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 第345章 足利义满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345章 足利义满

作者:那个李伟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8:45

第345章 足利义满

“难道……真的是李伟暗中指使的?”朱标心惊无比,满脸的难以置信。

“也不一定。”

朱元璋长吸了一口气,目光深邃的望着大殿外的广场,如同望着大明天下。

天下事变幻无常,朝堂上也是波谲云诡,这次汤和莫名其妙的成了群臣弹劾的目标,表面上看起来只有李伟这些党从有这个动机,但事实上却尽然。

敌人的敌人不一定是朋友,这些文臣将矛头对准汤和,看似是为李伟争权,但实际上也是让他这个皇帝与这个风头正盛的重臣产生嫌隙。

李伟能有今天的地位,他的圣眷是主因,当然李伟自己的本事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若没有他的圣眷,即便立再大的功,也得不到今天的权势地位。

现在李伟看似权势极盛,但若失了圣眷,也会很快被对手给打压下去。

这次弹劾的人之中,虽然也有所谓的“李党”,但是像茹太素、吴伯宗等主要的人物却并未参与弹劾汤和,所以他并不能断定到底是李伟指使还是有人故意陷害他。

“这件事不急,咱还得再看看,你先回去吧。”朱元璋轻声道。

朱标皱眉紧锁,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听到他的吩咐,只能先压下心中的疑惑,拱手告退。

大殿内朱元璋独自负手而立,喃喃自语:“这个臭小子,到底想干什么?”

……

韩国公府。

一位儒士打扮的老者端坐在大堂一侧的椅子上,悠闲的品着茶。

这位老者叫王行,是一位闻名天下的大儒。

王行等了许久,李善长才在家仆的带领下走了进来,他连忙站起身来拱手一礼:“见过韩国公!”

李善长目光一凝,有着不悦的讥讽道:“我还以为你们早就死光了呢!”

老者笑了笑:“经典传世,儒门长存,我等就算死光,也有后来者继承宏志。”

“哼,你不怕我叫人来抓你?”李善长面色不善。

贤林书斋的事情他也知道,而且还知道王行正是其中的四位堂师之一。

王行笑了笑:“国师说笑了,我只是个普通的儒士,国公为何要叫人抓我?”

“哼!”

李善长冷哼一声,从他身边走过,在主位上坐下。

他自诩饱读诗书,自然也对这儒家才子汇聚之地颇为向往,可惜人家看不上他。

当初他跟随朱元璋起势之后,贤林的人倒是拉拢过他,他也帮忙介绍了一些贤林中的人材入仕,但是这些自恃才华的人却根本没把他当回事,当这些人在朝中站稳脚根后,更是跟他站在了对立面,形成所谓的浙西党跟他斗得不可开交,可以说他与这些人是敌非友。

然而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刘基死后,他也没落着好,尤其是胡惟庸之后,又突然冒出来个李伟,让他们这些文武都备受打压,可谓是同病相怜了,两方的关系又化敌为友,成为了同伴。

“不知王师来找我这个不成器的末学后进,有何贵干啊?”

李善长缓缓开口,语气中夹杂着讽刺与隐隐的怨气。

“国公说笑了。”王行不以为意,反而是一脸诚恳的道:“我这次来,是来救国公的。”

“呵呵呵,老夫吃得好睡得香,没病没灾的就不劳王师费心了。”李善长呵呵笑道。

王行注视着他,笑而不语。

李善长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随即向他的家仆挥了下手:“去外面守着,没我的允许谁也不许进来!”

“是!”

家仆恭敬应是,转身出了大堂。

李善长这才看向王行,直接道:“说吧,什么事?”

王行收起笑容,沉声道:“我想请国公出面,劝那些勋贵别再为汤和求情了。”

“哦?”李善长有些诧异,“弹劾汤和的事是你们的人在背后推动的?”

王行微微一笑,没有否认。

李善长有些疑惑:“为何?”

“敌进我退!”王行言简意赅。

之前贤林书斋被锦衣卫端了之后,朱元璋大开杀戒,他们的势力遭受重创,而且张子宜和张凤仪两人的作为也让他们之间产生了嫌隙,不再像以前那样精诚共事,相反的李伟这里却是权势越来越大,他们已经没能力与之正面相抗了。

他现在的做法,就是想让他们和李善长这些勋贵都退让下来,朱元璋提拔这个李伟无非是想玩制衡,那他们先退出了,让这个李伟自己一家独大,到时候这君臣二人必然会走向对立,他们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伺机而动了!

