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红尘炼心之心有千百劫 > 第十章 敝帚自珍

红尘炼心之心有千百劫 第十章 敝帚自珍

作者:似水年华流年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0-28 22:02:34

第十章 敝帚自珍

只要能够拜师成功就行,学得慢也不怕,因为干中医这一行越老越吃香,毛头小伙子站出去反而让人感觉不够信任。

就比如说两个医生看病坐诊,小年轻即使是有真本事,是大能耐的医者,也往往没有多少人信,要是治不好绝对是医生的责任。

可要是换成白发苍苍的医生坐在那里,一看就令人感觉信服,就是治不好病,也多是病人的原因,而不是医生的原因,这就是区别。

因此有些人自认为自己有学问,只是没有考大学发挥正常,就想着走拜师这一条路,只要自己不是太蠢,总能学到些什么,要是搞得好,这一碗饭可以吃一辈子。

要是真的学成了有可能名利双收,尤其等着自己成为名医,那更是有不少人上门求医,绝对能够赚到钱,这可是一条光明大路。

这个想法被人提出来后一时间县城里蠢蠢欲动,有不少人想要拜阿嬷为师,县城的人都知道要不是阿嬷这人不愿意去外地出诊,大大减少了别人知道她真本事的路径,只怕她会更加出名。

在那些人看来,阿嬷这些年来一直就没有找到适合的学生,这不是白白浪费了一份资源?按说一般人会把自己的本事传给自己孩子,但她的亲生女儿没有学这门手艺,反而喜欢刺绣,在刺绣上也有些名声,因此她绝对不可能转行,阿罗的性子就不是干医生的料。

因此不少人都在暗中想着怎么和阿嬷拉上关系,可之前县城里的人和阿嬷母女两人关系大都是一般般,阿嬷这人对病人倒是多了几分耐心,但对县城里的人多是很平淡,不会恶言相向,但也没有什么热情,大家就是路人关系。

要知道因为阿罗心理上的问题,导致左邻右舍就没有人想要和阿嬷一家人熟悉,因此就没有建立起来什么良好的关系,一时间就没有找到可以试探的机会。

如今听到阿梨背诵医书,不少人知道后纷纷猜测阿嬷打算把自己全身的本事传给自己外孙女,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小小年纪的阿梨在其他人眼里倒是还伶俐,和她亲妈不太一样。让原本有想法的人不由扼腕,最终没有人真的跑去问一下收不收徒弟。

对于其他人的猜想阿嬷没有打算回应,作为母亲的她有一个遭遇县城人嫌弃的女儿,心里自然有些不高兴,就从来没有打算在县城里收什么徒弟。

经历女儿的事情后的她对外人基本无感,不说什么好,也不说什么坏,更多是平平常常处着,不是阿嬷性情冷情,而是世情逼着她如此。不要说外人,就是之前有些血缘关系的人不也是合起伙来算计自己?最终变成陌生人。

等到县城后就发现四周的人也多十分冷淡,没有几家人对母女两个人表现得很友好,一个个都生怕阿罗的心理病传染给自家孩子。阿嬷心知怪不了别人,孩子的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看清楚现实的阿嬷就没有想着怎么在县城里找朋友。

小诊所的病人也不多,要不是迫不得已,一般人不愿意来看病。也就只有一些怎么也无法治好的病人才硬着头皮上门,疑难杂症看的多了,导致阿嬷的医术简直就是一日千里,医术越来越高明。

等阿罗结了婚,县城里的人才渐渐不再背后谈论阿罗的问题,阿梨出生后表现也确定阿罗的问题不会传染,更不会遗传给后代,这才让县城人渐渐不再说阿罗的坏话。

阿嬷早就有了平常心,对其他人不怎么在意,现在知道有人想着拜自己为师,呵呵!怎么可能?虽然她对县城里的人没有怨恨,但也没有多少感激之情。

之所以留在这里一方面是因为离着去世的丈夫比较近,一方面是阿嬷很清楚阿罗的问题就是换个地方居住还是会被其他人嫌弃,那么岂不是要把县城里的遭遇再来一次?

