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 第375章 新的平衡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375章 新的平衡

作者:那个李伟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8:45

第375章 新的平衡

第375章 新的平衡

吴沉看了他们一眼,脸上露出一丝嘲讽。

李伟给他的纸条上不但提出了这个良策,同时也讲清楚了这个良策对大明的好处,他现在是胜券在握,根本不在乎周子建等人的反对。

“陛下,臣以为取士分南北,不但无害,还对大明大有裨益!”吴沉道。

朱元璋眼神微眯:“哦?何解?”

“陛下容禀,”吴沉好整以暇的拱了下手,“自建炎南渡以来,北方先后受金、元统治数百年,又经长年战乱,人烟断绝,虽然立国后朝廷迁徙了一些百姓过去,但依旧人丁稀少,并且也远比不上江南的富庶,这也是这次科举北方士子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

吴沉徐徐的说道。

朱元璋听到这些话,不禁轻轻点头,心中对这个吴沉的态度也大为改观。

“若是朝廷科举榜分南北,则北方登第易,士绅贵族对北迁的抵触必然会大大降低,甚至会有人主动去北方游学历事,以北方士子的身份参加科举,这样可以加强南北交流,让大明人真正融为一体无分南北……”

吴沉将分榜的好处一一道出,吴伯宗轻轻点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良策。

刘三吾、周子建等人更是惊异不已,虽然不想承认,但内心却对他这些见解很是钦佩。

“嗯。”朱元璋顿了下,道:“这样吧,礼部正好缺人,你就回礼部暂代尚书之职吧。”

吴沉心下窃喜,但表面上保持着谦虚的神态恭敬低头。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又问道:“你现在还在翰林院是吧?”

“这次多亏了公爷提携,下官才能更进一步,此等大恩下官铭记在心,公爷今后若有吩咐,下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有了吴沉这些建议,科举舞弊之事总算得到了解决,朱元璋也不再犹豫,直接下诏,将再开北榜的事情公之与众。

“呵呵,都是为朝廷效力,为陛下尽忠,吴大人不必如此客气。”

“起来吧。”

其实这种分榜跟后世的高考制度有些相类,人口多的省份高考简直是地狱级,而人烟比较少的尤其是少数民族,则要相对简单许多,有些人也确实是会为高考考虑迁移户口。

原来他只是侍郎,这次不但回到礼部,而且还直接登顶文臣巅峰,他怎能不激动呢!

吴沉禀报完阅卷的事,又再次向李伟表了下忠心。

“嗯,你这番话说得倒也有理,如此不但解决了这次的科举舞弊之事,今后对大明也有不少好处。”朱元璋轻声道。

吴沉从前表现平平,这次对此事却有如此独到的见解,让他颇为诧异。

北方的士子见到此诏,这才彻底安分下来,同时也感到无比惊喜。

在感谢朱元璋的同时,他心里却是更加感激李伟,说到底,这一切都是李伟给他的!

朱元璋淡淡的说了一句,便转头看向周子建和刘三吾等人,斥道:“哼,一群废物,口有千言,胸无一策!”

朱元璋听完也是轻轻颔首,不过看向吴沉的目光却是狐疑不定。

这下他们不但无需再担心舞弊之事,而且少了南方士子跟他们竞争,登第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是的陛下,微臣现如今在翰林院任检讨。”

吴沉闻言,心中大喜,激动的行了跪拜大礼:“谢陛下隆恩,臣定当尽心竭力,必不负陛下所望!”

周子建等人心中一凛,赶忙躬身低头,不敢多言。

吴沉在出了皇宫之后,便又立刻去拜见了李伟,将奏天殿上的事详细的告知。

李伟笑道,可能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此时的模样跟朝中那些深谙权谋的伪君子别无二致。

“是是,国公说得是,国公赤胆忠心,克己奉公,令下官钦佩……”

吴沉不愧是翰林出身,文采过人,李伟虽然不爱这些溜须拍马,也听得并无反感。

等他说了片刻,李伟便打断了他,提醒道:“对了,等这些北方士子登第之后,你也要对他们多加照顾,这次毕竟都是咱们为他们争取的机会,正所谓帮人帮到底。”

吴沉微愣,随即明白过来,连连点头:“国公说得是,下官明白。”