李善长曾经跟刘基都玩过以退为进这一套,自然轻易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不过他们淮西勋贵现在实力还是非常强的,不像王行这些苟延残喘的文人儒士,让他们就这么让权退居幕后,他多少有些不舍。

王行看着他迟疑不决,顿时就明白了他的想法,开口道:“请恕在下直言,朝中的淮西勋贵,可并不是全都跟你们一条心的,就像汤和,他虽然也是你们淮西人,可是他心中恐怕更忠于当今陛下,若是哪天陛下要对你们下手,这位信国公也绝不会帮你们的。”

李善长闻言脸色微微一变。

确实,不要说汤和,现在的淮西勋贵中有很多也是忠于朱元璋的,朱元璋虽然早就对这些不法勋贵动了杀心,但是一直以来却都是安抚宽容的态度。

他知道,这位上位向来是不动则已,一动就是雷霆万钧,真等到那时候,他们就没有机会反抗了。

与其现在帮汤和求情,不如让他被陛下狠狠责罚,也好让其他勋贵们认清帝王无情的现实!

他之前对待蓝玉几人不敢是这样做的吗?

想通了这些,李善长顿时不再迟疑,沉声道:“好,我会想办法说服淮西的弟兄,不过剩下的事就靠你们了。”

王行闻言,轻轻松了口气:“国公放心,我等定会全力以赴!”

“呵呵,来喝茶!”

两人达成一致,都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在他们商议的时候,陈肃也暗中与王杰、吴沉等人聚在一起。

“你们为何要跟着弹劾汤和?”陈肃沉声质问。

王杰看了他一眼,不悦的皱眉:“不是你说让大家一起弹劾汤和为侯爷争权的吗?”

“可我还没让你们动呢!”

“呵,陈大人又不是侯爷,大家没必要听你的吧?”王杰冷笑道。

吴沉也有些不满:“是啊,大家同样都是为侯爷效力,陈大人这么说未免有些越俎代庖了。”

陈肃闻言,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王杰丝毫不在意。

其实他对陈肃借李伟的名义使唤他们的行为是有不满的,论品级,陈肃只是个小小的从五品镇抚使,而他们这些人很多都是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

而论亲疏,他和吴沉也是跟李伟最早的,早在内阁时便是同僚。

总之不管怎么论,都轮不到这个陈肃来教他们做事。

王杰和吴沉、沈玠等人都不怎么在意陈肃的态度,但何礼和杨靖等人却不然,他们这些从诏狱里死里逃生的人对这个锦衣卫镇抚有些深深的恐惧,即便没有李伟,他们也不敢无视陈肃的话。

陈肃深吸了口气,压下怒火,沉声道:“侯爷有令,命我等不要做任何多余的事!”

王杰微微诧异:“侯爷真是这么交待的?”

“哼,当然!”陈肃冷冷的道:“这次弹劾汤和明显有人推波助澜,虽然我还不清楚这些人的目的,但想来侯爷是已经有所察觉,才会如此交待,咱们最好还是按照侯爷的吩咐,安分一些!”

陈肃这些话完全属于脑补,不过李伟这道命令也确实是歪打正着。

王杰皱眉沉思,片刻后点头道:“好吧,既然是侯爷的吩咐,我等自当遵从。”

吴沉也跟着答应下来。

至于何礼杨靖等人更是没意见,连连恭声称是。

翌日,朝堂上的风向顿时发生了变化,原本积极给汤和求情的勋贵突然少了一大半,而对应的,弹劾汤和的人竟也跟着少了许多。

有了李伟的吩咐,王杰等人都安分下来,只当无事发生,而李善长也按照和王行商定的那样,委婉的劝住了一些勋贵。

但是两方都安静了下来,有些人就突显了出来!

通政司接替余熂的通政使冯理,大理寺新任的寺卿严直,国子监的司业杜敩,翰林院的几个侍读学士,等等。

当然还有肯定不会少的御史言官和六科。

“呵,有意思!”

