦路斯王国的宗主权和夏洛特的监护权,将这位懵懂无知的小公主带到比林奇。

从此,夏洛特住在黑城堡中,开始进行基本的贵族学习。

在此之前,由于家庭原因,她已故的父亲很不喜欢她,根本不愿意将其视作自己的继承人,更别提悉心教育。

现在,作为监护人的以撒倒是不准备藏私,没有试图将其培养成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傻子,安排了最好的军事教官和文化老师,基本的语言,宗教,历史和礼仪课一个不少。

等她再大一点,以撒还准备将她送到皇家骑士学院。

对于一个君主专政国家来说,君主的个人素质往往可以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走向,影响一个民族的未来。

所以,对于皇室子弟的培养和教育十分重要。

以撒已经有两个儿子,托马斯大公在去年诞下一子,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新皇后也即将分娩。

因此,重建一套高效的皇家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对于这件事,以撒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致构想,正好在小夏洛特身上试行,目前来看,效果不错。

“舅舅,你上次说,等我正式入学后,就封我为骑士,是这样吗?”

夏洛特睁大眼睛,跃跃欲试。

“对,过两个月,你母亲会来比林奇,到那时我会为你举行仪式。”

其实,骑士是西欧封建制度下的特殊产物,既是一种普遍的荣誉身份,又是最低级的封建贵族,中央集权的东罗马帝国本身并不具备这一阶层。

科穆宁王朝的曼努埃尔一世执政时期,西欧制度开始大量涌入东罗马帝国,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冲击。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之后,东罗马帝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体系完全崩坏,彻底西欧封建化。

以撒的领地情况复杂,贵族,地主,士绅,部落的势力犬牙交错,单一的中央集权和封建分权都不现实,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必要的妥协。

关于这些问题,以撒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思路,会在之后逐步实施。

听见母亲要来,夏洛特眼中喜悦更甚,连忙点点头。

塞浦路斯岛距离昔兰尼加不算远,耶莱娜王后一有时间就会搭上舰船,来到比林奇看望女儿。

除此之外,莱昂诺尔皇后和海伦娜公主也都对她不错,并没有将其视作人质或是提线木偶。

总体来说,她在比林奇过得还算开心,至少日子安稳而舒适,饱满而充实,不用像在塞浦路斯一样,跟着母亲忍气吞声,担惊受怕。

“陛下,有您的简讯。”

侍从官急匆匆赶来,将一封短信递给以撒。

接过信件,略略一扫,以撒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微笑。

接过侍从官牵来的缰绳,以撒系好披风,冲帝林教官和夏洛特招呼一声,翻身上马,带上亲卫,绝尘而去。

……

比林奇东南部有一些低矮的山丘,这里商路不通,土地贫瘠,人迹罕至,少有人烟。

山丘里有一片谷地,恰好处于几座小山的包围中,几处山泉在此流淌,如果不走近细看,根本无法察觉。

通往谷地的山路上,以撒挥舞马鞭,吃痛的马匹加快步伐,溅起漫天黄沙。

山丘间不知何时竖起一座小型关隘,塔楼上,守御的士兵看见了以撒的旗帜,拉开木栏,撤下拒马,站在道路两旁,向以撒行礼。

以撒冲他们点点头,并不减速,拍马冲过隘门,将手中的钱袋抛向卫队长。

“请兄弟们喝一杯!”

马队并不停留,转瞬间便驰入谷地,渐渐消失在卫兵们的视野中。

“这是怎么了?陛下今天这么高兴?”

一个年轻卫兵好奇地探出脑袋,望着马队离去的方向。

“不该管的不要管!”

卫队长一巴掌拍在士兵头上,疼得他龇牙咧嘴。

抛抛手中钱袋,感受着杜卡特金币悦耳的响声,卫队长平时一丝不苟的脸上也泛起阵阵欢喜。

“我看呐,我们也许很快就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为啥?”

年轻卫兵揉着头,不明所以。

卫队长忌讳莫深地冲谷地努努嘴。

“里面的东西恐怕要成了。”

谷地中,人群聚集起来,望着入口,翘首以盼。

如雷般沉闷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以撒放缓马速,马队一路小跑,停在人群面前。

人群最前方,一个中年男人眼含笑意,双手交叠,站得笔直,看着风尘仆仆的以撒。

他的衣服上满是污渍,灰尘和木屑沾染得到处都是。

在他的胸前,一个造型奇特的挂坠摇摇晃晃,闪烁着光芒。

那是他的家族徽记,一只张牙舞爪的龙虾。

以撒看着他脸上藏不住的喜悦,心中已经有数。

“成了?”

