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 第378章 太子来拉近乎了

第378章 太子来拉近乎了

见朱标不说话,朱元璋也没有催他,而是轻声说道:“不着急,你往后多跟这臭小子接触一下,若是可以,咱就把他留给你,若是不行……”

“父皇放心,儿臣定能驾御好他的。”朱标急忙打断了朱元璋后面的话。

他不想听到朱元璋把后面的话说出来,也不想接受那样的安排。

李伟毕竟是安庆的丈夫,他的妹夫,是一家人,如非逼不得已,绝不能用极端的手段对待。

朱元璋轻轻颔首:“那就好。”

他也希望朱标真能驾驭得了这个人,毕竟是个无可取代的人才,世上再无第二个,没了就真的没了。

朱标也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也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李伟收服。

李伟离开了皇宫,就直接回了府。

今天这顿家宴给他的感觉很不好。

朱元璋老了,不论根据他对历史的粗略了解,这位帝王恐怕是准备对朝中的勋贵开刀了。

而他,现在也跟徐达李善长这些人一样,是勋贵中最顶端的人之一。

这次朱元璋嘴上让他的水师去运输粮草,但他估计这水师一但去了就回不来了,要么长驻外地,要么直接拆散,分开安排到各卫所之中。

不管是哪种,他都会逐渐失去对这支水师的掌控,即便还能影响一些将领,也难以再调动兵马。

回到府上后,李伟便命人找来了阿布。

“吕洪他们操练的怎么样了?”

见到阿布,李伟就直接问道。

阿布沉吟了下,道:“还好,他们都很不错,虽然个人武力能力差些,但指挥能力非常优异。”

李伟点了点头,这倒也正常,吕洪他们刚从军不久,从前也是一直读书,没接受过什么训练,个体作战差些也属正常。

“那好,你抽空去水师驻地走一趟,把这些学生交给石竣他们。”

“好。”阿布痛快答应。

吩咐完后,李伟轻轻松了口气。

这些学生虽然作战能力比不上石竣那些老将,但是他们头脑更灵活,最最重要的是这些学生完全没有那些忠君之类的思想枷锁,皇命什么的根本都无所谓,只要他一声令下,这些学生就会想办法给他办到。

送走了阿布之后,李伟又派人找来了陈少锋,跟他嘱咐一番。

陈少锋跟吕洪等人都是同学,联系起来也更方便。

经过这段时日的发展,夜行卫已经超过三千人了,同时还用金钱笼络了一些外围人员,这些人以各种身份分布在各地,打探消息传递情报,同时也执行一些特殊任务。

有这些人在,他便能随时掌握水师动向,若有不测,可以通过陈少锋他们向吕洪等人传达命令。

做好了这些安排,李伟便没再去过问水师的问题,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新书院上。

新学院离军器局不远,位于京师西隅,也只有这种偏僻的地方也能腾出近千亩的地方给他建学院。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经过了一年的时间,这片原本的荒地已经修理平整,一座座灰色的建筑拔地而起。

这些建筑矮的两三层,高的**层,个个都是方方正正,与大明现在的那些砖石房屋的风格截然不同。

李伟来到这里后,鲁提和陶圣等人都迎了上来。

“公爷。”

“老师!”

众人见礼,李伟轻轻颔首,问道:“工程进行的怎么样了?”

鲁提闻言,立刻将目光看向陶圣。

他是负责协调工匠的,这个新学院的建设主要还是陶圣和岳文俊邵永强这些李伟的学生主持的。

陶圣有些愧疚道:“主体已经完工了,但是水电方面还没有做好。”

“哦是吗,那有什么问题,跟老师说说,我和你一起想办法。”

李伟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建筑水电在后世不是多复杂的技术,但是在现在想要实现却着实不易,李伟也没有指望这些学生能轻易解决。