朱元璋看着这些新递上来的奏书,不禁发出冷笑。

这些御史文官也就罢了,他们是逮着谁弹谁,朱元璋一点也不意外。

不过冯理、严直这些人就有趣了。

王杰那些李党都安分下来了,他们这些人却还在揪着汤和不放,就好像与其有深仇大恨似的,这就耐人寻味了。

“看来有些人还是不安分!”

朱元璋目光泛冷,随后便命人召来了毛骧。

“将这几人给我好好查查!”

朱元璋将其中主要的几人拟成名单交给毛骧。

“是!”

毛骧接过,恭声称是。

朱元璋又问道:“对了,京中那些人最近有什么动静?”

毛骧显然知道他说的是哪些人,立刻回道:“韩国公最近常与勋贵走动,想来是为信国公之事,另外他还招了一位儒士为宾客,陈肃与王杰等人昨日聚在一起,不知商议了些什么,我们的人怕被发现,没敢靠近……”

毛骧将这些人的举动一一禀报,不过也做不到一言一行都清清楚楚,尤其是陈肃这边,本身就是锦衣卫,警觉性很高,他想神不知鬼不觉的探明一切也没那么容易。

朱元璋静静的听完,心里就基本掌握了最近几日这些人的所为为何。

不用说勋贵和王杰这些人的突然变化就是受了李善长和李伟两人的嘱咐。

不过他倒没注意李善长招的这儒士,毕竟朝中官员与儒士来往,交流学问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那些没什么文化的勋贵武将,他还曾特意请人给他们讲授学问,就是希望他们能收敛一下粗野的性子。

勋贵明白他的意思后,也都很识趣的积极请儒士上门讲授,同时也能为他们写个奏书什么的。

“好,咱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朱元璋听完后淡淡的吩咐道。

“是,臣告退。”毛骧拱手退出大殿。

现在事情大概明了了,朱元璋却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如今这种情况,正是他想要的平衡局面。

李伟已经开始与这些勋贵形成了制衡之势,而且还是互不相让。

制衡之道,不仅是要强化君权,也是要提高臣子们的积极性。

争权夺势也有良性与劣性之分,良性的争夺,相互攀比功勋政绩,与国与民与君皆有利,劣性的那就不行了,弄不好就是祸国殃民,这就需要看帝王的本事了。

这次李伟虽然隐瞒了林贤的事,但是就战局来说,结果却是最好的,就算他提前知道这些事,说不得也会赞同这种做法。

牺牲部分兵马,一举击溃倭人十万大军,这是不可多得的一场大胜。

至于汤和,召回来也不是不行。

只是不知道这个臭小子到底要干嘛,必须再派个可信的人去盯着点!

李党突然停止了弹劾,冯理等人很快就得到了消息,顿时惊慌失措,连忙也跟着老实了下来。

他们也不傻,现在人家自己人都不弹劾了他们还这么积极,明眼人一看就能猜出有问题,若不及时停止,肯定会被揪出来。

朝堂再次平静了下来,朱元璋也终于下了旨意,一方面命人将汤和召回,让李伟接任征倭大军将,一方面又派出郭英接替左副将军之职。

倭国,少二普腾等人在被击溃以后,也立刻派出了人向平安京的室町幕府求助。

现任的幕府将军是足利氏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

足利义满二十来岁的年纪,比朱标还要年轻好几岁,然而就是如此年轻的他,已经是倭国现在实际的掌权人!

倭国的天皇与华夏的帝王不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天皇在倭国都只是一个吉祥物,哪个大名厉害了,就把他抢过去挂在门上当招牌,形成所谓的幕府。

当然这样的天皇也有好处,那就是没人会把他宰了取而代之,皇族可以苟到天荒地老。

但时间长了,总有些天皇不安分,想着重掌大权,而消灭了镰仓幕府的后醍醐天皇就是其中之一。

后醍醐天皇成功的消灭了镰仓幕府,但随后他就立即施行集权,重用亲信打压助他推翻镰仓幕府的各方大名武士阶层。

就连朱元璋这么牛逼人物想动勋贵都要三思而行,他一个借武士阶层相助才夺位的弱君这么搞,自然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

做惯了二五仔的足利尊氏立即反戈一击,将这个天皇废了,另立新皇。

而足利尊氏便成了新一代的幕府将军,传到足利义满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