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 第259章 听君一席话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259章 听君一席话

作者:那个李伟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8:45

第259章 听君一席话

方孝孺激动得脸色潮红,等待着李伟的回答,他觉得这句话里蕴含莫大的道理发人深醒。

其他人此时听到这句话,稍一琢磨也回过味来,低声呢喃一遍这句话,心中也很是惊异,都将目光落在了李伟身上,等着他解释出个所以然来。

然而李伟却是迟迟不语,不是他不想说,实在是他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这句话。

这句话还是他从后世那个狗老板的办公室里看到的呢,虽然这话的大致意思他大概能明白,但是其中的深刻道理却并不清楚,毕竟他是个理科生啊!

而且不要说他,即便是天天面对这句话的狗老板自己,恐怕也讲不明白这话的意思,毕竟他也只是附庸风雅罢了。

方孝孺见他迟迟不言语,顿时有些急躁,出声催促道:“你快说啊!”

“呃,这个……它的意思吧……”

李伟一边用嗯啊这那拖延时间,一边开动脑筋。

算了,老子是理科生,就按理科生的思路给他解释吧。

“所谓格物致知吧,就是通过用心揣摩观察事物的现象,通过研究得到其中蕴含的知识,而知行合一呢,就是在得到知识后,要将之付诸于行动,用实践来检验这个知识的正确性,正所谓实践才是检验真知的惟一标准!”

“而现在的读书人,知识都是从前人书写的典籍中所得,未经实践就夸夸其谈,这就导致了许多读书人口中有千言,胸中无一策,有知而无行……”

方孝孺听着李伟侃侃而谈,心中大受震撼,他也总算明白了自己初次面圣时朱元璋为什么对自己那么看不上,自己是才学出众,文章更是锦秀华丽,然而这些都是未经实践的空谈,直接用来处理事务自然不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薛祥捋着胡子悠悠的总结道,茹太素也不禁点了点头。

其他众人看向李伟的目光也不禁发生了变化。

以前在群臣眼中,李伟就是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乡野草莽,毫无才学,不知礼数,跟他们这些读书人根本没法比,对其很是鄙视。

就算是现在见李伟权势日隆,前来投机巴结他的这些人,其实心里也是看不上他的。

但李伟这一番议论一出,不禁让他们这些读书人刮目相看,暗道这位李驸马虽然读书不多,但是许多见解却是能如醍醐灌顶,令人振聋发聩。

李伟感受到众人目光的转变,心下难免有些小小的得意,想了想又继续道:“当然,知行合一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做人要表理如一,不能嘴上喊着仁义道德,暗地里所行却是肮脏龌龊!”

李伟说着,目光扫视在场的众人,既然这些人要投向他,那有些话必须得说在前头,要是这些人里有那种贪脏枉法之辈,他可不会出手庇护。

听到李伟这话,吴伯宗、韩宜可这些正直的官员自然是坦然自若,但在众人之中,也有不少脸色微变的。

“李大人此言振聋发聩,让下官犹如醍醐灌顶,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高信在陈敬背后感叹道,虽然李伟一直在考校陈敬,还没轮到他,但他也想要赶紧表现一下。

今天李伟的表现令他非常意外,之前他还只是巴结一下求个升职的机会,现在却不禁有点心悦诚服的感觉。

不仅是他,陈敬以及翰林院的那些清流们也都有点这种感觉,对李伟不再是之前那般表面巴结心里鄙视。

结束了这番高谈阔论,李伟又将目光落在了陈敬的身上,轻声道:“这样吧,回头你将考核之法写个奏书呈给陛下,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谢李大人,下官若有所得,必不忘李大人今日提点之恩!”

陈敬闻言顿时大喜,李伟这等于是他自己的良策让给了他,让他去进言邀功。

李伟微微颔首,其实他也没陈敬想的那么牛逼,他也就酒桌上高谈阔论还行,若真要让他列出个具体的考核措施,他还真来不了,毕竟大明国情跟后世不一样,他又不能照抄后世的政策。

高信见陈敬得了好处,有些心急的上前问道:“李大人,那我呢?”

