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九十七章 稳定军心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 稳定军心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一百九十七章 稳定军心

“报,主公。”黄忠拜道:“荆州兵思乡心切,似有不稳。”

何白一惊,荆州兵不稳,这可不太妙啊。何白麾下除北海兵外,还有西凉兵、河南兵、颖川兵、荆州兵。其中的西凉兵因是降卒,管理很严,属于死兵类,不敢有思乡之情。河南兵因家乡已毁,虽然思乡也无可奈何。颖川兵是抱着出人头地之心,倒还安稳。唯有荆州兵是被何白强制收编的,因为离乡太远,管理宽松,因此起了思乡之情。

荆州兵本来打算是用来与管承、蒋钦的水贼相混合,重新建立一支海军部队,以抵消旧海军匪气过重的因素。如果他们不愿留在北海,那这打算不是落空了。

想要让他们真心留下,就不能对他们像西凉兵那样强自镇压。而且此番是黄忠来禀告,也是抱着同乡之情来为荆州兵求告的,不好太过强硬。

何白想了想后,说道:“你且去金曹支钱,给每名荆州兵发放三千钱,在北海境内好好的玩上一玩,看一看北海的风土民情。十日后,你再与荆州兵说说,我北海正兵与辅兵的待遇。如愿留下,而被选为正兵者,可享受倍于步卒的待遇,辅兵也倍于步卒辅兵的待遇。至于家人,我可令人日后慢慢的从荆州迁来青州居住,不教他们与家人长年分居。”

黄忠兴奋的拜道:“多谢主公的大度仁慈,我想荆州兵必有大半会愿意留下吧。”

何白想了想,西凉兵远离家乡,返乡之日遥遥无期。压制太过,只恐也有变化发生,于是问道:“王方等西凉军官可有不稳的举动。”

黄忠回忆了一下,应道:“没有,还算温顺。”

原李蒙所部的西凉兵因主官已死,又有张辽、荀耶、宋果统领,倒还无事。而王方所部的西凉兵因王方等将尚在,远离西凉之后不见人心散乱,反而愈加团结。教授与参谋在其军中几乎无立足之地,看来得设法化解。

何白于是摇摇头说道:“世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西凉兵出身贫寒的凉州,每时不得安定,又与羌、氐等胡族杂居,性类于胡。轻狡善变,残仁好杀。不可单单是欺瞒压榨,需以威信镇服,以真诚以待。虽无年俸、补贴,但在伙食上要更优于步卒正兵,以示对他们的重视。”

“你再与西凉兵说清,他们跟随董卓烧杀抢掠,害民无数,可说罪大恶极。然而主罪虽在董卓,但他们的盲从之罪也不小。我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对他们大加屠戮,却要他们在我麾下服兵役三年。三年之后,必定将他们放归返乡。到时每卒发给五千钱,或二十四石粮以做三年服役的劳苦费。日后有愿留下的,一律按正兵的待遇对待。”

何白又唤来暂无主职事物的程昱,将西凉兵的事情向程昱说清,又拜道:“程公,王方所部西凉兵之事,我实在不能安心。欲全权托负于你,希望程公能够为我安抚收拢住那三千铁骑,不教王方等将生出变化来。”

程昱面无表情的拱手应道:“使君相信老朽,老朽必为使君拢住这三千铁骑。在三年之内,必不叫他们生出乱心。”

何白欢喜的拜道:“多谢多谢。有程公在,王方所部我无忧矣。”于是表程昱为骑都尉,主领王方所部的三千西凉铁骑,王方则降为副职。这是应有之意,王方倒也没有反对。

四千荆州兵在发放钱财之后,又被放假十日,可任由他们在北海游玩,一时之时,立时放羊了。手中既有闲钱,又有精力,整个北海到处散去。

只是入眼所见,平整笔直的道路,清洁的河道,一望无际的葱绿良田。欢快耕作的百姓,高兴上学的孩童,北海的风貌与荆州各郡大不相同。似乎,百姓的生活更好,日子也更加的安定。丝毫没有外界的那么混乱与无秩。

从最初的肆意游玩,到后来的详细了解,越是知道的清楚,就越对北海之民而感到羡慕。中原大地千里白骨,荆州之地宗贼横行,而北海地界却是歌舞升平,百姓丰足,令人流恋不已。

当十日后,北海大将,荆州的同乡,南阳黄忠向众荆州兵保证,只要愿意留在北海成为海军的,待遇倍于步卒。家人可慢慢的从荆州设法迁来青州居住,不教他们与家人长年分居。

荆州兵顿时兴奋了,有这么好的待遇,有这么仁义的主公,在哪里落户不是落户。家乡虽好,那也要安定才行啊。不安定的话,还不如他乡呢。于是四千荆州兵,全部自愿留在北海服役。

