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两何归一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两何归一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两何归一

何进迟疑的说道:“纵能拖延得了一月两月,却拖不了三月啊。”

何白想了想,历史中的汉灵帝是什么时候死的?当初看《三国演义》老版电视剧时,好像还是寒冷的样子。嘶……莫不是就在三、四月间?此时已是三月近半,难道就是在这一月之内的事了?

何白也迟疑了好一会儿,自已的政治斗争谋略不行,倒是可以利用历史来做一做神棍。而且自已一直想在何进处得些好处,此时帮助他脱困倒是可以增强两者之间的关系,让他更加的相信自已。

何白于是朝左右看了看,发现最近的侍卫也在十余米外,于是试探的说道:“我观皇帝之气色,以及近时的天象,隐隐感觉帝星似有不稳!”

何进一惊,转头向左右张望了一下,左手不禁紧紧的抓住何白的手道:“此言当真?”

古人相对迷信许多,十分相信天象命运之学,特别是对谶纬方面十分相信。何白也曾表现得自已很擅长各种稀奇古怪的杂学,所以何进对于何白的天象一说,立即深信不疑。

何白还未回答解释,何进自已便就信了,口中喃喃自语道:“定是这样,定是这样了。皇帝向来偏爱协皇子,不喜辨皇子。然而辨皇子有吾有皇后在,等皇帝崩后必会顺利的登基为帝,所以皇帝将视吾为眼中钉尔。难怪皇帝要乘其尚在之时,想将吾调离京师。或贬或杀,无人能助也。吾若不在,倒时就由不得皇后了。”

说到此处,何进立时精神一振,低声急促的问道:“天明以为,帝星当在何时而坠?帝又当何时而崩?”

何白想了想后,方才肯定的应道:“绝对不会超过四月,也许就在月内。”

何进拍腿喜道:“如若果真这样,拖上一月也不算太难之事。”说着,又正经的看了看何白,点点头道:“如果天明所言不差,此功日后吾必有厚报。”

何白忙拱手说道:“能为大将军谋划,乃是我之固愿也。纵然妄泄天机,有大厄临身,我亦管不了许多了。”

何进闻言愕然,泄露天机会有大厄?是矣,何进立时想到自从先秦两汉以来,天象、谶纬等预言之事便屡有发生,但流传于世的始终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谶言而已,让人根本就摸不着头脑。定是有什么高人测出了天机,却又恐惧会有大厄祸及自身,所以才只传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谶言来。

然而何白今日,却能一口道出皇帝将崩,而且就在一两月之内。何白能如此肯定的说出,而不是使用谶言的方式,不正是因为他关心自已,深恐自已不信,而顾不得大厄临身,详细告之么。除非是一族之人,有同荣俱损之念头,否则又有谁人会如此的无私无畏,浑不在意厄事来临。看来何白是南阳何氏子弟的事,当不虚假也。

何进立即感动的握着何白的手道:“天明能如此无私无畏为叔父着想,叔父……叔父不知要如何感激于汝才是?天明曾言说自已明了天地之规则,不知可有何法解除此厄?不然吾心难安矣。”

“下官所知不过沧海一粟也,焉敢称明了天地之规则。大将军待我甚好,下官深恐大将军遭厄,于是顾不得自身之厄罢了。大厄无形无名,也不知何时应验,但我又岂会惧哉。”何白又微笑着说道:“若按我曾祖所传,大将军与我之间已相隔三、四世,其中又无任何证明之物,可证南阳何氏与零陵何氏同族,下官可不敢妄称大将军是我叔父大人。”

何进哪会理何白的言语,说道:“此事何需证明,只观你一腔莫名损已利人之心,你我乃同族便是确实之事矣。而且你我尚未出五服之列,称呼吾一声叔父理所当然也。走,一起乘车入大将军府再谈。天明果有大厄临身,叔父势必不会坐视不理。”

说完,何进立即号令麾下卫士与皇帝所赐的虎贲,驾车朝大将军府而去。大将军府在皇宫之东南方,距离宫门只有三里地,属于达官贵人聚居之处的首要重地。府邸超过两万平,可说是一座小型的宫殿群了。

其中驻有直属大将军的一营五部共三千人大军,属于不满编制的精锐士兵。京师百官,各有僮仆或多或少,但护兵大多只准有数十人。然而大将军兵马最多,这也是大将军能威震京师的一大原因。

府内亭台楼阁应有尽有,假山流水美伦美奂,极尽华贵之能事。然而何白入内之后才发现,何进府中别无装饰之器物,就连食用的早餐也十分简单,只有米饭、面饼与少许的肉食而已,酒浆也只有一点点,根本不像是堂堂一介大将军的享受标准。就连自已平时的标准四菜一汤,都远比何进要高上许多。

