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二百零九章 公孙取冀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二百零九章 公孙取冀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二百零九章 公孙取冀

初平二年四月,董卓军出弘农,与孙坚军战于诸陵,大败。董卓命中郎将牛辅、董越、杨定等分屯华阴、安邑、渑池等地防备孙坚,自己率军返回长安。

五月,袁绍遣周昂为豫州刺史,攻阳城。孙坚粮道被断,于是从雒阳退军,与周昂争豫州。

六月,东郡黑山贼起,杀太守王肱。兖州刺史刘岱畏惧,四处求援。公孙瓒遣范方领兵三千支援刘岱。曹操阴使胡毋班族人杀河内太守王匡,降其军得数千人。袁绍命上党太守张杨坐镇河内。

七月,袁绍骗公孙瓒攻冀州,又胁迫韩馥让冀州,自领冀州牧;曹操奉袁绍之命击魏郡、东郡黑山诸贼,被表为东郡太守,改治东武阳。南匈奴王于夫罗附董卓。

八月,公孙越奉命前往邺城,向袁绍讨要合谋的冀州数郡之地,不成,差点被袁绍所派刺客杀死,幸被何白遣使告戒,单骑逃归幽州。

董卓任命杨懿为河南尹,还驻洛阳。朱儁闻讯,率兵还洛阳,杨懿退走。朱儁见河南残破,引军向东,屯驻中牟县。并传信各个州郡,召请部队讨伐董卓。陶谦派兵三千,与他郡联合,表奏朱儁为权车骑将军。董卓令李傕、郭汜率数万人攻朱儁。朱儁出击,被击败。

九月,公孙瓒大怒,领兵步骑两万进入冀州之地。并传檄冀州诸郡国,历数袁绍十大罪状。袁绍诈取冀州,驱离韩馥并不得人心。加上公孙瓒攻势凌厉,威震河北。北部郡县纷纷反叛袁绍,归附公孙瓒。袁军内部不稳,畏其兵威,授其弟公孙越为渤海太守。

十月,袁术使破虏将军孙坚进攻刘表。刘表派其将黄祖出屯樊城、邓县之间,迎击孙坚。董卓制小钱以乱中原,中原经济大乱,百姓只以布帛粮食交易。

十一月,公孙越至郡后反以渤海郡兵进攻袁绍。一时间公孙瓒兵势甚盛。于是,公孙瓒以其将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并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从弟公孙范为河间太守,又改置冀州州治,各郡县守令。

十二月,孙坚大破黄祖,进围襄阳。刘表命黄祖乘夜出城召集救兵,黄祖率救兵返回襄阳时,被孙坚拦截,败逃岘山之中。并于岘山设伏将孙坚射伤,荆州兵马趁势围攻,江东兵马大溃,最后逃过江者,十不存一二。袁绍所任的豫州刺史周昂又咄咄紧逼,孙氏无奈,彻底的归在了南阳袁术的麾下。

陶谦应公孙瓒之请,出兵东郡屯兵发干,自东方迫袁绍;袁术亦从南阳出兵颖川、陈留遥相呼应。兖州太守刘岱相助袁绍,范方领兵返回河北。

这就是初平二年中,中原各方势力的大至军情。令何白惊奇的是,孙坚居然没有在岘山被射死。这孙坚不死,那可就与历史相背离了。孙家的第一代雄主不死,那孙家的发展只怕不慢,这天下恐将会愈加的混乱了。

经过三个月的侵吞,公孙瓒已经将渤海、河间、中山、安平、清河、巨鹿大部郡县占据了下来,兵力一度雄厚达十万之众。除却各地守军,仅仅只是公孙瓒的本部兵马,就有四万余军。巨鹿田楷、安平单经两路偏师也有近三万之众。

只是随着公孙瓒的不断进军,军队锐气尽消,将领狂妄自大,兵员良莠不齐,几成强弩之末。加上公孙瓒一路的横征暴敛,大肆任用庸碌小人,使得公孙瓒在冀州的民心尽失。

不少百姓脱离了冀州,望着青州而来。何白至少收纳了十数万口的灾民,达两万余户,全部分散到各郡安置。听闻幽州的刘虞也收了不少的冀州流民,看来冀州真的是大乱矣。

而袁绍也终于众望所归,被冀州吏民所期盼,等到了大破公孙瓒军的大好良机。初平三年一月,袁绍令东郡曹操防备陶谦,周昂防备袁术;另派出袁谭出任城,击田楷;高干出堂阳,敌单经;自已亲领大军三万六千余,以麴义为先锋,抵达清河界桥,与驻军磐河的公孙瓒军对峙。

而此时,何白则领着一万青州兵在平原县内与刘备饮酒,并让数月不见刘备的关羽、张飞拜见大哥。

刘备迟疑的举杯问道:“主公既然想要派兵支援伯珪兄长,却又为何停留平原不前。”

何白笑道:“其实,以我跟伯珪兄长的实力,击败袁绍并不难。我两家联合一起,绝对可以轻易占据整个河北之地。只是伯珪兄长忌惮我有统一天下之志,自已又想独吞冀州膏腴之地。因此对我的联合请求不理不睬,却远求陶谦与袁术遥相呼应。我若轻易踏入冀州之地,必然会被伯珪兄长怀疑是来抢地盘的,转而领兵前来攻我。因此,不得伯珪兄长的允许,我只能停在平原静静的观战。”

刘备摇摇头道:“主公既有统一天下之志,为何会坐视伯珪兄长鲸吞冀州?若伯珪兄长得到了冀州之地,以伯珪兄长的能力,岂不是主公统一天下的强敌也?”

