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二十七章 恩养义儿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二十七章 恩养义儿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一百二十七章 恩养义儿

那名婢女见到何白入房,慌忙起来行礼。黄忠之子也笑嘻嘻的跑来学婢女的样子向何白行礼,之后又拉着何白尚未来得及脱下的盔甲左摸右看。何白看了看后,察觉黄叙只有四五岁的智商,于是摇摇头道:“汉叔啊,请恕我直言,此子一生只怕就是这般模样了。”

黄忠的神色顿时一黯,不过似乎早就有所明悟了,于是朝何白拜道:“只可惜不能早些得知何君侯的畸形异儿之原由论。不然,叙儿也不当出生于世,而受此种种磨难矣。”

何白心内一动,问道:“莫非汝与汝妻就是表亲一类的关系?”

黄忠点点头,有些悲哀的说道:“是,忠与老妻正是自幼一起长成的表兄妹,彼时只想亲上加亲,却不想会有此等恶果发生,只可怜了叙儿。唉……”

何白劝道:“亲上加亲,人之常念也。况且生下此类儿,只有一半的机率。另一半则会生出智高正常之儿,只能说此是意外而以。”

黄忠苦笑道:“忠以为何君侯所言的异儿讨债之说甚是有理,都是我先辈无良,方生下此等异儿来。忠也只能以大爱来对待于他,消除他的怨恨,让他平平安安的渡过此生便好。”

何白听了甚是感叹,黄忠爱妻逝后,别无再娶;为了照顾小儿,身怀大才却多年甘于碌碌无名,可见其人极重感情。后来因封五虎上将之故,而遭关羽折辱。但他丝毫不记污辱,反而一意的为关羽报仇,最终死在报仇之路上,可见其人十分重义。

通过历史的记载,对其的评价是,勇猛善战,有勇有谋,是独当一面的名将之才。加上他的敦厚朴实,重情重义,记善忘过的品质,还有安于现状,不大的野心,绝对是一名十分好用,老黄牛式的大将之才。

在何白的眼中,黄忠在汉末三国之名将中,无论是品德才干,绝对都是名列前茅的。可以与赵云、张辽并列,比之有缺憾的关羽张飞之流好上百倍。最重要的是便宜,不用多费工夫去拉拢,便有很高的忠诚度。

历史中的黄忠因为出世太迟,所以名声不如关羽张飞响亮,但此世有自已在,必使黄忠之名威震天下矣。

何白拜问道:“令郎之疾,我不能助你太多,但令郎日后的生活,我必会保证其时时有人跟随照料,一生无忧。未知汉叔可愿来助我一臂之力,于我麾下任事?”

黄忠长叹一声,屈身拜道:“忠已年过四旬,人常言道年过四旬不为夭折,可以称作为老夫了。何君侯不嫌忠年纪老大,千里遣人相召唤;忠虽粗鄙,却也是懂得忠义之人,只盼能在君侯麾下立得些许微功,好为叙儿换来后生之安乐矣。”

何白心内一动,古人死亡的年纪普遍过早,年过四十岁便属正常之事了。黄忠也害怕自已会早死,儿子无人照料。却不知他的年纪才刚刚过半而已,此时还才四十二、三岁,还有三十一二年的时光好活呢。特别是年过七旬还能于两军之中破阵斩将,是绝对的老而弥坚,越老越醇的豪杰之士。

何白于是大笑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汉叔正是当打之年,如何能够言老?汉叔若还为令郎的余生担忧,那我便收令郎为义子如何?我有一千五百户食邑,可拨三百户食邑专门奉养令郎,直至其安乐归于尘土如何?”

黄忠大惊,何白的夕阳亭侯一爵,乃是金印紫绶,可传子子孙孙的世袭勋爵,非于国有大功者不得以赏。若说何白之前是寒门出身的话,自从何白封爵之后,那便属于是贵族之身了。敢于轻视何白的,除了世族以外,别无他人。

似黄忠这等同是寒门出身的人,何白此时的身份与之相比,早就有了天壤之别。不想何白为了召揽到自已,更为使自已能够安心的为之卖命,竟然愿意分拨三百户来以养义儿。这已经与朝庭所封赏的关内侯不差分毫了。此等重视与恩义,怎能不叫黄忠震撼万分。

黄忠当即五体投头的拜服道:“君侯谬赞,黄忠愧不敢当。君侯厚恩,黄忠愚鲁,也不知当如何报答。日后君侯便是黄忠之主君,但有所命,黄忠必以死报效。”

何白大喜,黄忠这是以何氏家臣自居了,与何白的关系远远要比一般的部曲与下属宾客更加的紧密。这便是何白读史良多的好处了,以自身的食邑相召人才,这在倭国后世便有相同的例子。何白拿来一用,顿时得到了神级名将黄忠的全部忠心。