这次北方士子能有重考一遍的机会,都是他献的良策争取来的,有这份恩情在,这些人若是知恩图报,今后就必能为他所用。

当然,更是为李伟所用。

朱元璋借郑志华的一番言论给他拉了不少仇恨,大大削弱了他在朝中的影响,但随着他的学生和这些北方士子入朝,他的权势定会再次膨胀。

铭记下邗国公的指示后,吴沉便告辞离开了。现在赵瑁被下狱,他回归礼部主持部务,这再开北榜的事自然需要他来办,这段时间有得忙了。

这次可能是因为吴沉献策献得早了,事情得到解决,朱元璋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大开杀戒来平息众怒,不过赵瑁那些人也没落着好,虽然没被杀,但也被发配戍边了,能不能活下来都不一定,更没机会重归大明的权力中心。

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最大的受益者是吴沉,但朝中群臣都不傻,稍微往深了想,看看此时吴沉对李伟的态度就知道,其实这事最终的受益者是他们口中的奸佞邗国公。

朱元璋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事,但他并不担心,这些初入仕途的士子想要晋升到朝廷的权力中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还无需担心。

文臣这边暂时稳定了下来,有“士绅一体纳粮”这道利剑悬在头上,朝中的群臣始终是李党的死对头,即便有吴伯宗、韩宜可这些人的支持,李伟在朝中也并不占优势。

早朝,吴沉先是禀报了再开北榜的事情,现在这件事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陛下,再开会试的事务礼部已经在准备了,另外有些北方的士子因中途艰辛,最近才赶到京城,本以为自己错过了科考,听说陛下再开北榜,都是盛赞陛下仁德……”

吴沉详细的禀报道。

这些被李伟安排人暗中拖延的北方士子敢算是因祸得福,虽然来晚了,却正好赶上再开北榜。

当然,这些人在听说了事情的具体经过后,也是对吴沉这個进言再开北榜的礼部尚书很是感激,而吴沉也明里暗里的提示他们一切都是邗国公的功劳。

朱元璋听完这些轻轻点了点头:“嗯,那就赶紧准备吧,北榜的取士数量要与南榜数量一致。”

“是!”

吴沉恭声应下,见朱元璋没别的吩咐了才退朝班之中。

詹徽瞥了他一眼,心中暗骂奸臣,随后才出班奏事。

“陛下,关于南榜进士的安排,吏部初拟一甲授员外郎,郑志华入工部,鲁修入兵部,叶青去入礼部,二甲择优者授主事,或都察院、五寺、六科等同等职位,余者入各司观政,留待拔擢。”

朱元璋闻言微微皱眉,吴沉王杰等人更是脸色一变。

詹徽这种安排,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对郑志华三人的安排却是明显没安好心。

当初殿试的郑志华提的是税制,鲁修提的是水利,叶青云则是提的人口以及农事和兵事,按照他们各自的才能来安排,应该是让郑志华去户部,鲁修去兵部,至于叶青云,他提的事涉及的比较多,但却跟礼部毫不相干,怎么也不应该安排去礼部。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吏部如此安排这是在埋没人才!”

吴沉率先出班奏道。

这三人都是李伟的得意门生,作为李党核心人物,他当然得竭力相护。

“臣附议!”王杰也跟着道。

朱元璋心里自然也明白,当下就要开口令詹徽属下。

然而就在此时,韩宜可却也出班道:“陛下,臣也附议,吏部如此安排大为不妥!”

朱元璋心中惊讶,目光望向他,韩宜可很少发言,这次怎么这么积极了?

想到前几日锦衣卫禀报李伟召集众人的时候吴伯宗和韩宜可也都去,他不禁心里一沉。

看来这两个向来不参与党争的臣子,终究还是没能保持住中立的立场,倒向了李党!

想到这里,朱元璋脸色顿时有些难看,准备出口的话也咽了回去,目光幽幽的注视着几人。

“陛下,臣以为吏部的安排并没有问题,我看吴沉等人是邗国公的指使,想为他这些弟子谋个更高的位置吧?”

