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 第409章 三皇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409章 三皇

作者:那个李伟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8:45

第409章 三皇

夜色下,京城内寂静无声,巍峨的皇宫座落在城东,背靠钟山,南临秦淮,一座座宫殿威严肃穆,宏伟壮观。

这时,一道火光如星辰坠落般划过天际,直向皇宫而来,在即将坠地的瞬间突然爆炸,刹那间整座城池被炽白的光芒掩盖,许久后才暗淡下来,随后就是无穷无尽的火焰自中心涌向四方,形成的火海以极快的速度席卷全城……

“啊!”

朱元璋突然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浑身已经湿透了,眉头上全是冷汗。

门外的小太监听到动静赶紧慌张的跑了寝宫外,叫道:

“陛下,您没事吧?”

朱元璋看着眼前安然无恙的寝宫,这才松了口气,缓了缓才向门外喊道:“咱没事!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回陛下,丑时刚过。”小太监在门外说道。

朱元璋皱眉,顿了下便起身下了龙塌,披上衣服出了寝宫。

小太监见他出来,连忙上前服侍。

简单的穿上件燕居服,朱元璋便挥手吩咐道:“去给咱把那副万国堪舆图拿来。”

“是。”小太监快步离去,片刻后将那副画师精心绘制的地图全图取了来,摆在了朱元璋的御案上。

朱元璋单手持灯,先是仔细凝视了片刻京师附近的地图,又扫向远在海外的倭国。

沉思了片刻,又将目光放回到京师附近,看了看滁州的位置。

“这些人又有什么依仗呢?”朱元璋轻声呢喃。

李伟的势力非常明确,虽然让他忌惮,但即便已经放在明面上了那都不算什么,他有把握应对,但是李善长和陆仲亨等人的手下已经被他调走了大半,按说是没有反抗之力的,现在躲起来抗旨不进京,这让他有些疑惑。

思虑了片刻,朱元璋将目光在蓝玉征讨的南方停留了片刻,又遍览全国各处卫所,在扫过西安时突然停顿了下来,眼神中闪过凌厉之色。

“希望不是你吧!”朱元璋目光凝视着西安的位置,低声自语道。

朱樉这个二子虽然军事才能不错,但是行事却跟那些不法勋贵一样跋扈,因为这事他多次下敕书训责,但是这个秦王却仍旧不知收敛。

若不是因为是亲儿子,他都想像对其他勋贵这样把这个二儿子也一并处置了!

收回目光,将灯火放到了一边,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陷入了沉思。

这次朱棡和朱棣取得了大捷,让他有了下这些勋贵下手的底气,但是真的开始动手之后,却是屡有意外发生,先是李善长等人半路消失,后又有扬州变故,李伟被劫,扰乱了他的布置。

李善长等人还好说,即便他们真的聚集起一支大军来,他也无所畏惧,有京城的十余万亲军加上各地藩王卫所,这些人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唯一让他有些担忧的就是自己的亲儿子会不会也参与其中,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情况。

相对于这些,他更担心的是李伟这里,劫走他的到底是什么人,到现在他都没搞清楚。

他呆坐了许久,小太监又上前轻声道:“陛下,上朝的时间快到了,奴婢服侍您更换朝服吧?”

朱元璋回过神来,轻轻点了点头。

早朝上没有了过去的那么多争斗,进行的十分顺利,到了巳时便早早的结束了。

结束早朝后,朱元璋把朱标留了下来,一起回到了谨身殿。

“标儿,老三老四那边你都传信了吗?”朱元璋轻声问道。

朱标拱手道:“父皇放心,我已经派人带着您的旨意去找他们了,现在应该已经到了。”

朱元璋轻轻点头。

当然捷报传来,他就让朱标给这两位藩王传令让他们送俘至京,但是他暗中却又吩咐了朱标送去了密旨,让这两人不必急于进京,并且军队也无需返回各卫,而是依旧由他们率领着,随时待命。

朱元璋长舒了口气,又叮嘱道:“近日形势多变,你也要小心一些,平时膳食、出行都要谨慎。”

朱标轻轻皱眉,开口道:“父皇,其实李伟那里……”

朱元璋挥手打断他,淡淡的道:“这小子的事以后再说,现在最主要的是先找到他,绝不能让他落入别人的手中。”

朱标咽下后面想为李伟求情的话,点了点头:“是!”

