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六十二章 酸枣会盟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六十二章 酸枣会盟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一百六十二章 酸枣会盟

在淳于琼叫酒喝酒的这段时间里,何白在心中早就想好了。淳于琼在历史中的评价只是一个二流将领,但是在此时,却是一个有名声,有能力,也是有较深资历的名将。

淳于氏在颖川也不算什么名门望族,只是普通的豪族,但是他却能凭借自已的能力做到左军校尉一职,可见他的能力不差。至于在乌巢以一万军被曹操的五千精锐强行击破,只怕是谁放在那个位置上,都会被亲自玩命的曹操猛攻击破吧。

要说饮酒误事,日后最多以严厉的军法相约束,还不能自律的话就转为文职,或者是不让其镇守重要的地方,不让他成为独镇一方的主将就好。

至于好处,能让同是西园军校尉出身的前辈成为部下,这便是极大的好处。这将会让其他朝庭官员在汉室无希望时纷纷来投,开上一个很好的带头模范作用。说明确一点,淳于琼本人不算什么,却是自已又一个千金市骨的好榜样。

何白大笑的下马拱手拜道:“仲简兄乃我在西园军中的前辈,你肯前来投我,我欢喜不尽。只是仲简兄年长于我,却不敢任意支使,就请仲简兄为我副将,一同参谋军事可好?”

不想淳于琼丢弃酒囊,也跳下马来,并整理好衣襟,满面肃容的大礼拜见,说道:“如今汉室已衰,自袁本初年初起兵以来,眼见天下将要大乱,有志之士无不四处寻求明主相依投,希望将来能有一个好的结果。我素知明公志向高远,才华不俗,虽然年青,然久后必成大事,因此特率家人全族相依投。”

“我心如此的肯切,又岂敢以资历与年纪在明公前面自矜。还望明公莫要见疑,我淳于琼只是明公麾下的一员小卒,但凭明主挥鞭所指,淳于琼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何白惊讶的望着淳于琼,没想到历史中的酒囊饭袋也有这般的觉悟。但还是有些迟疑的问道:“我素知仲简兄与袁本初相交厚,为何……”

淳于琼昂然的说道:“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满朝多是袁氏故吏,与他相交厚不过是有所求罢了。然世人紧紧环绕其左右的又岂我一人?如今天下将乱,四世三公之名也将无大用矣。我自是追寻明主雄主之侧了。”

何白又问道:“原来如此,但曹孟德亦是志向高远,才华横溢之人,仲简兄为何……”

淳于琼微笑道:“我素与此二人相熟,袁本初为人外宽内忌,喜听美言,更喜归罪他人,在其部下需得卑微的小心侍奉。而曹孟德与袁本初多年相善,为人相类同矣,亦是外宽内忌之人。然曹孟操相较虽能听取直言,但其行事急功近利,用人不论亲疏功过,只论有用与无用。有用者,虽有大罪亦用之。无用者,虽有大功亦弃之。”

“因此二人皆非吾之明主。唯明公内外如一,明智多情,我在麾下无需思想太多,只需忠心任事就好。纵然日后年老无用,相信也比何氏的仆奴境况更好吧。因此方才舍弃二人,投奔明公矣。”

何白长松口气,原来如此,淳于琼在自已府中混迹多时,对府中的仆奴待遇也有所耳闻。世人只要不蠢,心中都会有杆称,是好是坏都能从中有所评断。淳于琼与袁绍、曹操二人同事多年,关系极近,对二人的品性自然一清二楚。

欲想好过,可投袁绍,只要懂得奉承拍马,一定官禄齐至。然欲成大事,可投曹操,但什么时侯犯了曹操的大忌,死到临头只怕还难自知。而投自已,只要忠心任事,既可轻松自在,又可无需顾忌,只要不犯明法,基本无需担心什么。纵然日后无用,也会有一份不错的保证。

所以,相对淳于琼来说,袁绍的缺点虽多,但吸引力却更在曹操之上。而今生有了自已的出现,那绝对是投自已,而不是他人了。

何白这才欢喜的搂住淳于琼道:“好好好,仲简视我为明主,我又岂能视仲简为马前小卒。我麾下西园下军目前尚缺副将一名,仲简对西园军也算轻车熟路,就暂时出任副将一职好了。”

淳于琼大喜的召呼众族人向何白大礼跪拜,并以臣礼拜了三拜。至此,颖川淳于氏一族正式的成为何白的臣属,这也是第一个主动向何白臣服的知名豪族。并不是像士族那般几面投注,而是真心实意的投靠。看来日后淳于氏纵无人才,也不能待之太薄。

何白召淳于一族随军,继续前进,不一日,就到达封丘地界。袁绍初闻何白领兵前来,心中还颇有不喜,此时知卢植也一同领兵前来,顿时大喜过望,忙请诸侯一同出迎二十里,迎接海内名望的大儒卢植。