栗恕跟着出班道。

“咱们现在是在讨论国政,与邗国公何干?邗国公向来克己奉公,你竟敢出言诬蔑国公?”吴沉喝斥道。

“哼,李党奸佞谁人不知,你不用在这装腔作势!”栗恕冷哼道。

王杰立刻驳斥:“胡说八道!谁是奸佞?你有何凭据?无凭无据就攻讦当朝国公,你这是以下犯上!”

“尔等结党营私才是犯上,陛下,臣弹劾邗国公李伟嚣张跋扈,以权谋私!”

詹徽跟着说道,矛头直指李党之首李伟。

栗恕跟着附和。

然而两人话音落下,朝中群臣却并没有像之前那样蜂拥而上弹劾李伟。

何礼因为“士绅一体纳粮”的事,立场有些摇摆不定。

与赵瑁同样出现詹事府的郑克新,在赵瑁被发配戍边后,就对李伟隐隐有种畏惧,此时也不敢多言。

其他的御史言官倒是有一些出言弹劾的,尤其是地位仅次于韩宜可的右副都御史汤友恭更是积极,但有韩宜可和道同等人压着,御史言官中出言的也并不算多。

两方一时争执不休,朱元璋目光扫视,眼神中闪烁着凌厉的光芒,过了片刻,突然出声向余熂问道:“余熂,伱觉得呢?”

原本事不关己沉默不语的余熂,听到突然被点到名字,顿时一惊,连忙出班拱手:“回陛下,臣……臣觉得……”

余熂心思急转,犹豫不决,吴沉王杰和詹徽栗恕等人也都将目光集中在他身上,巨大的压力让他冷汗都快冒出来了。

这两边他都不想得罪,尤其是吴沉等人这边,从前的数次争斗最后结果都是李伟胜出,让他对这位邗国公颇为忌惮。

朱元璋见他臣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顿时大怒:“连这点事都拿不定主意,你这个吏部尚书是怎么当的?”

余熂浑身一颤,连忙拜倒:“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哼,废物!咱看你这个尚书也不用当了,回家种地去吧!”朱元璋冷喝。

余熂闻言,心下不仅没有失望,反而轻轻的松了口气,这尚书他早不想当了。

“臣遵旨。”余熂叩拜。

朱元璋冷哼一声,便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转而看向詹徽道:“今后吏部就交给你打理了。”

詹徽闻言顿时大喜,赶紧跟着拜谢道:“谢陛下隆恩,臣必不负所望!”

吴沉和王杰等人见此不禁脸色微变。

本来有李伟的威势压着,加上他们几个鼎力支持,李党在朝中还能支撑的住,但现在陛下突然扶詹徽上位成了吏部天官,这就让他们有些压力了。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只要朱元璋随手挥退了詹徽之后,又将目光看向那个都察院的汤友恭,道:“自韩国公归养后,都宗院的主官一直空着,就由你暂代吧。”

听到朱元璋这话,汤友恭比詹徽还要更加惊喜。

他只是右副都御史,韩宜可还在他之上,本来按照位次也应该是韩宜可先升左副都御史,他顶多紧随其后升右副都御史,但是现在朱元璋却是直接越过韩宜可,将他提拔成了左都御史,这真是意外之喜!

“谢陛下!臣今后定会廉洁奉公,竭力全力报效陛下,报效朝廷!”

汤友恭激动的拜谢道。

吴沉和王杰等人见此,心中更是一沉。

朱元璋这态度已经摆得很明显了,就是在提拔他们的对头打压他们啊!

大殿上的其他众臣见此也心思活络了起来。

不过想到之前李党数次遭受打压又死灰复燃,而针对李党的官员不是被杀就是被发配流放,他们也不禁有些畏惧,不敢轻易表明态度。

不过现在有詹徽和汤友恭这些人带头反对,李党已经处在下风了,除非李伟能再登上朝堂,像上次那样大发神威,或许还能扭转,否则仅凭吴沉等人,是无法再在朝堂上压制群臣了。

朱元璋在提拔完了两人之后,才回到正题上,道:“这些士子虽然挺不错的,但也缺乏理政经验,就让他们先入翰林院吧,一甲授修撰,二甲授编修、检讨,余者入各司观政,留待后用。”

“是,臣等遵旨!”

詹徽率先答道。

吴沉等人也跟着应是。

这么安排也好,翰林院是朝廷的人才储备机构,先进这里面养望,今后再进入朝堂前途也更加光明。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