陶圣见他没有责怪,轻轻松了口气,领着他边走边说道:“送水方面,主要是水压不稳定,老师说了,那些水龙头要随时打开就能用,这就需要保持稳定的水压,学生想了一些办法,但都不太方便,达不到老师说的那样,另外就是电灯,我们按照您交的办法做了,但那些惰性气体太难制取了……”

陶圣将他所遇到的问题一一讲了出来,李伟听了也微微皱眉。

有些东西在后世很常见,在制作起来却是非常麻烦的,像电灯,最初是抽真空的,但那种不但寿命短,而且还有危险性,后来的办法就是往灯光里充惰性气体。

这些做法的目的就是减缓灯丝的氧化,延长电灯的寿命。

当然后世的电灯都已经发展成了LED,彻底告别了这些问题,但他肯定是造不出那玩意的。

至于恒压供水,则需要用到控制器和变频器,以及各种压力传感器等,这些东西更是想都不用想,没可能的。

不过这些高级玩意没有也没关系,可以用别的办法先做些低级的用着。

“水压也不用非要恒定不变,这样,你建个水塔,或者在高处设个水箱也行,先用水泵把水抽上去,然后利用高位差让它自己流就行了。”

“至于电灯的问题,”李伟想了想道,“你可以试着用一些易燃物将空气中的氧消耗掉,把剩余的气体收集起来,应该勉强也能用。”

空气的主要成分就是氮和氧,只要消耗掉了氧,就可以得到氮气和少量其他气体的混合物了。

陶圣将李伟教的方法默默的记下来,准备回头立刻带人尝试一下。

李伟边走边看,顺着楼梯登上了一座七层的高楼。

如今的京师,除了皇宫建筑比较高之外,其他多是些平房,站在这栋将近二十米的高楼上放眼望去,整座京师一览无余。

皇宫最高的宫殿有三十多米,不过那是加上下面的台基,真正的房屋并没有这么高,像他脚下这般四层多的建筑绝无仅有。

对于古人而言,在没有水电供应的情况下住高楼简直就是折磨,但有了水电就不一样了。

当然,没有电梯的情况下最高七八层已经是极限了,再高上下楼就太费劲。

“等建好了给我在这楼上腾出一间住处来。”

李伟向身边的陶圣吩咐道,他很想回味一下住在高楼上的感觉。

当然,这种楼房跟那些动辄占地几十上百亩的公侯府邸还是没法比的,毕竟院子大才是真理!

等这些水电设施都完善了,李伟打算也给自己府上改造一下,那样住着才舒服。

陶圣点头记下他的吩咐。

随后李伟又问道:“对了,我让你多做的那些水管都做好了吗?”

“做好了,不过老师,这些水管根本用不上,做这么多干嘛呢?”

陶圣疑惑的问道。

李伟让他做的这些水管跟建设新学院用的水管大不相同,不但用的材质更好,制造难度也非常大,做水管根本用不着。

李伟笑而不语,没有多做解释。

他让陶圣做的这些都是无缝钢管,当然不是用来做水管的,之所以跟水管放一起做,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现在电机已经逐渐成熟,机床也都在慢慢改造升级,冷扎、热扎、冷锻这些制造工艺也都能慢慢研究出来,造这些无缝钢管不成问题。

这次建新学院用到的材料种类繁多,他借机安排了许多不属于建筑用的东西,但这些东西他不说,别人也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或许陶圣这些学生能猜到一二,但其他人就只能两眼一摸黑了。

陶圣虽然有点木讷内向,但并不傻,见他笑而不语,便没再多问,同时也意识到了这些东西的特别。

又跟着陶圣鲁提几人一起看了看别处的进度,李伟便离开了。

回到驸马府,李伟立刻从下人口得知府上来了位贵客。

“太子殿下?”

李伟一进后院,就见到了正在大堂跟安庆闲聊的朱标。

朱标见到他顿时露出笑容:“邗国公回来了!”