“嗯,你先回去吧,朝政上的事你多上点心,我就不操心这些了。”朱元璋有些疲惫的道。

朱标再次恭声称是,随后才转身离去。

在朱标走后,朱元璋又让人去召来了锦衣卫的蒋瓛。

毛骧带人出去找李伟还没回来,现在锦衣卫暂时由他留守。

“参见陛下。”

蒋瓛来到之后,恭敬的向朱元璋行礼,朱元璋轻轻抬手让他起来,随后注视着他打量了片刻,道:“咱就件差事交给你,办得好回来咱定不会亏待你。”

蒋瓛闻言连躬身拜道:“为陛下效力是臣的本分,陛下但请吩咐!”

“嗯,”朱元璋轻轻颔首,“你带上咱的旨意,去一趟山西,命秦王即刻率领他的亲兵出征塞外,待他整顿兵马后,你便跟着他一起出征,若是他抗旨不遵,你就把他给咱押回京师来!”

说到最后,朱元璋眼神不禁闪过厉色。

蒋瓛心中一惊,朱元璋的前面这段话倒没什么,他敢不是没上过战场,陪着秦王出征也无所畏惧,但是朱元璋后面这段话却不同寻常,好像是已经料到了秦王会抗旨一样。

“明白了吗?”朱元璋目光凝视着他问道。

蒋瓛不敢犹豫,赶忙拱手:“臣遵旨!”

“嗯,去吧!”

“是!”

蒋瓛领旨退下。

随后朱元璋又召来小太监,传旨调动京中各亲卫,出城全力搜寻李伟的下落,务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旨意一下,京城中的十余万亲卫军除了留守的三万,其他的全都派了出去,京中的守备力量为之一空。

朱元璋凝望着殿外,眼中闪烁着寒光喃喃道:“希望你们能把握好咱给你们创造的这个机会,不要让咱失望!”

钟山的山巅上,张三丰极目远眺,在他身后,李伟用树枝插着一只野鸡在烧烤,这是在他的再三要求下,才说动张三丰出手抓来的野味。

“怎么这时候把兵都调出去了?”张三丰望着远方的京城皱眉疑惑道。

李伟闻言也抬起头来问道:“怎么了?”

张三丰不答,李伟便先入下了手中的烤鸡,起身来到他面前,也向着京城的方向望去。

然而,这么远的距离,他什么都看不到。

“你看到什么了?”李伟开口问道。

张三丰轻轻吸了口气道:“皇帝把亲军都调出了京师,不知道去干什么了。”

“是吗?”李伟闻言,也是一阵纳闷。

这个时候局势这么紧张,朱元璋把亲军调出京城干嘛?

张三丰沉默了片刻,突然把目光落在他身上,似乎明白了:“看来你在当今陛下眼中的地位还真是特别啊!”

李伟有些困惑的看着他:“什么意思?”

“若我所料不差,这些人应该是派出去找你的。”张三丰轻声道。

“呃……”

李伟愣了愣,轻轻摇头道:“不能吧?”

“呵呵。”张三丰笑了笑,他也只是猜测,具体是不是他也不知道。

李伟见此也懒得多想,回到篝火前继续烤鸡。

反正现在他被张三丰留在这哪都去不了,想也没用。

“我说你这老道士不好好修仙,管这些闲事干嘛?道家不是讲究无为而治吗?”

李伟一边烤一边问道,张三丰一直一副心怀天下的样子让他很是不解。

张三丰回头瞥了他一眼,想了想,也没隐瞒,转身来到他旁边坐下,开口道:“你应该听说过三皇吗?”

