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 第369章 叶青云?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369章 叶青云?

作者:那个李伟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8:45

第369章 叶青云?

会试结束,高中的人欢欢喜喜的准备殿试,面见当今圣上,落榜的人则是唉声叹气,想着怎么给家乡的亲族交待,有些觉得实在没脸回去的,就想着进国子监准备下次会试。

举子若是留在国子监进学,不但不用交钱,朝廷还会给发放补贴,留在国子监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举人也有资格直接出仕,不过除了年纪比较大自觉无望再进一步的,其他人都不会轻易放弃。

三月中旬,这些高中的贡士,在礼部的引导下走进皇宫,踏进了这大明朝廷的权力中心奉天殿。

众人列队整齐,朱元璋亲临,登上御座,群臣和学子一起下拜,一番繁琐的礼节之后,才正式开始举行殿试。

殿试的也是预先印好的试卷,只是题目由皇帝亲自所出而已,毕竟好几百人呢,让皇帝挨个跟他们对话考校那是不可能的。

众士子见到这位布衣天子,激动的同时,压力也是非常之大,毕竟传说中这位可是屠群臣如杀鸡宰狗般的暴君。

然而即便是如此暴君,也挡不住他们对权力的**。

试卷发了下来,鲁修和叶青云几人看到上面的天子策问,心中顿时一喜。

“老师真乃神人!”

鲁修心里暗道,叶青云几人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之前李伟就曾指点过他们,猜测了几个殿试可能陛下可能会问的问题,而此时卷子上写的,正是李伟所猜的那几个问题之一!

“朕自代元统一华夷,官遵古制,律放旧章,孜孜求贤,授以禄位,然其盛德君子,于事束手,中才下士,廉耻无知,若非真贤至圣,亦莫不被其所惑,若此无已,奈何为治尔?……”

试卷上朱元璋如同发牢骚似的说了一大通,所问的问题无非就是用人之道。

大明立国十几年,其实并不缺道德君子,然而才德兼有者却是凤毛麟角,大多不是夸夸其谈之辈,就是表面仁义暗地里贪赃枉法的,让他很是头痛,现在正好把这问题抛出来看看这些才华出众的士子会怎么说。

李伟曾在这个问题上跟鲁修几人探讨过,提出了几个很特别的观点。

首先就是用人,是重德还是重才。

古代选官往往是更重德行,夸奖官员的时候也经常是什么为官清廉,品德高尚之类的,然而说来说去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功绩。

而李伟则跟鲁修等人提了另一种看法,就是应更重才能,为官者有才能,哪怕贪点,只要不太过份,对家国百姓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相反的,若是有德而无才,往往就是类似圣母表的存在,要么不作为,要么好心办坏事。

德行不佳还可以用严刑峻法来约束,才能不足那就只能徒叹奈何了。

当然除了这个特别的观点,还有就是选才要重实学,文釆什么的拍马屁、搞政斗很有用,但用来办实事就歇菜了,真要做事什么儒家经典都没用,还得是数理化。

面对朱元璋的这番策问,其他学子开始绞尽脑汁的引经据典,甚至反问朱元璋是否真的能听进去建议,还是从心里就轻视他们这些文人,没把他们当回事。

虽然这些文人用词委婉,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相对于他们的犯忌之言,那些跑到明黄书院跟着方孝孺信奉明黄理学的人就要好得多了,他们也都是认同明黄理学重实践的理念,跟李伟的重实学的想法大致相近。

而鲁修几人,则更是轻松,直接将李伟指点的这些观念加以改善,便能轻松应对。

殿试没有会试那么麻烦,若不是繁琐的礼节耽误了太多时间,就皇帝的几个问题用不了一个时辰就能答完。

时至正午,随着礼官鸣鞭,答卷时间结束,有专门的官员将学子的答卷都收了上去,朱元璋直接与众考官现场阅卷。

当他看到那些士子的猜忌之言,不禁眉头皱起。

但这毕竟是科考,他也不会因为士子的言语有些难听就把人怎么着,只是沉着脸把这些答卷扔到了一旁。

当看到明黄书院那些士子的答卷,他的脸色才算好了一些。

有德无能就是因为缺乏实践,明黄理学的理论对改变大明当今的文风作用极大,这也是他在削减李伟权势的同时,还答应给明黄书院会试资格的原因。

明黄书院是李伟一手创办,虽然朱标是名义上的校长,但李伟才是真正的主事人,这书院中的学子若是高中,肯定也少不了会进一步增强李伟的权势。

但即便如此,朱元璋还是要用这些能吏良臣,朝政不是仅有权谋,更有家国大义。

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党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党争。

明初同样有淮西和浙东之争,但却并没有像明末那样造成亡国之祸,相反的反而国力蒸蒸日上。

说到底还得看帝王的手段。

就像李伟要争权,在朝堂上所言也都是利国之言,对朱元璋来说,只要他还没有到失控的地步,那就是有利的。

朱元璋脸色好转,看了几份这些答卷,心里还算比较满意,只是这些人理念相差不大,答的也都差不多,他便没再浪费时间,快速御览了一遍就翻过去。

然而,当他翻到其中一张答卷时却是突然停顿了下来。

“伏见陛下德音,臣斗胆拙言,人无完人,古来德才兼备者凤毛麟角,自然难求,臣以为才能更重于德,若兼有盛德自是大善,若无尚可以律法管束,反之有德而无才,奈何善心却害民……”

朱元璋看到这些议论,顿时大为惊疑。

上千年来,官员的选任都是以德为先,而他手中这份答卷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种观点在其他文人看来那就是大逆不道。

然而朱元璋却并没有这么想,反而是眼前一亮,觉得这种观点很是新颖。

他是个实用主义者,答卷上的这番言论虽然听起来离谱,但细细一想却也不无道理。

朱元璋将目光看向答卷的姓名,直接开口叫道:“叶青云?”(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