至此,北海海军有兵达八千人之众,因兵多将少船也少,何白再度令管承、蒋钦前往扬州、荆州购船,召募勇士。并乘刘表初至荆州,设法对留在北海的荆州兵家眷,进行暗中的迁移工作。

军心已安,为应对将来的群雄混战,是时候开设军校之时。古代的名将,多属家传,而且基本出自世族之家。能从小卒慢慢成长到名将的,那需长达数十年的生死,方能最终成长。

这成长的周期、机率与代价太大,也许百年都难成一个。还是后世的军校成长率高。特别是基层的队、屯、曲军官,可以匹量生产。

这让战败的容错率大大提高,不会向袁绍那般,官渡、仓亭的两场大败之后,就精锐尽去。纵然钱多粮多,也难对曹操再次形成压制。若自已有了军校这个法宝,纵然败上十场,也有足够的兵马支持自已的统治。

军校有两座,一座设立在复甄山下,名为“青州武官步骑指挥学院”。全封闭式管理,对外宣称是“忠义勇士营”,学制为一年,第一批学员为一千人,由各屯所推荐的军中勇士、锐士与功臣入学。暂不对外召收学员,先满足军中的人员要求再说。

教官则抽调军中的老将教授,主要教授武功、军事常识与基本的指挥。何白有空时也会前往亲自教授,何白主要教授的是军人思想、道德观念、纪律作风、古今战争的发展趋势、并宣讲华夏的优异论。

另一座设立在都昌海边,名为“青州海军武官培育学院”。学制为两年,也是全封闭式管理,对外则宣称为“蹈海访仙营”。第一批学员为五百人,由八千水军士卒中所挑选得来。

因为海军的教官不足,因此都是共同摸索,自我训练。何白只能教授一些基本的方向判定,淡水与食物的采集,败血病的防治,与海上枯躁的心理自我调解,世界各国各族及地理。

战斗方面,则大至的说说投石机、床弩对未来海战的作用,T型位的战法,详细旗语的作用等等。这对目前以肉搏战为主的水军来说,有多大的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对于两座学院,何白自然是领学院院长之职,以慰自已当年没有上成军校的遗憾,也享受一把光头校长的威风感受。其实本没这必要,主公可比院长有更高的伦理关系。何白主要还是防治军中私人部曲的产生罢了,想做到军中只有一个声音。

就在何白忙碌的时候,突然收到一封带有淡香的丝绢书信。何白一愣,却是蔡文姬的来书。蔡邕尚在东莱国未归,蔡文姬此时寻找自已做什么?带着疑惑,何白来到了剧县蔡氏府邸。

蔡氏老奴忠伯随蔡邕一起去了东莱,因此蔡氏府中多是何白所拔的仆奴,何白来了就如回家一般。仆奴见到真正的主人亲来,慌忙将府门打开,将何白迎入。何白直径向后院走去。

何白来到后院门前,却听到一阵优美的旋律传来,却是后世的梁祝化蝶那段琴笛合奏。何白陶醉的站在门口,细心的听了一会。蔡文姬与蔡明姬的琴笛之技真是厉害啊,行云流水,畅快之极。

何白不禁暗自赞叹,能作胡笳十八拍的才女,果然有大师级别的风范。琴笛之声停止,何白步入后院。听见足音,抬头一望,蔡文姬凤目一亮,起身盈盈拜道:“昭姬见过天明先生。”

只见她嘴角梨涡浅笑,声如黄莺出谷,娇美而不可方物,眉目流转之间,满是无限的温柔。好一个人间的尤物,绝色的丽人。

何白拱手问道:“昭姬来信召我,不知有何要事?”

蔡明姬不乐的说道:“怎么,无事就不能请你来了?”

蔡昭姬嗔道:“妹妹,天明先生如今事务烦忙,怎得无事将他请来?”

何白一怔,原来是蔡明姬假借蔡文姬之手将自已请来的啊。蔡明姬嘟着嘴道:“数日前,接到河东那边的讯息,果然不出你所算,那河东的卫氏子已在前年末就死掉了。幸好姊姊没有嫁去,不然还不到一年就要守活寡了。卫氏来书颇有怨恨之意,将卫氏子之死怪在姊姊没有嫁去冲喜之故。哼,若是姊姊嫁了,他又死了,那还不怪姊姊有克夫之灾了。”

“妹妹……”蔡昭姬无奈的说道。

历史中不正是这样么,自卫仲道死后,蔡文姬被卫氏所驱赶。回到故乡陈留圉县后,又被李蒙所掳掠。等董卓、蔡邕死后,被带到了长安,不两年又因李蒙被杀,而被南匈奴所掠走。可说一生悲苦,不得安乐。加上蔡文姬柔顺的性子,更是让人怜惜不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