“当然啊,三皇五帝始嘛,这我能不知道?”李伟点头道。

他虽然是个历史小白,但王朝顺序歌的前几句还是能背下来的。

然而张三丰却是轻轻摇了摇头:“五帝那都是后人尊奉的,但三皇不同。”

“哦?有什么不同?”李伟不禁有些好奇。

据他所知,这三皇五帝应该都是后人编的才是。

张三丰拍了一下他的手,将快烤糊了的野鸡接了过来,自己动手边烤边说道:

“确切的说,三皇不是三个人,而是部族中的三个职位,天皇负责探寻天地奥秘,为部族寻找适宜的栖息之所,人皇负责带领族中壮者狞猎捕食,地皇则看护妇孺幼小,三者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这便是最初的三皇。”

李伟听到微微有些诧异,这种说法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在神话传说和历史上,三皇的版本有很多,像是伏羲、女娲、燧人、神农之类的,有的说是这几个,有的说是那几个,但按照发张三丰的说法,这些都不对。

李伟沉思了片刻,觉得张三丰说的这种可能似乎也解释得通,这样的话传说中的很多神人有可能都是三皇中的一个,只不过是不同时期罢了。

“但这些跟你有什么关系?”李伟问道。

张三丰看了他一眼,不紧不慢的继续道:“本来三皇是各司其职,但是后来却慢慢发生了变化,天皇在探问天地的同时,开始祭祀神灵,蛊惑人心,而掌握武力的人皇,也不甘居于其下,部族自此开始分裂,出现了许多以武力为主导的人皇部族,和以祭祀为主导的天皇部族,两方不断发生争斗,天下动荡……”

说着,张三丰的目光渐渐深邃起来,似在追忆往事一般。

李伟嘴角蠕动想开口询问,最后又忍了下来,没有开口。

张三丰继续道:“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最后却是默默无闻,带着一群老弱病残依靠采集勉强度日的地皇发现了耕种之法,发展壮大,成了第一位天下共主。”

“呵,”李伟闻言不禁冷笑出声,“就该如此!那俩只知道争权夺利,却不去为族人谋利,当然成不了大事。”

张三丰停顿一下,瞥了他一眼道:“你这么想,对,也不对。”

李伟疑惑的看着他。

张三丰继续道:“地皇确实成为了第一代的天下共主,但很快就又被别人取代了,最终天皇与人皇的部族之争,以人皇吸取各方之长,取得完胜而结束,自此天下只有人皇称帝,天皇、地皇皆隐迹于世。”

这个结果倒是让李伟感到有些意外:“合着最后这算是三皇合一了?”

“呵呵,也不尽然。”张三丰笑了笑,“天皇虽然没了,但探寻天地奥秘的人还在,他们继承了天皇的职责,引导着天下万民与天地和谐共存。”

“就是你啊?”李伟嘴角微微抽动,总算是听明白了。

“呵呵,不错,老道正是当代天皇道道主。”张三丰大方的承认道。

李伟翻了个白眼,心里一阵腹诽,合着这老家伙就是一个极端环保主义者!

张三丰见他这样,轻轻叹了口气道:“从前三皇时代,根本没有什么兴灭轮回,但是到了上古时,便开始出现了王朝更迭,刚开始时的夏商周,还都能保持五百载命数,秦一统一后,便缩减至不足三百,若我所料不差,你到大明来的这番作为,肯定会使得这种兴灭更加短暂。”

“人的能力越大,这片天地相对便显得越小,天下万民就不得不经历一番番兴灭轮回,来维持与天地之力的平衡,每次这种轮回平衡被打破,就是一场大劫,若是有一天撑不过去了,那不是人灭,便是天崩。”

李伟看着他,默然无语。

时代的变迁,表面上是社会形式的变化,实际上都是生产力的进步的带动,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再到手工业、科技工业的兴起,不同的生产试,产生不同的社会制度。

他把科技带到了大明,即便自己不去倡导什么变革,一些事情还是必然会发生。

沉思了良久,李伟突然甩了甩头,道:“你说的这些事太远,我管不了这么多!”

张三丰失望的摇了摇头:“不想管你就陪老夫呆在这,老老实实的当个旁观者吧。”

李伟闻言脸色不禁有些难看。(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