“请陛下检阅!”

“好样的,格奥尔格。”

以撒翻身下马,拍拍他的肩。

三年前,经过曼斯雷蒂的介绍,这位来自波西米亚的工程师来到以撒的宫廷毛遂自荐,请求一个工程顾问的职位。

据他所说,他本人穷困潦倒,由于信仰原因和身份问题不被西欧大多数君主待见,直到三十五岁还是独身一人,流落四海。

但是,他的家族中,曾经出现过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扬·杰式卡,著名军事家,波西米亚胡斯派领袖,胡斯战车的发明者,车阵战术的集大成者。

在欧洲战争史上,战车并不是什么稀罕玩意,这种军事机械在很早以前就为全欧洲所熟知了。

但是,只有扬·杰式卡以及手下的胡斯派军队,才真正将车阵发展为一门战术,一种可以用来反制重骑兵冲锋的高明手段。

在这种战术下,来自法兰西和德意志的贵族重骑兵对胡斯车阵毫无办法,一败再败。

直到最后,皇帝和教宗都没能真正击败胡斯信徒,这群骁勇善战而赤胆忠心的理想主义者最终亡于自己人的背叛。

目前,波西米亚王国的摄政王,波杰布拉德的伊日,便是胡斯运动中圣杯派的领袖。

而更加激进的塔波尔派,要么伏低做小,要么流落他乡。

奥隆城海军造船厂的曼斯雷蒂和这位格奥尔格·杰式卡,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格奥尔格曾跟随扬·杰式卡参加过胡斯战争,参与过胡斯战车的具体建造流程,对此非常熟悉。

尽管当时正处于君士坦丁堡之战的关键时期,以撒还是立即聘用了他,拨出一笔专项资金,用于战车的建造和改良。

后人之所以如此推崇扬·杰式卡和他的胡斯车阵,甚至将其评选为世界十大军事家之一,就是因为他是欧洲少见的跳出传统军事模式,以步兵作为主要军事力量的将领。

中世纪晚期,整个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将帅都非常钟爱重骑兵,甚至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

从法兰西到德意志,从伊比利亚到意大利,所有将领不约而同地将战争的走向寄托于骑士的骑枪之下,骑兵是当之无愧的战争主力。

与之相对,欧洲基督教国家几乎就没有一支常备的步兵部队,只在战争时期临时征召一支民兵作为辅助。

但是,相比于步兵,骑兵的作战范围完全称得上狭窄。

沼泽,沙丘,山脉,城区,密林,雪原……这些地方根本不适宜骑兵进行集群冲锋,娇贵的马蹄在复杂的地形中寸步难行。

然而,非常神奇地是,这个时代的将领压根不管这些,执意将骑兵带上战场。

于是,克雷西的沼泽里,英格兰的步兵长弓手将法兰西的重甲骑士打得落花流水。

于是,阿尔卑斯的山地上,瑞士人的长戟方阵让德意志的封建骑士逡巡而不敢前。

于是,安纳托利亚的荒原中,耶尼切里火枪手将卡拉曼的突厥骑兵吓得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波西米亚的丘陵上,胡斯车阵大显神威。

除此之外,马匹对于天气也十分敏感,雨雪,雷电,暴风,这些寻常的自然因素也会使一支骑兵战力锐减。

或许在中世纪盛期,两军交战之前,会约定好作战的时间和地点,骑士们呼喊着效忠君主的姓名向对方冲锋,堂堂正正地打一场公平战争,平原上旌旗猎猎,铠甲上闪烁着金光。

但是,时代变了。

这倒不是说骑兵退居幕后,轻骑兵在侦查和扫荡上的作用无可替代,重甲骑兵依旧是战争的重要因素和终极武器。

只是,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那个仅仅凭借一轮骑士对冲就能决定战争走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精锐步兵开始走上历史舞台,英格兰长弓兵,瑞士佣兵,胡斯车阵,耶尼切里,乃至后来的西班牙大方阵,罗斯射击军,都是此中翘楚。