食用早饭之后,何进又令自已的子女前来拜见何白。何白见到包括长子何咸在内,二子二女打扮的都十分质朴。看来何进的朴素不假,倒是一名清廉的高德之士,这与何白在后世所知何进的脸谱形像大相径庭也。

何进先命已有二十岁的长子何咸,带上二妹一弟,一起前来拜见何白,并称呼何白为堂兄。何咸等人虽不识何白是谁,但父亲有命,都老老实实的上前来拜见。

这一变故弄得何白一时手忙脚乱,不知如何自处。此番自已是临时与何进拉关系的,不想何进立时就信了,还将自已拉来大将军府,命子女前来拜见。何白此来什么也没有携带,更无见面之礼,叫何白尴尬万分,只得与他们拱手作礼相见。

何白看了看何咸,面相俊秀,腼腆文静,不像男儿,倒似女孩。听说皇子刘辨也是这般的性情。好像何咸也是早丧之身,也难怪何氏自何进死后,就不得出息了。

再看何氏两位小妹,都在十六、七岁左右的年纪。个个婷婷玉立,美貌如花。虽然旧衣素衫,也掩不了她们的青春美好来,果真是优良的品种啊。小弟名何厥,才四、五岁的模样,粉嫩粉嫩的,文静小帅哥一枚,看来他就是后来的何晏之父了。

何进对何白笑道:“天明莫看子全已然及冠,然而心性还属小儿一般,任不得大事。而且文不成武不就,日后只恐难以抄持家业,还望天明日后助之。”

何白忙拜道:“大将军过谦了,子全公子俊秀内敛,必是腹有书华之人。只是大将军平素爱护过度,又时常不以子全公子为意,子全公子自然难有表现的一日了。日后大将军若肯放手,想必子全公子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一日。”

何进大喜,说道:“前侍中董茂安曾与人言,子全乃庸碌小儿,难成大器。今得天明之言,叔父方知董茂安远不如天明也。”又令何咸拜谢何白之评。

此时大将军府官员长史王谦、东曹掾伍孚、刘表等,令史边让、主薄陈琳等重要正职官员十数人,以及亲近何进的袁绍、刘表、曹操、荀攸、郑泰、何顒、逢纪、鲍信、王匡等官员二十余人全都来了。何进立即挥退子女,携何白一起入大将军府议政厅,让何白参加了大将军府的第一次政事会议来。

众人见何白尾随何进到了议政厅,虽却奇怪,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何白通过昨日的朝论,已经得到了百官的认同。凭何白此时的声望,加入其中正合其适。何白能被何进召来,或者说何白就此投靠了大将军何进,也属于正常之事情。

何进于厅中主位正襟危坐之后,立时浑然一肃,一扫面对何白时的温和平宜,变得威风凌凌起来。何白见了暗暗赞叹,果然官职的大小会对人的气势有着不一般的威严来。自已在任太原都尉时,在军中也是如此的威风。但在此时,却就混入人群辨别不清了。

何进的左手坐着大将军直属官员,右手坐着亲近的朝官。何白的官职在朝官之中还属前列,仅在袁绍、曹操与荀攸之下,但论个人的声望,何白自度尚不及郑泰、何顒、逢纪等人,于是让了数次座位,坐到了鲍信、王匡之前。

有了皇帝将亡的预计消息之后,何进对出不出征的主意已定。但是众人既然被召来了,政事会议还是要开,于是出言说道:“今日早朝,皇帝命吾统大军西讨边章、韩遂,择日而行。不知众位认为此事如何?”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西羌屡屡作乱,此次已大乱经年,其势过众;而且其贼来去无踪,迅捷难寻,而又悍勇难敌,万不可轻忽大意。大将军之位已至尊至贵矣,出兵胜而无重赏,败而反有大罪,因此不可轻出也。”袁绍首先出言拜道。

接下来众人也都是同样的意见,何进听了不由连连点头。众人虽智,可是无一人能想到这是皇帝可能驾崩,而特意想到除去何进之原故。所对不免有失偏颇,何进也不由对何白愈发的感激来。

后经过何进的提点,加上众人的主意之后,一份拖延时间的奏书便就出炉,就等着明日早朝上奏皇帝了。

何白随着众人刚走,就有数骑快马,风尘赴赴的赶回大将军府,将一卷书册献给何进。何进展卷一看,只见其上写着六十七代何玄,年十二,元初年因故而失。何进算来,何玄正是其祖之嫡兄也,何白之身份再无所疑者。

何进再令人将何白召来,当何白看到南阳何氏的祖谱时,不由感概万千,这事还真的就如此巧合,何进的伯祖还真的就在元初年初时失踪了,刚好可以给自已安插进来。

看来老天待自已不薄啊,虽未给自已一些特异功能,但是却给了自已一个完美的出身,让自已在此世,不再是孤家寡人,也是有家之人了。

只是与何进既算一家人了,但又要以怎样的心思去对待半年后的洛阳大乱?要放弃自已最初之想,转而相助何进成就大事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