何白召来全府上下的宾客、奴婢,并在众人的面前,收养黄忠之子黄叙为义子。当众人得知何白竟以三百户的食邑恩养黄忠之痴呆儿黄叙时,无不大惊,这可是比之亲儿还要更好的待遇啊。

需知何白此时有子四人,只有嫡子何穿才能够继承何白的爵位,而其他儿子如晨、奕、曦三人都只能去自力更生。而区区一介义子,还是一名痴呆儿,待遇竟然仅在嫡子之下,在众庶子之上,可见何白是多么的重视黄忠此人了。

众人无不对外表敦厚朴实的黄忠又妒又羡,纷纷打听这黄忠到底是何许人氏。当得知黄忠仅仅只是南阳的一介材官老卒出身时,无不对何白的厚待非人而大为不满。

只是众人多是新投之人,能在何白面前说得上话的不多,唯有罗培与韩荣二人。只是罗培机敏,不来闲话。众人只得力劝韩荣前来找何白言说。

韩荣拜道:“主公,吾闻用人之道,就如习武一般,只可循序渐进,不可以骤然拨之以高位与厚禄。今见主公骤然大肆恩赏一名不知底细的无功老卒,只恐有人生出莫名的妒忌与怀疑主公的用人之道矣。此也对主公的召揽贤才之举大为不利也。”

何白眉头一皱,却又马上舒展开来,笑道:“昔日高祖违众意而拔淮阴侯,众将皆以为不可,但高祖一力强拔之,终得淮阴侯之助,坐享汉室四百年的江山至今矣。今日我拔南阳老卒黄汉叔,汝等焉知他不能助我再取大功,搏得万户之封焉?”

“我能以千金之重礼聘韩老为师,自然也可以用三百户之食邑恩养黄忠之子黄叙了。区区些许庸碌之辈,纵有妒意也不济于事。倒是其他有大能大德的贤才,若闻我肯如此厚待区区一名南阳老卒,则必会明了我求贤若渴之心也,此千金市骨之举,必得天下贤才的赞同,又岂有揽才不利之说。”

听了何白之语后,韩荣思及自已本就是何白礼贤下士,千金重礼所聘来的枪术师范。当于黄忠是一路人也,岂能因为小人的挑拔而质疑主公何白的用人之道呢,遂对何白深深的拜服以示歉意,不再去理会黄忠之事了。

其实何白曾被数名同名的假人才所吓怕,又岂会真的胡乱重用不明实力的黄忠。在决定收下黄叙为义子之后,何白便就测试了黄忠的武艺。黄忠的刀法果然名不虚传,犹如江水一般,初使柔弱,以守势为主;到得二十回合之后,一刀紧接一刀,就如层层的波滔,一击一击的猛攻对手。在五十回合之后,更如洪峰一般无坚不摧,斩将便在此时。

看来黄忠的刀法与关羽的头三刀厉害不同,需要通过一个缓慢的蓄势过程,方能达到极厉害的顶点。就与他历史中的成就一般,越老越是厉害,青年时反倒一般了。凭何白此时的武艺,倒是能挡黄忠五十回合,五十回合之后,便要被其蓄势到顶点后所速斩了。

倒是黄忠的箭法,那可真是一绝。何白挂了一枚五株钱余一百五十步(200米)外的距离,黄忠说射便射,完全不去理会什么风向气候问题,一连三箭,箭箭命中目标。直唬得随侍在旁的荀耶目瞪口呆,直呼黄忠为“飞将再世”。

不过“飞将”之名多称之为骑术高超之人,而且此世早有其人了。加上黄忠谦虚,并没有自命“飞将”之名。反而何白认为,何必去按别人的外号,“老当益壮的老黄忠“这名号,在历史中可不比谁人来的差了。

不多久何白以三百户之食邑恩养南阳老卒之事,在短短时间内便就流传出去,两三日间更传遍整个雒阳城四周。听到之人无不大为惊讶,没想到世间还有何白这么求贤若渴之人。

前有千金重礼聘韩荣,后有分享食邑恩养黄忠,何白的求贤若渴之心世人终于皆知矣,无不对何白小孟尝之谓而大为信服。自持有能却不得朝庭召用之人,纷纷来投,犹如过江之鲫。

加上何白将要出任北海国相,拥有举荐孝廉之权;以郡口二十万举荐一人,北海国有八十余万人,每年便可以举荐四人为官。于是北海籍的人才也纷纷来投,不到十日间,何白便收纳了四、五百人的文武人才。

这几乎把近年来滞留京师求官的人才清扫过半了,而且多为各地的寒族之士。如此一来,何白还未开始征战天下,便有了来自各州郡的数百寒族上下支持了。虽然寒族不比世族与士族,但能读书的,都是家有薄产的小地主,不比纯粹的无产老百姓,用处极大。

何白稍作统计,其中胜任吏员的占多数,可胜任一县之长的有六、七十人之多,能胜任州郡之事的有十数人之多,大都是何白未在史书上闻名之人。如此,何白还未到任北海国,便有了能使一国安然运转的大量人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