对于以撒而言,创业初期,为了应对君士坦丁堡的战争,以撒的常备兵几乎都是步兵,在守城战中性价比更高。

但是,在西部应对哈夫斯王朝骑兵队的时候,步兵就显得十分呆板,行动迟缓,很容易被分割包围,围而歼之。

于是,以撒想到了战车。

战车当然不能使步兵变得更加迅捷,反而还会将其拖慢。

但是,成建制的战车可以结成车阵,从而迅速形成一个小型壁垒,让骑兵无计可施,自己的步兵固守其中,等待机动部队的救援。

通过这种方式,以撒可以在北非沿岸广袤的平坦旱地上缓慢推进,步步为营。

在此之前,格奥尔格·杰式卡已经制造出几辆标准的胡斯战车,战车配有轮子,搭载大型塔盾,盾牌上有射击孔,可以供弓弩和火枪射击。

部分战车上安装了一门单管火炮,可以在战争中摆放在车阵中央,向正面冲锋的敌军开火。

但是,以撒对这种老式战车非常不满意,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构想,让格奥尔格对此进行改装。

“陛下,这就是依照您的构想建造出的第一辆战车。”

格奥尔格将幕布揭开,一辆崭新的战车出现在以撒面前。

战车共有四轮,为了适应骆驼的牵引变得更高,对敌面加装大型盾牌,硬木的盾面上加装一层牛皮,用以防火。

战车内部安放着一台造型别致的火器,数根小型炮管被固定在一起,像是一台风琴。

风琴炮,又称米特留雷斯枪,二十几门炮管共用一个火门,只需用火绳杆点一次火,就可以同时引燃所有炮管内部的火药,在短时间内将小口径铅弹发射出去,形成火力压制。

这种风琴炮采用了可拆卸后膛,士兵们在使用时,可以直接将发射药装入炮膛,而无须再从炮口装填火药,极大提升发射效率。

这种可拆卸的发射药膛被称为“子炮”,炮兵们在战争之前可以准备数个子炮,打完后直接进行换弹,再将空药膛交给后勤兵,继续装填火药。

其实,这两项技术并非来自未来,而是来自“考古”。

早在1339年,风琴炮就开始出现,在十四世纪后半叶掀起了一股浪潮。

爱德华三世在入侵法国之前,就曾派大臣为远征打造了一百余门风琴炮,可惜由于火药不足,发挥出的威力有限。

1382年,根特的弗兰德斯人在战线中部署了多达两百余门风琴炮,借此击败了弗兰德斯伯爵。

1450年的福尔米尼会战之时,风琴炮再次出现在战场上,成功打乱了敌军的阵脚,迫使其主动进攻。

风琴炮口径很小,比火绳枪大不了多少,发射出的弹丸足以对人体造成巨大打击,却对石墙甚至坚固木墙无可奈何。

这种武器的作用显而易见,主要用于防御而非进攻,经常有军队拿它戍守街道和城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比于常规火炮,除了体积小,重量轻外,风琴炮还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造价低廉。

一个世纪前,一门风琴炮的造价只需一英镑出头,远比一般的攻城火炮便宜。

以撒准备用加装了可拆卸药膛的风琴炮来替代笨重的单管火炮,安装于新式战车上,对冲锋来犯的敌军骑兵进行火力压制。

砰砰砰——

试练场上,一阵硝烟散去,作为标靶的一群绵羊发出惨叫,倒在血泊之中。

以撒深吸一口气,心跳猛得加快。

“格奥尔格,除了风琴炮,我们还可以将强弩和希腊火装上战车,以应对不同的战斗形势。”

“我会继续拨款,伱有什么好的想法尽管实践,不要担心资金。”

“多谢陛下!”

格奥尔格喜不自胜。

以撒点点头,暗自琢磨。

必须尽快将战车部队组建起来,配套的火药,弹丸和其余部件都得加紧生产,最好直接成立一个战车工厂,专门负责新式战车的生产建造。

这种战车当然不是万能的,由于自身的迟缓性只能被动防御,无法主动出击。

而且,车阵的克星也有很多,火炮,火枪,重弩,这些威力强大的远程武器可以直接将组织起来的车阵打成筛子,车阵中的士兵一点反击的方法都没有。

但是,幸运得是,以撒的两个邻居都是以骑兵为主要军事力量的国家,火器上的造诣约等于零。

实际上,除了奥斯曼帝国之外,其余的穆斯林国家都十分厌恶火器。

接下来,只要等战车部队成型,自己就可以沿着北非海岸,一路向西。

到了那时,哈夫斯王朝再精锐的游骑也只不过是炮管下的羔羊罢了。

以撒抚摸着战车上略微发烫的炮管,像是抚摸情人的手。

“就叫它,罗马战车。”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