李伟愣了愣,心里不禁有些发虚,刚才考校陈敬弄出这一大堆事来,让他差点出了丑,要是再跟这高信来一遍,他可不一定还能hold得住。

“呃,刚才不是谈了科举的事吗,你就把这事好好研究一下吧,将举荐的弊端和开科取士的必要性给陛下说一说。”

李伟直接拿已经谈过的东西给交给了他,正好科举就是归礼部管的。

高信低头想了想,觉得这也不错,于是便拱手称谢:“谢李大人提点。”

陈敬和高信拱手一礼,满意的转身回了自己桌上,李伟这才长长松了口气。

装逼有风险,以后得谨慎啊!

薛祥看了他一眼,似乎看出了他的窘迫,揶揄道:“没想李大人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学,既然这吏部、礼部的都指教过了,那你对工部又有什么想法呢,不妨说出来让老夫也醍醐灌顶一下。”

刚放松下来的李伟,听到他这话,不由翻了个白眼。

不过他对工部还真的有许多想法,反正薛祥也不是外人,说错了也无所谓,便低声开口道:“我还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老大人不妨听听,正好也给我把把关。”

薛祥满意的笑了笑,对他谦虚的态度颇为满意:“说来听听。”

李伟调整座位,与薛祥靠近了些,轻声说道:“我打算制定标准的度量衡,像是长度、重量、体积等等,现在咱们大明用的什么步啊、斗、石之类的计量单位误差太大,对科技的发展极为不利,我想让工部制定精确标准的称、尺等等,将之下发各州府,并公示于众,以后各地计量都必须以此为准,百姓交易时若对斤两有争议也可以此为准来判定!”

薛祥闻言不仅眼前一亮,旁边的茹太素也是来了兴趣,凑上来道:

“这个好,这样户部课税也能更精确,而且也能……也能让下面的官吏收敛一些。”

说到地方官吏,茹太素不由顿了一下,心中叹了口气。

贪腐问题一直是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便有了李伟这些标准的称重器具,恐怕也难以杜绝。

薛祥也是轻轻点头,对此表示赞同。

李伟说完又道:“另外还有专利的问题,我想奏请陛下在大明律中增加保护专利的律法,其实在大明许多匠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但是他们都藏着不敢明示与人,更不会拿出来与外人交流,我的想法就是在律法中言明,让他们对自己的这些独创的手艺、方法拥有专利权,别人想学想用的话,需要支付他们合理的报酬,有了律法的保护,他们就能放心的将这些绝活拿出来了,这样可以促进工匠技艺的进步与发展……”

李伟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大通,什么专利权、科技创新,薛祥听得连连点头,他没想到随口问问,这小子还真有这么多想法,不过这么多想法,一时半会也实现不了,都得慢慢来。

两人聊了许久,李伟才停住话语,坐正身子抿了口酒。

等两人说完,王杰又借机开口问道:“李大人,那些翰林学子,大人可有想法给安排一下?”

这些翰林学子大都是托他的关系过来的,这个口还得他来开。

李伟顿了顿,漫不经心的道:“翰林院不是修书的吗?让他们修个洪武大典呗。”

王杰神情疑惑:“洪武大典?”

“嗯,就是把天下典籍收录为一,不仅是儒学经典,还得包括天文地理、杂学技艺等等。”

李伟随口说道,他虽然是历史白痴,但是永乐大典名字还是听过的,虽然不清楚里面具体是什么,但大体有个了解。

王杰听到李伟这些话,心中不由大为震撼,虽然李伟仅是三言两语,但描述出来的却是一部宏篇巨著!

如此真能修成这种巨著流传于世,那真是功德无量,参与者也必然会青史留名!

想了这里,连他都不由有些心动了,在现有的四品官身和青史留名之间迟疑不决。

李伟不知道他心中所想,这只是他随口的敷衍而已,现在掌行司官吏已经齐备了,他也没职缺给这些翰林清流,而且以前急于用人没办法,给也就给了,现在再这么私相授官,朱元璋肯定也不能饶了他。

将王杰敷衍过去,李伟也没再谈论政事,而是与众人把酒言欢,闲聊起来。

他不喜交际,在后世也没怎么喝过酒,酒量自然就差,不过片刻就已经醉醺醺的了。

薛祥和吴伯宗这些人跟他也都是老熟人了,交谈起来也比较放松,随口聊起了家常。

“李大人深得陛下信重,陛下不但赐以高位,还将大人招为驸马,真是令人艳羡啊。”王杰真心的说道。

李伟自从成了驸马后,不但官复原职,还在一年之间华丽转身,有了现在的权势,不论在谁看来这都是天大的好事。

然而李伟自己却并不这么觉得。(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