也许有人会说:可以去大城市,那里的人更冷静,也更加见多识广,但会有更多可能性让女儿受到伤害,还不如一直留在原处,就这么不远不近相处着。

因此她就没有想过换个地方,县城生活虽然因为大家都有着自己的立场造成隔膜,但他们又没有闹到自己眼前,全当不知道。等到后来有人想要打好关系,晚了,阿嬷看透了县城里的人。

还有阿嬷很清楚那些人想要做阿嬷的入室徒弟,就是那种做师父的要十分尽心尽力培养,将来甚至有可能继承阿嬷开的小诊所,还可以帮着养老的徒弟,在某种程度上说徒弟就是师父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儿女。

阿嬷自然不可能接受,呵!经过知青的生活,她对师徒关系完全不怎么感冒,当年的周家除了让自己的孩子早早学习医术外,还挑选了一些适合的学徒,也是接受周家的中医教育。

另外年纪一大把的她可没有心力去教授一个什么都没有基础的人,一想到自己还要监督年纪不小的人背医书、汤头歌,就让阿嬷感觉到窒息。

在她看来一个连大学都没有考上的人,学习能力大都不够强,而学医的人绝对需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不然有可能耽误病人的病情。

当然阿嬷也知道落考生里绝对有可能出现那种:学习能力很不错,却最终错过了高考的人,但阿嬷还是懒得给自己找事。她自己的身边有一个天资聪慧的阿梨,那些打算拜师的人直接被衬托的灰头土脸,就没有人可能会被阿嬷看中。

其实阿嬷本人虽然没有打算收徒弟,但她的医术真的好,毕竟治好了不少人,还是在圈子里有些名气,隔断时间就会有一些专门来请教问题的同行,那些人都想要让自己的医术更加精湛。

有人曾经怕阿嬷不愿意教,毕竟在很多时候大家都喜欢留一手,不愿意看到有人超越自己,来的时候有些忐忑不安。

而阿嬷并没有敝帚自珍,这是因为信息的发达,让她发现一些没有真本事的人,混迹在中医这一行中。最可怕的是那种人完全没有真本事,偏偏装得比名医还要名医。

也不知道是怎么包装的,没有什么师承却成了治病救人的医生,没有金刚钻却揽了瓷器活,败坏了中医的名声,导致出现了某些人直接喊出来取缔中医的口号。

发现这种情况的阿嬷真的感觉心痛,痛定思痛后的她开始给一些人品还不错、有一些理论知识、一定实践经验的同行传授知识。

她病没有觉得自己家传的中医医术,就一定要传给自家人,万一外孙女将来不想做医生了呐?不就失传了?因此她希望会有更多人来学号中医,她开始传播更多的火种。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阿嬷把更多时间用来教授那些来进修的成年人,而对阿梨更多是一种专业知识的训练,鉴于孩子还小,还需要一定时间玩耍,阿嬷没有要求孩子和大人一样,阿梨背的很轻松,学习起来很有兴趣。

随着阿梨一天天长大,她有了更多机会跟随阿嬷,也就发现阿嬷另一个样子,原来的阿嬷怎么看都是一个和善的老人,可等到阿嬷接待病人时就是一个面容平静给病人信心的医者。而指点那些来进修的同行时,则言谈有些犀利,把一个个年轻人训得不行,吓得不敢回嘴。

那些进修过的人或多或少停留一段时间后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逢年过节时阿梨就会发现家里多了很多很多好吃的。

只是阿嬷随着阿梨长大,心里有些后悔,之前自己就应该坚持让外孙女一辈子做个好医生,因为外孙女是她见过最有天赋的孩子,从阿梨开始学习中医后就习惯了外孙女的学习速度,看别人就怎么也不怎么顺眼,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进修的人看阿嬷如同看训导主任的原因。

考虑了再三后的阿嬷还是没有说出来,她曾经答应过女儿,不去干涉外孙女的选择,因此她只是更多让外孙女接触中医这一行。

比如说给阿梨看她的治疗笔记,她接待病人后都会把自己觉得值得记录下来的病症记下来,专门建立了病人治疗的档案,记录下整个治疗过程,这些案例对阿梨来说是好的教科书。

阿嬷觉得只要外孙女对中医保持足够的兴趣,将来做选择时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影响,这可是阳谋,而不是逼着外孙女做选择。

对于母亲的行为,阿罗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眯眯看着,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圆满,有珍爱自己的母亲,有爱着自己的丈夫,有可爱的女儿,还有一个要出生的孩子,真的太圆满了。即使早年有些波折,但都过去了。

在这个过程中阿嬷还关注着孩子的心理健康,谁让阿罗的心理有问题,自然不愿意外孙女有别的问题。

按说年纪不大的外孙女应该有自己的朋友,但阿嬷发现就没有多少小朋友来找,一问才知阿梨嫌他们太幼稚,宁可自己玩,也不找其他小孩子一起玩。

看着年纪不大,但智商可以碾压大部分小孩子的外孙女,阿嬷没有逼着她去认识其他小朋友,让她一定要有朋友,她和他们的差距太大,和真正的小孩子们的确说不到一处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