何白看了刘备一眼,笑道:“有统一天下之志,不代表非要自已统一。如果伯珪兄长也能统一天下,以他对外族人的愤恨,想必一定会成为另一个汉武大帝吧。到时我愿为卫大将军也。”

刘备不由在暗中瘪嘴,并不相信何白的言语。自已本不是真心的要相助何白,而何白也不是真心的信任自已。多年的志向,又岂会让何白三言两语就说放弃了。

自已可不相信世间还真的有先贤圣王之类的人物,凭什么你何白可以一统天下,我刘备就不行?抗击异族,扬我大汉声威,将来自已统一天下也会去做。

至于何白说什么兵连祸结,天下百姓十不遗一。只要心怀大志之人,谁人不知人口的重要性,谁又会大肆的残害百姓?纵然百姓十不遗一,但若休生养息数十年,还不是可以回复如初。

何白所说的华夏苗裔灭绝,想来不过是欺瞒世人的大言罢了。不如此,不能够证明何白篡汉自立的英明伟岸之处。何白所预言的天下三分,据自已这段时间想来,该是有远见者,给何白所分析的天下大势吧。

然而何白却诈言以奇梦流传,就如流传数百年的“代汉者,当涂高”一般,只是为了让他明正言顺的篡汉自立。只是其中的三分天下,究竟都有谁人?

邺城一地如今有袁绍,又有公孙瓒,再加上还有何白在旁窥探,想来必是他们其中的一个吧。秣陵远在江东,想必会是江东左近的人士吧。不是扬州刺史陈温,就是南阳袁术,再不济会是陶谦,也许荆州刘表皆有可能。那么唯一留给自已的就是益州成都了?

刘备眉头大皱,益州有刘焉在,自已曾在其麾下为将,刘焉此人可非易与之辈。而且北有董卓,不过董卓暴虐,势必不得长久。我应该就是在刘焉死后,方取成都于益州自立的吧。

刘备紧皱半载的眉头不由舒展开来,终于得意的看了何白一眼。天下数不尽的英豪,你何白既然言说我能成事,我又怎会自甘堕落,甘附尾翼。唯一可虑的是那只河内玄武。呵,数十、百年后的事物何白也能料知?定是在诈言哄人罢了。

只是转念又深深的疑虑起来。为何何白已然认定了自已将来可能会给他带来麻烦,可他又为什么不杀了自已以绝后患?看着在旁陪坐的关羽、张飞二人,刘备不由深深的沉思下去。

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得到二弟、三弟?二弟、三弟虽勇,可何白已然有了典韦、黄忠之辈,又何需下大力气在自已手中强夺?只是如今他似乎成功了,二弟、三弟已不如半年前对已那般言听计从。区区何氏两个贱人,就已经让他们忘记了桃园之誓,着实可恨。

公孙瓒的骑兵战斗力很强,白马义从更是当之无愧的当世强军。然而,公孙瓒的弱点也很多,而且每一个都很严重,其中最为致命的一个就是,他缺少地盘收税,更没有钱粮养兵。

公孙瓒麾下的部队虽被称之为幽州军,但并不是真正的幽州军。而是公孙瓒利用以前张举、张纯叛乱,所挟裹的降民训练出来的。可说这支军队是他的私兵,也是他的心血,更是他准备用来平定乌桓、鲜卑的依仗。

只是不巧的是,等公孙瓒强行将大军建成,而朝庭却生乱了。而作为幽州军政一把抓的幽州牧刘虞,只懂得保境安民,发展农业。对外只懂安抚,并不懂得以实力去征服异族,对向来激进的公孙瓒也并不支持。

若非有刘虞的军师魏攸多方劝解,刘虞甚至连公孙瓒一军的基本口粮都不愿支给。恨不得命令破坏安抚大计的公孙瓒,将其部下军队全部散去才好。

一时间,公孙瓒这个纯粹没有地盘的武将顿时抓瞎了,因为军队为了就食方便,转移驻地至右北平郡屯扎。原来的右北平太守惧他跋扈,不久便弃官而走,之后也无人敢赴任。所以,公孙瓒又被重新任命为右北平太守。

公孙瓒不愿受制于刘虞,然而右北平郡地广人稀,税收又少,怎么可能养得起两万骑兵?于是公孙瓒响应了渤海太守袁绍的号召,出兵讨董,看看进入中原后,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在中原,公孙瓒发现朝庭已经不能再度掌控天下了。而在他的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武力扩张,另一条是找个靠山。然而公孙瓒是个骄傲的人,怎肯随意的屈居人下?

特别是有资格,或者说有能力给他当靠山的人选。幽州牧刘虞互看不顺眼,名满天下的袁绍也靠之不住。韩馥么,那就呵呵了。青州的何白,公孙瓒是想都没想。因此,武力扩张是他唯一的一条出路。

也因此被袁绍一游说同取冀州平分之,公孙瓒立即赞同了。只是令公孙瓒想不到的是,这袁绍也太阴了,事成后立即翻脸。顿时让直爽暴躁,又性子古怪的公孙瓒怒了,挥兵直进冀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