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二百四十二章 道义冲突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二百四十二章 道义冲突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二百四十二章 道义冲突

何白领着赵云、高览、朱灵三将,及四百战兵步卒,与六百强弩手,乘马向西而去。一路上听血骑禀告,血骑初时错过了关羽部。后来有两翼展开的斥侯回报,这才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向广川继续追击,一路回返看住关羽部。

何白疑问道:“你是说只有百骑看住关羽部,但关羽仍在原地不动,既不进攻,也不撤退。”

“回禀主公,却是如此。”

何白一路奔行,一路思索,凭百骑武斗血骑,未必能拦住关羽的撤军。但关羽就是不撤,那就有异了,难道他想见见自已不成?既然自投罗网,还想着自已会放你不成?于是快马加鞭,不过半个小时就奔到了关羽所在之处。

见关羽依旧老神在在的坐于石上,三百余青州叛兵团团站于其左右,既不立阵,也不做防备,只是手拿兵器,有些惊恐的望着何白到来的方向。

不知关羽的心意如何,面对他时,何白一点也不敢松懈。何白可没有曹操对关羽的含情脉脉,令步卒下马列阵,强弩手分布两翼开弦上矢,百骑血骑在外不断游走,这才呈半包围向关羽所部缓缓行去。

关羽长叹一声,该来的总会来了,于是上得战马,也不提刀,径直向何白行来,于大军三十步之外站定。何白见了并未放松下来,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是没拿,但他腰间的左右双刀“万人”与“无敌”还在呢。关羽可不单单只擅大刀。

见何白如此小心谨慎,关羽不由笑道:“昔日使君府门任由我与三弟进出,为何今日我单骑而来,使君却如临大敌?毫无昔日之情。”

何白冷哼一声,说道:“面对亲友时,我可如春风拂面,以美酒佳肴相待。面对敌人时,我就只能是朔风如割,以刀枪箭戟说话。云长既然选择与我为敌,当知我会转变此种态度。”

关羽听了心中不知该做何想,曾几何时,何使君的府门对自已完全无备,如今却是如临大敌,深恐自已暴起发难。究其原因,难道不是自已有错在先么。

关羽叹道:“大哥身为汉室宗亲,心念汉室也是正常之事。我与大哥结义在先,与使君相识在后,因此心系大哥也是正常之事。使君当初就该早早想到,不该如此的怨我。”

何白大肆嘲笑道:“是啊,我是早该想到的。你关云长与张翼德只注重与刘备的兄弟之情,对于我的爱护之意不理不睬。纵然我献妹献媚于前,也不改汝二人的忠贞之心。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妻虽好,没了再娶就是。但比之手足之情又值什么。什么天下大义,万民的生死,又与尔等何干?只要汝兄弟三人安好,这比什么都重要。”

何白现在真的很后悔,早知刘、关、张情比金坚,自已还要施以离间计与美人计。如今三人反叛,自已回去后该如何向两个名义上的堂妹解释。明明是身娇肉贵的千金小姐,却被自已做主下嫁两个武夫,不想这才半年时间,就被武夫所抛弃了。自已的脸面该往哪里放?

关羽面色愈红,自已为了兄弟小义,而弃天下大义,更弃新婚妻子,无论放在何处,都说不过去。只是事情已做,再怎么后悔也无用处。只能错上加错,追随大哥到底了。

何白又道:“只是尔等三人借故脱离则罢,好歹与我好合好散。然而你们却是选择了背叛作乱,联合敌军,残杀昔日的同袍兄弟,这就不能不令我深恨尔等了。你既然在此等我,想必是要与我有所了断吧。”

“不错。”关羽这才回过神来,指了指身后的士卒说道:“他们皆是为义随我反叛使君,然罪责皆在于我,却与他们无关。我再此等候使君,便是想向使君求情,免去他们随逆的罪责,不追究他们在青州的家人……”

“哈哈哈哈。”何白感觉自已的思想终究与时人不同,跟关羽始终想不到一块去。“青州在我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服兵役的青州辅兵供给充足,上下并无所缺。无需自备什么,每月还有两石的月俸,补贴家用。算来,我何白对他们仁之义尽,是他们负我在先,而不是我负他们。”

“他们皆是成人,而不是婴孩,无人逼迫他们。所行之事都是自主的,自该为自已的行为负责。既然选择了反叛,就该做好被旧主追究清算之责,岂能轻飘飘一句随逆就躲过了。况且你关羽在我面前也是罪大恶极之人,尚有何面目敢在我面前求情。”

关羽拱手拜道:“使君,且念在我等于绎幕之战颇有微功……”

何白大手一挥,说道:“功是功,过是过。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任何人在我处都不能居功自傲,持功犯法。不然我所制定的治国规矩岂不是全然无用。尔等眼前之路,只有束手就擒,我或念在尔等知过求改的向善之心,轻判之,改死罪为流徒,不再罪及家人。”

关羽暗叹,不想何使君对于对错之分如此清楚、明了与重视。与大哥的重视情义,不分对错也心向兄弟的治下方式大不相同。太过公私分明,重公而忘私,也许这便是自已听从大哥背离何使君之因吧。