李伟感到有些意外,走进屋里向他见礼,朱标和善的抬手。

一旁的安庆早就有点不耐烦了,见他回来,直接道:“你陪皇兄吧,我先回屋了。”

“好,慢点。”

李伟轻轻点头,不忘嘱咐一句。

安庆摆了摆小手,在小红等人的陪伴下转身离开。

“太子殿下今天怎么亲自过来了?”

两人分别落座,李伟开口问道。

“有些国事拿不定注意,特来问问你的意见。”朱标道。

“太子有事,让人召见便可,何需亲自跑一趟。”

“无妨,正好来看看安庆。”朱标随口应付。

李伟想了想刚才安庆一脸不耐烦的样子,暗自撇了下嘴。

朱标虽然待人和善,但为人严肃,就跟那些文人一样无趣得很,安庆才不愿意他来探望呢。

“太子殿下请说吧,臣定知无不言。”李伟直接道。

然而朱标却没有说啥事,而是话锋一转套起了近乎:“哎,都是一家人,你不用老称太子,显得生分了,不如这样吧,咱们各论各的,我称你李兄,你称我皇兄,怎么样?”

李伟瞥了他一眼,暗道你小子是还没凉快够啊!

“太子想叫臣什么自然随意,但臣不能无礼。”李伟淡淡的道。

“那好吧。”朱标无奈,只能答应下来。

“什么事?”李伟又问道。

朱标环顾左右,道:“快该用膳了吧?不如边吃边聊?”

李伟:“……”

他是看出来了,这个朱标今天过来根本没啥正事!

太子要蹭饭,他当然也无法拒绝,只能吩咐下人去准备,过了片刻,便弄了一大桌好酒好菜,两人一边对饮,一边畅聊国事。

李伟也不藏私,能说的他都毫无保留的告诉了朱标。

两人一顿侃,拥有着后世无数网友的奇思妙想作后盾的李伟,每每都能语出惊人,让朱标很是钦佩。

“李兄博学多才,今日听君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朱标感慨一句,心下更是坚定了要折服这个大才的想法。

李伟瞥了他一眼,心道幸好不是如听一席话。

其实他这些观点大都是废话,或者一些发泄不满的极端言论,于治国而言并没有多大用处,听听就好。

朱标显然也不傻,不可能听不出来,这么恭维他显然目的不纯。

“太子今天所为何事,不妨直说。”

酒过三巡,李伟忍不住再次问道。

“我不是说了嘛,就是来跟你请教请教国事,顺便探望一下安庆,”朱标一本正经的道。

随后又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的强调道:“咱们都是一家人,以后理当多多亲近。”

李伟看了看他,心中有点莫名其妙。

合着这朱标专门跑这一趟就是来套近乎的?

他跟朱标虽然关系算不错,但是来往也不多,毕竟朱标这么忙,他则表面上“清闲”在家,两人很少见面。

现在朱标突然找他来套近乎,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那自然好。”

李伟表面上不动声色,顺势答应道。

朱标露出满意的笑容,举杯邀他共饮。

一顿饭吃到天黑,朱标才起身离开,李伟亲自相送到门外,看着他和侍卫的身影消失才转身回府。

次日,北征的旨意正式下达。

大明建国至今已有二十年,然而北元却依旧苟延残喘,难以消灭,这也是朱元璋的一块心病。

如今他年纪大了更是心急。

按照以往的惯例,北征大将军自然是徐达担任,不过这次徐达以身体不佳为由推辞了,朱元璋也没勉强。

此次北征以冯胜为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领兵二十万向辽东进兵。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王弼、赵庸等一众侯爵相随,阵容很是豪华。

另外,一些承袭爵位的年轻勋贵也随军出征,其中三位国公的子嗣常茂、李景隆和邓慎都在其中。

此次征伐不但是平定边患,也是为了培养这些年轻的勋贵将领。

在这些人出发之前,水师已经先一步被调动,开始向北平运送粮草。

朱元璋除了调动了李伟训练的这些水师,连神机营也一并调走了。

诸公侯都即将奔赴前线,只剩李伟一个留在京师享受清闲。

哦还有有病在身的徐达陪着他。(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