双方见礼之后,同归酸枣,又开大宴,为卢植接风,重新会盟。袁绍望见席末的何白,就不乐的傲慢问道:“吾闻何天明曾向义帝东莱王擢用董卓,而排斥袁氏,如今为何却又来应盟讨伐董卓?如此反复无常,诚非君子所为。”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袁绍终是知晓何白曾在暗中捣鬼,害得袁氏失去权柄,因此对何白的印象大恶,只是目前不便算帐罢了。

何白笑道:“袁氏一力主张除宦,却将无辜的大将军坑死,我身为大将军之侄,又岂能让袁氏得意掌权。只是不料所荐的董卓专意横暴,擅权独裁,又倒行逆施,玩弄权术,践踏国法,已成国之大贼也。因而才弃了对袁氏的私怨,随同卢公一起前来讨董。”

袁绍惊问道:“汝是前大将军之侄?”

“不然大将军生前,又为何无故的宠爱于我。”何白傲然的说道。

何进的能力虽然不行,但是为人却绝对的有德有义。在当任大将军之职五、六年以来,谦虚好学,尊贤仁义,在朝中颇有人望。因此由他扶立刘辨与掌控朝政,世人基本是赞同的。然而却被自已借假诸宦之手害了,才发生如此之多的乱事来。

袁绍面色转愧,但任自强辨说道:“大将军遭难,实为吾能所料也。”

何白又问道:“那车骑将军呢,他可是奉前皇太后之命,与你共攻北宫的,却为何你无事,他却遭人无故杀害了?”

这事是董卓之弟董旻教唆吴匡等人干的,但袁绍未必就不知情,当时的心中更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意,于是吱吱唔唔的半晌无语。对于曾经的主官何进,袁绍无论是真坑害还是无意坑害,但对何氏一族来说,终归是理亏的。

而坐视何苗被害,让何氏一族就此衰败,使东莱王的帝位不稳,等等一切都是与袁氏为除宦一事引发的。因此袁绍在面对自称南阳何氏之人的何白时,只能无言以对。而且在坐会盟的十数镇诸侯,明着可有大半皆是何进曾经的部属,让袁绍就是想发怒,也不好发起,只得转与卢植说话去了。

自有曹操、张邈、张超、刘岱、桥瑁、袁遗、鲍信、公孙瓒、陶谦及张杨等诸侯向何白表示欢迎与讶异,不想何白竟是南阳何氏族人,唯有新任常山相孔融对何白横竖看不上眼。

何白不想占了原本属于孔融的北海相,孔融却被安排去了常山国中为相。自已在常山有不少的私业在,有敌视自已的孔融为相,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卢植询问袁绍联军的情况,及董卓的西凉军情况。袁绍解说道:“正月初五,众诸侯先期于酸枣会盟,并遥尊吾为盟主。因各路大军未至,所以还未与董卓开战。之前吾军与王匡屯兵于河内,张杨亦率数千人前来,于北威慑董贼;曹操、张邈、张超、刘岱、桥瑁、袁遗、孔融与鲍信屯兵于酸枣,于正面威慑董贼。袁术屯兵鲁阳,孔伷屯兵颍川,于南面威慑董贼;公孙瓒屯兵于魏郡,陶谦屯兵于梁国,以为后应。韩馥则留守冀州,支给联军军粮。”

“董卓方面,先派诸将镇守八关,隔绝东西交通。二月初,令校尉李傕、郭汜领兵出大谷攻颖川,击败孔伷数阵,杀伤近万,迫使孔伷困守阳翟不出,李傕、郭汜于是领兵大肆劫掠颖川郡。又令校尉樊稠、张济实攻平阴,却暗渡小平津,奇袭河内王匡军,王匡军几乎全灭。彼时王匡身在酸枣,方得幸免。最近王匡返乡招募兵马去了,而吾军则暂时退兵修武防备。经此两次大战尽显西凉军之强悍,而我联军势弱,只得屯兵高垒不战。”

卢植顿足叫道:“联军二十余万人,竟然被区区两支西凉军所震慑住,汝等真是……”

袁绍连忙解释道:“卢公也知天下精锐多被朝庭征召至雒阳去了,现如今各州郡兵马多属乌合之众,不得精练,恐难以上阵。因此我联军有意阻断关东各州郡对雒阳一地的粮饷供应,欲使之不战自乱也。”

卢植问道:“朝庭于敖仓屯粮颇多,集粮不下千万石。如此何时方能待到董军粮尽之时?”

一旁的曹操说道:“吾欲烦请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然诸军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

袁绍不乐的说道:“此非迟疑,而是兵不足用也。有长沙太守孙坚孙文台来书欲要入盟,孙文台乃江东之猛虎,麾下兵马强盛,待他前来,方可立他为先锋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