关羽拜道:“不知使君如何才肯放过他们?我可在此向使君应诺,日后使君若有难时,我必以今日之情报之。”

哼,关羽这是想以历史中华容捉放曹操之心,应诺自已将来会相互报答恩情。然而自已真到了曹操的那一步,会求饶么?不,绝不,有死而已。

曹操的赤壁之败代表着天下不能归于一统,从此三国鼎立,乱世延长。身为穿越者,不能提前结束乱世,反而加重,还不如早死早超生好了。

何白说道:“你弄错了一件事,那就是我来此地是为擒杀你而来的,而不是与你论交惜别。你若不束手就擒,唯有死尔。强弩手准备……”

关羽一惊,勒马退了两步,何使君真要无情,自已面对六百强弩手可无办法逃离啊。关羽只得拱手问道:“使君,不知你如何才能放过我等?”

何白冷然道:“唯有立即弃械投降。”

麾下军卒全部大喝,“降,降,降……”

此整齐的声势惊人之极,令关羽座骑不住后退。没有亲自面对何白麾下精卒之势,关羽一时还不感觉,此时才知何军之威势,非同一般。面对毫不讲情面与交情的何白,向来视私情更重于公事的关羽也无法子了。

关羽的为人是非常感性的,认为私情就是人欲,每个人大都差不多。然而道义,关羽混迹江湖时,见得太多,认为道义可以随着时间、地域、阶级、文化、人文等而发生变化。

比如何使君讲的道义与刘备及自已的就不相同。不是说何使君有错,而是何使君的道义太过高大、虚幻,美好的不类真实。自已虽然崇敬,但却不怎么喜欢。因此,如果只讲道义,只会让很多人无所适从。

表面上看,很多人不讲道义,比如吕布杀丁原投奔董卓。三弟就十分的愤怒,然而自已却认为,吕布也许也有他的苦衷。其实天下很多人不是不想维护道义,而是他所维护的道义不一定就是其他人都所希望的道义。

只有情感,天下人大多是一致的,并没有多少的区别。因此自已行事才这般的重情重义。

关羽拜道:“我若束手就擒,不知使君将会如何对待我等?可能饶过那些士卒?”

何白应道:“你杀害王方,就算能脱死罪,也要监禁终生。余者随你作乱,知过能改,不再将错就错,可流放荒岛十年,以警后人。”

关羽皱眉道:“王方不过一介降将,至今还未真心顺服,杀之又何妨。”

何白大怒,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死在关羽刀下的六名恪尽职守的魏将,何其冤也。关羽只自顾自已行忠义,不念他人之难,杀人反而还引以为荣,如今也是这般。高览、朱灵做为降将就在身旁,言语可得谨慎些。

于是说道:“如今天下未定,形势未明,相互之间背叛不足为怪。然上天有好生之德,王方纵是降将,他的生死也由不得你来决定。更何况他彼时还是与你并肩作战的同袍战友,也与兄弟无异,却被你祸起萧墙,于阵中斩杀,何其怨也。”

关羽不禁默然,本以为自已在何使君心目中与众不同,这才以族妹嫁之,待之亲昵。只是杀了一名降将,就这般的大发雷霆,如今看来……

不,何使君的理念是阴阳五行平等,对待治下之民别无二致。因此在何使君的心中,我与王方也是别无二样。大哥或者不会怪我,但何使君却不成。看来自已留下是错的。一直没有弄清何使君的道义理念。

关羽紧紧握了握腰间的双刀,然而面对六百支强弩,距离又近,实在是无把握逃走。或者……关羽将刀拨出丢弃,说道:“那关某就在此待罪,有请使君命人将我绑住吧。”

何白刚准备令高览、朱灵上前,但一时又止住了,凭关羽的身手,挟持一人逃走并不难,于是叫道:“步卒上前,准备绑人,强弩手谨防其使诈逃走,但有异动,乱弩射杀。”

关羽不禁愕然,何使君对已也太过小心谨慎了吧,居然能猜中自已心中所思。本想擒得一将交换生路的。关羽只能无奈的摇摇头,看来自已此番却是自投罗网了。

面对一涌而上的四百步卒,纵然强如关羽,也要被一举成擒。何白见关羽被牛皮索死死的绑住,这才大松口气,对朱灵说道:“文博此后就留在龙凑,暂时为我看押此人及叛卒,待我平定平原乱事之后再说。此人骁勇,小心其逃走。”

朱灵虽然看得疑虑,但属新降,不好多问,只是应下此事。但何白还是解释道:“此人我欲要大用,但是他却相助义兄作乱。为了不在两军阵前两相惨杀,因此不得不提前乘机将其关押,先关个十年八年的,等天下大定后再说。”

朱灵笑道:“能让主公如此的看中,此人必定不凡。希望他能理解主公的苦心。只是正值乱世时,如不能大展手脚,也是一件撼事。”

何白摇头道:“昙花一现,怎比得天长地久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